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到了那里,祝连国才意识到究竟有多热闹,而且直到那个时候,他才知道车上还有100多匹的棉布,这可是紧俏货,到了集市上车队的人就拉开了阵式。 这种交易灵活的很,不像供销社,啥都按章办事,卖货员眼睛还长到天上。 不拘是布票,粮票、油票、糖票也成,工业票更是受欢迎。哪怕手里什么票都没有,多拿点钱也是可以的。 布匹摆出来,立马就聚集了一堆人。一匹布足有40尺,祝连国亲眼看见不到五分钟就被大姑娘小媳妇瓜分掉了。 果然,不管是什么年代,女人和孩子的钱都是最好赚的。这些布纯色的占了一大半,但也有一些花色的,要更贵一些,也更受欢迎。前几年压抑的狠了,现在人们就格外偏爱亮眼的颜色。 祝连国看着上面印染的大朵的牡丹花、月季花,就想到结婚后盖了20年的被面,想象着人身上穿着这样图案的衣服,就忍不住打了个机灵。 “走,咱们也去转转”。六子拿肩膀撞了他一下,几个年轻人就混进了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用后世的眼光看,这个市场并不大,但卖的东西可真不少。挑着粮食的中年人,挎着鸡蛋篮子的妇人,推着小车卖油茶的老汉,支摊子卖早点的小夫妻…… 此时天色还早,不少人的脸上还能看到未醒的困倦,但更多的是希望的色彩。 沉睡的巨龙稍探触角,就已经显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豆腐脑、豆浆,热乎着嘞!”听到叫卖声,祝连国顿住了脚步。“哥几个,咱在这儿吃点儿?”清早让这香味一激,几个大小伙子也都饿了,就在小摊边落了座。 “婶子,来四碗豆腐脑,再来两笼包子!我这是第一次跟车,两眼一抹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需要兄弟几个提点提点。这顿就我来请,哥几个也甭跟我客气。” “这话说的,进了车队就是咱自己人,今后咱们就互相照应着。”说话的叫刘大柱,他是刘振伍本家侄子,还有另外一个年轻人叫陈路,和六子一样也才刚满20。 说话间东西就已经上桌了,几个人边吃边聊,气氛就圆融了起来。祝连国还把烤饼拿出来分给大家,这东西口感有点儿像后世的山西石头饼,滋味是真不错,而且还顶饱。大家知道是他对象给准备的,还调侃了几句。 这顿饭吃下来,对于车队的人员情况,祝连国才算真正有了底。别看都是年轻人,但既然能被刘振伍带出来,也都是敢拼敢闯的,大家的人品都过得去。 刘大柱告诉祝连国,如果想要带东西,先不要急,到时候跟着大家走,自然能淘到好货。这话算是十分实在的了,祝联国心里也是感激的。 等到几人回去的时候,布已经卖了十几匹,对于一个农贸市场来说,这已经是相当惊人的了,毕竟布匹对于80年代初的人来说,并不是生活的急需品。 早市的热度已经过去,大家都忙着归拢东西装车。祝连国发现这回车上多了一些硝好的皮子,很有可能是牧民用皮子换走了布匹。 之后这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等真到了聊城的时候,已经是一周之后了。 也是到了这里,祝连国才知道想买海产品的话最好去太平镇,那里临海,回去刚好路过。个人带货的话,买的有限,可以直接找到当地的渔民,他们的手里总会有一些存货,东西也要更便宜一些。 聊城最有名的是阿胶,还有枣子。晾晒处理好的大枣能放到明年,可以买一些带回去。 到了这里,刘哥就开始忙活起来,他带着几个手下的兄弟,每天各处打转。 祝连国就跟着刘大柱他们几个去收些当地的土特产。别说还真的收了大蒜,而且还收了整整一车皮。北方人的生活中是少不了蒜的,它不仅能调味,而且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这车运回去都不用外销,洮北市都不够卖的。 车队的人忙活三四天,终于是把货车装了个七七八八。回程路过太平镇的时候再搞两车海产品,这趟就算齐活了。 刘哥最后给大家放了半天假,可以进城去看看,买些洮北没有的东西带回去,不管是自用、送人,还是转手卖给别人都适宜。 其实真正出来,祝连国才知道很多东西是买不到的,家那边的票印章都是本市的,出了省根本就没法用。全国通用的票,他现在也没有能力搞到手,只能用钱开路。 他这次一共带了不到1000块钱,梅梅的二百多,自己攒的一部分,还有两百块是嫂子给的,让帮忙带东西。 “走,哥带你们去淘换点好东西!”刘大柱挑了一下眉毛,示意大家跟他走。 也不知道刘大柱怎么搭上的门路,竟然可以买到这边供销社的瑕疵品。 说是瑕疵品,其实和好的也没啥太大的区别,比如说暖水壶上的图案印花了(图案模糊的意思),衣服上有个不太起眼的线疙瘩之类的。最重要的是,这些不仅不用票,还比正常价格便宜。 几个人一头扎进库房里,真是看什么都想要。 祝连国杂七杂八的买了一大堆。有五嫂让买的日用品,给自己和五哥各买了一双胶鞋。