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一直很想知道幸村为什么会这么相信他的实力,连“每场比赛都6-0”都说得那么理所当然,但他后来确实是去尝试了,也确实做到了。 他还是喜欢试探,只是试探的力度会稍微控制一下。 眼下博格距离他打职业时的对手还差得远,曾经的青年赛冠军进入职业世界也会沉浮多年。这时候仁王控制球拍旋转让博格获得发球权的目的,也是“试探”,是试探博格现在的网球水平。 仁王了解的是另一个世界的博格,他需要先锚定两个博格之间的差别。 他抬头对博格说:“你发球。从一开始就把你想要展示的展示出来吧。” 是指导的口吻。 仁王知道博格会有怎样的反应。 理论上这是指导赛,但是博格肯定不是这么想的。下克上,或者打败他,建立自己的威信,等等。 仁王略微勾起嘴角,等待着博格的网球。“漩涡的洗礼”,这一招已经练成了吗?他真的很好奇。 啪! 网球拍接触网球,发出清脆的声响。 博格将网球抛掷得不高不低,挥拍的动作非常标准,利用到了身体的每一块肌肉,转动身躯时姿势非常协调。Q·P看到这个动作时脸色更严肃了一些:他被教练们看好,但他认为博格的基本功也无可挑剔。 这看似平平无奇第一球却有着极大的威力,网球呼啸着飞过,气势汹汹地砸向规则允许的半场边角位,旋转和位置都很刁钻。 而仁王踩着步伐,仿佛漂浮又仿佛跳跃一样到了网球的落点。 他挥拍的动作看上去比博格轻巧许多,仿佛他手里磅数更大的球拍没有重量一样。 砰! 网球接触拍面发出轻微的声音,很快被仁王控制着用拍面改变球上的旋转,于是网球和球拍摩擦时发出摩擦声。这些声音都很短促,不仔细听是听不清的,仿佛没有出现一样。而后网球从仁王的球拍上飞出,同样划过黄色的弧线,落点是对角线以外的半场边角。 果然,无可挑剔的基本功! 博格踩着小碎步赶到球的落点,但移动到一边才发现自己对球的速度判断出错。 这一球不是匀速或者减速,而是随着飞行距离增加速度越来越快,像是火箭脱掉了推进器一样! 为什么?怎么做到的?什么时候加上的旋转?怎么加的旋转? 理论上博格明白这是可以做到的,但要做到这种事需要极强的对球的掌控力和技巧性,稍有差池网球就会出界。但仁王控制得举重若轻。 是了,这才是世界冠军啊! 曾经和退役的世界冠军打过,却觉得那个已经发福,体能不佳的世界冠军不再是世界冠军的博格,愈发兴奋起来。 博格第二次扔起网球。 他这一次用了更大的力气,将预留的防守的精力都放到了攻击上,因为他意识到,面对仁王这样的对手,他防守的效果微乎其微。 博格挥拍时手臂的肌肉隆起,观战的国中生们都不由得屏息。 “也太……”毛利忍不住道,“这是吃了什么才能长成这个样子的?” 小仁王也看得目不转睛,但他毫不担心仁王。 而场上的仁王,依然像之前那样,仿佛打了一个很普通的,发球机发出来的,没什么特别的球一样,呼吸没有什么变化,球拍击球的声音也很清脆。 但博格还是追不上这个球。 这是技巧的差距吗? 不,还有基本功的差距。 原来基本功再往上还有那么多提升的空间!这就是教练们所说的,精英教育的巅峰吗?!观战的Q·P眼神变得狂热。 如果仁王知道他在想什么,大概会嗤一声说“你想太多了”吧。 精英教育? 仁王就是野蛮生长起来的。 他成长期没经历过太多专业教练教导,全靠自己训练。系统不断推动他往前,给予他在高强度训练中进步更快的能力,以及让他的续航能力更强。他所有技巧也都是在漫长的练习中自己领悟的。疲惫和汗水不打折扣,甚至因为恢复快而痛苦加倍。 仁王很快就拿下了第一局。他破发得毫无难度,至少看上去是这样的。 耐力本来是博格的优势,而第一局他打出去的球没两个来回就直接被仁王得分了,理论上他消耗不大的,但交换场地时他额角已经隐约有了汗水,是仁王精神力溢出的压力让他精神消耗很大,也是精神绷紧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后体能自然加倍消耗。 仁王看了他一眼,调侃道:“累了?我听说你拥有‘从德国的罗腾堡到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300公里以上的距离都不流汗的身体能力’。” 也没有哪个正常人会无缘无故长跑300公里,马拉松的全程也只有42公里。 当然,那种专门的山路越野长跑不算,那种比赛一跑一整天,距离是根据选择的地点定的,也属于极限运动之一。 “一直不出汗其实不是什么好事。”仁王一本正经道,“说明代谢能力弱。我听说这件事时还挺为你担心的。现在看来,挺好的,你的身体很健康。” 博格:“……” “你的嘲讽能力果然如传言那样。”博格说。 “拥有从德国的罗腾堡到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300公里以上的距离都不流汗的身体能力”,这不是写实,而是稍微夸张的说法。意思是“博格体能很强可以做到连续跑步300公里都不流汗还很从容”,形容他体能很好耐力很强,是德国常用的夸张修辞手法。 