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所以这时候想跟刘雷雨见面,那当然也是有原因的了。 “阿嚏!阿嚏!阿嚏!” 远在双峰村阿瑶家里的刘雷雨突然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阿瑶听见了,她的声音从里间卧房里传出来:“怎么了雷雨,是不是着凉?外间没点炭盆,确实有点冷。” 她俩约定了要去黑瓮城看正月十五的灯会,这会儿阿瑶正在房间里换衣服,刘雷雨则规规矩矩的坐在外间等。 “好像确实有点冷。”刘雷雨揉了揉鼻子,确实感觉到肩膀后背有些凉意:“不要紧,等会儿走路动起来,就会暖和了。” 阿瑶一边说着“不行”,一边拉开房门走出来。 刘雷雨赶紧别过头不敢看。 阿瑶“扑哧”一笑:“我衣裳穿好啦!” 刘雷雨这才红着脸转回头去,只见阿瑶换上了一身鹅黄的袄裙。 阿瑶因为担心刘雷雨,还没来得及梳头就跑出来了,这会儿一头黑亮长发就披散在肩头。 里屋点了炭盆暖融融的,阿瑶将刘雷雨拉进了屋子里,她对着镜子梳头时,刘雷雨就在一旁痴痴的看着。 只见巴掌长的桃木梳被阿瑶白皙纤长的手指捏住,梳齿插进头发,往下轻轻一滑,就一直梳到了发尾。 阿瑶有个梳妆匣,里头放了不少好看的头绳和发饰。 因为是要去看灯会,所以阿瑶打扮的格外隆重了些,她梳好发辫之后,还戴上了一朵小巧玲珑的绢花。 “阿瑶真好看。”刘雷雨一直看到最后,竟然不知不觉将心里话说出了声。 阿瑶回头看着她,笑容里多了几分羞意。 刘雷雨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她梳着男子的发髻,头上什么花都戴不了,更何况她的头发本身就枯黄细软,与阿瑶的头发也不能比。 阿瑶看着刘雷雨失落的模样,她心头突然冒出来一个大胆的主意:“雷雨,咱们今天晚上去看灯会,你要不要穿上女装?” 衣裙是现成的,陈心瑜送了好几套,梳妆打扮阿瑶可以帮刘雷雨打理。 “反正灯会是晚上,咱们俩不要去那人山人海的地方,只在稍微安静处逛逛,黑天里也不用担心会遇到人。要不然咱们俩穿上一样的衣服吧,反正陈心瑜送的有好几套,到时候即便被别人看见了,也只会当我们是姐妹呢!” 阿瑶飞快的说完,她眼睛亮亮的。 刘雷雨的心也跟着飞快的跳了起来。 她也是女孩子,本来就会喜欢漂亮的衣裳和首饰。 再说,阿瑶打扮的这样好看,而她自己一身灰扑扑的旧衣服,寒碜的都不好意思站在阿瑶旁边。 刘雷雨还想到另一个理由,元宵灯会这日子,按照风俗,会有很多年轻男女去灯会上赏灯。 平日里女孩子们不方便出门,但元宵节的时候却是没有顾忌的。 常有年轻的男男女女,在元宵灯会上认识了自己喜欢的心上人,从而成就一段良缘。 若是她一身男装与阿瑶同行,回头阿瑶被人瞧见了,肯定要传出风言风语。 倒不如与阿瑶一样换上裙子,反倒不惹人眼了。 刘雷雨心中本就有些蠢蠢欲动,再被阿瑶一劝,她脸上虽然仍是不好意思,但也点点头应下了。 不过,这裙子现在还不能换的。 刘雷雨进黑瓮城,还有另一桩事情,却是不得不假借男儿身才能做成。 阿瑶家里买了马车,她先知会了阿爷晚上要去黑瓮城看灯的事情,又给阿爷准备好了饭菜,然后才赶着马车出了门。 阿爷知道阿瑶是跟刘雷雨一起去看灯的,他竟然没有反对,只盯着刘雷雨看了好几眼。 刘雷雨被看的心头惴惴的,她跟阿爷保证,一定会平平安安把阿瑶带回来。 阿爷只挥挥手叫她走。 刘雷雨与阿瑶赶到黑瓮城之后,就先去了黑瓮城里的牙行,打听买山头的事情。 她想买的就是双峰山旁边的静山,静山不大,就是座小山头,与双峰山之间只隔着一条浅水河。 静山上长着些稀稀疏疏的野树,往常春日里的时候,双峰村的孩子门挖野菜吃,也会到静山去采挖。 刘雷雨特地问了买静山的价钱,倒跟她之前打听的一样,连牙人的牙佣和交给官府的契税全都算上,五百两也足够了。 唯一令刘雷雨没想到的是,静山竟然已经有主了。 有主的山头刘雷雨要想买,那得主家肯卖才行。 不过,牙人告诉刘雷雨,这些有主的山头,一般都是在高门大户人家手里,那样的门户除非破败了,否则是不可能为了区区五百两银子,就将家产变卖了。 刘雷雨一听,脸上明显露出了失望的神色,扭头要走。 但牙人哪里舍得就这么让刘雷雨走了,能出得起五百两买山头的主顾,买卖若做成了,牙人也能得不少牙佣。 于是那牙人拉着刘雷雨一个劲的推销其他的山头。 可双峰山旁边就只有一座静山,翻过静山的另一边,那就太远了。 刘雷雨想买静山,本来就是图不用跟阿瑶分开,她哪里肯往远的地方去呢。 牙人说的口干舌燥,一看刘雷雨丝毫不动心,知道再说下去这笔买卖要黄。 最终,那牙人没办法,只好应下刘雷雨,会去帮着找静山的主家探探口风。 刘雷雨脸上终于露出一点喜意来,她也不叫牙人白问,当场给了牙人二十文钱,喝茶吃果子。 从牙行出来,刘雷雨和阿瑶又在街边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 两人吃的额头冒汗,坐在馄饨摊前闲聊了一会,天色就慢慢暗了下来。 馄饨摊主是位面相和善的大娘,她端着一盘煎馄饨,走过来跟刘雷雨和阿瑶不好意思的打招呼:“两位客人可吃好了?今儿是元宵节,我家里小娃儿闹着要叫带她出去看灯呢,得早点收摊回去才行。” 一边带着歉意的解释,大娘一边将煎馄饨免费送给刘雷雨和阿瑶吃。 其实刘雷雨和阿瑶早就吃好了,阿瑶暗示了刘雷雨好几回要走,是刘雷雨故意装没看懂在这里磨蹭。 天黑了她就要去换上裙子,跟阿瑶一起赏灯啦。 别看刘雷雨白天时嘴巴答应的爽快,这会儿真到了时候,她一颗心砰砰砰跳的慌得不行。 不过,现在大娘都白送了煎馄饨了,刘雷雨实在不好意思再耗下去。 她麻溜的结了馄饨的账钱,还悄悄在碗底多塞了一文钱抵煎馄饨的钱。 随后,阿瑶领着刘雷雨快步走到马车前,她冲着马车一努嘴,眉眼笑的弯起来:“快去车里换衣服吧!”
