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那这个鱼到稻子收割的时候能长多大?” “一共就两个月的时间,也长不了太多,不过一斤左右,如果想让他们多长一点点我们就要做人工的饲料,投喂一下,但是也不能多,如果多了就会影响水稻了,不能直接用粪便,可以用我们豆腐坊的豆渣那些,不过我现在也是在试验,还不知道后面怎么样呢,里正爷,你们的稻田里秧苗还太小了,还不能投放鱼苗,等一个月以后,你们再来看看我家的田,到时候如果稻子没事,鱼也长大了,你们再放鱼苗。等鱼收获的时候也交给王谦他们送到飘香楼或者香满楼就行了。” “好好,那我这一个月可要好好看着。” “最好是在田的中间挖几条深一点点的长坑,我们家这个田天天看着的人多,能实时看到水位,水位低了能马上解决。但是乡亲们的田可能不能时时看着,这样水位低的时候鱼能游到坑里,这样就不会出现死鱼的现象了。” “对啊,唐路还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到时候我们下鱼苗的时候你可要来帮我看着。” “当然,里正爷,我都在村里的,有事就找我。” “走,鱼苗放完了,我们去看看学院这边都扩展的怎么样。” 等唐路的鱼苗放下去半月左右,就有一队马车进了上陇村。 “老乡,请问唐路唐大人家怎么去?” “你们找唐路啊,走走,我给你们带路。” “前面就是唐家了,我就不过去了,我还要回去挖坑呢。” “谢谢老乡,感谢你带我们过来。”这人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小角银子。 “不用不用,唐路为我们做那么多事,我怎能要这种银子。” 唐路双季稻的折子递给明昭帝,就引起了明昭帝的重视,如果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不是说明夏朝比前朝好,他这个皇帝受命于天,更能归拢天下人心。当即召来工部尚书商议。 “参见陛下。” “免礼,孔爱卿,不知道孔爱卿可有收到唐路送来他新项目的研究。” “回禀陛下,臣收到了,唐路来信说是在研究双季稻。” “对,这可是大好事,你这边可要全力支持唐路。” “明白陛下,只是唐路述职折子上的意思是,他还没有研究成功,不宜过度宣扬,他也没有问我们要任何的帮助。” “嗯,唐爱卿担心的有道理,此事暂时不要宣扬,要不一方面说唐爱卿贪功谎报,还有可能引起周边国家的觊觎,工部主事下面不是有两个工程属官嘛,你让他们去协助唐爱卿,还有屯田司那边,你给他说一下,给唐路派两个农事主事过去协助和记录,主要是学习记录整个水稻的生长过程,让他们不要插手唐路的项目,如果这个双季稻成功,那明年就让他们推广。” 唐路这么重要的人才当然要继续研究新的东西了。 “是,陛下,我们工部一定给予唐大人最大的支持。” 就这样工部给唐路派了两个助手,和同僚过来。 “几位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鄙人唐路;见过各位大人。”唐路日前已经收到孔大人给他写的回信了。 “唐大人,久仰大名;鄙人田满丰这位是李实李大人,我二人是屯田主事,和唐大人平级,这二位一个是王大人,一个是周大人是唐大人的属官,从九品。” “唐大人,我二人但凭唐大人差遣。” “各位大人舟车劳顿,先行休息一日,明日我再带你们去试验田里,王大人李大人不必如此,现在还不知道二位大人擅长什么。” “多谢唐大人,不过双季稻此事太过重要,孔大人交待我们一定要每日观察记录;现在听闻第一季水稻都抽穗了,我和李大人已经错过太多,等老夫休息一下,我们就去试验田。” 唐路看得出来,这位田大人是做实事的人,而且是农事主事,应该对农事颇有研究;几人应该是疾行而来的,田大人头发都花白了,现在看起来满脸疲惫。 “好,田大人心系百姓,但是田大人不必着急,我们这里的育英学院开设有农事课,所以水稻从育苗开始的观察记录,学院都有记录,到时候两位大人可以抄录一份。请各位大人先用饭,用完饭我们再去试验田。” “太好了,唐大人。” 等和几人吃完午食,唐路就带着几人去了试验田。 一到试验田就发现与周边田的区别,“唐大人,能不能现在就让他们送一份记录过来?” “好的,田大人,我这就派人去拿。” 过了一会儿就看杜若和唐一一人捧着一本厚厚的记录本过来。 “田大人,李大人,这应该是这二人记录的水稻生长日记,你们可以先翻看一下。”
