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沐没有羞辱人的习惯,但亲手报仇却是肯定的。所以得知这个消息后,她捏紧拳头脸色也不怎么好看,最后挤出一句:“真是便宜他了!” 几乎就在徐沐话音落下的当口,身边传来一声鹰唳,却是安阳跟出来也听到了那番话。 黑鹰同样很生气,急促的鸣叫几声,叫声里都难掩怒气:他居然就这样死了,本公主都还没来得及拔他的头发,果然是便宜他了! **************************************************************************** 不管乌勒是怎么死的,他总归也是死了,徐沐的杀父之仇也算是报了一半。 且候可汗、左右贤王尽皆伏诛,再加上两路大军一路的斩获,北伐之战到此时终于以大胜之势结束。随后整顿军队,翻过阿尔山,便能南下回到梁国。 这是一条近路,但徐沐却并没有走,反而带着军队在草原上绕了一大圈。草原上的胡人这时早已成惊弓之鸟,远远瞧见梁军的旗帜,便抛弃了草场营地,赶着牛羊往北迁徙。 梁军一路走,胡人一路逃,最后梁军如撵兔子一样将他们撵去了更远的北方。 此战历时数月。安阳犹记得自己当初作为一匹不合格的战马踏入草原时,还是初春绿草萌芽,如今再回去便已是深秋了,满目翠绿的草原也渐渐染上了枯黄。阿尔山的山巅之上更是早早染上了冰雪的白,仗打到这时节,便是没能抓住乌勒,其实也到了班师回朝的时候。 万幸有安阳的指点,徐沐少走了许多弯路,到底还是赶在大军不得不回返之前留下了乌勒的性命。等将剩下的胡人赶得足够远了,他们这才转道南下。 曾经充满艰难险阻的路,如今再回去已变成了坦途。 半个月后,归途已走了大半,徐沐等人才终于遇到了一直没等到的西路军。后者颇有些狼狈,但兵马折损却并不严重,问过之后果然是迷路以至延误了战机。 西路军领兵的将军姓马,见到大军以徐沐为首还有怔愣,旋即问道:“末将贻误战机,该向大将军请罪,不知大将军在何处?” 这话一出,众人皆是沉默,随后便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徐沐。 徐沐抿着唇,目光扫过众人又垂下,最终面带悲色哽咽出声:“我父遇刺,两月之前便已故去。”说罢顿了顿,又站起身冲众人深施一礼:“徐沐斗胆,怕主将有失影响军心,故隐瞒消息借我父之名号令大军。此战多谢诸位将军相助,如今战事结束,回去之后我自当上书请罪。” 能做到将军的人就没有傻子,其实众人早也猜到是这个结果了。不过这支军队历来是徐家人执掌,甚至号称徐家军,徐沐作为少将军又表现出色,将领们自然愿意配合装作不知。 众将领当下皆道不敢,同时也打算联名上书替徐沐求情,虽然北伐胜利徐沐大概不会被问罪。 徐老将军之事由此过了明路,等到了第二天,军中所有的白布便都被利用了起来。徐沐换上了白衣丧服,梁军的旗帜上也绑上了白布,徐老将军被藏了两月的简陋棺椁终于摆到了人前。 大军浩浩荡荡回程,原本高昂的士气也因为这一场丧事,变得低迷起来。绝大多数人直到此时才知道大将军早已遇刺身亡,这场大战皆是少将军指挥。于是军中气氛低迷之际,不少人投向徐沐的目光反倒变得灼热起来,带着信任与崇拜。 徐沐对此并非毫无感觉,但她却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她始终记得自己的仇怨,也记得当初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她不是男儿,不必为了徐家将自己永远绑在战场上。北伐胜利后徐家功成身退,她也可以辞官归隐,恢复身份过自己的日子了。 回归梁国的前一夜,徐沐独自在营帐里坐了许久,最后从怀中掏出了那封信王写给乌勒的信在手中翻转:“马上就要回去了,小六你陪我去京城走一趟可好?”
安阳此时正站在水盆前照镜子——她原本以为自己很快就能“醒来”,但都过了一个月了也还没醒。倒是养了这一路,她身上秃掉的地方已经长出了新羽,如今虽还没恢复原本的神骏模样,倒也算不得丑了。 骤然听到徐沐这话,安阳顿时一怔,回头看见徐沐手中的信便也猜到她的打算了。她抬了抬翅膀,有心想要告诉徐沐,她去告状也没用,自己父皇偏心得没边。 然而话到嘴边又被安阳咽了回去,不是她说不出话的原因,而是她明白自己说什么都没用。且不提皇兄早就告诉她徐沐告状失败,反被先帝迁怒的过往。便是她真的出言提醒了,以徐沐的性子这次恐怕也不会听她的。 徐沐想要报仇的心,安阳比谁都清楚,因为只有她亲眼看到过徐沐当初的伤心脆弱。 想到这里,安阳甚至有些心虚——通敌卖国还派人刺杀的是她的长兄,是非不分偏心包庇的是她的父皇,徐老将军的冤屈甚至直到七年后,也还没能得报! 安阳看着徐沐,好似已经能看到她之后七年的愁闷困苦,可她却什么都做不了。 徐沐总是很敏感的,哪怕鹰的眼睛很难表现出太多情绪,她却好似已经看到了安阳眼底的担忧心疼。这让她心中无端生出了些不好的预感,抿抿唇问道:“小六,你这样看着我,难道我此去京城会不顺利?” 安阳闻言却别过了头,以逃避的姿态,不敢对上徐沐的眼睛。
