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小乐喝道:“你错了!” 他道:“民心所向,是英雄豪杰自愿奔赴帐下,是黎民百姓甘愿献出所有!你可曾见过,何谓正义之师?” 方腊被他的气势所摄,忍不住问道:“何谓?” 贺小乐道:“正义之师,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使百姓开城门相迎。” 方腊道:“你难道见过?” 贺小乐道:“我见过!” 他恳切地对方腊道:“方教主,我想请求你,不要兴兵起战。无论胜败,苦的都是百姓。”他永远也忘不了山坡上唱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老人。 方腊道:“难道就任由昏君奸臣当道,任由这些人鱼肉百姓?” 贺小乐道:“不是的,他们当然不对。我也想过要不要干脆支持你,要不要找人换掉皇帝……” 可他见过黄药师、见过许多没有私念,一心为民的英雄,他知道方腊不是,知道方腊从一开始用的方式便错了。 他对方腊说的话,都是他从黄药师等人那里学来的道理。方腊不可能赢,何况,朝廷已在思变,外敌又在虎视眈眈,天时,地利,人和,方腊一样都没有占,他的野心,只会害死更多的人。 方腊倒是没想到贺小乐会说出换掉皇帝的话,他道:“赵佶昏庸,现在也一样能换。难道真有什么天命所归,这天下就该是姓赵的不成?” 贺小乐知道现在不是时候,但要问他为什么,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可谁都没有想到,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会是白九姑。 她淡淡地开了口,说道:“因为百姓只要吃得上一口饭,就不会愿意打仗,如今赵佶改过,朝廷也一反常态发配了两个佞臣,大家只会盼望着以后的日子过好,而不是有人跳出来杀皇帝。” 这对吗?当然不对。皇帝和他的那些宠臣害死了多少人?可因为他是皇帝,大家就只能原谅。 贺小乐叹了口气,这样的局面并不可解,他们能做的,只是阻止战火,保住更多人的性命,然后想方设法改变现状而已。 贺小乐、李寻欢、叶开……他们所有人都在如此努力着。 叶开没有想到,自己已让皇帝下了令,女真建国的事却还是发生了。 宋帝匆忙将他召入皇宫,第一句便是:“国师,我已按你说的做了,为何女真还是会建国啊?” 他怕叶开说的话一一应验,到时他岂非就要遭逢大难? 叶开早已打好腹稿,他回答道:“禀陛下,臣教您的方法,破的是未来的劫难,至于女真建国……却是往日遗祸。” 宋帝疑惑道:“什么遗祸?” 叶开道:“臣斗胆直言,您给童贯的权力太大了!” 宋帝奇道:“这与童爱卿有什么关系?” 叶开没有料到,都到了这个时候,宋帝还没有想到,是童贯自作主张违背了他的命令。 他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这样的皇帝,朝中若都是贤臣,那国家自然好过,朝中若是佞臣,那百姓便要水深火热。而现在,却是各占一半。 叶开道:“童贯并未按陛下的命令,停止与女真的结盟。” 宋帝变了脸色,他气道:“童贯他怎能如此!” 他当然不是看到了其中祸患,他看到的只是,童贯让叶开的预言应验了第一项,没有了这第一项抵挡,那很快不就要轮到他遭劫这一项了么? 这童贯居然不管他的死活,简直是包藏祸心! 他道:“来人,叫蔡相来,让他安排人把童贯给我换了。” 叶开忙道:“蔡相择人,还得自各地选派,听闻种师道将军就在边关,不若叫他直接顶上,这样也不耽误事。” 宋帝不疑叶开如何知道的这些,他高兴道:“国师真乃国之栋梁。” 叶开并没有因为被夸而高兴,他只觉得,好在自己不是个坏人,不然这国家大权,怕是要落到个臭道士手里了。 李寻欢没想到叶开又一次与他不谋而合,收到消息的时候,他笑道:“叶开还真是急我们之所难。” 他们虽然准备对童贯动手,但童贯居于二十万大军之中,要杀他绝非易事,更何况,杀他夺印名不正言不顺。 然而,好消息还不止这一个。 一人帐外扬声道:“明教右使向谐受贺公子所托,前来助李探花一臂之力。” 营帐外,浩浩荡荡地站着好几百人,竟然个个都是武林高手! 李寻欢惊喜道:“太好了,有各位相助,又何惧金人来犯!” 葛病问向谐:“小乐呢?他怎么没跟你们一块来?” 向谐道:“贺公子同白公主到江南去见教主了,教主那边还有很多兄弟。” 葛病笑道:“若是你们教主那边也能派来人手,就不愁对抗不了金人了。” 他却不知,贺小乐那边其实并不顺利。 该说的话都已说完,贺小乐、方腊、白九姑三人谁都没有再开口。 静下来以后,方腊反复回想着贺小乐和白九姑说的话,他知道他们是对的,但他就是不甘心。 不甘心自己的努力付诸流水,不甘心昏庸的人可以当皇帝,不甘心……自己还要为昏庸无道之人守天下。 他若是答应了贺小乐的请求,岂非就是在为皇帝守江山? 白九姑的目光悠远,她坐在门槛上,望着庭中的银杏、飞鸟,她不是不明白方腊在不甘愿什么,但她比方腊更明白,世间百姓求的是什么。 贺小乐有些坐立难安,他想不到可以再劝方腊的话,但他又实在担心边境的状况。 他做过冯度,冯家被灭这样的事,他不希望再度发生。 他道:“我先告辞了。” 方腊叫住了他,问了一句:“为什么?” 【作者有话说】 1.