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匿名信。 偷偷扔进卢植官邸的后院,曹操神清气爽地去找袁绍玩。 他有考虑过把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诉本初,这样也能有个帮手,大家一起匡扶汉室名垂青史! 他到的时候袁绍手里正拿着一卷任职书,看到他来似乎也很高兴,说:“是阿瞒呀,坐。” 十六岁的本初就已经比十七岁的曹操略高一些,眼前二十岁的袁绍更是足足高出一个脑袋,身长玉立姿容出众,手持书卷立在台阶上,友好地笑着向他询问:“有何事?” 恍惚间,曹操又想起久违的自卑和羡慕,如果不是早就知晓将来之事,他现在一定用极其羡慕的眼神盯着本初手里的任职书。 现在同样盯着那卷任职书,脑海里却已经铺开了本初后面的养名计划。 “哦,我得了许子将和桥公的品评。”曹操盯着袁绍看。 袁绍嗯了一声,将手里的任职书略带几分炫耀的递给曹操看,也留几句好心劝告,说:“我将上任濮阳县令,孟德今后也该多读书,结交些良友……你祖父生前虽有功于大汉,如今只要是宦官都带几句恶评,你行事得谨慎,别被牵连了。” 这些年的大汉一直处于宦官严重干政的环境,都说阎王好惹小鬼难缠,那些个宦官心眼小做事阴狠,不知道招了多少恨。曹操也因父亲是宦官养子而冠上一个“宦官之后”的奇怪身份,莫说是其他人,就算是发小们有时候吵架急了也会拿这说事。 目送袁绍离开洛阳,曹操决定先本初一步养名。 祖父曹腾本是小黄门,因迎立桓帝登基有功而被封侯,尽管当初立刘志时陷害死另一位清正严明的王储,刘志已经登基,谁也不可能把这当黑点来宣传,如今刘志成了先帝,更说不得了。而除去立桓帝一事,曹腾做事还算可以,有人贿赂他的书信被截获后弹劾他,他也不像其他宦官那样记恨,甚至常在皇帝面前美言此人做事公正,后来那人位列三公常感念曹腾的大度。 基于此,曹操决定效仿未来的袁绍,他要为祖父守孝三年。 曹腾两个月前刚去世,大汉官员有以日代月的规矩,曹嵩身为养子只需守孝三十六天,孝期已经结束了,身为孙子的曹操代父守孝三年。 这样的事情对于以孝治国的大汉来说,简直是太孝了! 只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宦官守孝三年,拥有大孝子名声的同时也会被彻底打成宦官派,导致清流名士们的反感。那么,平衡其中的人物关系就极其重要。 既要得到“孝”这个好名声,又得拥有清流派的支持:他是宦官之后又不是他的错,他还顶着巨大的压力为宦官守孝,真乃丈夫也! 在回忆了当初阅读的人物生平后,曹操有了大概的计划。 兴许是系统的加强数据起的作用,也可能是两位名士的品评确实效果大,他要为曹腾守孝三年这事暂时没有得到负面舆论,更多人是疑惑不解,清流派品评出来的“治世能臣”怎么会给曹腾守孝呢。 说是父亲的养父,和他也隔了一辈,又在得到清名的节骨眼上站宦官队,实在不理解。 总之在众人的不解之下,曹操回到谯县为曹腾守孝三年。老家的朋友们也都过来看望他,询问怎么一回事,曹操只说是尽后辈的本分。 夏侯家的几兄弟挠头不解,纷纷说:“阿瞒是不是疯了?” 清流派很费解,宦官派很高兴,一个得到了桥玄和许劭品评的杰出青年要为先帝最宠爱的宦官守孝三年,这是最好不过地拉拢人心的时候。 于是当红宦官蹇硕决定去拜访一下,只是他常在内宫伺候,不便去谯县,便委托叔叔蹇图去,蹇图不是宦官,这个身份也不会显得太明显的拉拢。 蹇图竖着去的,横着躺门口了。 谯县墓庐前,曹嵩拉着曹操的胳膊,吓得直哆嗦,问:“儿啊,你!你这是作甚呀!” 曹操稳住父亲的身形,说:“父亲,孩儿只是借他三年的寿命一用。”这种仗势欺人的老登反正三年后也会被自己乱棍打死,早死三年还能少欺凌三年的百姓呢。 曹操被当地县官逮捕,升堂审问缘故,他如今没有官职在身,连个孝廉郎都不是,而杀死的却是当红宦官蹇硕的叔父,罪名绝对不会轻。 只是,加上前因的话,这个伤人事件就显得匪夷所思起来。为宦官守孝三年,然后前来拜访的是另一个宦官的叔父,结果把人家给杀了? 毕竟是为先帝的大功臣曹腾守孝,并且还在孝期,县官也不好冒然判决,一层层上报,将曹操押回了洛阳。洛阳令也觉得烫手,为先帝功臣曹腾守孝,杀死了当今天子宠宦的叔叔,这是他一个小小洛阳令能判决的吗? 于是,十七岁的曹操进宫面圣。 这一年的汉灵帝刘宏,也就十五六岁,这让曹操想起了扬言要搞共产的刘协,回忆起系统世界不禁笑了笑。 “曹操,你笑什么?”刘宏比起刘协还是很有手段的,继位不久后就对当时的宦官进行了一波肃清,且借着娘家造反的理由将太后流放,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亲政拦下大权。 曹操连忙收敛了笑意,面对这个无法说笑的权威天子,道:“陛下,我观朝中皆是老臣,感念我年纪轻轻就能面见圣容,少走几十年弯路,心感欢喜。” 