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自身亦不愿和这些勋贵集团勾结,又见义忠亲王并无心帝位,只想扶持太子李隆望登基,便往义忠亲王一方靠拢了。 义忠亲王虽是李隆望叔叔,年龄却只比李隆望大几岁,两人相处反倒更像同辈兄弟。亦是因此,林如海过往在京城时,反而与当今李隆望、以及忠顺亲王李隆宁相处更多。其中李隆宁年纪较李隆望又小上几岁,如海则比李隆宁又小了些。 义忠亲王和顾真影的筹谋终究被勋贵集团察觉。为此,勋贵集团倒打一耙,竟冤枉义忠亲王有意夺位。 三代帝皇一向忌惮自己这弟弟,听了勋贵集团这般说,也就信了。他素爱好名声,只将义忠亲王禁足在王府中,又将王府上上下下侍候的人,全换成他的人。 但顾真影作为与义忠亲王出谋划策之军师,便被判了个满门抄斩。林家本也要受些牵连的,但有李隆望、李隆宁两位皇子作保,倒也无碍。 义忠亲王被软禁不久,一病不起,就此离世。他才病之时,就要定下棺材,谁知这病太凶,棺材还未曾运到京中,他人已逝世。又正值盛夏天,丧事不便耽搁,众人又知他不得帝皇心,便将丧事草草了了。 三代帝皇虽不喜这弟弟,但见他离世,终究有些恹恹的,便将皇位传与李隆望,自个儿当起太上皇来。 李隆望这一登基,既知父皇并非真心完全放权,又知勋贵集团仍虎视眈眈,索性先摆出个隆恩盛德远迈前代的模样,给予勋贵更多封赏,暗地里却渐渐收走他们手中权力。 明面上的爵位加封使得这些勋贵世家似乎鼎盛依旧,暗地里,他们掌握的实权却已少了。 林家自然也不例外,同在被加恩队列,但只加封到如海之父,再袭一代爵位罢了。 林如海后从科举出身,才得探花,就被派外职。 如此,林如海却是早早脱离了京中漩涡,在外地为皇帝积攒势力,直到如今。 崇玉听罢,有些问题解了,却又有些疑惑生出。 他在父亲怀中转身,仰着头看如海,问道:“那爹爹,你当初是怎么娶到娘的?” 只听林如海这般说,贾家和林家的关系并没有多好!而荣国府又是当今登基后得到恩赐比较多的,反观林家,虽然得到实际好处更多,但表面看,却没有太多风光之处。
第23章 “这事么?倒和你二舅舅有些关系。” 崇玉立刻明白,林如海说的是贾政。 他在荣国府住下后,渐渐发现贾赦并不喜欢他和黛玉姐弟,但这不喜也有限,更多像是怨母亲偏心,过去独爱女儿,而今独爱外孙女,如此生出几分妒意罢了,实则无甚歹念。 至于贾政,因喜他和黛玉文采,倒对他和黛玉不错。但崇玉观贾政为人有些迂腐,平日还里把官场的一些规矩照搬到家里,万事也越不过官途,便不怎么喜与贾政往来。而贾政身旁又有若干清客,闲了还要看宝玉功课,也没多少功夫顾及他,他乐得轻松,无需如何应付。 正当崇玉等着如海下文之际,如海已松开搂着崇玉的手,笑道:“快回去睡觉吧,你爹娘的事还哪里轮得到你来多管?那般有空的,多替你姐姐留心!” 崇玉不满地嘟囔几声,却也知不可能再从林如海这儿再多挖出什么往事。不过他今夜收获早已足够,现也不非要满足好奇心不可,索性出了书房。只是走到门边,开了门,又回头道:“爹爹,你也早些休息。” 林如海朝他挥挥手,不再理他。 崇玉走远了,林如海陷在椅子中,思绪翻涌。 会娶贾敏,确是意外。 他自幼跟在顾真影身边,接触着义忠亲王、李隆宁、李隆望这些人,一心想的是如何解决四王八公把持朝政的问题,从未想过儿女私事。再者,他也明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道理。男女大防虽较前朝松动,亦断不可能容许私相授受之事。 随着他年龄渐长,也有些人有意替他作媒了。 当时的荣国公贾代善还在世,督促着次子贾政寒窗苦读,要让这按理无法袭爵的儿子从科举出身,不至只能捐官求官职。 贾政天资有限,虽极为用功,但文章始终做不好。林如海却是当时京中赫赫有名的才子,又师从顾真影这主持过多次科举考试的当事大儒、就成了贾政第一想结交之人。 林家虽和其他勋贵之家来往少,但亦不曾向着谁家展示敌意,或主动疏远。因此,贾政先来交好林如海,林如海也不便冷脸相对。 一来二去,贾政和林如海倒真有了些交情。可巧贾敏也到了要相看人家的年纪,贾政就动了将妹妹许配给林如海的念头。 贾政先是旁敲侧击地问过林如海意思,却问不出什么来,他只当林如海真一心功名,无意婚事,便又回家说给父亲贾代善知道。 贾代善却比贾政考虑更多。 林如海不清楚是贾家中有人看出了凭借开国之功得到的勋爵荣耀不得持久,还是如何,他只知贾代善最后弃了其他勋贵之子,选中了他当女婿。 贾代善还请了北静郡王作媒,来探林如海父亲意向。 一者,有北静郡王面子在;二者,却是林如海之父自觉自己近年来愈发多病,唯恐将如海婚事耽搁下去,自己却无缘得见儿子成亲;三者,如今这些勋贵世家中,已有些人怀疑林家跟在义忠亲王身边,是要对付他们的,为此对林家抱有敌意,若此时林、贾两家结为亲家,便能打消他们一些顾虑,甚至或许能通过贾家,得知一些四王八公的密谋。 