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他自己怎么想了。”高素之扬眉一笑。 要么主动离开长安,要么被动离开长安,反正就是一个“走”字。 王映霜轻轻应了一声。 长安孔家。 楚王妃孔孟姜悄悄地回家一趟。 孔祥凝视着女儿,半晌后,才叹息一声道:“太傅是陛下之师,可皇后殿下其实也算太傅的门生。”身为国子祭酒,主掌文章学业,他跟太傅张玄衡自然是交情不浅。张玄衡出面,大概率是应皇后之请,可又没有站队魏王的意思,那他支持的是谁呢?难道只对文学感兴趣吗?那些针砭时弊的文章他都看过了,不像是太傅学生所作。 孔孟姜柔声问道:“儿该如何?” 孔祥眼神冷肃,他道:“说动楚王自请就藩!”楚王没有跟那几位争夺的资格,就算留在长安,那也只能留到二十行冠礼而已!不如早早地跳出囚笼,做个逍遥闲散的宗亲,日子总不会太差。 第69章 方外之人超然绝尘,是不会过多干涉朝政的。怕引起泰始帝的怀疑,张元真、赵德充二人只作暗示,并没有明言具体要如何做。东南之地有个藩王坐镇,镇压恶秽之气,齐王可以,楚王为什么不行呢? 总之,在苏州棉花盛产、棉衣织造成的消息陆续传回长安后,一直默默无闻的楚王高慎之行动了,上书自请就藩。他的封地在东南,他如果前往王国,那就契合了方士的言论。 一些希望高素之回京的朝臣,立马抓住机会,请泰始帝恩准楚王的上书,又明里暗里地提示泰始帝,齐王是圣人与天人间沟通的桥梁,齐王没在长安的这一年,都不曾有土豆、红薯这样利国利民的作物出来,可不就是离得太远? 方士们自知不能再进一步催动泰始帝了,高望之那处也没有办法。他们是怎么都没想到默默无闻的高慎之会杀出来。除了面对高素之即将回京的噩耗,另一问题也上浮了。楚王就藩了,那他们呢?泰始帝会不会也心血来潮让他们回藩国?要真是如此,那就无缘储位之争了。怕被风波卷及自身,魏、晋王的党羽难得安静了下来。 十月中旬,泰始帝允许楚王高慎之就藩,而催促齐王归京的消息也传到了苏州。 见高慎之如此识相,高素之也暗暗松了一口气。不过她也没急着返程。在等待消息的那段时间里,系统商城终于刷出了她想要的新东西——但交易的东西是太湖相关的资料,另一个位面的人需要知道古时太湖的状况。高素之忙碌了将近一个月,总算是达成交易的条件。 而在她启程返回长安的时候,抚州刺史许枚的上书并着玉米一起快马加鞭运回京城了,只说是抚州境内发现一种新型的作物,在长达大半年的研究中,他判定此物可做粮食食用。上书将其做“祥瑞”上禀告,歌颂泰始帝的功业和圣明,搔到了泰始帝的痒处。 齐王高素之固然是天人之间的桥梁,可就算没有齐王在,各地的好东西也会接二连三冒出,不是吗?这让泰始帝心中那隐秘的对高素之的忌惮稍稍降了下去。等到玉米入京后,泰始帝先告太庙,又祭祀上帝,将玉米种留给司农寺研究。 至于抚州刺史许枚,因献种有功,被拜为弘文馆学士,由地方入京来,在门下省担任黄门侍郎。黄门侍郎是侍中的副官,一旦侍中缺任,便是门下省的长官。许枚才迁转入京,没领同中书门下或者知政事的宰相衔,他也不着急,总归比在外地任官好。 等高素之她们从江南出发抵达长安,已是大雪纷飞的十二月了。棉花才在苏州试验种植,怎么都达不到几十万件棉衣的盛况,可就算是千,也算大数目。御寒的冬衣除去皇室享用、赐给重臣外,余下的大部分送到军中,最后剩下的则是赐给三老以及幼童,以示泰始帝的爱民之心。 到了长安后,高素之顾不得洗去一身的风尘,第一时间去拜见泰始帝。虽然身体已经无大碍,可舟车劳顿让她看起来甚是憔悴,面颊苍白的,掩着唇咳几声都像是要呕出肺腑。泰始帝见状神色温和几分,还十分“贴心”地赐下一匣“金丹”来。 