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的朝会一散,有人弹劾高素之的消息便传到崔元元耳中了。 高素之依旧是很少入宫,崔元元知道她的大概动态,也如大部分一般,没当回事,哪知御史找到个点子就能借题发挥。她心中暗暗冷笑,嘱咐心腹将消息送到齐王府中。 大锅从天而降的时候,高素之正在蒹葭园中读书。 可能是那日跟王珩说话引经据典了,让王映霜觉得她是个可造之材。不擅长琴棋书画、吟诗作赋不要紧,但想要成为帝王,必须要通读春秋三传。 高素之:“……”她只看过《春秋左氏传》,因为叙事性强,都是当故事看的,可能记住几个就不错了。至于公羊家、谷梁家的微言大义,看着就生烦。只能说王安石说得对,一部春秋,断烂朝报而已。 王映霜从高素之的脸上看出抗拒,她呢,坐在高素之对面,笑吟吟道:“大王如今只是温习而已。”齐王三岁开始读书,真正没了师傅是在十三岁火烧王府后。一般权贵家的进度,十二左右便读完左氏书了。听她阿耶说,当年圣人有立储的意愿,完全将高素之当储君培养,那修完春秋三传只会更早。 高素之愁眉苦脸,她双手压在小几上,苦哈哈道:“可那么多年过去了,哪能记住什么?”就像上辈子,她高考完就能将一切知识忘个精光。唉,都怪系统不给力,别的小说里系统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采众长,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冷不丁被埋怨的003满脑子问号:“请大王不要想着不劳而获,位面商城刷出记忆面包,要试试吗?” 高素之听到003的话,在心中呸了一声,那记忆面包有时限的,当她冤大头吗?要是永久性过目不忘她还能考虑下。 王映霜主打一个铁面无私:“那就清闲时候一读再读。”她对皇帝和闲散宗亲的标准不一样,既然高素之跟她坦言梦想,她得投桃报李,拿出鞭子使劲鞭策。 面对软硬都不吃的王映霜,高素之也没太多办法。她盯着让她眼花缭乱的蝇头小字,嘟囔说:“试行的刻本差不多能出来了,等换了我就可以继续读了。”顿了顿,她又问“微言大义学了有什么用?当年的礼制也无法在当下实践啊?而且其中很多话,我并不认可。” 王映霜叹了一口气,直勾勾地看着高素之,说得直白:“微言大义只有跟儒生论文学的时候有些用处,我是让你看其中的阴谋诡计。”最后四个字出来后,对着高素之那双透着一种清澈愚蠢的眼神,王映霜隐约有些愧疚,这不是将白纸抹黑了吗?可人君南面之术,又不得不学。 也就是在这时候呢,灵奴来通报,说是皇后宫中来人了。关怀高素之是一个理由,实际上则是传达早朝上发生的事儿。高素之其实早晚都能知道,皇后不派人来,也有管不住嘴巴的朝臣嘟囔。 “难道那些御史都是疯狗吗?”高素之也很是无奈了,古人、今人嘴皮子的利索是一脉相承,真是各有所长。 高素之领了皇后的好意,送宫人离开的时候还附赠了十几个土豆,千叮咛万嘱咐,要厨房做熟了才能吃。母亲那边得要牢牢抓住了,她在外面开府,宫中的事情是鞭长莫及,得要皇后替她掌着。某种意义上的“恃宠而骄”,也无不可。但在母亲彻底对高望之失望前,她不能展露出对高望之的杀意和恶意。 “这些御史真的烦人。”送走宫人后,高素之也不看书了,可怜巴巴地对着王映霜抱怨。她还没做什么事情呢,大帽子就扣下来了。 “都是些迂腐之辈,目光短浅。”王映霜垂着眼睫道。 高素之道:“圣人那边放下了。” “可我们不能没有作为。”