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事赵恒签完这个澶渊之盟回去没多久就把寇准给贬了。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寇准可以说是唯一的主战派。寇准这么一被贬。赵恒更加心安理得的当他的缩头乌龟了。” “赵恒在位后期也开始乱来了。他本来也不是什么很英明勤奋的君主。咸平之治也得多亏了手底下的能臣帮衬。后期忙着 搞东封西祀以后,他就飘了。” “东封西祀就是他上 泰山封禅。他先往泰山去,完事又往山西去。不知道的以为他把辽国灭了呢这么迫不及待的歌功颂德。” “索性赵恒活得也不算太长,五十五就挂了。当然,比起白月光组的他算是活得久的。赵恒的儿子赵祯比起他来要好一点。赵祯的谥号是宋仁宗,你就看这个仁字,你就能看出来,赵祯的为人。” “赵祯刚开始登基的时候年纪还不算很大,朝政都把控在刘太后手里,前面聊商鞅的时候短暂的聊过一嘴范仲淹。范仲淹变法就是赵祯这会变的。赵祯的脾气也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好。老好人一个。” “有关刘太后和赵祯还有个典故,就是流传很广的狸猫换太子。赵祯不是刘娥亲生的,是一个李姓妃子生的。刘娥自己没有子嗣,所以一出生就抱走了赵祯,称自己是赵祯的嫡母。” “这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吧,中宫皇后要过继一个皇子,一般来说都是可以的。而且赵恒不点头,刘娥哪来那么大权力手眼通天,再说了刘娥也没对赵祯的生母怎么样。反而还蛮厚待她的。刘娥临朝称制以后终结了赵恒搞得一团乱的局面。做得很好了。” [刘娥很牛,萧燕燕也很牛,就是这两没撞上一块。] [赵祯,唉,仁是仁,但是当皇帝也不能太仁了。] [确实没有一个皇帝能当成他那样的,他算是大宋做得比较好的皇帝就,其他几个都是啥啊,根本没眼看。] [但是仁宗除了仁确实也没别的能拿得出手了,你非要矮子里面拔高个的话那仁宗确实是比较强的。] [平庸天子,有才无德。] [说真的,一个皇帝能做的不奢靡不折腾,他就算是及格了。] “刘娥在位的十一年宋朝还算是过的蛮平稳的,听说刘娥曾经想过自己称帝,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刘娥问朝臣如何看待武则天,朝臣说武则天是大唐的罪人。一下子就给刘娥干沉默了。其实大唐的罪人是谁懂得都懂哈。” “后面刘娥撒手人寰了就又把朝政还给赵祯了,赵祯这人,怎么说呢。他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那种老好人。他很会克制自己,为了不麻烦别人呢,他也很会忍。但是前面就说过很多次了这种人他其实不适合当皇帝。” “他确实是对他身边的人都很好,但是这有啥用呢?说好听点他是仁宗,说难听点他就是优柔寡断。托赵恒开的好头,赵祯又和西夏签了个不平等条约。而且还在辽国的不平等条约上面加了岁贡。” “说起这西夏,就得说说李元昊。李元昊一开始是宋朝的藩王,他是那种很厉害的武将。武将嘛,心高气傲。一时臣服你就算了,还能一辈子臣服你?说干就干,李元昊振臂一呼。反了。自己建国当老大了。” “本来前面赵恒和辽国那边签的条约,就已很窝囊了。历朝历代帝王追求的都是大一统,对吧。但是宋朝除了赵匡胤,好像也没有很多人想统一。虽然大家会把大宋也算成大一统,但是主播还是得说,大宋他还真不是,他就是个割据政权。” “李元昊反了以后,那肯定也要派兵攻打一下,就算是做表面功夫也要打。很显而易见的啊,宋没赢。不但打不赢辽,也干不赢西夏。完事这就又签了一条约,这就是庆历和议。” “李元昊只要把自己的帝号给摘了,宋就每年送十三万匹绢、五万两银和两万斤茶叶给西夏。有这种好事傻子才不答应。于是宋每年往外送的开支又增多一笔。” “不得不承认宋确实是有钱,是不是好奇宋的钱是哪来的?收赋税收来的呗。我们前面说到范仲淹变法,是搞了好几次,对吧。复官又贬、贬了又复。但是不得不说范仲淹的新政,确实很有用。” “范仲淹搞的这个庆历新政,改善了财政状况,但是加剧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后面王安石搞变法。说起王安石搞变法,他也和范仲淹一样,变着变着反而把自己累没了。大宋啊,靠的都是官员在撑。” “不过王安石那是后面赵顼的事,现在先说回赵祯。赵祯这人不但人支愣不起来,身体也支愣不起来,身体状况一直很差。到了晚年间甚至还会胡言乱语。都说赵祯死了以后,就连辽国的皇帝都哭了。这也被视为赵祯为人很好的佐证。对此主播只有五个字想说,鳄鱼的眼泪。” “赵祯死了以后赵曙即位,赵曙不是赵祯的亲儿子,是他过继来的。说来也奇怪,赵祯一个亲儿子都没能留下。如果说赵曙有什么政绩的话,那可能就是他下令修了资治通鉴。” “除此之外赵曙确实没什么值得说的。先辈留下来的条约他也一直在履行。然后用人就是用赵祯留下来的那些人,欧阳修啊韩琦啊他们,算是抄作业。除此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了。就是很中庸的一个皇帝。” “赵曙和赵祯一样,身体都不好。最后留的遗诏还是韩琦逼他写的。也不能算是逼吧,他确实写的也不清楚,韩琦想让他写清楚点,但是他身体差嘛,就剩最后一口气的那种,韩琦还逼他,确实也是有点强人所难。” “赵曙死了以后皇位就是赵顼坐了。赵顼其实还蛮有野心的,他也是宋朝为数不多的想搞大一统的皇帝,但是想法是想法,现实是现实。