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光记得不能随便打人了。 往后的日子里哪怕是再怎么动怒,他也不曾亲自动手打人。 如今看着桌上这些菜,最先苏醒的就是当年吐了一刻钟的记忆。 刘询欣赏够了,抬手命人把桌上的菜给撤了。 “好了子孟,不要总是板着一张脸,这只是朕跟你开的一个玩笑而已。” 新换上来的菜中规中矩,但是霍光被前面那一大桌子菜恶心的已经有些胃口全无。 霍光有些拿不准刘询是什么意思。 早些时日锋芒毕露的刘询好像只是昙花一现,事后的刘询同往日的刘询没什么分别,依旧事事以他为准。 可刘询今日这一出,又让霍光有些拿不准了。 “朕听霍云说,子孟速来挑食,想不到居然是真的。”刘询笑眯眯的:“朕就是同子孟开个玩笑,想必子孟不会介怀。” “朕还以为能看到子孟变脸呢。”刘询状似无趣的说。 霍光迅速收拾好表情:“在陛下面前失礼是作为臣子的失职。” 搞了这么一出,霍光也没什么胃口,随便吃了几口就在一旁等待刘询用膳完毕。 “朕也不做这不识趣帝王,子孟这便归家吧。” 刘询看着霍光出宫的背影,小声的感叹。 “卿乃忠臣,可惜……” 这声音很小,连一旁服侍的小太监都没听清。 “陛下,您说什么?” 刘询敲了敲小太监的头:“朕说,去看看霍婕妤。” “霍婕妤的居处甚是偏远,此时日头毒辣。陛下何不等太阳下山再摆驾霍婕妤处?” “朕就是过去看一眼,你怎么这么多嘴呢?”刘询一脚踹过去,“赶紧的,对了。别让皇后和霍婕妤知道。” 一行人浩浩荡荡摆驾霍成君现在居住的宫殿。 果然如小太监所说那般,十分偏僻、人迹罕至。 霍成君进宫那日,刘询看都没看一眼就把人直接丢到了一边。 跟霍光一起用膳过后,他又突然想起霍成君来了。 刘询没惊动旁人,就在殿门口远远地看了霍成君一眼。 霍成君为母守孝,穿着一身素白的衣裳,整个人不施粉黛,也依旧十分出众。 “美人啊。”刘询啧啧两声,“吩咐下去,不许克扣霍婕妤的一应衣食住行。若是让朕知道了……” “陛下放心。”小太监忙不迭的接话:“奴才们一定把霍婕妤伺候得好好的,不会出半点岔子。” 刘询哼笑“霍成君要是出什么岔子,你猜是朕先找你的麻烦,还是大司马先找你的麻烦?” 看完霍成君,刘询就溜溜达达的去找许平君。 霍成君从头至尾都不知道,刘询已经来看过她了。 即便她知道,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皇上和皇后伉俪情深,这是她在家中就知道的事情。 霍成君很聪慧。 她知道,她进宫也只不过是作为一件政治牺牲品应有的结局。 对于一进宫就被发落到这种地方,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她已经对刘询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第49章 母亲在世时曾日日对她耳提命面。 说她以后会是皇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没有人可以阻挡她的位置。 在这日复一日的洗脑之下,霍成君多少对那个位置也有些向往。 刘询与许平君的恩爱人尽皆知。 哪个女子不希望自己能有个对自己一心一意的夫婿。 相守到老,共度一生。 这一切的幻想都被天幕狠狠地打破。 原本霍成君并不把这当成多大的一回事。 在她看来,只要还没成之事,便算不得数。 可她忘了,帝王的疑心和猜忌是最要命的东西。 从父亲押送母亲离府的那一刻开始。 霍成君才明白。 即便提前预知了结局,也依旧不会有半分改变。 按照既定的轨迹,入宫,然后死去。 霍成君静静的倚靠在窗边。 月上中天,清冷的月光洒在荒芜的院子里。 或许她会在这里孤苦无依的渡过往后余生。 又或者,在父亲逝去后与霍家一起被尽数拔除。 与后者相比,前者似乎也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 “刘询的功绩还挺多的。像是减税啊,盐铁降价什么的,他经常干。一面安抚百姓一面打仗,他打仗呢。他也不盲目的打,像是匈奴。当时匈奴和乌孙不太对付。他就派人出使乌孙,用乌孙人的兵马和匈奴人干架。” “你看这小脑袋瓜转的是快哈,干赢了美滋滋干输了也没损失。然后西羌反叛了,就又派兵打西羌,这西羌叛变还没一年呢,又回来投降了。而且投降的也不止是西羌人,还有匈奴人。那匈日逐王他嘎一下子带着人他就叛变了,也跟着归顺西羌一块归顺了。” “匈奴这阶级划分是这么一档子事儿,除了单于,还有左右贤王啊左右古蠡王啊左右日逐王啊左右大将啥的。匈奴人有十个王位,一般的左贤王他就是下一任单于的接班人,相当于太子了,然后其他的什么贤王、古蠡王、温禺鞮王啊也按顺序有机会当单于。” “日逐王投降以后完事没了个四五年,单于也跟着投降来了。匈奴人日子也不好过啊,还不如抱个大腿跟着老大哥后面混日子呢。这个匈奴的事到这就算是平了。” “而且汉武帝刘彻的庙号就是他给上的。一开始上庙号的时候也不是那么顺利。虽然大家伙都表示没意见,但是总架不住有那么一两个特立独行的人表示反对。” 刘彻眉头一皱,是谁??是谁反对?!朕上个庙号还反对?! 朕怎么就不配上庙号了?! “反对的人就是夏侯胜。不过他的反对也没啥用,少数服从多数。