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稳妥的拿下楚国已经有蒙武将军在了,旁边这一众将领也都是久经沙场,灭国之战急不来。 赵国被灭,百姓对秦国却没有什么抵触,被骂的更多的是赵王还有一心卖国的郭开,这几任楚王比赵迁也好不到哪儿去,楚人应该不会不会和赵人差太多。 想当然的以为楚国也可以用他们攻打赵国时的套路,燕执和李信兴致勃勃,期待着以后大军挥师南下将楚国纳入大秦的疆土之中。 然而,对之前的话没有什么其他反应,对于这个主意蒙武却摇了摇头,“你们以前不曾与楚军交战,还不清楚楚人的性子,他们同韩赵魏不同,游说在他们哪儿起不了太大作用。” 楚人信奉巫神,且极其排外,秦国能派过去人就已经不错了,还想再那边用流言,那就更不可能了,楚人这些年被秦国忽悠怕了,更不相信外面传来的消息了。 兵家之事深不可测,山东六国不能一概而论,他们还是太年轻了。
提议被蒙武将军打了回来,燕执和李信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地方,“楚人不信外人,但如果消息是他们自己人传回去的呢?” “龙氏一族我亲自去一趟,燕执留在营中坐镇,李信带人去郢都之外等候调遣。”一句话将接下来的事情敲定,蒙武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都散了,然后把舆图取下来准备好好和这两个小子讲讲楚国国内的情况。 不亲自和楚人接触,他们永远不知道楚人能搞出来什么奇怪的事情,想靠嘴皮子来拿下楚国,现在的楚人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忽悠了。 现在最好忽悠的已经变成了齐国,老法子不能用了。
第96章 将亡之国, 精悍之兵亦不曾少,不说其他,只项氏一族便足以让他们头疼许久。 楚国屈氏自几十年前元气大伤,连带着王族其他两氏也跟着没落, 三氏的私兵加起来也不如项氏一族强盛。 蒙武将军的脾气向来不好,能这么耐下心思给他们讲解琐事的机会不多,燕执和李信正了神色蹲在旁边, 然后看着蒙武在地上划出几天蜿蜒曲折的线。 不像是舆图,更像是......河流?也不太像...... 没看懂这简易的线条是什么,燕执撞了一下李信的肩膀,然后有些犹豫的开口问道,“将军, 这是什么?” “楚国境内氏族的分布,你们俩好好听着。”自带威严扫了一眼旁边两个年轻的小子,蒙武画起图来极为熟练。 领兵在外舆图不能时时带着,记在什么地方都不如记在自己脑子里,所以他们这些在这里待了好几年的将领几乎都将楚国的地势牢牢的记在心里,比看着舆图方便多了。 项氏一族在下相,与百越之地交集甚多,而屈景昭三氏的兵马一直跟着王都转移,他们和王族熊氏关系亲密,就算会出现争执, 也不会狠到对项氏和龙氏等氏族的地步。 之前对楚国的了解全部来自于传闻, 只这次跟着蒙武将军过来后才特意去查了些楚国的消息, 听的有些恍惚的两个人都没有想到,原来楚国的水有那么深。 合着他们之前查到的那些还不能让他们了解楚国,蒙武将军说的这些才是真正的楚国。 “楚人这么强悍吗,吴起变法让他们变强,最后连死了也不得安生,灭族灭了七十多家,他们人真‘多’,在下佩服。”托着脸有些呆滞的听蒙武讲完楚国氏族之间的恩恩怨怨,李信忍不住感叹出声,久居南疆,这楚国果然不同凡响。 楚国本就地广人稀,一下子处死那么多人,他们是嫌弃国内人太多了吗? 吴子带兵一绝,最后却折在楚国,果然蛮夷之地不堪教化。 感叹了好几句之后,李信拍了拍身上的皮甲然后站了起来,“将军,分出一部分人前往郢都是为何?” “长安君还在昌平君身边,秦统领隐藏在郢都之中,你是锐士营出来的,到时和秦统领一同,若事情有变,不必请命,一切以保存自身实力为先。”简单说了两句,蒙武示意这两人可以离开了,“秦统领处已经派了人去送消息,到时你带兵留在郢都之外的山林之中,莫要轻举妄动。” “诺。” 等两个年轻人离开,蒙武捏了捏眉心笑骂了一句,“比蒙恬那小子还难管教,真松手将人放出去,也不知道倒霉的究竟会是谁。” 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蒙武又加了一盏灯在书案旁,拿出干净的竹简开始写些什么。 燕执和李信在军中也有好几年了,作战风格也显现了出来,这俩小子行事更多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而不是口口相传教出来的,所以带着些磨不去的野性,倒也是好事儿。 如果都像蒙恬那么中规中矩,他们拿什么来和不要脸的楚国干架? 还有龙氏一族,如果王上想要将人收入麾下,那些不知道躲在哪儿的龙氏私兵就不能是私兵,得编入秦军步伍才行。 这龙夫人不愧是项氏出来的女儿,已经这种情况了还能冷静下来和他们谈条件,寻常男儿也不一定能做到这样,实在不容易。 秦楚边境暂且安稳,因为楚国内乱楚王求和,所以现在还不曾动兵,但是北方云中上郡代郡便不似这边安稳了。 阴沉的天空之下星月无光,已经抵挡过匈奴几番进攻的秦军面容陈肃,看着远方不知什么时候还会再冲上来的匈奴士兵恨不得将他们活活撕碎。 他们不能一直躲在城池里面,外面还有属于他们的田地和房屋,虽然没什么能被匈奴抢走的东西,但是那些凶残的外族人经过后不会给他们留下半点东西,哪怕是拿不走的房屋也会一把火烧掉。 