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认出玥儿娘,遂吩咐下人:“还不快把这个疯婆子拖出去,在这里闹什么,成何体统!” “是!”三五个下人就将玥儿娘架出去了。 林大娘向王妃道歉:“您大人有大量,就宽宥她这次吧。我妹妹大约神志有些不清了,才会胡说八道的。” “这不是您的错,您今日是老寿星,可别被那样的人坏了兴致。”王妃并未责林家。 玥儿娘被王府下人拖出两条街远,嘴里还在骂骂咧咧。王府下人紧跟着她,不让她再回去捣乱。直到天黑,玥儿娘自觉没趣,就一个人回了住处。 玥儿埋怨她娘这么晚才回来,自己还饿着肚子。 玥儿娘也没好气地说:“你怎么就没有那么好的命,也当个郡主给我看看?偏那丫头命好,世上的好事都叫她一个人占了。你没瞧见她今日威风的样子,满东京的权贵都捧着她,呸!她算个什么东西,要不是靠着王府,她饿死了都没人知道!” 玥儿听她娘说话的语气,就知道她又去了林家:“我早说过不准再去找他们,你又去干什么?还嫌不够丢人吗?” “我在街上听说林家办寿宴,便去瞧瞧有什么热闹……” “是不是又想找他们要钱?” “你这话说的,咱们手里有钱,我要他们的做什么。” “你的钱不也是那日姨妈给你的吗?我说过,咱们到外面接些针线活,足够养活自己,不准再去林家!” “好好好,我的小姑奶奶,都听你的!你也是个穷命,福薄,不像他们家那位,金枝玉叶似的……” “可惜你的肚皮没福,生不出金枝玉叶来!”娘两个你一句我一句吵了半天。 最后,玥儿娘不搭理女儿,自己做饭去了。 林家,玥儿娘走后,众人照样捐款。 赵明诚统计出总体捐款金额为一百五十三万两。黛玉很是高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笔钱可解官家燃眉之急了。 第二日,登记过的人家都将银子送到黛玉这来,黛玉不敢有丝毫懈怠,寸步不离地守着这些钱。等最后一笔入账时,她便叫人套了马车,请赵明诚和王安石跟她一起将钱送入宫。 官家没想到黛玉还有这样的才能,对这笔意外之财很是感激,对黛玉三人道:“诸位都辛苦了,朕会命人尽快拿这笔钱去采购粮草、兵器,送至边境。大军压境,若此战能胜,你们都是大宋的功臣!” “陛下,将士们在外比我们辛苦万倍,我们做的算不得什么!” “好好好,我大宋军民一心,定能迎来胜利!” 尚阳在寝宫听宫女报告说黛玉进宫了,还带来许多银两,她很是诧异,即刻便去御书房找黛玉。 “姐姐,我那日说的话你竟往心里去了,还筹来这么多银子,我要谢过你!”尚阳弯腰要给黛玉行礼,黛玉使劲拦她:“你我情同姐妹,我不仅仅是帮你和官家,也帮清舟和边疆将士,更重要的是帮千千万万的大宋子民。只是这笔钱数量有限,对战争来说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官家感慨:“是啊,再多的银两都禁不起战争的消耗。当务之急,只希望他们能早日得胜,将敌军赶出大宋。” 翌日早朝时,官家和群臣商议,潇湘郡主筹集银两有功,官家有意认她为义妹,进封潇湘公主,赐公主府邸。静安王爷是头一个高兴的,他的亲儿子是个不顶事的,没想到认的干女儿倒十分有能耐,又得陛下青睐,这对王府来说可是一件好事。 其他大臣们也无异议,毕竟黛玉的功劳有目共睹,她若是个男子定能为大宋立下不朽功勋。 封赏的旨意到达林家,黛玉有些受宠若惊,她从平民到郡主已经是天大的造化了,如今又被封为公主,这在本朝是从未出现过的。官家还赏赐了一批婢女,黛玉请宣旨的内官将她们都领回去。 内官不肯:“陛下赏赐,公主还是收下吧,不然奴才不好交差。” 黛玉:“我家里人口已有许多,实在不需再添加,大人只管带回去,陛下不会说什么的。” 内官只好把人都带走了。 外面都在传林家的郡主成了公主,玥儿自然也听到了。她丢下手里的针线活,闷闷不快地回到家。 她娘见她脸都垮下来了,便问:“又是谁惹你了,小祖宗,活也不干了,巴巴地跑回来。” “那个林黛玉怎么那么有本事,现在都成了公主了!” “什么?公主?”玥儿娘一脸吃惊,“你没听错吧?” “怎么会听错,外面都传遍了,说官家还恩赏了她一座公主府!”玥儿嫉妒地咬牙切齿,“娘,我怎么就没这个命啊!” 玥儿娘也很难受,黛玉娘跟她是一个肚子出来的,怎么人家儿女那么有本事,而自己却沦落到给人做针线活。 越想越气,玥儿娘索性什么都不干,闷头大睡去了。
第44章 黛玉成为公主后,拥有更加高级别的公主府,官家便将此前赏的郡主府收回。因此,黛玉之前安排在郡主府看家的村民就都去了公主府。 公主府规模宏大,亭台楼阁、假山溪流一应俱全。府里还有许多空地,黛玉便照着以前贾府的做法,将空地分给各人去管理,种植果树或是花草,成熟了拿出去贩卖换几个钱,黛玉得三成,剩余的就留给村民们自己。