就宋朝那重文轻武的风气,谁来了都打不赢。” “赵顼一上位就开始搞变法,大肆提拔王安石,王安石也没让赵顼失望,变法变得那是相当漂亮。只不过王安石变法变得也很坎坷,毕竟是变法嘛,变法就会触动贵族的利益。” “一开始赵顼对王安石也算是大力支持,就是变着变着王安石改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朝臣们都看不顺眼王安石了,没办法王安石辞了两次相位。但是因为变法这个东西赵顼他自己也想搞。所以王安石走了他也就是基本维持这个新法。” “赵顼这么想但是他老婆不这么想啊,赵煦上位的时候年纪小,高太后临朝听政,嘎一下就给她老公努力一辈子的新法全给废了。但是赵煦自己亲政以后又把赵顼的新法给用起来了,而且他还实现了他爹的一半愿望,对西夏重拳出击以后把西夏给打服了。” “这简直是宋朝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了,终于站起来一半了!不过宋朝一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党争。党争这玩意一直传下来,传到赵煦这不能说是有所缓解,只能说是愈演愈烈。” “即便赵煦搞了一波朝臣大换血,把旧臣都给清走了换新人进来,这个党争也是一点缓解都没有的。而且赵煦身体不太好,走的早。二十五就走了,赵顼也能算是白月光组的一员吧,他要是能活久一点大宋说不定也有机会改变呢。” “赵煦死了以后,靖康之耻就来了。赵佶和赵桓,这两东北旅游家。主播都不想说。又是奢侈生活又是传教的,看到金兵打进来了就传位给儿子甩锅,结果儿子也是个不争气的东西。” “这两就是纯纯耻辱了,宋朝统治期间总共农民起义三百多次。为啥三百多次这两估计心里得有点数。赵佶唯一能提的贡献就是他瘦金体是他创的,其他提不了一点,纯废物一个。” “论昏君,赵佶称第二,没人敢跟他抢第一。他儿子赵桓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一直割地求和,但是人家金兵搭都不搭理你,直接把大宋都城都给打穿了。”
第83章 岳飞 “是的,到赵佶这里的时候辽国已经没了。被金给灭了。但是这和宋也没什么关系,就换个爹呗。只不过这次换的爹有点大而已。” “细分宋朝其实可以分为南宋和北宋。到这两去东北旅游的为止,北宋就算是灭亡了。当然了,建立 南宋那个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建立南宋那个大家伙肯定也熟,完颜构,不是,赵构。都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赵构这玩意命就挺长的,八十一才死。” “金朝一开始进攻宋的时候,赵构就去金兵那里当过俘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事,赵构和完颜晟建立了深厚的父子情。还是因为赵家的传统,这骨头就是软的。” “他就愣是要跟金朝议和,签不平等条约,可能是爱上了这种给人当孙子的感觉。不过赵构这南宋建立的确实也不容易。金兵在他身后一路追着赶着。赵构一连跑了好几个城市,最后才成功定都临安。” “他定都临安不见得是临安好,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他没地方可去了。毕竟地盘都让金占得差不多了。” “赵构最出名的事就是冤杀岳飞,跟秦桧这个杀千刀的狗贼一起。” [说起这个就来气,这两狗东西。] [岳飞真的,遇上赵构这种垃圾,让他遇上赵光义可能都不会这样。] [楼上,你忘了是谁开了先河给人当孙子的是吧。] [严重怀疑赵构是金朝的卧底,同意的扣1。] [赵构甚至还能被金人吓成太监。] [宋全靠臣子在撑真不是开玩笑的,赵构手底下有岳飞他都用不好,你还指望他能用好什么?] [有秦桧这种先祖算是秦家人倒八辈子血霉,没错我说的就是秦桧的孙子。] “岳飞大家都知道,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抗金名将这 四个字可不是说说而已。当时金朝的版图扩张的老大了,基本上就是四海之内无敌手。然后岳飞,他出现了。” “不夸张的说,没有岳飞搁外面和金军打仗,赵构这帝位他一定坐不稳。岳飞先后为宋朝收复建康、商州、洛阳等失地。打得金军那叫一个节节败退。再给岳飞十年时间,他未必不能把金人哪来的打回哪去。” “但是赵构这个脑子有包的他就只想议和。这宋朝的皇帝就好像有那个认爹综合症一样。然后秦桧也在旁边不停的蹿腾。就秦桧这种奸佞能一直当宰相,多多少少也能看出来赵构是个什么样的草包。” “大家都知道 ,岳飞背上还有他妈妈给刻的字,对吧。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岳飞倒是做到了。岳飞总共投军投过四次。第一次没当多久的兵,因为他爸爸去世了,他就回家守孝了。” “第二次投军是为了混口饭吃,但是没过几年太平日子女真人就打进来了。百姓们流离失所,惨不忍睹。岳飞忍不了,就投身抗金前线。从这开始,他的军事才能算是彻底展露。” “展露军事才能也没用,宋朝都是些窝囊废。当时赵佶和赵桓被掳走以后,赵构就想跑路,赵构这时候头上还挂着个兵马大元帅的职来着,虽然这职位给他还不如给一条狗。”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0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