沉思片刻后,王映霜又道,“大王,将那笔在长兴园中赚的钱财拿出来做善事。” 高素之若有所思:“做衣食供给?捐赠寺观?” 王映霜摇头:“不是长久之计。”这么做也能迅速聚敛名声,可时间一久,人们就会忘记了。思考片刻,她又说,“捐给悲田坊,在那儿创建私学,教授百工技艺。” 悲田养病坊都是无家可归的老少,让他们学儒经入仕根本不现实,还不如学一门手艺活。至于学什么,就看高素之了。经过印刷、马蹄铁之流,王映霜笃定她家大王还有许多好东西没拿出来。 那些安于富贵现状或者墨守成规的人不会喜欢革新,但悲田坊中的小儿,给钱就好驱使了。 — ①《盐铁论》 第41章 高素之并不会吝惜那点钱财,要是长兴园中所得不够,那就自己再贴点。 仔细地琢磨王映霜的主意后,高素之觉得很好。两人又商议一番后,最后的决定是拉上高满、高神嘉一起入伙。她得先一步将人安排妥当,不给闲杂人等插手的余地,再让好名声散出去。 接着呢,让高神嘉去皇后、皇帝那再要点钱,打个帝后的大招牌。到时候其它宗室成员一看她们这样殷勤,不想被戳脊梁骨的话,也得捏着鼻子跟上。但是后来人哪能如倡起人呢?钱是出了,好处就别想了。 悲田坊一开始便是由寺院中发展出来的,僧侣收养无家可归的老幼做慈善。在先帝神武年间,顺势而为,正式成立悲田坊,下拨良田供养,由金城坊的乐善尼寺负责。可年年都有被抛弃的、无家可归的人,靠朝廷拨下的田地哪能够?供养费用都是寺庙信众捐赠的香火钱中来。时日渐久,寺庙也不堪重负,生活其中的老人幼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只是勉强活着而已。 乐善尼寺、悲田坊之事,高素之很放心地交给王映霜去办。她原来也想跟过去的,恨不得和王映霜做连体婴,奈何出门的一日,王府中有访客到了。恰是一直在逮机会拜访高素之的司农卿裴隐。 裴隐不好日日请假不上值去蹲高素之,千盼万盼等来了休沐日,他迫不及待地往齐王府跑。谢天谢地,这次总算没有落空。只是他听女儿裴慕真说,长兴园中的土豆泥和薯片似是要售罄了,他还能达成目的吗? 高素之对裴隐没什么印象,在剧情里裴隐就是个边缘人物。她只知道裴隐是闻喜裴氏出身,至于立场暂且不明。不过如果是高望之的坚定支持者,那在以高望之为大男主的《帝王策》中,一定会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既然没有,说明此人是可拉拢的对象。 远离了王映霜,高素之心中有些微不快,可到底没有流露出来,很客气地裴隐请入府中。 裴隐擦了擦额上的汗,脑子中各种妖魔鬼怪相浮动,但一看齐王——就知道流言到底欺人到何等程度了。魏王高望之向来有俊秀、美风仪之名,可是跟齐王一比,完全就是玉树旁的蒹葭、明珠侧的鱼目了。朝廷取士也要看仪容,在这等风气下,人都会有点“以貌取人”,至于到底是不是“相由心生”的面相术,就见仁见智了。 裴隐小心翼翼地问:“大王府上的土豆可还有?” 高素之哪会不知道他来干什么?故意困惑道:“大卿①从哪里听说的?长兴园吗?” 裴隐点了点头,道:“正是。”斟酌片刻,他又问,“大王是从哪里得到土豆的?某翻遍典籍皆不见土豆之名,不知其实物是何等模样?”他去了长兴园两趟,可土豆泥、薯片哪还有原来的模样? 高素之很爽快,立马着人拿了一只土豆过来,喏一声,递给裴隐。“是我庄园中生出的,都掘来了,味道甚美。” 裴隐掂了掂土豆,指尖拂落干涸的沙土。