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咱俩可不一样,我在家里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家里上班的人回来就有现成的饭菜可以吃。 再说了,我也不在外说自家嫂子不好。别把我和你混为一谈。咱俩可不是一拨人。” 关蓝也是个牙尖嘴利的姑娘,但人品不错,勤快。 昭君已经拉着何翠莲走到康家老婆子面前,没啥要调解的,就是直来。 康大已经吓到了,眼前说妇联干事,怎么与往日的那些人不一样。 原来的陆主任那些人,说话都是斯斯文文的,什么都是慢条斯理的,还讲什么自主性。 可今儿这位怎么像个杀神,作风强硬 ,也不废话。 康家老婆子第一次见到作风硬的干事,什么坐牢啊,告到厂里啊,吓得她一个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什么见识的老文盲,瑟瑟发抖,全身都在哆嗦。 前半辈子她靠男人,后半辈子靠儿子。霸道蛮横了半辈子,用哭惨,孝道,让大儿子听话,对付几个小的也是一样。 在大院内也是撒泼打滚,占各家各户的便宜。只要有人不如她的意,就在人家家门口能骂骂咧咧一天。为此院里的人都忍让她,可今天来的这位窦干事,瘦瘦高高的,像麻杆一样,可人却一身杀气。 她只要见到窦干事那杀人的眼神,就吓的浑身哆嗦,那还敢撒泼打滚。经验告诉她,即使今儿撒泼打滚,也没有任何的用,只能起反效果。 康家婆子也是个精明人,在昭君是强势镇压下,瘪瘪嘴,流了几滴眼泪,装可怜。 不过她装可怜一点用也没有,昭君视而不见,还不耐烦的挥手,“别装了,该还多少钱就还多少钱。 你们母子俩,以后再欺负何翠莲同志,我们新账老账一起算。到时候,你们该进监狱的进监狱,该回农村老家的回农村老家。 还有你们几个小的,有工作的单位的去申请单人宿舍,没有工作的去找工作。再欺负何翠莲同志,你们就是想复辟,想搞封建地主老财那一套……” 扣帽子,昭君扣的溜的很。 “给,马上就给。以后再也不欺负何翠莲,一定不欺负,只是能不能别去厂子里告状?”老婆子恳求道,大儿子现在的工资是家里所有人中最高的。 万一给领导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以后加工资的时候没有老大,那得多亏啊。 昭君的大眼睛,瞪了康婆子一眼,然后说道,“不行,一定要告诉他们厂办和工会。还有,如果以后何翠莲同志想离婚,你们不许威胁恐吓。” 在院子里,在众目睽睽之下,在“阳光”下,几人算账,大致算过以后,该补的钱到位。 昭君猜到了,这年月存钱存进银行的少,都是存在家里,本来就不多。 很多老人也不相信银行,压根就没有去银行存钱的想法。 弄完一切,已经是晚上七点,昭君婉拒何翠莲的邀请,离开了大院。 推着自行车 ,一个手电筒绑在前方,照亮着寒风中的夜路。 昭君回到家里,已经简单的给自己弄了点吃的,洗洗才睡。 没心情看书自学了。 昭君的工作方式看似粗暴,可却是最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天后,周六。 下班回到家,弄了口热饭吃,昭君那出来一双快做完的男士棉鞋,做着收尾的工作。 她做的布鞋,棉鞋,衣服,手工都非常的好,穿的很舒服。 她手中的这双,是给一位尊敬的老人做的。 厚厚的布鞋底下还有厚厚的轮胎底,稍稍踩到水,雪水,都没有问题。 里面塞的是新棉花,暖和的很。 几日前,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南省,某处小山村。 窦家 去公社取包裹的老三窦长荣,上午去,中午就赶回了家。 来来回回都是铁脚板子走过去的,没有班车,也没有牛车。 挑着箩筐去的。 “爹,娘,是君君寄回来的?”包裹上有写,窦老三也是识字,窦家男人与孩子都识字。 窦老三一脸喜气洋洋,大侄女去了京都,家里就一直盼望着她的平安信。久等不来,都有些担心了。 老爷子开始还淡定的很,听说是自己与老婆子一手带大的大孙女的包裹,老爷子嘴角高高翘起。 手伸的长长的,窦老三放下箩筐,从一边拿出来一个包裹,放在老爷子身边是八仙桌上,“爹,放在桌子上拆,重的很,压在身上沉。” 可不是只有一个包裹,一共有两个巨大的包裹,他一路挑回来,累死了。 早知道,就借村里的牛车去取包裹。 来会二十五里路,走的人都快散架了。 主要是回来的时候累。 “君君一定会写信,我先找找信。”老爷子没有暴力拆包裹,他瞧着包裹是白色的面粉袋子装的,是那种最大的面粉袋子,能装一百斤的那种。 “嗳,我找找。”老太太膝盖上放着竹篮子,择她的菜。 老头子今儿一上午都心不在焉,一直等着老三回家。等的就是包裹中的那封平安信,君君也是的,不管咋样,得先写封信回来报报平安呀。 老爷子最近这些日子一直挂着心,从君君上了火车,每天晚上都睡不好,生怕孩子出什么事。 老爷子运气好,拆的包裹就有信,迫不及待的拆开看了信,随着信还滑出来五张崭新带着油墨味道的大团结,还有几张照片。 