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那个地形是这么回事,苏峻当时在江北,江北离健康是有一定距离的。只要先下手为强,苏峻想进健康难如登天。毕竟苏峻当时手上的兵马也就一万来人。” “但是庾亮就是不听。完事等到苏峻来了他又后悔。这个时候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因为庾亮他修了个石头城,这玩意一开始他是用来防备祖约他们作乱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防住了。因为苏峻起兵造反就是跟祖约一块。这个时候又有人给庾亮提意见,让他防守小路,免得被苏峻偷袭。庾亮他又不听。完事这次苏峻他又走了小路,然后庾亮又跟上次一样追悔莫及。” “这很难评,庾亮败了,自己拍拍屁股走了。他妹妹庾文君倒是替他付出代价,死了。苏峻把持朝政以后倒施逆行,放任手下 烧杀抢掠。不过他也没过多久好日子,庾亮逃到江州和陶侃结盟商议共同讨伐苏峻。” “说来好笑,庾亮修石头城的本意就是防备陶侃,苏峻刚起事的时候拒绝别人来帮忙的理由也是他防备陶侃更胜苏峻。结果最后还要陶侃帮忙 。事后庾亮请辞,司马衍不允。庾亮只能继续当官。不过庾亮最后的结果和庾文君倒是差不多。 ” “339年的时候庾亮想趁着后赵政权更迭的时候趁机收复失地。但有人不同意,大家伙就因为这个事争论不休。结果庾亮还没出击呢,后赵先来打他们连。被攻打的守城将领求援,但是庾亮不肯派兵。” “庾亮就觉得他们肯定能守住,没必要派兵。因为他还想着进攻后赵,结果那个城没守住,丢了。庾亮又陷入了责怪自己的怪圈。怎么说呢,庾亮这人。虽然不停犯错,不停责怪自己,但是他就是不改。诶,我行我素惯了,不带一点听劝的。最后庾亮也是忧思过度然后逝世了,也可以算是他自己把自己给 气死了。” “苏峻作威作福两年,最后被陶侃平乱。这个时候司马衍才八岁。说来好笑,司马衍在皇位上坐了十八年,结果死得比他爹还早。虽然死得早,但司马衍也不输他爹,品行很是恭俭,也很聪明。” “只可惜,寿太短了。司马衍死了以后把皇位传给了他弟弟司马岳。司马岳也没比他哥多活多久,上位两年就跟着挂了。东晋 皇帝就好像有那个魔咒一样,到点了,你就得死了。” “司马岳也没什么好说的,啥都没来得及干呢。挂了。好笑的是当时传位庾冰劝司马衍传位给司马岳的理由是东晋时局动荡,经不起幼主上位,完事司马衍就把皇位给他弟弟了。” “结果司马岳死了以后,继承皇位的是他才两岁的崽司马聃。这时候你不说幼主上位朝局动荡了呗。不过司马聃在位期间。虽然没他什么事啊,但东晋整体版图算是有所外扩。还把成汉给灭国了。” “司马聃命也不长,十九就挂了。他又把皇位还给了司马衍的儿子司马丕。司马丕就远远不如他爹了,东晋在他手里摇摇欲坠的。好不容易前面几代人保的那一口元气 被他直接拦腰折断。” “在位时间不长毒性倒是不小,直接开启修仙求长生模式,然后成功把自己毒死了。该说不说,前面几个还能说是身体不好,这个就是纯纯自己找死了。东晋传到他这代,大家可能都没什么能拿的出手的的东西,唯一能说的就是都爱好书法,有点作品。” “每个朝代都有他背后的女人,司马丕运气好,有康献皇后褚蒜子给他兜底。褚蒜子是司马岳的老婆,一生立过四个皇帝,司马丕吃药把自己吃伤了以后就是求着褚蒜子替他代理朝政。” “康献皇后褚蒜子,一生拥立四个皇帝,三度临朝。不过说是褚蒜子把持朝政也不准确 ,其实当时的权利全都掌握在桓温手里,桓温是司马绍的女婿,南康公主的夫婿。” “这人很有野心,也很懂得隐忍。虽然是权臣,但他能看到民间疾苦。不过他对北伐执念有点太重了。桓温有句话 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大丈夫纵然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来他是个咋样的人。前面不是说司马聃在位的时候成汉让人灭了吗?就是桓温带人灭的。可能是成汉灭国给了桓温极大的信心,北伐就成为了他的执念。” “桓温想尽一切办法北伐,排除政敌后,桓温势大无人可挡,再也没有人能阻止他北伐的脚步。桓温第一次北伐选的对象是前秦,但稍纵即逝的犹豫让他错失了痛击前秦的机会。只能大败而归。” “失败后的桓温并没有放弃,既然前秦打不赢,那就换个人呗。正好姚襄在洛阳。桓温就去打姚襄了。说起姚襄,他是个很擅长笼络人心的人。姚襄本来投降东晋,结果殷浩不喜欢他,搞小动作排挤他。” “姚襄受不了这气,又叛变了。姚襄打不赢桓温,惨败。但是有很多百姓抛妻弃子自愿跟着姚襄,也有人带着一家老小去投奔姚襄。从这 能看出姚襄确实是个人品不错的人,至少他对老百姓不错。” “桓温只打败了姚襄,并没有杀他。他打了一场打胜仗就掉头回家平乱去了。结果他回家没多久,好不容易收回来的城池又丢了。打了半天算是白忙活一场。” “第三次北伐打的是前燕,这次桓温也是大败而归。前燕仅仅用了八千人,就打败桓温三万军队。这下桓温总算打不动了,这换谁谁扛得住啊?一直打一直输,就是有金山也不够这么造的,何况是东晋这条小破船。” “但是桓温一手遮天,即便他兵败如山倒,也没人敢跳出来说什么。反而还得犒劳他。而且桓温他一直打仗,不是因为他热爱战争,他又不是神经病。