百姓可以暂时躲在城中,东西却没法全部带进来,要想不让匈奴再烧杀抢掠,唯有将他们赶的更远。 老秦人不会永远备受欺凌,以前不会,现在不会,将来更不会。 黯淡的星子在空中隐隐约约,不知过了多久,城墙之上悄然有了动静,又到了换岗的时间。 秦赵两国打了几百年,现在赵国灭亡,赵公子嘉为代地郡守,守在关外的三十万赵军也换上了秦国的黑甲,见面只会厮杀的两方士兵现在也能心平气和说上几句话了。 再怎么说秦赵同宗同源,现在更是一家人,而外面的匈奴人,就算秦国不曾将赵国灭掉,必要时候他们也得共同抵御。 非我族人,胆敢犯我疆土,必将承受他们的滔天怒火。 自城墙下来的士兵们看着城中整夜不熄的灯火,眸中皆有光芒闪烁,有几位将军在,他们这次定然能将匈奴打的再也不敢南下。 灯火通明的郡守府邸中,已经几日不曾休息好的赵嘉眼底带着明显的青黑,但是精神却出奇的好。 匈奴将大部分兵马都放到了代地雁门关,估计是魏人告密,说他这个赵公子现在任了秦官,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守城。 可是他们怎么忘了,比起匈奴来说,秦人算什么,算朋友! 更何况,现在三晋都没了,他魏国一群亡国之臣还在矫情什么,被秦人打下来百姓能安居乐业,被匈奴人进入中原,他们都想去北方喂狼吗? 恶狠狠的用袖子抹了一把脸,目露凶光的赵嘉早没了平日的贵公子模样,若是在这里再待上几年,他甚至觉得自己也能变成上马能砍人下马能搏斗的勇士。 但是再看看自己的身材板儿,赵嘉遗憾的叹了一口气,还是只想想吧,上马不被自己砍倒就够了,还想砍人,还是等下辈子托生个好地方,就他父王那一副风吹一下就能吹倒的模样,他能长成如今这幅模样已经是祖宗保佑了。 用冰水洗了把脸清醒了一下,看着外面已经微微亮的天色,赵嘉拍了拍脸,然后到正厅等着几位将军过来。 因为匈奴人将绝大部分兵力放在了这里,所以自咸阳而来的几位将军都在雁门关,原本李牧将军的三十万兵马,加上自关中调过来的四十万大军,如今这七十万大军将几个郡围的固若金汤,他们粮草充足,只看匈奴人还能撑到什么时候。 一身利落劲装快步走到正厅,赵嘉全无忙碌了几日的疲累,他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能亲自和李牧将军一同抵御匈奴,如果一直待在邯郸,如果赵迁一直坐在王位上吃喝玩乐,如果秦国不曾雷厉风行对赵国出兵,可能他这辈子就留在那三百户的封地碌碌此生了。 区区三百户的封地,锁住一个废太子,如果他真的心如死灰就那么过下去,最后便宜的还是赵迁。 他赵嘉怎么会是受不了打击的人,还心如死灰,可去他的吧。 大步走进厅中让身后的士兵将东西都收拾好,早早过来的蒙恬正擦着长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看到赵嘉过来后拱手行了一礼,然后继续皱着眉头想着自己的事情。 看着神色郑重的蒙恬,赵嘉深吸了一口气只待其他将军过来,匈奴攻城攻了那么多天,总算该他们反击了。 自咸阳来了那么多武将,赵政偏偏将阿执派去了南边,险恶用心瞒得了别人却瞒不了他,待这次事了,他定要和阿执好好说说,等以后有机会了便常驻雁门关。 阿执小时候便说过,和李牧将军一同驻守边关实乃人生一大乐事,有李牧将军在这儿,就不信阿执不来! 作者有话说: 嘉嘉:赵政个小心眼儿,他%&%¥¥#¥%#¥%%¥¥%……
第97章 天色将亮, 霜雪纷飞,踏着风雪而来的王翦和李牧神色凝重,看到已经等在厅中的众人后也只是点了点头。 看到王翦和李牧一同出现,赵嘉眼中光芒更盛, 连李牧将军都回来了,离他们大举反击的时候还远? 旁边的蒙恬同样放下了擦拭着的长剑,扭了扭手腕看着两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眸中战意似乎能冲破风雪。 李牧将军与匈奴打了几十年的交道,用兵不按常理,尤其擅长设伏截击,王翦将军与之不同,在战事上, 老将军求的永远只有一个字——稳! 如今关外的秦军之中不只有骑兵,嬴政为重创匈奴,将关中最为精锐的弩兵步兵甚至重甲兵都调到了这里,那些大型的云梯投石车等军械也运来了一大半,誓要将匈奴打的不敢再犯大秦边境。 李牧手中一直只有云中的三十万骑兵,还不曾统领过各种兵种混杂在一起的大军,而王翦带兵几十年,攻城略地各种兵马都统领过,加之他是秦国老将,所以自一开始, 大军主帅一职便落在了他身上。 明白自身不是全战之才, 李牧对此并无意见, 不必以敌对的立场兵戎相见便能和王翦一同作战,这同样能让他热血沸腾。 武将之间,尤其是能统领一军的武将,说是没有半点争强好胜之心那是假的,虽然这次主帅不是他,但是论起军功,他手下三十万骑兵能拿的不比那四十万关中军少。 自觉站在旁边没有说话,赵嘉看着一个个冒着风雪过来的将领,愈发期待接下来的反击。 虽然他自己不能上战场,但是后方也不能有一点差错,他能站在这里,那就意味着这场战事他的存在必不可少。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1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