他眼皮子一跳,朝着高素之道:“是生长在土中的根块?” 高素之道:“是。” 裴隐不抱期望地看着高素之:“花叶枝蔓还在吗?” 高素之奇怪地瞥了裴隐一眼:“留那做什么?又不能食用。”实际上她也没有啊,从商城里换的就是一大框土豆。她盯着将土豆当宝贝爱不释手的裴隐,又淡定地说,“此物不是很受地域局限,就算是在山地中也能种植,但是土质要疏松。一年四季皆可下种,三个月就能收获,产量颇大。” 短短几句话,将裴隐惊得一颗心疯狂跳,仿佛要跃出胸腔,他迫不及待地问:“大王怎么知道的?难道已经种过了?” “未曾。”高素之摇了摇头,她眨着眼,拿出十分的诚恳,朝着裴隐道,“这种陌生的果实怎么能乱吃?挖到它之后的几夜,我频频做一个梦。须发皆白的老者说它名土豆,是能救命的粮食,并告知我种植以及食用的要领。” 子不语怪力乱神,又不是子不信怪力乱神。裴隐听着高素之的话,心情十分复杂。试图从高素之脸上找到说谎的痕迹,可左看右看,都是坦坦荡荡的诚挚。难不成是真的?说起来,齐王疯狂时日已长,如今突然恢复,的确是神奇迹象。他将信将疑地看着高素之,不知道此刻面对的是否是齐王的疯态。迟疑片刻,他说:“大王能否告知某种植要领?” 高素之说:“你手中的土豆果实就是种子。”她故意不提种植的方法,将话锋一转,落到了“吃”的忌讳上,比如青皮有毒、没煮熟也有毒。 裴隐麻木地听着,脑子中乱糟糟一团,片刻后,灵光一闪,果实即是种子,而果实或是炒或是煮,要么做成土豆泥和薯片,还剩下多少?!齐王会有留种的想法吗?一阵绝望的浪潮将裴隐拍醒,他将土豆往怀中掖了掖,问:“大王府上,还有多少土豆?” 高素之不假思索:“算上你怀中的那个,还有两个吧,今晚正好炒土豆丝。” 裴隐:“!!!”他脸色骤变,赶忙大叫道,“大王,不可啊!” 高素之瞪了裴隐一眼,不高兴道:“大卿难道还管寡人吃什么不成?” 裴隐忙叉手,否认说:“某并无此意。若如大王所言,土豆量产极高,是能救命的粮食,那不得留下一些种子吗?”他一想到在长兴园卖出的土豆泥、薯片,整颗心都在滴血。如果早些时候发现,那是不是能留下更多种子了?低头看着怀中的土豆,裴隐就差老泪纵横了。 “大卿怎么对着土豆深情款款?”高素之嫌弃地瞥着,又大方道,“这只土豆就送给大卿了。大卿还有其它事吗?” 逐客之意很明显了,可裴隐一点都不想走。他满怀期待地看着高素之,不甘心地问道:“大王庄园里,留种了吗?” 高素之呵呵一笑,说:“寡人放浪形骸、穷奢极欲、轻佻巧利,有失宗亲之风。” 裴隐:“……”他听了这些话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得了,齐王已经知道朝堂上御史弹劾她了。将人骂一顿后还想从她手中拿东西?他也拉不下这个脸。再说下去,把齐王得罪死了怎么办?只能徐徐图之,不对,不能徐!他得入宫面见陛下。 灰溜溜从齐王府离开,裴隐都没回家中,而是抄着土豆忙不迭朝着皇宫去。 泰始帝还算是个勤政的皇帝,想要造出一番大工业来,听内侍禀告裴隐有要事相告,立马将他宣入殿中。 裴隐向着泰始帝行了一礼,虽没到御前失仪的地步,可行迹间已显匆忙。 泰始帝:“裴卿有何要事?” 裴隐忙取出土豆,朝着泰始帝郑重道:“陛下,此物名土豆,可果腹!”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0 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