问起案情缘由和过程,曹操将早就准备好的言辞道来,是他整理了后世对自己宦官之后的一些看法再结合眼下的情况。 总结:出身不是我能选的,怎么能因为祖父是个宦官就怠慢?因为外人议论就惧怕?反正大孝子我是当定了。 我不仅是个孝子,我还是个大忠臣。蹇图想拉拢我为宦官做宣传,让天下英才都为去他侄子蹇硕门下谋事,这不是倒反天罡?把天子置于何地,还会让世人以为蹇硕把皇帝当傀儡呢,这能忍吗?自然杀之后快。杀蹇图,是为了蹇硕大人好呀!是为了天子您呀! 反正死人没法反驳,曹操编得心安理得,实际情况是蹇图因左脚迈进门而被他找茬,然后一剑毙命。 曹操抬手,发誓说:“我愿以洛水起誓。”司马老贼不好意思,我要比你先当混蛋了,万一重蹈覆辙,也好给你挖个坑,看谁还信你的洛水放屁。 老实的汉朝人就像三体人一样单纯,并不认为发誓是可以无效的。 少年天子十分感动,破例还没举孝廉就先封了他郎官,让他回去安心守孝。 经过此事,清流派确信曹操并不是宦官一派,而他宁可被误解也坚持要为曹腾守孝三年,其品行当真令人佩服。 经此一役,曹操主动加深了自己是宦官之后的身份,反而少了一个可以嘲笑的点,甚至将他个人和宦官派彻底消了关联。如此忠孝两全之人,谁不说一句大汉栋梁? 守孝期间,濮阳县令袁绍前来看望过他,对曹操行径大加赞赏,道:“那蹇图仗着宦官侄子受宠横行霸道,早该杀了,换我也看不惯。” 曹操在墓庐里煮了茶,突然严肃地问:“本初,若是将来你我成了敌人,会如何?” 袁绍一脸莫名其妙,将他打量了一下,笑道:“阿瞒?你以前还算谦虚,如今怎么有点小名声就飘飘然了?你何为要与我为敌,你要谋反?” 曹操犹豫了一会,对袁绍还是抱有一丝期望,说:“我受仙人托梦,知晓将来事迹……想请本初帮忙。” “……”袁绍端着的茶杯顿住,看傻子一样地看着曹操,说,“阿瞒,你……没睡醒?你倒说说,知晓将来什么事情?” 说太远的难以验证,说和本初无关的他也难以切身体会。 于是曹操说:“你养母三年后去世了。” 袁绍给了曹操一拳,骂骂咧咧愤然离席。 三年后曹操守孝期满,袁绍开始为养母守孝。 【作者有话说】 曹腾生卒不详,自由发挥了一下。 袁绍辞官守孝时间不详,只知道是在担任濮阳县令之后,这里也自由发挥了一下。 第150章 送书华佗 华佗:开颅?你疯啦? 袁绍此时已有官职在身,按照汉官规则可以以日代月,他还是坚持完完整整守孝三年,也被传为佳话,只是在传颂之时难免会提一句曹操。 袁绍并没有把曹操所说的事情当成一回事,养母去世只能说是个巧合,只是感觉按照他对曹操的认知来说,总感觉从得到名士品评开始,就有点怪怪的,说不上的陌生。 曹操在守孝的三年里也没忘记整理规划,一直有在关注外面的形式,知晓卢植回了涿郡,听说是收了几个门生,不知什么原因好像对其中一个叫刘备的格外关注。 “……”曹操郁闷,难不成自己的匿名信反而成了推荐信的效果? 如今三年孝期已满,他举孝廉受征辟前往洛阳任职,仍旧是从洛阳北部尉起步。 离开谯县之前,曹操去拜访了此时的青年华佗。 这个时候的华佗还没有神医的称呼,就像华佗自己所说,想要学好医术从小六岁左右就要跟着老医生抓药写方子,到二三十岁的时候都还不一定能够单独看病,尚且要有老医生在边上看着,这也是为病人着想,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是很大的。 华佗没说他是几岁开始单独问诊的,从他目前所师承的大夫名气来推断的话,后来的医术都是他自己钻研的。 三年墓庐生活,曹操把从华佗那边学来的一些知识,以及后世基础急救书籍里面的知识都整理成了书册,一卷卷的竹书装在一个箱子里,找人抬着来到了华佗家门口。 青年华佗生活清贫,面对突然拜访的曹操不知所措,还以为是自己无意做了什么得罪的事情。 毕竟谯县三大家族曹、夏侯、丁,寻常百姓可是很难对抗的。 华佗心里没底,最近恩师有意放手让他自己单独诊脉,而他对病理的见解略有不同,书册虽多,可病症未必只有这么多。恩师主张按照书籍治疗,而他则大胆主张,可能只是与书中相似的新的疾病。 昨天他给人开药方,认为病人的病情一直反复可能是其中某一味药的药性导致,所以做主更换了其中药材。 “……”华佗心里没底,就算更改的药材对病情没有帮助也不该出事情呀,怎么会被人找上门来了? 再看一眼抬过来的大箱子,总不至于是将他杀了埋掉吧? 华佗从屋里走出来,却见领着抬箱壮汉登门的竟是个年轻人。 这一年的曹操二十岁,一身红衣骑在背上上,意气风发。虽样貌身形比不得汝南汝阳的袁绍,可浑身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劲,哪怕是陌生人见了,也会疑惑一句:难道此人就是近来小有名声的曹家儿郎?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3 首页 上一页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