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温和的阳光,子婴的背影渐行渐远,浩大的咸阳城沉默坚毅,在历史的雕琢中,屹立在关中平原之上。
第73章 陈庆之与典韦的目标 云中郡,位于黄河以北,毗邻九原郡。 或者说九原城的建立,原本就是为了屏卫云中郡的西部安全。 赵武灵王时,将匈奴驱逐到乌拉山以北地区,与其隔山对峙,其后建立云中郡,为了防备山北的匈奴对云中郡的反攻,赵国沿乌拉山修筑了长城,同时,在各个沟通山北的山口修筑了屯军和防御用的城障,并在其中最大的山口(今称为哈德门沟的山口)的南部地区修建了一座较大的城郭,即是九原城。 陈庆之立身在九原城,向东眺望。 始皇帝一统六合,横扫群雄,九原郡、云中郡也都落入大秦手中,自然而然修建了九原郡直达云中郡的直道。 从陈庆之收到皇帝诏书之后,就厉兵秣马,准备收复云中郡。 得益于关东大乱的时候,匈奴侵占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等地,使得这几个地方驻守的土卒十分稀少。 他们收复此地不难。 “出发!” 陈庆之下令,典韦摇动大旗,三万秦卒随从陈庆之、典韦沿着直道直奔云中郡、雁门郡。 云中郡正如陈庆之预料的那样,并未遭遇什么抵抗,秦军轻而易举的将云中郡占据下来,但在从云中郡进发雁门郡的时候,他们就遇到了敌人。 赵国军队。 原来在匈奴力量退去之后,陈馀派来担任国相的夏说在代郡发现雁门郡无人,就立刻派兵占据雁门郡。 代郡毗邻雁门郡,这趟行动自然极为顺利。 夏说是陈馀的心腹,他帮助陈馀说服田荣借兵给陈馀,击败张耳,全取赵地,故而陈馀对他极为信任。 赵王歇从代王的位置被陈馀接回到邯郸后,对陈馀感恩戴德,于是加封陈馀为代王,号成安君,陈馀要留在邯郸,主持朝政,或者说掌握大权,不愿去代郡就代王之位,便派了心腹夏说抵达代郡,担任国相,负责处理代郡一切事务。 “这家伙倒是聪明,我们一场大战,好不容易将匈奴击退,结果他白捡雁门郡。” “要是我们再晚来一步,说不定他们都已经将云中郡占据了。” 典韦怒不可遏,当初他们在九原郡对抗匈奴可不是简简单单就成功的,着实付出不少代价,后来他们北逐匈奴,消灭大部分匈奴的力量,这使得匈奴人逐渐撤离云中郡、雁门郡,为的当然是不被他们攻击。 没想到如今晚来一步,这雁门郡就被赵人占了。 陈庆之依旧是淡定从容的模样,他神色平静,甚至面上还带着笑,与典韦的愤怒完全不同。 典韦不由急切的拍拍手,低沉着嗓音:“我的陈将军,咱们辛苦努力的地盘被人抢了,你还能笑的出来!” 陈庆之摇摇头:“典韦将军,何必着急,匈奴都被打跑了,你还在乎一个小小的代郡吗?” 典韦冷哼一声,神色骄傲:“我当然不在乎,只是不高兴,我的东西被人抢了我能高兴吗?” 陈庆之道:“我们攻破雁门郡问题不大,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要顺势攻占代郡。” “咦~~~” “我就说,你陈庆之大将军可不是吃亏的性格!” “快说,怎么办?” 典韦连忙跪坐在陈庆之对面,询问陈庆之办法。 陈庆之道:“攻占雁门郡,乃至于代郡问题不大,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攻占代郡,那就可以威胁到燕地的上谷郡、广阳郡,赵地的常山郡。” “到那时候,刘邦与陈馀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在害怕之下,集结大军进攻我们?纵然你我手下兄弟们能征善战,可面对刘邦与陈馀竭尽全力的进攻,只怕我们也很难顺利战胜他们。” 典韦目光定格在代郡上面,蓦的,他眼眸一亮:“我觉得他们不会发兵!” 陈庆之哈哈一笑:“想不到典韦将军也会动脑子了。” 典韦不屑的瞥了他一眼:“项羽如今刚刚吞并河内郡,又大败刘邦和陈馀,二人仓皇北逃,眼下不组织兵力抵御项羽,哪里敢组织兵力来攻打我们的?” “何况代郡偏远,也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只要我们不做出攻打上谷郡或者常山郡的举动,他们一定会全心全意对抗项羽。” 典韦的想法与陈庆之相同,事实上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判断,所以陈庆之才在犹豫着是不是要攻打代郡。 “好!” “既然典韦将军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做。” “我们先攻雁门郡,但围而不攻,让代郡派兵来救,就在雁门郡将代郡的力量消灭掉,顺势攻下代郡!” 陈庆之下定决心,典韦欣喜不已。 他摩拳擦掌,要给赵国一个大大的教训,知道他们攻下的地盘不是那么好抢的。 与此同时,陈庆之也派人发信给守卫在九原郡的杨虎与杨钊父子,让他们做好准备,若是战事不顺,需要他们派兵前来支援。 自从高阙之战后,陈庆之整训俘虏的二万匈奴,配合高阙之战前整编完毕的一万二千匈奴,他手中有三万二千匈奴人,秦卒则是有四万三千人。 