他的反对意见马上就给大家伙摁下去了。反对一下不要紧,还给自己招来了牢狱之祸。嘎一下送局子里蹲了两年。” “反对的声音消失了,上庙号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了。而且上庙号这事吧,刘询确实还非干不可。放在当时,只有嫡系子孙才能干立庙这事。但是刘彻死的时候,压根就没刘询的事。” “但是刘弗陵他没出席刘彻的葬礼,也没给刘彻立庙。这活就落刘询头上了。这庙一立起来,就能证实他汉武帝嫡系遗脉的身份,还能提高自己的威信。刘询给刘彻立的是世宗庙,然后给他爹也整了个皇考庙。” “值得一提的是,刘询还给他爷爷刘据追封了一个“戾”字,这可不是啥好词。一般大家伙上谥号,都会整点好的。很少有这种直接上来给你整个恶谥。他为啥这么干呢,也是众说纷纭。”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他也干了个跟很不该干的事。就是把位置传给了刘奭。汉元帝刘奭可以说是导致西汉走向灭亡的一个败笔,他为人怯懦,轻信宦官,导致大权旁落,完事儿,他的庙号就在东汉时期给废了。刘奭的庙号是高宗,让位面之子刘秀给革了。” “刘奭可以说和刘盈是差不多的人,人是个好人,就是不适合当皇帝。虽然刘询死前也和刘彻一样给刘奭留下了辅政班底。但是刘奭这人别说跟他爹比了。连刘弗陵也比不上。” “刘询给他选的太子太傅,居然被宦官和外戚联手逼死。不过这个坏头也是他爹给起的。一开始刘邦也是让赵高给整怕了,对于宦官也是一直有意识的打压。但是到了刘询那里。他就起了重用宦官这个头。” “传到刘奭这的时候,宦官已经能和外戚比肩了。加上刘奭这人吧,他很重儒。这下跟热闹了,宦官、外戚、儒生。大家伙一起在朝堂之上争名夺利、不择手段的互相攻击。都搞内斗去了,谁还干正事呢?” “而且刘奭说重视儒生吧,他也就是嘴上说说。不然他老师都让人整死了他一点表示没有呢,他就掉了两滴眼泪责怪了一下。然后大家伙就该吃吃该喝喝。啥事没有。” [由此可见,虎父无犬子这句话也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应验。]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刘奭都是自己作的。] [刘询自己都说了,败我家者太子也。说明他啥都知道。] [接手一个盛世,放手一个烂摊子。不说当个蹲牛叉的皇帝,连个合格水平都保不住。] [守成之君也不是这么好当的。] “这三方的党政博弈,最后宦官成为了大赢家。当年霍光揽权的时候,还政皇帝不允,未必就是皇帝他不想亲自理政。刘奭倒好,直接把朝政拱手让人,全部都交给宦官去办了。” “这个权侵朝野的宦官就是,石显。之前有说过张仪戏楚,这个石显更是把刘奭玩弄于股掌之中。整个朝堂简直就是石显的一言堂。昭君出塞就是这时候发生的。” “王昭君不愿意给宫廷画师行贿,最后导致被送去了匈奴和亲。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当时的歪风邪气。刘奭沉迷音乐不管正事。凡是敢冒死上谏的都会被石显打击报复。” “这个时候其实西汉已经是千疮百孔了,但是还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然后刘奭的儿子刘骜上位了,好家伙。说他一句青出于蓝胜于蓝那是毫不为过。” “昏君干啥他干啥,他一上位倒是把石显给赶走了。但是他是用外戚赶走宦官的,宦官是走了,外戚他又兴起了。而且他还有个男宠。虽然大家伙都说西汉的皇帝他确实都不怎么直。但是上史书的他还是头一个。” “说起这刘骜的妃子,啧啧,那可真是有的说。飞燕合德,也是刘骜的妃子。要不说他荒淫无度贪图享乐呢,十个手指头我都数不完他的宠妃。而且飞燕合德这两也是把刘骜迷的晕头转向的。” “一开始刘骜他妈比刘骜和男宠分开的时候刘骜那叫一个不情愿,王太后把男宠流放,他就把男宠召回来,王太后把人流放,他又把人召回来。结果最后还是顶不住压力又把人赶走了。” “一开始还愿意给人写写信,有了飞燕合德以后哪还记得男宠是谁啊,直接就给他抛之脑后了。不过刘骜宠妃这么多,也没给他留下子孙后代。许皇后给他生的小孩全都夭折了,结果班婕妤生的小孩他也夭折了。” “刘骜干的荒唐事还不止一两点,公元前七年的时候,出现了异常的天象。都说是帝王即将遭遇不测,完事刘骜这人怕死,就开始胡乱听信小人谗言了,有人跟他说只要有个位高权重的替身替他去死就行,死了就没事了。” “刘骜一听,就把丞相给逼死了。但是丞相死了也没用,同年,刘骜就中风跟着一块去了。刘骜是放手去死了,留得烂摊子更大了。都开始有农民起义了,农民起义意味着啥?刘邦发家靠的不就是这么。” “而且他还不止留下了农民起义这种烂摊子,他还又给西汉种了个大外戚,王氏。王莽篡汉能成功,高低得算刘骜三分之一功劳呢。刘骜死了以后也有庙号,统宗。不过后来也让刘秀给革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0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