老爷子拿起五张大团结和照片放在桌子上 ,自己展开信,看着: 里面开始是问候,问候他与老婆子的。 之后写的是君君与老二见面的场景,以及老二说了一些什么,做了一些什么。 后面就是在京都的所见所闻以及孩子无意中发现宝藏被表扬 ,还有主席写信,赠字鼓励君君的事情。还有换工作,以及明年九月进修读大学的事情。 照片中,没有一张是君君本人的照片,照的是主席的那封亲笔信以及那幅字的照片。 老爷子的表情,随着信件上的事情转换着,到最后是“哈哈”大笑。 “好,不愧是我的孙女,是我一手带大的孩子,出息了,老婆子,你大孙女出息了。还说让我们明年开春,春耕以后去京都住段日子。” 老爷子高兴的胡子都在震动。 老太太放好菜篮子,扭过头,看了一眼刚才进来的老四,老五,然后问道,“老头子,你说说,咱君君怎么出息了?” 昭君写的信件有好几页,写的密密麻麻。 老爷子也搞的明明白白,虽然有些地方没有明写,可老爷子明白,是君君故意不写的。 家里的三个儿子都坐过来,想听听大侄女怎么出息了。 老爷子,拿着信件递给老三自己看,他本人高兴的说起来,来龙出脉,跟讲书一样。 家里的孩子们都在学校,中午回不来。 三个儿媳,有两个站在堂屋大门外,也观望着 ,不好意思进来翻包裹。 一个在厨房忙活着,窦家三个儿媳轮流值班做饭做家务。
家里的孩子们,负责早上上学前打猪草,放学后一路捡柴回家。 老爷子的一番话,听的老四老五俩对夫妻张口结舌。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君君运气太好了点吧? 看完信的老三,说了一句话,“爹,君君是个老实孩子,老实孩子有福气。” 老爷子拿着几张照片,仔细反复的盯着看,呵呵一笑,“是啊,傻人有傻福。年后,我打算和你们娘,等春耕以后,去一趟京都,住上一段日子。” 老爷子是想看看孙女,陪陪那孩子,还有去见见主席的那封信以及那幅字。 “好,住上一段日子也好。” 老三明白老爷子的意思。 老太太乐呵呵的收下桌子上的五张大团结,是孙女孝敬的。 包裹内的东西,老三按照信件上所写,开始分。 除了老人的,三家都各自有礼物。 下午,老爷子溜达着出门,在村里溜达,在村里原来老地主家外面的凉亭中坐下。 周围有不少人坐着,都是一些老头子,“老窦,怎么出来了,听说君君给你寄了东西,寄的啥啊?” 窦家有京都寄来包裹的事,全村都知道了。 “没啥,给我和她奶奶寄了衣服鞋子,还有一些吃的。这些都不算什么 ,我不看重。” 老爷子不全说,还留一手,傲娇的很。 有人又问道,“老窦,别卖关子。你那意思是衣服鞋子,吃的都是小意思是吧,还有更重要的,是这样吧?” 问说这人是最了解窦老爷子的人,两人常年抬杠,常年打嘴皮子仗。 但关系最好。 “老彭,还是你了解我。但我不想说,嘿嘿,哈哈哈!” 无论谁问,老爷子就是不说。 摇摆着脑袋,哼着能哼的小曲儿,独自偷着乐。 最好被缠的有些烦不胜烦,老爷子才透露他开年春耕以后要去京都探亲的事,对外他说的是去部队探亲。 去部队探亲,开证明,才开更好开,路上才更方便。 老爷子的心思,在座的人都晓得,也不戳破。 哪是想儿子,明明是想孙女,也是,这些年君君一直跟着老窦两口子,不想她想谁啊。 “对了,老窦,明儿选生产队支书。好些人说要选你家老三。” “啊,选他,怎么可能?”老爷子没听见村里有风声传选自家老三啊。 “怎么不可能,你家老三读过书,识字,以前还给解放军送给信,家里有烈士,有军人。 他本人做事踏实能干,肯吃苦,他们那一辈的人,都又或者服气他。”
☆、第44章 六零(05)
国外 在一家着名的银行, 两男两女, 拿着印鉴, 转走了一大笔欧元巨款。 还领走了存在保险箱中的所有物品。 这趟任务,完成的没有任何的难度。 京都 半夜 ,下起鹅毛大雪, 才半夜的时间, 早起的人们,拉开窗帘,院子里白茫茫一片。 昭君打着呵欠, 从炕上爬起来,透过玻璃窗,一眼就看到了外面的冰雪世界。 麻利的穿好衣服, 叠好炕上的被子,下炕, 洗脸刷牙。 周日, 她原本可以赖在炕上睡到自然醒 , 可想到还有事, 只能爬起来。 烧了俩个红薯做早饭,吃完,刷牙, 昭君拎着一个布袋,举着一把沉重的大黑伞。 离开了家门, 在侧墙挖出来一扇门, 出入方便了许多。开门就是大道, 出出进进也没有人注意。 院子里的积雪,已经半尺深。一脚踩下去,一个深深的脚印。顾不上清扫地上的积雪,昭君拎着布袋,走了出去。 踩着嘎吱嘎吱响的积雪,昭君在雪地里走着。 路上行人很少,国营饭店里面,都没有早起去买早点的人。 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路面上的积雪。 穿过一条长长的大道,拐进一条岔路,走进去,没多远就是公安局的家属去。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59 首页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