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的政局在他回秦的这些时日多有变化,李牧死后背上污名,赵王另立太子,赵嘉失势,而赵迁得势。 同样得势的还有郭开,相邦的位置几乎落入他手,而他的党羽近乎尽数升职。 边境形势同样不妙,尽管军事集团许多人选择了明哲保身,顺应得势一众,却仍旧有许多人离开原职。 这样防止拥兵的举动会导致赵军将士与将领一时间难以磨合,虽对赵国而言愚蠢至极,但无疑对秦国日后攻赵是很好的助力。 李左车也未能如愿去往边关,而是被暂且困在邯郸,卷入了各方势力的纷争之间。 秦政对这些消息已然了解,嬴政并未有就此多说,而是直接给了李牧的那份家书。 待看过后,秦政感慨道:“如若他能事秦,日后倒是能省去许多麻烦。” “不必可惜,他来秦只是添彩,”嬴政并不想让他过多在意此事,出言道:“秦国日后也有此般将才。” “谁?”秦政忽而有些许好奇。 嬴政也就稍微给他透露了些许:“小.秦王熟识之人。” 秦政一下就猜了个准:“蒙恬?” 他将蒙骜的性子继承了个准,无事就爱往边关跑,对军事有着出乎寻常的热情不说,也耐得住远征。 加上是他熟识之人,除去他,秦政一时也想不出其他。 嬴政只笑而不语。 秦政心底却有了数,对于未来,他也不追根究底,而是继续道:“这样看来,攻赵事宜不能拖延过久。” 否则以如今赵国的时局,拖得越久,就越会让匈奴再度成一桩不小的祸患。 嬴政同意他所说,问:“水渠进度如何?” 秦政答他:“关中水渠几尽修好,明春便可用,若是秋日丰收,便可整军。” 嬴政又问:“兵器呢?” 有那三人在巴蜀督促兵器铸造,一年下来,短时间内不必去担忧此事。 与他说及此事,难免提到远在巴蜀的相邦吕不韦,秦政直白道:“他的相位我会收回。” 意料之中的事,嬴政并未有太大反应。 哪想秦政看着他继续:“只因我有更合适的人选。” 他语间意思再直白不过,嬴政转瞬懂了他到底想说何事:“你要予我相位?”
第140章 共事 秦政点头:“既然做不了明面的王,至少要让你万人之上。” 嬴政默然一阵,却道:“贸然予我相位怕是不妥。” 秦政不以为然:“你就未有想过,我会为你归秦铺好后路?” 听他这样言道,嬴政挑了眉头,示意他细说。 他走前闹出的动静实在是太大,许多人认为他已然叛走。 若是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是里应外合,怕是不能服众。 而要让众人信服,这些证据首先要被重臣认可。 秦政若真有准备,那许是早已在早些时候与这一众人摊牌。 所想也未有太大差池,秦政的做法确实包含了这一点。 可除此之外,秦政问他:“就未有想过那百人不尽然是我的亲卫?” 这几乎是嬴政默认的事实。 他的亲卫是精锐中的精锐,且只听令于他,人数本就不算多,这样多的数量尽数外派是为不妥。 但百人中除去他亲卫的人的身份,嬴政倒是未有细想。 既然他这样说,其中定有玄机。 秦政说的时机恰到好处:“那些人掺杂着朝中重臣的亲信。” 这倒是意料之外,嬴政微微眯了眼,听他继续言道。 秦政则继续道:“而在他们看来,你无疑忠于秦国。” “为何?”嬴政问他。 话才问出口,嬴政略微一思索,就明白了彻底。 但既然秦政都知晓,嬴政猜他定会挑他的错处,一时并没有吭声。 秦政也确实将他之所为看了个透彻:“当时你身临绝境派出的两个下属,一个是去唤赵国军士,另一个,是为你最后的安排。” 秦政戳了他额头:“你居然想过自己有去无回。” 那时他派出的黑衣恰好撞上赶去的亲卫,之后细问下来,才得知黑衣是去递出嬴政日后的所有计划。 这样一来,就算他不在,世事也能照他之预想行进下去。 嬴政握住他的手,道:“万事俱备,总不会错。” 他行事一贯谨慎而又面面俱到,自然在这一点上也会留有后手。 秦政斜他一眼:“若我的人没有赶到,你又如何?” 为了一个注定会被抹消的国度葬送性命,那也未免太过不值得。 掌握之中的事出了意外,此事嬴政也深感不值,不过在秦政面前,他掩饰道:“此事已过,也就未有必要去假设。” 秦政确实不想揪着此事不放,只与他道:“以后不许再如此。” 嬴政却道:“就算再如此,也不会如何。” 他非要这样说反话,秦政略过此事的心顿时消散,正要与他好好言道,却听嬴政道:“你的存在便为我之底气。” 秦政想出口的话一时被堵在嘴里,几乎是立刻就被哄好。 可又不想表现出来,他咳了一声,随后移开视线:“他们已然知晓你的诚心,之后只消我将真相公之于众,自然不会引起多少风波。” 他说着,朝嬴政挑了眉头:“秦国朝堂总会有你的位置。” 嬴政揉着他的手,也状若调笑似的问他:“为我这样费心?” 