高素之:“……”她不想重金属中毒,可御赐之物哪有推拒的道理,她立刻伏身谢恩,只能说幸好没让她当场服用。她在泰始帝殿中待了大半日,除了说苏州风土人情外,说得最多的便是棉花推广计划。想要有足够的棉衣,一个苏州种植是不够的。试点总得扩展到江南,甚至整个大齐土地。高素之只提了些小建议,至于章程是宰相们的事情,照目前来看,泰始帝也不乐意让她去干涉。 从泰始帝那边出来后,高素之伸手掖了掖额上的虚汗,将近一年不见,泰始帝变了许多。帝王的猜疑心重,过去被功业压制着,现在自得自满,就开始疑神疑鬼了。这么一来,有些事情得提前准备了。 吐出一口浊气,高素之又慢慢地走向前往皇后殿中。 高神嘉早知道她要来,也在皇后殿中等着,见了她兴冲冲地喊了声。她跟高素之有过通信,可哪里比得上真人面对面的说话?高素之朝着高神嘉一笑,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温声道:“长高了些。” 高神嘉笑嘻嘻的,仰头看着高素之:“我要跟阿兄一样高。” 崔元元欣慰地看着眼前和乐融融的一幕,只是冷不丁想到了高望之,心间又是一刺。她晃了晃神,片刻后沉静下来,满怀关切地询问高素之的身体状况。虽然毒素已经拔除,可长途跋涉的,哪能那么容易经受?得个小风寒,都是要命的事。 “儿无事,让阿娘担心了。”高素之轻轻道。 人在宫中,晚膳自然也在皇后殿留用的。虽然说从书信上知道不少事,可高素之还是听崔元元讲了又讲。等高素之出宫门的时候,天幕暗沉漆黑,家家户户都点了灯。巡街的金吾卫出行,见到了令牌后,朝着高素之一叉手放行。 高素之疲得不行,回到王府恨不得就地躺下,可还是强撑着沉重的眼皮子,快步走到蒹葭园中。 “大王回来了?”王映霜听到动静后,立马起身走向高素之。 高素之解下裘衣,抖了抖落下的雪花,道:“我身上寒气重呢。” “那有什么紧要的?”王映霜轻哼一声,握住高素之冷冰冰的手掌,低头轻轻地呵气。她牵引着高素之到温暖的炉边坐着,又吩咐下人去烧热水。“可遇到什么?” “无,圣人那倒是很顺利,宰臣们也没有出言刁难。”高素之眨了眨眼,笑道,“到了皇后宫中,留了段时间。”一开始的确因长久不碰面有些生疏,可慢慢的,那种熟悉感又重新上浮了,她终于体味到了一种有家的踏实感。 王映霜“嗯”了一声,凝视着高素之,柔声道:“这些日子奔忙也累,今夜早些歇下吧。” 高素之点头,可等到灭了灯与王映霜并肩躺着后,她的神思重新变得清醒了。她一会儿喊二娘,一会儿喊娘子,声音压得很低,猫儿似的。王映霜也疲惫着,眼睛都没睁开,懒洋洋哼了一声,就一翻,到了高素之怀中去了。高素之哑然失笑,揽着王映霜的手臂稍稍收紧了些。她的心境平和,困意也渐渐上涌,将她整个淹没。 再睁眼的时候,都日上三竿了。 蒹葭园中的奴婢们很知道自己的本分,没什么大事的时候不会来喊人,任由两位主子歇着。 搔在脸上的发尾痒梭梭的,高素之轻轻地伸手一拨,那被她圈在怀中的王映霜也睁开了惺忪的眼,问:“什么时辰了。” 高素之道:“反正无事,再歇歇也无妨。”昨日已经将棉花的事情说清楚了,余下的宰相们会处理,不必来劳烦她。 王映霜掩着唇打了个呵欠,没动弹,便也默认了高素之的话。 高素之见王映霜醒了,手指便不得空闲,将一缕发丝缠到手指卷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又慢慢地松开。看王映霜不说话,她又用发尾去撩王映霜的面颊,直到被她横了一眼,才笑吟吟地松开头发,手搭在王映霜的腰间。 两个人距离极近,呼吸交缠,氛围自然而然就热烈旖旎起来。