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和贺家三代上下嫁出去仍在世的姑奶奶有两位,即贺人月的亲妹妹贺存湘,以及贺人月的长女谢敏,这两门姻亲窦家和关家如坐针毡,生怕被牵连。窦家仅有位姓贺的四奶奶,原本比关家的情况好上很多,可在此前偏偏有意将嫡女窦瑜嫁给谢述——这差不多是全奉都城都知道的事。不幸中的万幸,是还不曾真的定亲。 即便窦瑜被罚禁足,名声也一直不大好,可也是圣上的外甥女,往后低嫁些也不愁嫁不出去。窦老夫人实在不愿自家再与谢家有牵扯,沉沉的目光落在贺存湘身上,道:“没事就别再出院子了,你身子一向弱,好好养着。” “是,母亲。”贺存湘脸色又白了一些,看得窦老夫人更加不喜,手中珠串揉搓得叮当作响,“你一走便是一整日,可知二郎到现在都没回府?二郎不爱读书,你这个做母亲的竟也管不住。再由着他胡闹,不如送来我这儿,我来替你们夫妻管教!” 窦瑜的父亲当年文辞一绝,窦家二郎的名声也随之传遍都城。贺存湘与窦四爷的长子窦亭在这一辈也行二,很早便以聪慧显名,人称“小二郎”,但长大了却不学无术用书糊风筝,气走无数先生,如今已十八了也不肯科考。窦老夫人偏爱文武出众的嫡长孙窦益,对窦亭这个整日胡闹的孙子有诸多挑剔。不过若不是心中对贺存湘有气,也不至于当着几人面忽然发作。 贺存湘今日见了外甥女,想到这一年多的难过之处,二人抱头哭了许久。外甥女才给关家生了孙子,就被婆母强硬地抱走了,丧母又失子,身子垮了一半,她亲眼见到了人才知道什么是形销骨立。从前谢家门庭显赫,述儿少年英雄,不输先祖之风,极得圣上看重,他们贺家因此沾了不少光。她嫁来窦家之后虽不说事事顺心,也过了十几年安稳日子。如今家里出了事,她人先矮上了一头,自然又处处不顺心了。 “媳妇会管教二郎的。”贺存湘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两边的杜舒兰与梁明西对视了一眼,杜舒兰眼神里主要是看热闹,梁明西倒有几分对贺存湘的同情。 这时候佰娘提着食盒进来了,窦瑜站起身,对窦老夫人说:“祖母,那我先回去了。”又对贺存湘说,“四婶娘与我同行吧。” 窦老夫人摆摆手,“都去吧,我也乏了。明儿个就是除夕了,我让府里的针线娘子给你做了几身新衣裳,早就送进你院子里去了。”她话一顿,想到了什么,又说,“六娘前段时间病了,大夫来看过说近水养着比较好,府上只有你院子里有方池子,就挪到那边去了。叫喜鸢给你带路,去新住处吧。” 宅子一共就那么大,搬到哪里去窦瑜都认得路。祖母让喜鸢跟着她,想来是要让她在路上劝自己别为这事吵闹。 窦瑜过去住的度清院如今是被六娘窦云占了,想起搬院子时的不愉快,才刚一出窦老夫人的院子佰娘脸色就变了。只是身边还跟着喜鸢这个丫头,她当然不敢说什么过分的话,所以只在肚子里打着草稿,想等回去了关上屋门再和自家主子数落窦家人的不是。 喜鸢果然开始做和事佬,细声细气地解释说窦云的病来得凶险,心胸不畅,老太太也是忧心孙女这才不得不同意了。原本老太太甚至想花钱请人在窦云的院子里也挖出个池子的。 “那怎么没挖呢?”窦瑜脸上不见气愤之色,仿佛只是诚恳询问。她脚步没停,语气也随意。 喜鸢脚步倒是停滞了一瞬,说话也磕绊了一下:“挖池子要用上好些日子……” “是窦云看上了我那一池子莲花了吧。”