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试就放假了,第三天出成绩,去学校领寒假作业的时候,听一听成绩,就放寒假准备过年了。 黛玉不知道自己的电子琴能不能兑现,她只在心里为林月可惜,估计她二姐这个年是过不好了。 果然,一直到过年之前,林月每在都恹恹的,也不怎么出去玩了。每天只窝在家里,作业也不爱写。就是有小伙伴来家里的时候,玩一会丢口袋,跳格子,丢手绢什么的,连冬天最受欢迎的踢毽子都怎么玩了。就是不爱出门。 本来家里有一个不出门不爱动的黛玉,这下子,又来一个。只剩下林星,还是一样每天在外面野得不到饭点儿不回家。 腊月二十,林大海两口子吃完了早饭就进城去办年货了。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拉东西,还特意跟林五哥借了自行车,两口子一人一辆自行车走的。 “饭在锅里焐着呢,下晌你们自己吃饭,我跟你爸不回来吃了。星儿,你最大,吃完饭把碗筷涮了,知道吗?”临走的时候,贾敏交待三姐妹。 “知道啦。”林星也要出门去玩了,边走边应着。 农村孩子早当家,时代不同了,林家虽然穷,三个闺女跟旧时代相比,也算是娇生惯养,贾敏平时都不怎么让闺女干活儿了。到现在为止,没一个会做饭的。林星也就是今年才开始自己洗衣服,还只是夏天水不凉的时候,洗单衣。冬天贾敏都不让她们碰凉水的。不过最简单的,烧火,涮碗,扫地这些,还是会的。
第八章 黛玉已经不指望奖励了,两辈子加起来,她也算是成年人了,不会跟林月一样,失望成那样。所以,她还是很淡定的。放假之前,就跟班主任借了一本《镜花缘》,看得很是高兴。 也不是她点名要的,她就是问老师有没有课外书看,老师就给她拿了《镜花缘》,还跟她说看不懂也没关系,对她来说太深了。黛玉估计老师家里很可能就这一本。还一看就是旧书,背面印着呢,印刷日期一九五五年。四十多年的老书了。 林大海两口子是进城办年货的,按照每年的习惯,大概就是买一些肉、鱼,再加上一两挂鞭炮就差不多了。这两年日子好了,过年的时候,还会全家都换上一身儿新衣服,有时候是外衣,有时候就是一身秋衣秋裤,不管里外衣,反正肯定会有新衣服穿的。 再买的话,就是大米白面了。以前只有过年和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才会做大米饭或是精面的面食,平时是没有的。今年开始,家里平时也终于吃上了细粮,米面都还有,就不用再特意买了。 黛玉还奇怪,就这些东西,怎么还两个人去折腾一趟,大冬天的,这么冷,路还滑,明明老爹一个人就能买了。 等到晚上七点多钟,两口子摸黑回来的时候,姐仨儿才终于知道,为啥爸妈一起出去,又足足折腾了一整天才回来了。 真的是满载而归了。 三姐妹每人一套新衣服,一个新书包,黛玉的电子琴也到位了。 最重要的,还抱回来一个大彩电。 “爸,妈。咱家发财了吗?”林月看到新书包,一扫之前的郁气,都快乐傻了,更不用说还有意外收获的一套新衣服了。这可是在过年的新衣服之外,又多买的一套。再一看炕上的电子琴,电视,一堆新衣服,她脑子好用,一算账,这得多少钱啊,下意识的就问出来。 “发什么财,竟胡扯。”林大海坐在炕沿上看着那一大堆东西还有老婆孩子们笑得心满意足,听她闺女问是不是发财了,腰都挺起来了,一个男人能养家,能让老婆孩子满意,确实是值得骄傲的事儿。贾敏做为女主人,还是很低调的,就训林月。 “妈,这些东西得好多钱呢!”黛玉手里爱惜的摸着她的新电子琴,比她同桌的还要好呢! “那不可咋滴,所以你得知道爱惜,别不把琴当回事儿,好好学,知道了吗?”贾敏趁机教女。 “嗯。”这一声儿,黛玉觉得自己答得特别心甘情愿,觉得功利一点儿,也没什么不好的。哪怕不是为了收到奖励,只为了爸妈能真心高兴,她就觉得,考第一挺值得的。 “你俩也是,听着没有?”贾敏又说两个大的。 “知道啦。”回答得别提多脆声儿了。 林星还特别懂事儿的,没有谁叫,就去厨房热饭了,知道爸妈这么晚了肯定还没吃饭,没一会儿就把热饭端上来了。两口子头一回儿吃上现成儿饭了,美得不行。姐仨儿各自在边儿上倒腾自己的东西,也都高兴。 电视虽然是买回来了,还不能马上看,还得等天亮了,支上电线,还要找林三哥来给安好了,才能看呢!
第九章 林家买了大彩电,第二天,全屯子就都知道了。 好多人都说,林老七两口子有福啊,生了三个丫头,不用存钱给儿子娶媳妇,没负担,挣多少花多少人家也腰杆子硬。没看屯子里,过得最享受的,就是那几家只有闺女的吗?有儿子的,哪个敢这么几千几千的花。一分钱都得掰两半儿,想着花呢!