高素之直勾勾地凝视着王映霜,在那双含着脉脉春情的眼神鼓舞下,轻轻地咬上了王映霜的唇。王映霜微微一愣,伸手推了推高素之,可动作绵软无力,最后变成揪着高素之的衣领,感受着那令她意乱情迷的吻。 什么“白日不可”都给忘记了,等到被褥掀开一角,灌入冷冽的风,两个面色绯红的人思绪才清冽了几分。王映霜深呼吸一口气,没看高素之的眼神,将她的手从衣间拽了出来,红着脸说:“宫中那边已经交代过了,可其余的人还没见呢。” “又不着急。”高素之嘟囔一声,眯着眼道,“再歇半日,我们可是不惧风雪过关呢。” 王映霜哑然。的确用不着今日就见,只是再跟高素之腻在床上,她怕高素之又做出什么来。虽然说她不怎么拘束礼俗,但也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羞怯和窘意。高素之不动弹,那她自己起身好了。可才一动,又被高素之阻拦住。高素之双手还圈在她腰上,可怜巴巴地望着她,眼角眉梢的春情还未散去。 王映霜立马就发现自己其实也没那样坚定,在高素之凑上来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其中,享受着呼吸交缠、唇舌相亲的快乐。直到半刻钟后,王映霜才推开高素之,坐起身拢了拢自己散开的襟口。 “大王,以后还是——” “还是什么?”高素之撑起身问王映霜,眼中闪着晶亮的光。 王映霜没接腔,又瞪了她一眼,终于下床洗漱去了。 用过午膳后,高素之陪王映霜回了趟王家,问候了岳母岳父。 等第二日的时候,才接了高满府上的帖子,准备出去走动,看看高满她们的“五三”弄得怎么样。 结果自然是不差的,年底又是士人聚集长安时,多亏了太傅张玄衡之名,“五三”办得尤为火热,学人士子几乎人手一本。对于那些匿名者,士人的猜测五花八门的,不出高素之的预料,谁都没往小娘子们的身上想。 高素之想骂几句,又懒得多费唇舌。 她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系统商城的《提炼玻璃进阶指南》已经拿到手,可以让匠人们去研究了! 003还是有些靠谱的,高素之紧接着许愿,希望刷出药材类书籍。毕竟玻璃器皿在路上了,研究药物也不用担心没试管可用了吧?! 第70章 寒冬腊月,积雪寸余。 风一吹,松树、梅花树上的雪团都扑簌簌地落。 临近年关,尚书省各部门犹为忙碌。不过高素之身份特殊,是工部侍郎的同时,也是皇亲,在圣人允许的情况下,倒不必跟朝臣那般左右奔忙。除了出席大大小小的年终宴会,余下的时间,都放在城南工厂的玻璃上。 窑炉将沙子炼成玻璃,对古人来说依旧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不管是在前朝还是大齐,玻璃炼制的技术都没发展起来,市面上流通的玻璃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方传过来的,件件都是珍奇的器物。 炼成沙子的其实是硅石,不过硅石的熔点太高了,想要制作玻璃成本极高,好在那本指南提供了一个方向,加入草碱可以降低硅石的熔点,从而简约成本。而草碱,即是草木灰炼成,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在炼制的时候混入生石灰,制造出来的玻璃在耐腐蚀性上就大大地提升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0 首页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