窦瑜不留情面地拆穿了窦云的小心思。 喜鸢尴尬地笑笑:“这大冬天的,莲花都败了。” “所以她称病早早占了我的院子,往后季节到了,又是一池莲花。不是么?” “老太太也是为了家里的和睦。”喜鸢还以为被罚之后的窦瑜性子会收敛许多,没想到出来了还是过去不饶人的模样,只好打起了感情牌,继续压低声音说,“老太太夸您心胸豁达,从不在乎这些。六娘病了,家中主子们都迁就着她。” 窦瑜点点头,“既然说迁就,那便是窦云贪得无厌才有此争端。总不能叫我这种心胸豁达的,被贪得无厌的小人欺负了去,岂不是让好人心凉了。”她说这些自夸的脸都没红,自然得像在询问天气一般,说着脚下一转,竟是要改道往度清院的方向去。 贺存湘见喜鸢急得头上都冒汗了,想拦又不敢拦,叹了一口气,扯住窦瑜的袖子说了真话:“大郎说从前你的院子是他找人翻新的,他想让哪个姊妹住,便可以给哪个姊妹住。佰娘当时不肯搬,婆母也在其中润滑说只叫六娘借住几日,是他叫人硬生生赶走了佰娘。你房里有个漆金云的高足瓶,那日便被碰坏了,佰娘托我找人给你修补,说是你的最爱。可惜摔得厉害,如何修补总是有痕迹。”要不是宠爱的嫡孙态度如此强硬,老夫人倒也不会为了窦云就让窦瑜吃亏。 原来是窦益替窦云出头了。怪不得。 窦瑜扭头看向佰娘。佰娘想起那次的委屈眼睛又红了,她被几个粗使下人扭伤了胳膊,光药油就抹了一个多月。 “四奶奶……”喜鸢也要哭了。四奶奶脾气也太直了!这话怎么能不修饰一下直接告诉郡主! 窦瑜早就知道窦云眼馋自己的院子。度清院里有个不大不小的池子,听说从前是死水,里头黑黢黢一片,没有主子住也就无人管。若窦瑜没有走失,正常在窦家长大,应该也会住进这里。因为窦琦就住在隔壁院子,亲姐妹合该住得近些。 窦琦还在世时,窦益不知从哪里得了一包莲花种子,耗时耗力请人来将池子重新翻修,做了排水道,引入了活水,然后种了满满一池子莲花。 他原本是想以此作为送过妹妹窦琦的十六岁生辰礼,结果院子还没送出去,窦琦便病逝了。后来窦云想搬进来,又没找到合适的时机说,结果窦瑜一回家就挑中了这个院子。 那时窦益对自幼失散的窦瑜还是有几分兄妹情的。窦瑜刚来窦家时虽然有些胖,眉眼间依旧能看出与窦琦的相似之处,找回窦瑜又是窦琦从小到大的心愿。因为这些缘故,窦益默许窦瑜住进了自己精心打理的院子。 只是后来窦益与母亲一样,厌恶自己事事学窦琦,学她爱骑棕马学她苦练骑射也学她穿黄裙,连她生前最爱的胡王升都要抢走。但他们都不知道,在通州时,自己的骑射就是胡王升手把手教的,小棕马是胡王升为她挑选的,她来奉都之后只是挑了与自己小马相似的马而已。穿黄裙也是因为胡王升曾说她穿鹅黄色最好看。 直到她来到奉都,才慢慢知道自己在无意中竟成了亲姐姐的替身。即使胡王升失忆了,潜意识里他依然深爱着窦琦。
第5章 罪人谢述 二十一岁的他却以莫须有的罪…… 想起太后的话,窦瑜没像从前那样,被窦益为难了就要想方设法去为难他。即使她依旧不知道窦益为什么要帮自己……或许还是看在窦琦的面子上吧。 她早就放弃了妄想,既有对胡王升的,也有对家人的。在被禁足之前其实她只是想找到胡王升,和他说“你送我回通州吧,从此我就再也不缠着你了”。可惜胡王升没见她。 过去她以为的两情相悦,于她来说是上天的一个玩笑,于胡王升来说更像一个笑话和耻辱。