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郊猛地看向她,眼里是未曾掩饰完全的锋利。 风凝为了教育好殷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尤其是在帝王之术那一课上。风凝单独准备的教材,几乎融汇了封建王朝的大大小小争权夺利,帝王心术。 接下来该干什么,作为学习这门课的殷郊,还有制作这门课的风凝,都再清楚不过。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殷郊没有回答风凝的问题,反而反问回来:“老师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知在老师所知道的人臣之法里,老师下一步该怎么做?” 他装作一副丝毫不紧张的样子,可紧绷的下颌线已经出卖了他。或许他知道如此太明显,所以努力放松双颊。 可这样的努力放松让他的嘴唇微微颤抖,更加明显地泄漏了心事。 这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帝王,但是还略显稚嫩。 风凝见他掩饰般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于是又往那酒杯里面倒酒:“您看,本来是臣下请教大王的问题,却被大王问了回来。” “刚刚当上丞相,臣下还受宠若惊着,一时可想不起来。” 风凝把酒壶提得高高的,酒液成了一条细细的水线,从壶嘴缓缓落到了杯子里。可那酒液尚未到达酒樽的一半,樽口就被捂住了。 是殷郊的手。他将酒樽举了起来,又是一口饮尽:“老师教的那些帝王之术,学生学不下来。” “那帝王术里说斩草除根,可学生的父王,学生下不了手。课堂上学,臣子功高震主,但学生也做不出来那卸磨杀驴之事。” 风凝:???你说谁是驴呢? 当然,她的分神也不过一刹而已。 因为,下一刻,殷郊就问道:“那老师呢?老师干得出这种事情来吗?” 这也是他们在此,有这样一番话的原因,他们并不互相信任。 风凝叹口气,举起了案前的酒杯:“我当然也干不出,这样的事情。” * 风凝在这场宫变中得到的好处太多了。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这次朝堂变动之后,不知道为何,风凝只往朝堂上塞了几个人,便作罢了,倒是殷郊,塞了很多自己的心腹。 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大家要面对的就是丞相势力和殷郊这个大王的势力之间的斗争了,却没有想到,殷郊非但没有对风凝做些什么,还默认给了风凝很多的权利。 最为厉害的,莫过于风凝趁着朝堂大换血。将商汤的整个官员体制给换了一换,换成了三省六部制,殷郊最近颇为倚重的一个叫做申公豹的,就被风凝安排到了吏部尚书的职位。 正是吏部的总当家。 当然,这次改革得罪了一批人,但是这群人势力都不太如往常了,所以风凝也不在乎。 且不得不说,三省六部制,让整个朝堂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但同时,三省六部制度的建立,也直接削弱了丞相的权利,加强了殷郊对朝堂的管控力,这也是他让风凝直接在朝堂上实施这个制度的原因。 可风凝好像不在意一样,非但没有急着将自己的人给塞到六部的哥哥地方,还主动不再管朝堂上的内容。 甚至屡屡向殷郊请上朝假。 不是整天和她的“男宠”腻在一起,就是和曾经的大司农,如今的户部尚书,一起在朝歌旁边的田中,一呆就是好几天。 偶尔还要扯上工部的几个侍郎。 好不容易殷郊不管她,她当然要大展身手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万更啦!!!! 睡觉去了。 么啾小天使们!
第53章 北伯侯“反了” 自风凝沉迷于农业之后,朝堂上大部分的人轻松了不少,但于此同时,户部尚书和工部侍郎的头发却大片大片地掉。 尤其是在风凝提出:“你不是专业的嘛?你怎么连杂交水稻都整不出来?”这样的话后。 户部尚书:…… 古代有一句话,叫做仓廪足而知礼节。 现代有一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纣王的威胁不存在,分凝也开始逐渐掌握话语权之后。风凝的工作重心明显就往最基本的民生上面倾斜了。 可是倾斜着倾斜着,就出了一点问题。 “啊?”风凝问陆压:“你说什么?没有美洲和非洲?” 陆压:“我整个洪荒都走过,没有见到这样形状的大陆。” 还是最后,风凝直接画了马铃薯和辣椒等植物的大致样子,又传给了各地的地方官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 寻找的时间并不算短,等到过了很久之后,风凝终于有了很多外域植物小样。 当然,听说风凝想要致力于农业的时候,鸿钧也默默地帮上了一把。这日,风凝正在地里检测土壤呢,对方便忽然塞了五六个水果过来—— “这是什么?”风凝问。 “人参果,我从镇元子那里拿的。” 风凝:…… 仔细一看,确实有小孩子的样子,风凝连忙将那几个人参果给抱好,生怕一不小心就掉到地里面,融入土种了。 “可惜了。”风凝道:“这人参果入土则融,要不然我们就可以试试规模化养殖了。” 鸿钧:…… 规模化养殖看起来红红火火,但刚刚传进来的各种植物并不是马上就适应了朝歌的气候,还需要复杂的养殖和培育,其中的心酸少有人知。 当然,其中的心酸并不属于风凝,而是户部的各个官员。 但是,商朝多少是有点黑科技的,尤其是在朝廷投入大精力研究的情况下,农业工业发展意外的快。 不过刚刚推广各种农作物的第三年,朝歌就已经攒够了能供朝野上下足足十年的存粮。 