大战结束后,岳飞去掉死伤,又补充土卒,共计八万大军返回上郡,陈庆之则是裁撤老弱,精编之后,九原郡土卒有六万人。 其中匈奴二万,秦人四万。 这一次他带来的便是二万秦人,一万匈奴人。 这些匈奴人在九原郡过的日子比起草原上要好很多,已经渐渐忠心于大秦,甚至可以说他们比起很多秦人还要忠心。 陈庆之给杨虎的信中说的便是一旦他这边战事不利,就让杨钊率领一万匈奴骑兵赶来支援,方便他们撤退。 雁门郡郡治在善无城,陈庆之既然决定发兵,便是雷霆之速,转瞬即至。 雁门郡本身也没有多少人口,典韦率领一万骑兵奔袭而至的时候,善无城都差点没有来得及关闭,若非典韦为了借助善无吸引代郡那边的兵马,他甚至可以一战而下! 在斥候确认善无已经派人求援后,典韦便立刻将善无包围起来,不准一个人离开。 也在这时候,陈庆之方才率领剩下的二万秦卒缓缓而至。
第74章 半渡而击 善无城,守卫城池的赵军将领眼睁睁看着秦军军力达到三万人,他神色顿时阴沉下来,眼底浮现出无尽绝望。 他在送去给代郡国相夏说的求援信中说的是秦军只有一万人,如今却成三万人,一旦赵军赶来,一定会遭遇大败! 秦军大营内,陈庆之看着地图。 他们的计划第一步已经成功,善无城的守军已经派出求援之人,且在信息上给予夏说一定的误导。 接下来便是要选择大战的地点。 陈庆之的目光定格在治水(后世桑干河)上,从代郡出发,必要过治水才能前来支援善无。 历来大军渡河是最容易被攻击的时候,何况治水距离代郡更近,夏说绝不会想到秦军还能有军队布置在治水左近,只等赵军渡河,立刻半渡而击! 陈庆之叫来典韦,让他率领一万秦卒赶赴治水,提前布置。 自己则率领二万大军继续围困善无城。 典韦简单准备,就立刻带领一万大军出发。 他们必须要尽快赶到治水,在治水北岸等待赵军渡河。 代县,昔日的代王城。 这里曾经是代国之地,可惜后来代王被赵王哄骗赴宴,将之击杀,随后代国覆灭。 夏说此时看着手中的求援信,神色变幻,他怎么都没想到秦军来的这么快。 要不要救?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夏说很清楚随着在河内,燕王刘邦与成安君陈馀大败,如今燕国与赵国的力量都集结起来防御项羽。 甚至连齐地的丞相田横也已经派遣齐军沿着沂水直下,做出逼近彭城的态势,迫使项羽回军护卫彭城。 这个时候,如果他贸然与秦军开战,一旦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成安君陈馀绝不会饶了他! “可真是选了一个好时机啊!” 夏说轻叹一声,秦人这个时候选的实在太合适。 但思索过后,夏说还是决定支援一下,雁门郡至关重要,如果落入秦人之手,那么秦人就能威慑太原郡与代郡,这对陈馀极为不利。 下定决心,夏说亲自统帅两万大军,准备支援善无县城。 他不敢将这件事交给别人,因为这件事实在太过于重大。 只可惜他还未走,便已经有人前来阻止他。 此人名为李左车,正是昔日名将李牧之后,李左车看夏说穿戴甲胄,立刻道:“国相是否要领兵支援善无?” 夏说微微颔首。 李左车急切道:“不可!” 夏说蹙眉,平日里这个李左车就对他的诸多行动颇有置喙,包括当初进占雁门郡,李左车就反对。 他认为雁门郡是因为秦人对匈奴的战斗获胜,匈奴为了保证力量才撤走的。 他们进占雁门郡,会激怒秦人,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可惜夏说不听。 如今秦人果然来了,一看李左车要阻止自己,原本夏说那并不坚定的决心反倒坚定下来。 他就是要告诉李左车自己是对的! 自己才是国相,李左车名门之后又如何? 李左车并不知道自己这一来反倒坏事,他只顾着说明自己的想法。 “国相大人,那陈庆之乃是秦国名将,智取九原郡,杀翟王董翳,北逐匈奴,威震边疆,此人既然要攻雁门郡,怎么会给雁门郡求援的机会?” “依我看,秦人必有后招,只怕他们求得不单单是雁门郡,甚至还要代郡!” “国相这时理该守卫代县不出,如此秦军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下反倒不会出兵,若国相率领军队驰援善无,更可能中了秦人计策,以至于大败亏输,连代郡都守不住!” 李左车的话本是中肯之言,但是夏说却被激怒了。 他冷冷道:“李先生不必多言,支援善无我已经决定,秦军只有一万人,我纵然敌不过,救不了善无,自信也能顺利归来,不劳李先生关心!” 李左车本就是直脾气的人,他大怒道:“夏说,你如此做,是置赵国安危于不顾!” 夏说也被激怒:“我是国相,我来决定所有的事情!” 语罢,他直接命人驱逐李左车,自己率领大军出发。 李左车看着夏说远去,他瘫倒在地,秦人一旦取得代郡,以陈庆之的厉害,燕国与赵国将会再无法如同之前那样没有后顾之忧。 “夏说误国!!” 李左车拍腿大叫! 夏说领兵离开代郡,向雁门郡出发,他过蔚县就到达治水,看着治水河流还不算湍急,夏说命令土卒准备渡河。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1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