这样一来,大家照看府邸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不仅将庭院洒扫得一尘不染,更是将果树苗木修剪得整整齐齐,叫人看了赏心悦目。 林家的大半家产都捐给国库后,林家人更加勤勉做事,靠劳动致富。为了使店里生意不受影响,在烧烤系统瘫痪的情况下,黛玉再次研究新菜式。 这次推出的新菜有酱鸭腿,回锅肉,麻辣鸡翅,酸辣土豆丝……菜单一换,立即引来许多顾客想要尝鲜。 家里人对于黛玉的美食天赋已经是赞不绝口了,有很多菜都是东京首创,别的店里听都没听过。 这天,店里来了两个被新菜吸引的大单子:一个是户部尚书刘大人的家宴,另一个是东京最大布商陈员外的寿宴。 接到这两个单子时,黛玉喜不自胜,这刘大人和陈员外都是大方之人,做他们两家的生意是多少人做梦都得不到的。这两场宴席正好相差十天,给了林家足够的准备时间。 虽然家里一下子少了很多钱,但是黛玉并没有克扣伙计们的月钱,而是一如既往该给多少就是多少。伙计们也都知道林家捐款的事,个个打心眼里佩服这一家人,做事更加勤恳,丝毫不担心发不出工钱,因为他们相信靠着公主的名头和厨艺天赋,林家是不会倒的。再说黛玉解决了他们一个村的就业问题,就算真有什么困难,他们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老村长听说林家的事后,组织了四个人运了两马车的菜进城来。 “公主,我怕你这里菜不够用,就提前摘了些来,这两车是我和村民们送给你的,不要钱。” “你们自己还艰难,我哪里能白要你的,一会叫我爹给你结账,不许推辞。” 四个村民也不肯要黛玉的钱:“你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让家家户户日子都好过了,我们送些菜也是应该的。要是执意给钱,那就是你这个做公主的看不起我们乡巴佬,把我们都当成势利眼了!” 黛玉知道若再谈钱的话就伤了他们的心,只好亲自下厨请他们在店里吃顿饭,又把公主府干活的人和店里的伙计都喊来,让他们乡邻之间热闹热闹。 这些淳朴的乡里人可从来没有在东京的饭馆里吃过饭,黛玉也是极尽地主之谊,把店里的好菜好酒都上来了。一旁的林大叔还有点舍不得,林瑾打趣他爹:“你女儿大方得很,你可别心疼哟!” 林大叔讪讪地笑了:“玉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可不管。”林大叔一边看着女儿,一边思考:这闺女自打那次落水被救上来后,整个人就像开了窍一样,不仅会烧烤,还会做各种炒菜,脑子还十分灵光,对做生意很有一套。要知道他们家以前只会做包子,也没谁教过她这些,怎么她八面玲珑、样样在行?更别说女儿还机缘巧合当了公主,这在他们林家八辈子都没有过,难道真是祖宗保佑的? 林大叔越想越迷糊,本来家里很穷,后来变富了,现在又穷了,哎,像一个圈一样,陷在里面出不来了。 林家人忙着招待村民们,没人注意到林大叔的困惑。林大叔自己也不想了,只管算好每天的账就行了,至于银子怎么使他不管,生意怎么做他也不管。 一顿饭后,村民们向林家人道谢,然后该回家的回家,该干活的干活。 黛玉看着村长送来的一堆菜,对东妞说:“这下刘大人家宴上的素菜有着落了,明日我们去买些荤菜就差不多了。” “你呀,真是有福星照着,知道咱们家没钱了,就有人送菜来,可不就解了燃眉之急。” “哪有什么福星,不过是凭良心做事罢了。也只有你们纵着我,随我折腾,换做别家的嫂子早就一哭二闹三上吊了。” 东妞开玩笑:“我也想一哭二闹三上吊呀,可当着公主的面我哪敢啊!” 黛玉故意捶她:“叫你取笑我,取笑我……” “好了,好了,嫂子跟你说笑呢。明日我们早点去集市采购,看看能不能买点胭脂水粉之类的。” 黛玉:“行。” 第二天,姑嫂两个起了个大早,先乘马车去南街买了许多宴席要用的鸡鸭鱼肉之类,买好之后就让伙计驾车把菜送回家,她们俩再走路去北街看看胭脂水粉。 北街新开了好几家铺子,有胭脂铺,干果铺,还有布料店,她们好久没出来逛过,就一家家转了下。 二人都选了心仪的布料做衣裳,留了地址叫老板送上门。又在胭脂铺买了一些好看的胭脂。 在一个卖纸鸢的摊子前,东妞停了下来:“咱们给予儿买个纸鸢吧,他肯定喜欢。” “好啊,这个天很适合放纸鸢。” 她们挑了一只老鹰风筝,付了钱,正准备走,却在纸鸢摊子旁边看见了两个熟悉的身影,玥儿和她娘。娘两个面前摆了许多旧衣裤,还有一筐针线,手里还在做着针线活。 东妞不想搭理她们,拉着黛玉就要走。此时玥儿却猛然抬头瞧见了她们,看看黛玉,再看看自己,一个高高在上如同众星拱月,一个在路边做工低入尘埃里。玥儿心里极度不平衡。 “哟,怎么嫂嫂和姐姐看见我就要走,也不跟我坐会。” 东妞心直口快:“跟你有什么好坐的,再说你这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嫂嫂这就看不起人了,人家姐姐贵为公主都没说什么,是吧姐姐……”玥儿故意把矛头转向黛玉。 黛玉也不是好惹的:“你何必这么阴阳怪气地说话?我跟嫂子哪里招你惹你了?你如今这样不都是你咎由自取吗?” “我咎由自取?我是你妹妹,我在王府落魄时你可曾帮过我?可曾为我说过一句好话?你为了自己的地位,一味逢迎讨好王府的人,活生生将我逼到绝境,还害死了我的孩子!”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80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