第79章 黑鹰(十一) 安阳逃避的态度为徐沐入京告状的事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就如安阳所料那般, 徐沐骨子里的倔强使她并不会轻易放弃,更何况这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 大军回到梁国边境重新驻扎,战报与徐沐请罪的奏疏一起送回了京城。 毫无疑问,这样足以名留青史的胜仗立刻引得帝王龙心大悦, 至于徐沐借父亲之名指挥大军作战一事, 却是被轻轻揭过了, 还换了帝王一句“年少有为”的称赞——谁让徐沐领兵获胜了呢,还是梁国百十年来未曾有过的大胜,细枝末节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朝廷的封赏旋即传回边关, 军中上下多有晋升,便是寻常军士也得了几两银子的赏银。其中徐沐获得的封赏最厚,原本只是随口称呼的“小将军”,如今也正式有了三品将军的官职。 这官职比不上已逝的徐老将军, 并不足以统领北地近二十万大军。但北地的胡人被赶走,至少数十年内北境无虞, 原本驻扎在此的徐家军自然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朝廷还在裁军与调遣之间犹豫,自然也就不缺徐沐这个徐家人掌兵,皇帝反倒是一道圣旨宣她入京。 这一切都没有出乎徐沐的预料,事实上早在出兵北伐之时, 徐老将军就已经料到如今的局面了——历来兔死狗烹,徐家掌兵多年不是不招朝廷忌惮的, 只不过北境向来不太平, 朝廷这才没有动徐家。如今北境局势转变, 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 徐沐趁此机会辞官归隐其实是再适合不过的。 因为早有所料,徐沐对于兵权的事也没怎么在意。接到圣旨之后只是对军队稍作安排,她便带着安阳和一小部分徐家军, 启程往京城赶去。 这些事情说来简单,但耗时却是颇多,深秋归来的徐沐启程回京时,已是仲冬。 安阳都没想到自己这次能留这么久。她一面担心自己七年后的身体再次陷入昏睡,错过花朝与徐沐的邀约不说,还会引得皇兄担忧。一面对当下的情况又很犹豫,既不想亲眼见证徐沐的失望痛苦,又想陪伴安慰她度过这段注定痛苦的时间。 想得太多,以至于黑鹰在这段时间总显得心神不宁。而徐沐将这一切看在眼中,从一开始的心底发沉,到后来反倒渐渐想开了,越发表现得从容。 当然,想开了不是指她不想报仇,而是她已经有了付出更多才能报仇的准备。 **************************************************************************** 赶路的时间过得飞快,没等到安阳“醒来”,一行人便已经抵达了京城。 恰巧那一日大雪纷飞,黑鹰站在小将军的肩头,爪子抓着她的盔甲都觉得冻得慌。但这样寒冷的天气却没能阻碍京城百姓的热情,军队入城之时,城门两侧依旧守着许多百姓相迎。 梁国建国百余年,如今正是国力昌盛的时候,但北境胡人寇边的事却是年年发生。如今一场北伐终于解决了北地的隐患,算是百年来未有的大胜。战胜的消息一经传出,自然引得百姓欢欣鼓舞,他们在意的或许不是家国大义,但却知道不打仗就不必征兵,也不必增加税收。 这是好事,所以率领大军取得胜利的徐小将军,自然也赢得了百姓的仰慕尊崇。 徐沐率军赶到城外时,远远便瞧见有官员来迎。事实上礼部的官员已经在城门口一早上了,大雪纷飞的时节,一个个几乎冻成了冰疙瘩,走上来相迎时,步伐都是僵硬的。 不过看到徐沐时,来迎的礼部官员们还是怔了一下——他们自然早得知了徐沐的消息,知道她年轻,却没想到见面之后真人看着比想象中更年轻,也更俊俏。 朝堂也是看脸的地方,面容有暇者甚至不能为官。武将对此要求虽然少些,但若是长得赏心悦目,自然更容易受到帝王青睐。于是相互行礼见过之后,有个年轻官员便没忍住,赞了一句:“少将军好相貌,此番入京,怕是要引不少女子倾心了。” 安阳闻言先是昂首挺胸,莫名有些骄傲。但旋即听到最后一句,心中又有股说不出的恼怒,仿佛自己的东西被人觊觎一般,犀利的鹰眸偷偷瞪了那说话之人一眼。 徐沐闻言却是怔了怔,旋即整肃神情说道:“大人说笑了。” 她摆出一副严肃的冷脸,这些礼部官员自然也就不敢再多说什么。相互寒暄几句之后,徐沐与她带回来的兵马便在对方的安排下开始进城。 此番凯旋,徐沐带回的兵马是为了受封,也是为了展示军容。军队排列整齐自明德门而入,踏上朱雀大道,随后会绕路去城西校场暂驻。倒是徐沐在入城之后并不会一直跟着军队走,礼部官员奉命来迎她,却是为了迎她入宫面圣的。 徐沐骑马走在队伍最前方,踏进城门前伸手摸了摸胸口的盔甲——盔甲下放着信王通敌卖国的证据,今日皇帝在宣政殿召见她,她便打算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告状。 想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徐沐神色就愈发严肃了,于是等在城中的百姓最先看见的,便是小将军冷峻的面容。不过百姓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小将军的冷脸而败退,相反在看清徐沐俊秀的容貌后,喊着“少将军”,然后向她扔花扔果子的人就更多了。 这寒冬腊月的天气,扔的花自然不是真花,而是绢花之类的。果子倒是实在果子,就是砸在身上太疼,哪怕穿着盔甲,徐沐也下意识将这些果子当暗器来躲。 黑鹰站在小将军肩头就很不好受了。一面得抓紧徐沐的肩甲,免得被她晃下去,一面还得防备那些带着女儿家脂粉香的绢花袭击。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3 首页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