诸多考虑下,林如海之父索性应了贾家婚事,还将婚礼办得极尽风光。 林如海起初已做好和妻子相敬如宾的准备,谁知后来真和贾敏相处,渐觉贾敏可爱,夫妻俩情意渐笃。只是林如海肩负重任,要弄倒四王八公,起初与贾敏相处,心中实有万般为难。 他愈愁,便愈努力读书。贾代善要他当女婿,已有看中他才华之意,便对他愈发喜爱,倒又惹得贾赦醋了多回。 林如海连中两元后,本马上要参加殿试了,谁知这时,他父亲去世,为守孝,殿试就被耽误了。才守了一年孝,竟又到义忠亲王出事,如此折腾几年,总算参加殿试。 这次参与殿试的人,大多年老,林如海在其中最为年轻。倒也因此,状元、榜眼点的都是两位上了年纪的,倒让他当了探花。本朝选探花,实则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必须挑长相最俊美的。状元虽也要求长相过得去,但远不如探花对外貌要求严格。 后来他任外职,携妻离京远去,贾家荣宁二府日益衰败,早已不复往日繁盛,林如海的为难方才淡却。 时至今日,林如海已看出,便是没有他和忠顺王等人背后做些什么,贾家二府都撑不过十年,必将败落。尔时,他出手为贾家留得一条后路,保住些后人,便算尽了他对贾敏之心,亦不枉贾政与他相交一场了。 林如海这夜,在书房坐了许久。 次日,腊月二十四,传统的祭灶日子。 祭灶大多数黄昏时分才开始,还有许多人家夜晚才进行,为此,白日里林如海带着崇玉,只进行其他年前准备。 黛玉本想躲个闲,偏如今她回到自己家中,又不如过往,还有母亲在,内院后宅之事只需母亲料理,她跟在旁边略学着点便算勤奋。今日却是要她来学着操持家务的。 幸好这些事大多早已经过徐忠家的处理,现今主要让黛玉过过眼,做到心中有数,黛玉倒也不至于劳累。便是有些地方是黛玉不明白的,有徐忠家的在旁指点,黛玉也就清楚了。 崇玉午后来找黛玉时,从廊下经过时,顺眼透过玻璃窗户望向屋内,就见黛玉随手将张单子放到一旁,在那儿揉发倦的眼。 崇玉摸摸下巴,考虑着要找什么理由将眼保健操教给黛玉。倒是他失算了,先前竟从未留意这点。 他一边想一边进了屋,屋内侍候着的霜帘先注意到他,问候一声,便要为他备热茶。 黛玉知是他来了,抬眸笑道:“玩回来了?” 崇玉便在她旁边坐下,答道:“哪里是玩?跟着爹逛了好几间铺子,挑了些过年的东西罢了。” 年节要用的东西,大多数有下人采购。黛玉不由问道:“这可奇了,你们又去买了什么?” “爹爹选了几件玉器,都是质地极好的,又雕工精湛。爹爹说是年礼,或许是要给忠顺王爷送的呢?爹爹没告诉我,我也就只看着爹爹选了。” 崇玉确实不甚清楚,只跟在林如海身边,看林如海挑选。 黛玉想不明白,亦无甚兴趣,便不再提了。 崇玉却伸手,将她先前放在先前的礼单拿过来看,先看了送礼人的名字。 他咦了一声,问:“他竟也晓得也派人送东西来咱们家的?我还道他早把咱们给忘了呢!” 黛玉啐他一口,笑骂道:“你瞧瞧你,你先生要送你年礼,你竟然还这样说他?” 原来这礼单上记的是贾雨村命人送到林府的年礼,其中还有些特意点出是给崇玉、黛玉的东西,这部分礼物就不甚值钱,只是读书写字用的。 贾雨村当日送黛玉姐弟进京,已和荣国府有了往来,后又因薛蟠人命官司一事,愈发与荣国府、王府来往密切。但他虽与两家常有书信互通,却从未问及黛玉姐弟。 崇玉此时也已看清礼单上的签收日期。原来东西是今日才送到林府的。 每逢年节,各家各户最忙的便是互赠节礼之事。而任外职又有心上进的小官,往往比得其他人还忙些,须得早早备好礼物,送来京中。朝廷有规定,任外职的官非得诏不得进京,因此,他们也只能命人将礼物送来。既要考虑路途可能被耽搁的时间,又要考虑自己派往京都的人是否能将礼物送到大人物的府邸中……着实不是容易的事。 贾雨村和这些普通外官比,已占了大便宜。
腊月初便已有些人家开始送礼,但大多数人还是在腊月底才送。至于除夕前夜,更是送礼收礼最为繁忙的日子。如今已到小年,贾雨村送年礼到贾府,时间倒也合适。 崇玉将礼单再从头到尾看了遍,才问道:“爹爹知道这事吗?” 黛玉答道:“怎会不知?这礼单可不止一份,还有一份,现在应该已送到爹爹手中了。” 崇玉点点头,将礼单放回桌上。 黛玉想起后日要去史家赴宴,忙问崇玉:“今日你和爹爹到街上,可有见到什么新奇些的玩意?” 她记得宝玉有些时候到外面逛,带回来一些有趣的东西,虽然都只是些小玩意儿,但姐妹们都喜欢得很,尤其探春,最为喜爱。只是宝玉带回来的东西并不多,有时候还轮不到让姐妹们看到,就先被宝玉房里的丫头们见到,各自分了。 黛玉能知道这些,还是她和宝玉住得近,宝玉又常紧着将这些东西送予她先选的缘故。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8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