他只是想通过建功立业达到自己加官晋爵的目的。” “结果谁也没想到,不停的重拳出击不但没把自己的声望打上去,反而把自己的声望糟蹋的差不多了。然后他手下给他出了个损招,让他学霍光把皇帝废了,来彰显自己的威望。” “啊……这种行为很难评价,至少霍光废刘贺那是因为刘贺确实没有坐在皇位上的能耐。但是司马奕,平平无奇一人,根本挑不出错处那种。他上位以后谨小慎微、谨言慎行,根本不给别人抓他小辫子的机会。” “既然你没有错处,那我就给你安个错处。在古代当官,造谣这事那还不是手到擒来。桓温就说司马奕是个阳痿,他的崽其实都不是他的崽,都是他的绿帽子。” “这个大帽子一扣下去,直接炸锅了。皇帝要是个阳痿还怎么留继承人?桓温就逼褚蒜子废了司马奕。没办法,褚蒜子只能废了司马奕。桓温另外选了司马昱为帝。” “这也是桓温很为人诟病的一点,晋朝自开国以来就没有这种事情过。桓温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司马昱即位了,但他是比司马奕还要纯粹的傀儡,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的担心桓温会不会发动政变篡权夺位。” “桓温当时手里有军队,手上有实权,司马昱召他入京他鸟都不鸟。让他当宰相他也不愿意,封他万户侯他也不愿意。甚至司马急病之下连发四道诏书他都不鸟。废话,桓温想当的是皇帝,除非司马昱写个禅位诏书,否则他肯定是懒得搭理司马昱的。” “就算是司马昱,也逃不过上位就死的魔咒。提心吊胆的过了八个月,他就挂了。虽然司马昱只在位短短八个月,但他还是想办法尽可能的培植能和桓温抗衡的势力。” “司马昱留了个让桓温辅政的遗旨,把桓温气得。桓温还等着司马昱禅位给他,结果就等来了个这,他郁闷得很。桓温就是那种徐徐图之的人,他想要帝位,但是又想让司马家亲自把帝位送到他手上。”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他等到死都没等到。不过他儿子桓玄继承了他的遗志,直接选择自己称帝。建了个桓楚政权,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三年,至少给他爹圆梦了。” “司马昱把帝位传给了司马曜。这时候司马曜 已经是东晋第九个皇帝了。大家伙都知道,东晋总共也就十一个皇帝。东晋的气数马上就要到头了。” [这个晦气的朝代终于要结束了。] [怎么才到第九个,听着都要窒息了。] [不算民国的话从三国到隋朝之前这段时间就是最乱的,还有一个是五代十国。] [桓温也算说话算话了,不流芳百世就遗臭万年,真的遗臭万年了。] [要我说,那皇位他都唾手可得了,还非得端着。你伸手不就完事了吗?] “司马曜也算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代表了。他前期是很励精图治,保住了东晋,还是东晋开国以来少有的有权力的君主。结果这玩意跟司马炎一样。打败前秦之后就沉溺酒色只顾着享乐。” “打前秦可以算是一个分水岭,就是这场胜利吊住了东晋的一口气。而且这时候门阀还在闹内讧,按理来说这是掌权者的大好机会,司马曜确实也把握了,他趁机扶持了他弟司马道子。” “结果司马曜把司马道子一路扶持上去之后,就和司马道子一起沉溺酒色、声色犬马。完事他后期还和司马道子争权。一开始东晋可能有点戏,这下彻底没戏了。司马曜的死也很荒谬,他和他的妃子寻欢作乐,说错话 得罪了宠妃,然后就被他的妃子给捂死了。” “东晋的第十个皇帝司马德宗更是不用提,和司马衷差不多。他甚至比司马衷还蠢。司马衷还能说两句话,虽然是笑话。但这个司马德宗连冬天和夏天都分不清。” “到这时候,东晋皇室已经没有权力可言了,境内到处都是乱的,手里有点兵权的都有自己的心思,开始了互相争斗的乱世。” “而且前面提到过,东晋境内这时候还有个桓楚政权。手里有点实权的将军都开始叛变了,今天你叛变明天我叛变。平乱都不知道该平哪一路。” “这时候桓玄出现了,他直接杀进健康,把司马道子啊司马元显啊那批人全给杀了。一开始是给自己封了个丞相玩,后来干脆直接把司马德宗废了自己称帝了。” “桓楚的出现更像是上天送给刘裕的一份礼物,能让南宋顺理成章的取代东晋。” “刘裕领军进攻桓玄,把司马德宗从桓玄手里夺了过来。这会话语权就到了刘裕身上了。刘裕想要皇位的野心简直人尽皆知。司马德宗是个傻子,但他弟弟司马德文不是。” “为了保住兄长的命,司马德文寸步不离的守在自己哥哥身边,但他不可能守司马德宗一辈子,司马德文生病后,离开了司马德宗身边。刘裕就趁机派人把司马德宗毒死了。司马德宗在位二十二年,整个就是一个形同虚设,除了拉长东晋存在年份其实没什么大用。” “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即位,其实到这时候东晋都可以算是一整个名存实亡,司马德文就是个倒霉蛋而已,被推上皇位坐了一年,成为了东晋最后一位皇帝。”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0 首页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