方腊起义是有其正面意义的,但按宋史说法,确实也存在百姓什么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就被骗起来加入了,也因为这样的声势,所以刚开始确实打了胜仗,但是方腊也有局限,他把人全部拉来打仗,没有想过补给,也没有想过管理这些人,反而给很多百姓带来了灾祸,而且他的手段据说挺残忍的。 2.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孙子兵法 3.一将功成万骨枯:出自曹松《己亥岁》 4.赵佶还能当皇帝,只能说是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情况,根深蒂固是君权,除非真的连饭都吃不上,不然没有谁会造反。而且掌握钱和权的大部分人,都还是保皇的,就连蔡京,也只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个人认为,解释一下这里为什么不换赵佶)
第150章 凭空出现的客人(二十一) ◎我是大夫,也算不得江湖人◎ 方腊问第一遍的时候,贺小乐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在问什么,直到方腊又重复了一次道:“这江山是皇帝的,你不是看不上他吗,又为什么要为他奔忙?” 贺小乐转过头,看着方腊道:“我为的不是皇帝,而是百姓。在我看来,这江山也从不属于哪一姓的皇帝。”这是方腊一直没有认清的地方。 说完贺小乐便告辞离开。方腊不打算帮忙,他准备到江湖上再多找些帮手。 方腊没有再叫住他,白九姑犹豫了一会要不要同贺小乐一起走,最终还是没有挪动脚步。他们二人沉默着,一个看着地,一个望着天。 丐帮的分舵很好找,贺小乐找过去的时候,乞丐们正在院子里晒着太阳。 贺小乐说明来意,一个中年乞丐端详着他看了半晌,开口第一句却是:“听说你是魔教的智慧天王?” 贺小乐愣了一下,先是昆仑,再是江南,他都差点忘记,江湖上还流传着他是智慧天王的传闻。 他刚待解释,那中年乞丐便笑着道:“但我知道你绝不是,因为魔教的智慧天王是不会去在乎什么外族入侵的。” 贺小乐松下一口气,跟着笑了起来。 中年乞丐道:“金国的事,丐帮其实已经知道了,帮主也早已派了本帮弟子前去帮忙。” 贺小乐惊喜道:“太好了。我还担心丐帮会不会因为金钱帮再出遇到困难,看来是我多虑了。” 中年乞丐自豪地说道:“虽然丐帮天下第一帮的名头被金钱帮抢去,但我丐帮向来侠义为先,争的从不是什么江湖地位。遥想当年乔帮主,以一己之力阻止耶律洪基挥兵南下,何等的豪气干云,我们又怎敢堕了他的威名?多年来,丐帮弟子从未有一日懈怠,一直在为天下大事而奔忙。” 贺小乐为他话语中的豪气所摄,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中年乞丐笑道:“倒是让人没想到,除了我们,还有人在为这些事情奔波。” 贺小乐道:“不止我,还是叶开、李探花他们,他们也一直在努力。” 中年乞丐惊讶道:“可叶开不是死了吗?” 贺小乐道:“他和郭定都没有死,大家只是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不想被江湖风波缠住。” 中年乞丐感叹道:“若叫帮主知道,现今江湖还有像你们这样的少年英豪,他一定会很高兴。” 他接着道:“对了,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一次我们还请来了从前乔帮主的两位结义兄弟出山,他们也向边关去了。金国狼子野心,就要看他们的本事配不配得上这野心了。” 贺小乐怔怔出神,他仿佛又看到了当初黄药师抗金时的场面,所有人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着,不计回报。 他又何必再四处寻找助力?真正的助力在得到消息的时候,便已向边关赶去,不用人劝,不用人说。 他对中年乞丐道:“谢谢你!” 谢他让自己不再沮丧,谢他让自己知道,这一条路并不孤单。 中年乞丐笑着“诶”了一声,他也同样从贺小乐身上感觉到了孔夫子的那一句“德不孤,必有邻”。 贺小乐再无疑虑,运起轻功,向北而行。这一次,他步履轻快,如同御风。 而在京城,却发生了一件与他有关又无关的趣事。 宋帝从四年前便开始让人编撰《万寿道藏》,负责这项工作的文官名叫黄裳。 如今,叶开作为皇帝亲封的国师,于情于理都要参与到《万寿道藏》的编撰之中,这一参与,他便发现了一件奇事。 黄裳虽然一把年纪,却是个练武奇才,他竟然靠着收集到的道家典籍,悟出了高深武学,成了不世高手,而他对此却毫无知觉。 这还不是最奇的,奇的是贺小乐使出的一些武功,居然和黄裳自己悟出来的一模一样。 可叶开问过黄裳,黄裳根本没有武学上的徒弟,他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什么高手。 那么问题来了,贺小乐是怎么学到黄裳自悟的武功的?而且他用出来似乎比黄裳的还要成熟。 这个发现,让叶开觉得有意思极了。他准备等下次见到贺小乐的时候探他一探。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58 首页 上一页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