【心上人:这种岳父仿佛有那个大病,真的,不是我地图炮,愚孝的人和道德绑架的父母干脆绑一块算了,别去祸祸正常人。】 【古文学研究:我记得最近前段时间有人给贾赦洗白,说他只是愚孝,而贾政是假正经,心里藏奸,其实我觉得吧,贾政才是真正的愚孝,贾赦顶多算是逃避现实,贾母对贾政好吗?好,贾政也孝顺贾母,这其实本来没什么大问题的,母慈子孝嘛。】 【古文学研究:问题出在宝玉身上了呀,贾宝玉不爱读书,贾政本来是想管教他的,但是贾母在儿子面前哭一哭,说“你要打死他,先打死我”,还动不动就说回金陵,贾政就不敢说话了。贾宝玉被家里溺爱着长大,有贾母惯着他的原因,也有贾政无脑愚孝,顾忌贾母不敢下狠心管教他的原因。】 林涣其实大部分都听不太懂,但是不妨碍他觉得直播间的人有些话说的很正确。 他翻了翻桌上的书:“这种书为什么还要读呀?吧嗒是什么意思?” 他记得吧嗒给他列的书单里,这本还排在前面呢。 【古文学研究:欢宝,你读的三百千呢,《三字经》是增加你的见闻,里面大多都是一些很出名的故事,而《百家姓》你还没开始读,这个大部分是研究家族关系的时候要用到的,你后面就懂了,是日常会用到的,《千字文》则是让你明白一些基础道理,至于《弟子规》,我觉得应该是沈倦让你读了警诫自身。】 林涣想了想,可能还真是这样? 刚刚林如海已经把正篇文的意思解释给他听了,撇开他心里的不舒服,有一部分听着其实还算有道理的。 比如对于爱他的父母,他自然是要孝顺的,他不能因为他对后半句的不爱他的父母他也要孝顺这句话讨厌,就否认前半段的话,觉得它不好呀。 想到这,他忍不住问林如海:“先生,您觉得这本书好吗?”
林如海看着他乌黑发亮的眼睛,想了想说:“这本书有好,也有不好。” “因着看它的人的思想不同,它也会有不同的注解。”林如海走到他的桌前,“欢宝,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林涣就把心里的想法跟他说了,尤其是关于孝敬父母的那一段,为了佐证他的说法,他还举了王举人的例子。 林如海笑着摸摸他的脑袋:“为人子女者,孝顺是天性,然而就像你所说的一样,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值得孝敬的,我说这本书好,是因为它的道理很浅显,像是地里的庄稼人,哪怕不认字,跟着听一听这些话都能明白一些道理,它能开教化,使大部分的人明其理,并且付诸行动。” “我说它不好,也是因为它太过浅显,就像你说的,那些分明不好的父母就是不该获得子女的尊敬的,但那些不读书不认字的人会了解这些吗?他们只听这本书浅显,就觉得这样的道理是正确的,从而盲目地照着书上的话去做,能说是他们这些看书的有错吗?不能的,所以是书不好。” 林如海笑着说:“那为什么要你读这本书呢?因为你不是那些不明事理无法进一步读书的人,你未来会懂得很多的道理,自然会去反思自己曾经看过的书到底对还是不对,这才是读书真正的意义所在。” 林涣怔怔的。 他原先是为了什么读书呢? 他仔细想了想,最开始的时候,是父母说,你该启蒙了,于是林涣就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坐进了学堂里,开始读书,那会儿他想的是,他“该”读书了。 那会儿的先生是王举人,他从王举人身上知道,原来书读多了,不一定就是真的能成为所谓的“圣人”了,读了书的人也会是坏人。 他头一回厌烦起了读书。 后来王举人走了,他又开始因为父母读书,这回的先生换成了贾雨村。 他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读书的未来——那就是考科举、当大官。 林涣的爹林风起就是科举出身当上的县令,所以林涣下意识地觉得,他现在读书也是为了当官,当上官就可以不被人家欺负,就可以保护家人,就可以掌握权力。 说起来也好玩,他明明只是个三岁的小娃娃,却在直播间对贾雨村未来事迹的科普下,提前明白了什么叫做权力。 贾雨村靠读书拥有了权力,所以可以肆意发挥自己的野心,可以翻脸不认恩人,可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他也明白了,如果不是贾雨村借着荣国府的势力胡乱判案,英莲的下场不会那么苦。 那会儿的林涣是想当大官,但他不是想去欺负别人,而是他意识到,要是不想被别人欺负,他就要站得高高的,才不会让自己和家人朋友被欺负。 但是现在,新的先生林如海告诉他,读书是为了明白世间的道理,是为了反思己身。 他忍不住问先生:“那那些相信了后半段歪理的人呢?他们变得愚昧以后呢?” 林如海说:“那自然有时间来证明他们相信的是错的道理的,孝顺了并不慈爱的父母,父母就会因为改变对他的态度吗?这种事情很少的,他们会在未来和父母的摩擦里明白,并不是一味的孝顺就是好的。” “有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醒悟了,改变了,而有的人明白了,却没完全明白,他们仍旧愚昧着。” 见林涣似懂非懂,林如海点点他:“你现在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没关系,继续读书,以后你会明白的。” “不过这一回呢,你得是为自己读书。”