他故意这般,秦政也不说真话:“只不过是你对我尚有用处。” 嬴政被他逗笑,也并没有继续玩笑下去。 他方才那话,嬴政不禁想起之前他对扶苏所说。 那句咸阳宫总会待你归来。 这次回秦,他未见扶苏身影,直到现在,也不听秦政去召他入宫相见,估计扶苏并未有在咸阳。 他在赵国不便与扶苏联系,一年下来,关于他的音信极少。 昨夜没有功夫顾及他,嬴政趁着这个当口问秦政:“扶苏如今在何处?” “终于想起他了?”秦政挤兑了他一句,随后起身来,从置物架上拿了一沓显了厚度的绢帛下来。 嬴政扫了一眼,都是他这一年来与扶苏的传信。 扶苏寄来的绢帛落款有时是一颗小树,有时是两颗,而秦政这一方的落款,则是简单的印章。 这样正经,比起他给自己递信时那不重样的小人,嬴政莫名觉出些好笑来。 秦政拿了近来的一封递给他,看他面上笑意深深,问:“笑什么?” 嬴政摇头不语,接过信来看,读了其上内容,才知他近来也在巴蜀,先是与王乔松拜访巴清,其后在各地游历。 他看完这份,又继续去翻看两人传信,问秦政道:“他这一年都在做何事?” 秦政简单概括道:“讲学,立教,助民。” 这些扶苏倒是未有与他详细言道过,嬴政问他:“细说?” 秦政于是道:“他在为民众传达你日后的政见。” 嬴政翻着绢帛的手一顿,秦政顺势又为他找来了扶苏给他呈递的关乎具体行事的文书。 待看过后,嬴政也就明白了他所想。 他并不是直白地去传达这些政策,而是将自己之后为政的所思所想早早移去民众心间。 就如秦国势必会一统,这样的信念根植去心间,会促成秦国上下齐心征战。 那么日后诸如分封走向郡县等一些重大决断,扶苏也在尽力让民众去觉得理所应当,以便日后推行时更为顺利。 不说六国,至少在秦就要打下基础,以便逐步推进。 简单来说,就是在为他之后所治巩固民心。 秦政对未来之事并不了解,一直未有对这些过多过问。 不过除此之外,秦政与嬴政道:“他还在树立自己的威望。” 说着,秦政给他看了扶苏历经之地的官员呈书。 接着,他缓缓念出了一个名号:“贤者扶苏。” 嬴政听他不免骄傲的语气,又看这些呈书,笑问:“你究竟给了他多大的权柄?” 这些呈书内容,分明是扶苏在各地理好各式各样的纠纷,惩恶扬善,帮扶贫苦百姓等等事迹。 做的都是会得罪人的事,可一路下来,却无人敢为难他,反而是获得了一众人拥护。 秦政只简单道:“督察百官。” 话说得简单,嬴政知道这几乎是给了他不输于相邦的权力。 这样重的份量,嬴政几乎都能想象到扶苏会是如何推拒。 果然,下一刻秦政便道:“但他极少动用这份权力,就算动用,之后还会与我说明。” 他叹气道:“实在太让人省心。” 见他还叹气,嬴政不解:“省心不好?” 秦政轻摇头:“只不过好奇他不让人省心的时候。” 那他难免要失望。 嬴政忆及从前,又思及许久未见,话说得轻柔:“这样的时候,就算放在从前也少。” 秦政听他语气,凑近来问:“想他了?” 嬴政承认道:“嗯。” “他的冠礼还未办。”秦政于是提醒他。 本是今年就该办,但嬴政未有回来,无论是秦政还是扶苏都不想他缺席。 在此世的年岁反正是假,推迟一年倒也无妨。 倒是可以借着这个由头在明年开春将扶苏叫回来。 但嬴政倒也不想再等这样久,道:“不如岁旦时分就将唤他回来过冬。” 这样一来,还能参与秦政又一年的生辰,之后在咸阳一直待到冠礼后再行。 秦政没什么意见,只道:“书信交由你来写。” 嬴政应下来:“自然。” 两人互相坦白后,时至今日,他倒也没什么不好意思去表达心意。 亦是久别,他的话对于扶苏定然有效。 嬴政也不等稍后,当下就去落笔。 这个当口,秦政也未有歇着,着手去处理今日的政务。 可在拿竹简时,秦政事先移了一堆去嬴政手边。 还不等嬴政问,秦政就道:“这些交由你处理。” 从前的设想在今日实现,嬴政心中开怀,嘴上却玩笑道:“大王倒是会偷闲。” 秦政否决道:“怎么能叫偷闲,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嬴政笑而不答,只将这些竹简尽数收下,写完信后为他批阅政务。 静看到午膳时分,两人才放下手中事务。 一同用过午膳,下侍为他二人上了膳后的水果。 两人联手处理政事的效率奇高,桌上长久累积的竹简头回在上午就消去大半。 秦政于是安然准备午憩。 这一年来,他不时会因政务繁忙折去午憩的大半时间,他回来后,秦政自觉可以不必再如此。 一如十几岁时枕着他睡觉,秦政理所当然就想躺去他腿边。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63 首页 上一页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