仁王德语说得很流利,和他们聊天时甚至可以使用一些俚语,那么仁王不可能不知道这只是夸张修辞——仁王的表情和语气也体现了这一点。 “欺诈师”的语言攻击能力很强,但面对他时大概还是收敛了一些的。博格这么想着,面对仁王严阵以待。 第二局是仁王的发球局,仁王会用什么技巧呢? 博格期待又紧张。 但仁王只是看似随意地丢起了网球,而后以标准侧旋球的姿势击出了球。 咚! 网球划破空间留下的黄色光影比网球落地的声音先出现。博格还没反应过来,网球就落地了。这个高速发球的速度比他之前见过的所有发球速度都要快。 怎么达到的呢?力量……还是旋转? 第二球,同样的打法。 博格迈出了一步,却还是来不及接球。 但他勉强瞥到一点球上的旋转模式。肉眼看去旋转的转速并不出格,就是标准侧旋球的旋转。那么,是力量吗?那又是怎么发力的呢? 博格发觉自己有太多疑问了。 他看仁王轻松的样子就知道仁王并没有用出全部实力(甚至只用了很少部分的实力),但他还是在仁王打出网球时有太多的疑问和想不明白的地方。而这就是两个人的网球实力上的差距了。 博格都不太看得懂仁王的比赛,场边的其他人就更是如此了。 只觉得眼睛疼的小仁王用力眨了眨眼,根本没看到任何球上的变化,也没看到仁王挥拍的动作。他只是隐约感知到仁王挥拍了,打球了。 他调整了一下摄影机的角度,确认摄影机还在工作。 但他想,这种比赛就算录下来了,真的能分析出什么来吗?除非仁王直接拿这个录像带他们复盘,但显然自家叔叔是不会这么做的。 还有那个光头,好强。 他会是我明天的对手,小仁王想。 提前知道仁王打算的他,不知不觉间精神力涌动起来。他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精神力与仁王的精神力贴合,是之前被仁王暗地里“同调”过许多次后身体和精神力的本能所作所为,而这样反而让他突然“看懂”了一部分球赛。 感觉到精神力波动的仁王勾起唇,默许了小仁王精神力的“搭载”。他甚至对博格说:“看起来你有很多疑问,那么,我打慢一点,你仔细看清楚。” 这当然不是对博格说的,而是对小仁王说的。但他面对着博格,说出这句话时很有一番“为人师表”的味道。 而同样察觉到精神力波动的幸村侧头看了小仁王一眼,想果然,教练看中的,和教练有关系的人,就是特殊的。
第82章 另类教导 仁王一开始是打得很随意的。 不过他很快想起来,自己的指导赛,主要指导的其实不是对手,而是场边观战的那几个小鬼。他想了想,如果直接将剑技展示出来……那跳过太多步骤了。剑技的前置技能是呼吸法和剑招,这前置条件观战的人都不具备。 那就索性进行一次“招数展示”吧,但是要保留一点余地。 于是仁王在发球前停顿了一下,侧过头对自己的几个学生说:“换一个能让你们看得更清楚的打法好了。那么,从真田开始?” 真田:“……我?” 仁王手指摸了摸球拍的拍柄,稍微改变了握拍姿势。 他再丢起网球时,打出的球就和之前完全不同了。并不是说球速或者力道之类有很明显的变化,而是打法上,完全就是真田的“风林火山”。 仁王选择真田,自然是因为他很熟悉真田的球技,熟悉真田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这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在学习网球的前两年,仁王就是一直在关注真田。 仁王没有选择真田在U17之后,和打职业之后会有的打法,而是只用了这个阶段真田会用的“风林火山”(他连“雷阴”都没打算用),并且没有演化他对“风林火山”的理解,只是完全复刻了“风林火山”的技巧。 要说这和真田“风林火山”的区别……至少真田自己认为没什么区别。 但仁王打出来的“风林火山”效果又和他的完全不同。这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仁王不出声讲解,他只让真田自己看。因为他用的是他理解里的“风林火山”。 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切换”的说法,上一秒还在进攻,下一秒就可以收回来。 这是控制力。也可以说,是本身的实力摆在那里,没有在“全力以赴”击球所以留有收回的余地。所以在仁王挥拍前,甚至在球飞出去之前,是无法确定这一招是攻击还是迂回的。 博格不知道仁王打出来的招数是什么意思,但他能感觉到仁王打球的风格发生了变化。风格发生改变后,好像就有了攻击余地了,不再是从前“无懈可击”的样子。 他照着自己认为的仁王的弱点攻击,而仁王再进行回击。 回球的回合数上去后,真田才露出恍然的表情:“这种方式……” “弦一郎。”幸村提醒真田,“这是教练对你的招数的理解,但你不能完全照搬。” “我知道。”真田认真地点头。 但他从仁王对“风林火山”这一招的控制里学到了许多。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69 首页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