第61章 阿瑶与刘雷雨去黑瓮城看灯会了, 她俩并不知道,就在她俩前脚刚从家里离开之后, 后脚阿瑶家就来了人。 不是旁人, 竟然是陈达、孙氏和王文一家三口。 这可真是稀奇了, 自打好几年前陈达跟孙氏成了亲,就再也没有回过双峰村。 而孙氏和王文更不用说, 她俩压根就没有来过这里。 整整数年连逢年过节都想不起来自己还有个亲爹的陈达,居然在正月十五这天, 带着妻儿老小, 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回来了! 他们三一进村口,陈达和孙氏就下了车,两人手上提满了大包小包, 热情的跟沿途的村邻打招呼。 “哟, 张叔,王婶儿,你们都在这儿呢,新年吉祥啊, 给您们拜个晚年!” “你,你不是陈济民家的那小子?哎这可不是有十年没见过了啊!” 靠在自家院墙外头晒太阳的老人有点不大愿意搭理陈达,他随口敷衍一句,脸上露出不屑的鄙夷神色来。 老人是为陈济民打抱不平,这个儿子养的真不值,小时候含辛茹苦的养大,结果到头来却对陈济民不闻不问, 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要,扔给老头子养着这么多年。 陈达被人这样呛了,脸上终归还是闪过了一丝脸红。 但孙氏就紧跟在他身边,见陈达脚步稍有犹豫,她上来就掐住了陈达腰间软肉,咬着牙低声呵斥:“不准停!继续走!” 陈达忍着痛,脸上却还要挂出一副笑脸来:“从前是我不懂事,现在我回来就是要接我爹去城里享福的,往后一定会孝顺我爹的。”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听了陈达这样的一番话,老人脸上也露出诧异的神色来:“你知道孝顺就好。” 陈达冲着老人笑笑,继续往前走,与前头走过来的人又打起了招呼。 村里人见他这么热络,对十来年不曾见过面的乡邻,又一一都能认出名字,喊对了称呼,逐渐的竟对陈达的态度有了改观。 事实上,陈达为了这一天下足了功夫,他早就提前溜回了村子,在刘书贤的帮忙下暗中认清了村里乡邻,才有这次的“浪子回头”的表现。 就这样走了一路,等陈达终于站到自家门前时,整个双峰村里人人皆知他回心转意,要回来接陈济民去黑瓮城了。 阿爷自从腿脚不方便之后,就慢慢离不开拐杖。 他自己觉得拄着拐难看,虽然从来没跟阿瑶说过这心思,但如无必要,他就很抗拒出门。 阿瑶去城里看灯会,他自己吃了阿瑶热在锅里的饭菜填饱肚子,随后就独自坐在院子里头,晒晒太阳。 院门紧闭,寒风吹不进来,冬日的暖阳晒在身上热烘烘的,阿爷不知不觉打起了瞌睡。 直到院门突然被人大力擂响,发出“哐哐”的声音,阿爷一下子就惊醒过来。 他的拐杖就靠在手边,但因为他被突然惊醒时手动了一下,不小心将拐杖打倒在了旁边稍远的地方。 阿爷一边弯腰去捡拐杖,一边冲门外应了一声:“谁呀!” “是我,爹,是你儿子,陈达。” 阿爷捡拐杖的动作明显滞了一下。 “你来干什么!” 阿爷有些没好气的骂着。 去年一年的时间里,陈达无数次去陈家医馆闹事,找他要阿瑶,父子俩闹得相当不愉快的往事还历历在目。 陈达久等不见老爹来开门,孙氏又要来掐他,他赶紧又冲着院子里喊:“爹,我知道错了,往常我不管你和阿瑶,都是我的错,你开开门吧,我现在诚心悔过了。” 阿爷就站在门里面,他听着陈达的话,原本冷硬的心中也有了一丝触动。 陈达毕竟是他唯一的亲生儿子,哪怕陈达走过了路,阿爷也总是盼着陈达能好的,能改过自新的。 再说,陈达毕竟是阿瑶的亲爹,自己这老骨头,护不了阿瑶几年了,往后阿瑶还是得要靠着陈达。 这么想着,阿爷慢慢拉开了门栓。 院门刚开了一条缝,孙氏就迫不及待的从外面一把猛的将院门推开。 幸亏阿爷是站在大门的侧面,要不然肯定要被孙氏推个大跟头。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1 首页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