风凝甚至在蓝庠里面开设了农学。 如今,蓝庠已经扩建到刚刚开设时的五倍还多,不仅仅有法术教学,还交了农学,商学等等基础的学科,比如苏妲己,她投奔风凝之后,风凝就没有给她安排什么官职,而是让她专心来蓝庠教女学。 要不说教育是基础呢?蓝庠出来的学生也奔向了各个行业,朝歌也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起来—— 在这五年里,出了闻仲尚且在朝堂之外,就连比干也向殷郊辞职了——他的身体比商容好很多,也年轻的多,辞职之后,风凝本以为他会自在山野,却没有想到,对方主动领了一个老师的职务,每天教教书,按时回家,还常常会拒绝风凝突如其来的要求加班。 一切似乎都在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一日,殷郊召见了风凝。 “我们休养生息这么多年,百姓安和,国家重新富庶。” “老师。”殷郊道:“我总在想象,您所说的,那种高度集权,全部领地都归一个王管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一年,殷郊不顾太后以及太安公的阻拦,执意将东海分割为三个“省”,除此之外,还将直接归天子管的领地,都重新划分了省市。 因为更换行政单位,当年科举官员需求量直线上涨。 于此同时,北伯侯崇侯虎举起反旗,翻起废王子受的旧事来,向南攻打朝歌。 闻太师奉命,领兵出征。 * 西岐这几年发展得并不如以前好上多少。 姬昌回来西岐之后,焦头烂额的事情反而不少。尽管姜子牙帮他处理了很多,可有些事情就连姜子牙也不能出手—— 比如诸位王子之间的明争暗斗,比如继承人的废立。 比如朝歌那边令人眼馋的动静: 其实,当初纣王忽然退位的时候,姬昌也接到了消息。纣王的退位对姬昌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当纣王退位,他的儿子殷郊即位之后,姬昌就难受了好几天。 偏偏,大孝子伯邑考听说这个消息之后,欣喜不已,过来跟自己的老父亲分享喜悦:“我在蓝庠学习的时候曾经和殷郊太子相处过,他若是登上王位,定然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定能带我西岐更好发展。” 气得姬昌差点背过气去。 但是,姬昌在伯邑考面前,从来没有露出过自己的野心,所以即使想要骂他,一时之间也不知道从何骂起。于是让伯邑考回自己住的院子里,刚刚打发完伯邑考,就把和自己的继承人一直过不去的姬发给叫了过来,褒奖了一通。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伯邑考那里。 姬昌之所以褒奖姬发,不过是想要让伯邑考有一点危机感,不要继续傻白甜下去了。 倒是给伯邑考提起危机感了,伯邑考再一次忧心地找到姬昌:“父亲,您得注意一下姬发的言行,我们姬姓怎可出不忠不孝之徒?” 姬昌真的快崩溃了,他几乎想要喊出来了: 你是去朝歌上学上傻了吗? 姬昌前所未有的想要换一个继承人。 但是,他在伯邑考身上倾注的心血已经太多太多,他不愿意,也不甘心放弃伯邑考。 但是,伯邑考又常常会在姬昌的耳边说最近朝歌的情况—— “父亲,朝歌把粟米的产量提高了一倍。” “父亲,您看这稻米,是从朝歌送过来的,颗粒饱满,如玉如珠,比我们西岐的好多了吧?” “父亲,我听说蓝庠开女学了!” “父亲,您看我朝歌友人送过来的神兵!据说朝歌每个士兵都有呢!” …… 伯邑考在姬昌的耳边念叨了整整三年。 三年啊。 这三年里,姬昌从一开始的如临大敌,到后来的愁眉不展,再到最后的习以为常…… 不习以为常不行啊。 最开始听到朝歌整出什么新的稻米种子的时候,姬昌是真的如临大敌。任谁都知道,粮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听说朝歌粮食推广,以及知道粮食种植效果之后,曾经和自己的智囊团短暂地开了一个会…… 但好在,当时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推广新型粮食种植之后,朝歌那边没有刻意落下四大诸侯的领地,相反,他们还派遣使者送来了稻种,西岐也很快种上了这种新型的粮食。
那时候,西岐很多官员都以为殷郊他们疯了。 只有伯邑考,在用一种近乎朗诵的语气感叹道:“啊!这就是一个明君的德行啊!” 姬昌也很快令西岐百姓种植这种良种,当年收获量就多了很多——当时的西岐上下都认为这是好事,百姓富庶,能有一天,用朝歌送过来的粮草来打朝歌,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等到第二年的时候,伯邑考却得到了一个消息:朝歌那边又推广了一个良种二号。 这次,姬昌他们等了整整一年,也没有等到朝歌那边的种子。 这倒也罢辽,真正让他们开始焦虑的是,西岐的百姓也知道了朝歌那边推行良种二号的事情。 之后的花生、瓜果、神兵类,也是如此。 百姓是很简单的——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跟谁。 以前,西岐的百姓都是姬昌吹,姬昌在西岐的号召力无疑是最大的。或者说不只是西岐,姬昌在营销“圣人”这个名号,风头最盛的时候,就连其他诸侯领地的百姓,都觉得姬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圣人。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4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