还都羡慕林老七家的闺女学习好,老大虽然成绩一般,但是老二老三都是大学苗子,将来考上了大学,进了城,老两口子只等着享福了。 以前别人一说他有福,闺女知道疼父母,贾敏还好点儿,林大海是真生气,他半辈子想要儿子没要上,别人一说这话,他就觉得人家是在讽刺他。但这会儿不一样了。特别是这一次全乡统考之后,他三个闺女,两个全乡拔尖的,走出去,谁不羡慕他啊!现在农村人也都意识到了,考上大学就算是出息人了,他家这眼看着就是两个手拿把掐的大学生了。去镇上买东西啥的,以前不认识的人,听别人说他俩闺女的好成绩之后,都会主动来跟他担话,问他咋教的。那成就感呦,别提多美了! 所以,现在谁再说他有福,他可不会再甩脸子就走了,而是乐呵呵的答应着,还能跟人家攀谈上几句,讲一讲他的宏伟目标,要多种地,多收粮,供闺女全都上大学什么什么的,能吧啦一大堆。 这年的春节对于林大海一家来说,是收获丰厚的一年。大人孩子都算是心满意足了。 黛玉在这个世界,已经有一点儿如鱼得水的势头。 只要她不回忆前世,不为前世的人和事哭,就不会上不来气儿,处在濒死状态,基本就万事大吉了。 电视机,对于黛玉来说,还算是新鲜事物。 家里之前一直都没有电视,连黑白的都没有。 林三哥是林家兄弟七个里日子过得最好的,他还是村里的村主任,早在十年前家里就买了电视,只不过是黑白的。林星跟林月差不多每天晚上都在她三伯家看电视到很晚才回家,不忙的时候,林大海两口子也会去。 黛玉是从来不去的。 刚穿过来的时候,也好奇去看过。可是一见那一屋子的人,就什么兴趣都没有了。冬天是满屋子的烟味,夏天那味儿就更别提了。还有三姑六婆七家长八家短的八卦,男人们就满口的粗话,她实在是受不了。便宁可不看了。 本来这一次林大海两口子原本只想买一台黑白电视对付着看的。可是去了市里一看,黑白电视都停产了,想买新的,都买不着,只能去旧货市场买别人淘汰的。再加上,大彩电,看着老招人了。又正赶上大减价,就一次到位了,买了一台长虹牌的21英寸的大彩电,花了两千六百多块。 也是日子确实好过了,屯子里的乡亲们一听说大彩电才两千多块钱,没几天,又搬回来好几台。 这下好,连到家里来看电视的都没有了。 自家人可以消消停停的在家里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了。 正合黛玉的心思。 林星跟林月也不一天到晚在外面跑了。 放寒假期间,电视台恨不能每天循环播放《西游记》,她们是看多少遍也不会腻的。地方台就每天循环的播琼瑶剧,母女四个人常常是一起边看边哭。也不管是不是大过年的了,说哭就哭一起去了。
第十章 林大海很郁闷,他看不了琼瑶,爱来爱去,要死要活的,真不是大老爷们儿能抗住的。新闻什么的,他就更没兴趣了。也就《西游记》是他最爱。晚上被那娘儿几个霸占电视的时候,他不是睡觉就是出去打麻将。也不打大的,就是一毛两毛的底儿,一把不胡玩儿一晚上有十块钱都输不完那种。贾敏也不管他。 比林大海还郁闷的,就是黛玉了。这一个寒假,她忍哭的功夫,又更上一个台阶了。实在是每次电视里一演男女主角爱而不得,要死要活,被各种折磨各种阻挠的时候,她就不由自主的会想起她的宝哥哥来,会想自己的爱而不得来,会想起自己的苦命身世来,眼泪就自来水一样都不用酝酿。可是只要一想前世的事情,不哭还好,一哭她就上来气儿,就会缺痒得进入濒死状态,这要死不死的,太难受了。而且,不管死多少回还是回到这里的教训也太深刻,黛玉一点儿都不想再体验。所以,就一遍遍的给自己洗脑,不要想前世的事情,不要想前世的事情,不要想前世的事情。人为的把大脑里关于前世的记忆给封闭掉,果然就好多了。只是单纯的为了电视剧感动哭,身体是没什么反应的。她就心里有数儿了。 电视里也不光只演《西游记》和琼瑶剧的,还有《戏说乾隆》那样的古装武打片,还有《楚留香》之类的纯武打片,还有各种港剧,警匪片。反正县里电视台刚开台没两年,也没什么广告,每天就是不停的放电影电视剧。央视也有各种历史正剧,年代剧,时装剧什么的。还足各种体育比赛。每天下午六点的时候,还会播一集二十分钟长的动画片,灌篮高手。周六周日的下午,还有两集机器猫。都是黛玉很喜欢看的。 电视的出现,为黛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教了她太多太多书本上没有的事情。等到过完年再开学的时候,她就没有那么抗拒进演出队了。因为她已经知道了,在这个世界,能上台表演,是很荣耀的事情,可不是她以为的那种被人当玩物的戏子。 明星已经是非常非常光鲜的职业了。有点儿像她前世那个世界里的文坛名人一样,是很受人尊敬的人群。 虽然不抗拒表演了,但是唱歌跳舞还是很有障碍。总是放不开! 音乐老师只好把她定为舞蹈队的替补,也跟着练习,只是不上台。 说起来,这老师,对黛玉,真心的不错了。 可能也是农村的小学里,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下,难得有悟性这么好的孩子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得好看,学习又好的学生,哪个老师会不喜欢呢! 就连黛玉刚开上学第一天,鼻子不是鼻子脸不脸的胡主任,见到黛玉都非常“大度”的给个笑脸呢! 哼,只不过黛玉每次都不理他罢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