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还有一更 万万没想到我铺垫了这么久。 一直很喜欢读红楼,原因就是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新体验新思考。 我所有的三观和人生感悟,除了身体力行去感悟,剩下的全是看到的书给我的。 名著、杂记,甚至是各种狗血的霸总言情。 而这本书想写的就是一群孩子的成长,欢宝、英莲,乃至以后的的黛玉和贾宝玉,他们一生中的每一次遇见,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第47章 展眼就是中秋。 驿站里头, 娄氏已经带着贾菌上楼睡觉了,沈倦和叔叔点了灯在下头看来往的书信。 “好在这回淮扬的河堤没出大问题,否则江南这一块的官员都得吃挂落。”沈倾感叹, “也是他们运气好。” 沈倦把手里的书信调整了顺序,目光落在一叠厚厚的信纸上:“现在运气好有什么用, 皇上眼看着对义忠亲王很失望, 过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现在皇上对他们容忍度还高,是看在义忠亲王还是他儿子的份上,不便给他们难看, 说句不好听的,将来义忠亲王一倒,上去的不管是谁, 这些个跟着贪污的都是新皇的眼中钉肉中刺。” 驿站之中没有旁人,他说话也就无所顾忌。 沈倾摇头, 照着皇上对义忠亲王的宠幸, 能不能倒还不一定呢。 沈倦把那一叠厚信掏出来,只看了一眼就忍不住露出笑容。 沈倾探头看了一眼, 上面都是些条条杠杠,五颜六色挤成了一团的痕迹。 另有一盒单放出来的笔。 他对信不是很感兴趣,自顾自地看那盒笔:“这笔倒是挺新鲜。” 这笔是林涣和直播间交换的一盒蜡笔, 那会儿直播间的人说欢宝三岁了可以开始涂鸦了,就有人拿了这盒蜡笔出来说要送给林涣, 结果林涣转头就把蜡笔连着信送给了沈倦。 沈倾抬头,正看见沈倦嘴角带笑,本来对信不感兴趣的他也有兴趣了:“林家那个小娃娃给你写了什么?你瞧着这么开心?” 他拿过一张沈倦刚放下的纸,看了一下, 纸上画着大小两个圆圈,另有一个火柴人,顿时懵逼:“这说的是啥?” 沈倦含笑:“我送他的鱼缸到了,他和娃娃放一起了。” 沈倾无语:“这么俩圈圈你都能看出来人家写了什么?” 沈倦正儿八经把信又塞回去不给叔叔看了,一边说:“你年纪大了,多半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开始学写字的,林涣才三岁,就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很不错了。” “……”沈倾无能狂怒,“我才三十六!哪里年纪大了?” “叔叔你都三十六了,要是成了亲,孩子都快比我大了。”沈倦无情插刀,“年纪大的人该好好休息,夜深了,叔叔快去睡觉吧。” 等把生气的沈倾送走了,沈倦才把那封信妥帖收好,想了想,仍旧写了一封回信给林涣。 “见字如面:欢宝画画颇有长进,有写形写意之趣……” # 另一边,林涣一大早就包得像个小红包一样。 他才刚出门,就看到了自个儿房间门口放着的一盏兔子灯:“这灯是谁送来的?” 跟着他的嬷嬷笑着说:“是林姐儿送来的,姑娘起了个大早呢,她送了这盏灯过来,见哥儿还没醒就走了。” 林涣把灯提在手里。 这兔子灯小巧玲珑也不坠手,里头的灯烛看着是红色的,只是这会儿没点上,若是等到了晚上点起来,想必就是个红色的可爱兔兔。 林涣很喜欢这盏灯,干脆提着它往秦婉那边去。 林如海一家如今是住在姑苏的祖宅里头,离林涣家里不远,只隔了两条街,所以黛玉才能一大早送了灯过来又回去了。 秦婉见他提着灯进来就说:“可巧了,甄家也才送了几盏灯过来,点名了其中一盏荷花灯是英莲送给你的,等会你瞧瞧看。” 她见林涣得意地昂着头,便调侃:“可见咱们欢宝讨人喜欢,人家都送了灯过来,你给人家的灯可预备好了?” 林涣挠头:“我只准备好了材料,准备叫林妹妹和英莲和我一块儿做呢,外头买的灯咱们都看腻了,还是自己做的好。” “你林妹妹才一岁,她能做什么灯?可别回头叫她伤着了手。” 林涣拍拍胸膛:“娘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妹妹们的!” 秦婉便派了车马去接她们两个小姑娘,一扭头,林涣已经跑没影了。 林家的厨房里头,管事的徐妈妈正指挥厨下预备中秋要用的点心瓜果和菜肴,见林涣跑进来便笑:“哥儿怎么又到这儿来了,您若是想吃什么,叫下人来不就是了,这里头腌臜着呢,仔细脏了鞋。” 【红楼我来啦:所有的厨娘都这么灵性吗?我记得贾家厨房里的柳嫂子也是牙尖嘴利的23333】 【双木林:柳嫂子那不叫牙尖嘴利吧,我感觉她特别会阿谀奉承来着,不像欢宝家的这个徐妈妈,上回欢宝来要螃蟹的时候,不是正看见她在和小丫头说话,还给小丫头拿吃的吗?】 【白菜豆腐脑:那是因为欢宝家里人口简单吧,正儿八经的主子一共才三个,贾府那么多人,还有那些跟主子差不多的丫鬟呢。】 林涣瞅瞅徐妈妈,说:“我前些日子叫你买的螃蟹可有了?我今天要送朋友的。” 徐妈妈便领着他站在房门口:“都在那儿了,拢共五篓螃蟹呢。”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8 首页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