她做的最出格的一件事,是暗示圣上自己在通州和胡王升已经有了肌肤之亲,以此骗圣上下旨令胡王升娶她。也正是因此,她才知道胡王升恢复记忆之后并没有如他所言,忘记了在通州时经历的一切。他明明全都记得,却骗她说不记得了。所以她死心了。 窦瑜没了继续计较的兴致,对喜鸢说:“你回去吧,院子换就换了,我不会去找窦云麻烦的。” 窦瑜脾气不好,却说话算话。喜鸢如释重负,福了一下身便匆匆退下了。 等她走远了,贺存湘才正色说道:“之前我陪我娘去向文娥太妃致谢,谢她老人家下山来为我姐姐求情。文娥太妃说,是你写信拜托她,她才会如此做。阿瑜,是你救了我们贺家。”长姐去世后不久,阿瑜就被圣上斥不孝,罚禁足春井巷。贺存湘因此愈发愧疚,觉得文娥太妃此前已经向圣上讨来一次宽宥,短期内便不好替阿瑜求情了。
贺存湘朝窦瑜深深福礼,被窦瑜一把扶住了胳膊。想到谢述,又想到他最后留给自己的那封信,窦瑜情绪也低落下来,垂眼说:“无须谢我。要真的算起来,谢述还曾在通州救过我性命。这恩情我没能还给他,也无力救下他的母亲,实在不值得一谢。” 贺存湘声音低低的,怕被人听到一般小心翼翼:“他现在是罪人。别人都避他如蛇蝎,连他的名字都不敢再提。若没有这场祸事,你与他……”她忽然剧烈咳嗽起来,窦瑜拍拍她的背,满眼担忧。贺存湘看着窦瑜清瘦下来在照明灯笼下格外莹白的小脸,用力握了握她的手,叹气道,“不说了。” 窦瑜也回握她的手,认真地说:“四婶娘,谢述不是罪人。我信他是无辜的。” 谢述的祖父和两位伯父皆战死沙场,当初他祖母和母亲拦着不允他上战场,他便把祖父的题字“马革裹尸”披在身上,长跪庭中不起。十七岁在两军对战的关键时机献神策,十九岁便能独当一面,几次带兵出征,未尝败绩。两年前,赵野等部犯通州告急,谢述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往援,大胜归来。也正是那次他救了窦瑜一命,又受她祖父和胡王升二人所托护送她来到奉都。 可二十一岁的他却以莫须有的罪名死在亲生父亲手中。窦瑜熟悉谢述,他绝不是那种通敌卖国之人。 贺存湘强忍住泪意。窦瑜的语气如此坚定,稳稳握住自己的手也传递着力量,让她背脊都挺直了一些。她当然不怨述儿连累两家,可家中亲人们,包括她的母亲心中都是有怨的。亲人都不愿信他,阿瑜却肯信,忍不住怅然道:“述儿福薄……” 如果谢述没出事,如果窦瑜也没被禁足,谢家和窦家确实有意撮合他们二人。谢述的母亲与她的母亲是闺中好友,却不像母亲那样讨厌她,第一次见她就待她十分亲昵。还说窦瑜刚会说话的时候认错过母亲,抱着她不肯放,可见两人命中就有母女缘分。后来还真的亲自登窦家的门与老夫人商量。 不过窦瑜深知自己名声不好,其实一直在等谢述主动拒绝这门婚事。她并不觉得被他拒绝是件丢人的事。他曾救自己一命,也屡次替自己解围,这样的好人也定要娶心仪的妻子才好。 谢伯母说自从谢述十七岁起,她就在挑选儿媳妇。挑选到他二十一岁,他也从来没松过口,总说不愿成家。可提起她时,他犹豫了一下才拒绝,必然是有意了。 “但他还是拒绝了。”窦瑜想以此推辞谢伯母的“热情”。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3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