第65章 京都来人 “杜若,唐一,既然是你们二人过来,就在这里等一下,如果两位大人有什么疑问,你们好从旁解答。” “对对对,我们就在这里看,唐大人和王大人,周大人忙别的事情去吧。”田满丰翻看一看,难怪这么厚一本,里面不光有文字,还有图画记录。 “好,那我就把二位大人交给你们二人了。” “路哥你去忙吧。” 唐路带着王大人和周大人一路往育英学院走,一路询问二人。 “不知二位大人可以擅长的领域?” “回禀唐大人,鄙人擅长器皿制作,王大人擅长建造。” “好,二位大人,我给你们一人提供一个实验室,你们可以做自己的研究。” “唐大人,不可,孔大人说让我们二人跟随你做研究。” “周大人,你看孔大人是不是让你们听我的,而且你们研究的东西我也会给你思路,做出来以后对于我研究其他的东西也有用的。”周业和王其对视一眼。唐路不想让他们天天跟着自己,长公主派来的人,香皂坊安排了两个,其他的都散出去找东西去了。 “但凭唐大人安排。” “好,两位大人,你们看我们是要长期在一起工作的,一直大人来大人去的不合适,要不这样,我看二位哥哥都年长与我,你们叫我唐路,我叫你们周大哥,王大哥怎么样?” “这,好。不瞒贤弟;我们都是些手艺人,这当官本来就不习惯,我这两天,大人来大人去头都是晕的。哈哈哈哈。”王其说道,本来就是糙汉子,天天客气来客气去的。 这次是三人相视一笑“哈哈哈哈哈~” “好了那二位兄长,我就说一下后续你们研究的方向,周大哥既然擅长制作,你看这一套器具可好做。”这是唐路昨天晚上画的手术刀啊,止血钳包括缝针的针。 “这么小巧吗?这我只能试一试。” “没关系,如果看一眼就能做出来,那就不需要研究了,到时候你可以找两个铁匠帮忙,我已经安排人去找石煤了,如果找得到,那就能锻造更精细的东西了。” “好,那我接了。” “王大哥,我想做一种建筑材料,可以用于修桥铺路,质地坚硬,可塑性极强,可是我只知道几种原料,还要研究各种原料的比例才能做出来。” “贤弟,那你告诉我是哪几种原料,我去收集,如果什么都需要贤弟准备好,我们岂不是都给你帮倒忙了。” “好,王大哥,我只知道是石灰石、黏土和铁矿矿渣。” “那我先去找这三种材料,找到以后再来和贤弟商量。” “那就辛苦二位哥哥了。” 把事情都交待给别人,唐路整个人都轻松了,终于有帮手了;自己还是喜欢研究美食,开开酒楼啊。 另外一边杜若和唐一陪着田大人和李大人翻看水稻的记录,田满丰和李实明明都是和田土打了大半辈子的人,居然没有想过有这样的方法,难道是他们太局限前人的传承了吗?两人一边看一边惊叹,还在田埂上转来转去的看水稻。 翻到杂交水稻的时候又专门去那块田观察,好像是比这些田抽穗抽的好一些,等到水稻包浆的时候就知道是不是会加大产量了。还有这上面记的有机肥料他们也很感兴趣。 田大人甚至在心里默默的想,这唐大人不会是神农转世吧,要不怎么会打破以往种水稻的禁锢,开辟一种新的方法来种水稻。 到后面看到稻田养鱼,鱼稻共生的理论时,都震惊的说不出话了,还可以这样,田满丰看了一眼李实,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震惊。 之前路上所有的担心都化为乌有,最起码现在能知道唐大人确实在勤恳的研究双季稻,并不是哗众取宠,而他们只需要跟随记录,就能在这不世之功上留名。 “杜小公子,就是说现在这个稻田里面已经放了育苗了是吗?” “对,只是白天的时候鱼不太会在边上来,虽然放下去只有半月,但是我们观察了,鱼已经比放下去的时候大了一点了,而且水稻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这就证明路哥的鱼稻共生的模式是可行的。” “对对对,我要等晚上的时候来看看鱼。” 就这样工部派给唐路的人都安顿了下来,每日都是各忙各的,就是田李二位大人除了观察水稻,每天还观察辣椒和葡萄等。 时间转眼来到了唐路和柳红樱大婚前的一个月,地里的辣椒已经可以摘青辣椒了,唐路写了几张青椒的食谱给香满楼,包括他的飘香楼都上青辣椒和青花椒的椒麻锅底。 上陇村里天天喜气洋洋,谁能想得到,才开的荒地今年就有收成,而且唐路说了这只是第一茬,辣椒还会陆续结果。 这一亩地到拔掉辣椒苗,起码收成三十两以上,三十两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一家人辛辛苦苦到头存几两银子都是日子好的人家。 现在不一样了,从去年到现在,一家没有几十两的存款都不好意思出去说是上陇村的人。 唐家又在上陇村受到前所未有的热情,包括琴棋书画和唐一他们,都成了定亲的香饽饽,不过唐母都说他们年纪还小,还不定亲呢,而且她也不是他们亲娘,还是要杜若他们自己看,看对了眼再成亲。 水稻已经进入包浆的阶段了,还有一个月左右就能收割了,村里其他的田里也投放了鱼苗,但是他们的稻谷明显和唐路家一月的稻谷不一样,完全没有唐路家的稻谷苗长得结实。 齐里正都后悔,那个时候怎么不和唐路一起种稻子,如果当时一起种哪怕就是种不出第二季稻,明显第一季的稻谷产量就能好很多,就算下半年田里种点大豆也行啊。 好多村民也是这么想的,心想以后不管唐路种什么怎么种跟着就行了。 唐路带着田李两位大人在土里开始撒下第二茬要种的谷种了,果然田李两位大人只帮忙和记录,一个问题都不提出来。全然一副相信唐路的样子。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83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