还给梅梅带了一瓶雪花膏,一盒香脂,挑了一条丝巾,一件的确良的衬衫。剩下的就挑轻便好带的使劲买,回去肯定不愁销路。如果不是还想留点钱回去买点海带鱼干虾米啥的,就得都花光。 几个人都是钱包鼓鼓的进来,包袱款款的出去。 “大柱,你可真厉害!”几个人对大柱有恭维,但更多的是感激。能够买到这样的好东西,实在是太难得了。 “回来了!哟,收获不错嘛。” “你们不也是一样” “哈哈哈哈!一样,一样!” 车队的人互相插科打诨,看得出这半天逛的都挺满意。 太阳渐渐西斜,金色的阳光挥洒向大地,大家的脸上好像也打了一层柔光,谈笑声在空气里欢快地跳跃着。知了在枝叶间嘶鸣,它即将告别这个夏天,退出生命的舞台,但新时代的强音才刚刚响起! 和来时的走走停停不同,回程异常迅速,除了在太平镇做了短暂的停留,车队一路疾驰,不过两天就回到了省城,把被服厂要的货卸下来后,当天就回到了洮北市。 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地界,祝连国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这一趟走了还不到一个月,但看到的、学到的却抵得上半辈子。 也许刚刚踏出自己熟悉的地方,会有畏惧、有茫然。但真正走出去后,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经历的越多,内心也就会变得更加的坚韧。人就是这种既脆弱,又强大的生物。 晚上刘哥请大家在国营饭店吃了一顿饭,喝到酒酣耳热的时候,把这趟出车的工钱分给了大家。 祝连国分到了70块,这抵得上厂里职工两个多月的工资了。但他知道,大头其实在他买回来的货上,那才是金疙瘩。 回程的路上,他心里估算了一下,按着两边的差价,他至少这趟能净赚300。用钱生钱,这样的赚钱方式,两世为人,在他还是第一次。 有一瞬间,他的心里产生了动摇,要是这么一直干下去,虽然跑车辛苦,但来钱是真快。但他马上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这辈子他是打定了主意,要好好陪着梅梅,陪着家人的,他不能给自己再次失职的机会。 下次出车就是秋收结束后了,可以先好好的休息一阵。六子告诉他可以先把东西留在这边,队里有门路,明天过来就知道了。 祝连国带上给亲戚朋友带的东西,踏上了回村的路。此时天已擦黑,有些人家已经点起了电灯,草丛里时不时传来蟋蟀的叫声。他撇着两条长腿大步向前走着。 快到村口的时候,朦朦的月光下有一道身影伫立在那。透过时光,他仿佛看到了那个为他留门的妻子。这一世,绝不要再让她空等,他在心里告诫着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有人回应我啦,开心!
第8章 果干
很明显,梅梅也认出了他,小跑着向他奔过来。 “慢点!天黑!别跑!”乡间小路崎岖,不留神,很容易摔倒。 可温玉梅压根就不听他的,听到了他的声音,反而跑得更快了,眨眼就到了眼前。 天色越发的黑了,但祝连国却觉得梅梅的眼睛比天上的星子还要亮,也不知道这个傻姑娘是等了几天了。“以后可不许这样了,大晚上的,不好。” “放心吧,没事,我这两天做梦总梦到你,估摸着你该回来了。”话说出口,温玉梅就不好意思了,直闹了个大红脸,好在天色黑,也不明显。 祝连国听着她还没有傻透腔,也就没再追究。他本来是打算明天再去找梅梅的,但既然遇到了,就打算先去温家。 温家在村南,两人一路交谈着分别一个月的大小事情,听着祝连国这次外出的经历,温玉梅时不时地发出惊叹声。 “这么多事儿,一定很辛苦吧!” 开长途货车的,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还要提心吊胆,确实挺辛苦的。可是干什么不苦呢?筛沙子就不苦吗?种地不苦吗?人有的时候觉得苦,是因为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但若是为了心之所向,那么即使再苦也是快乐的! “还成,我这刚加入,大家也都比较照顾我,虽说是跑长途,但路上停靠休息的时候也挺多,也不怎么累。”祝连国安慰着她。 这样的话,以前他是不会说的。那时候的他很是有一些大男子主义,总觉的男人的事,女人不应该多管,问多了就烦的很。现在却觉得是大错特错,若是个无关紧要的人,谁会关心你呢? “四姐—”前面传来了温仁昌的声音,看来是家里不放心,让他过来寻了。 “唉—”温玉梅应了一声。 “祝哥,你还真回来了,我姐这几天竟在家里念叨你!” “你这小子,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温玉梅让说的不好意思了。 “哈哈,羡慕吧?你想有这待遇,还得再等两年呢!”祝连国的这番话,反倒让温仁昌不好意思了。 三人一路说说笑笑的进了温家大门,温母听到声音,立马迎了出来,看到祝连国也是十分的欢喜。 进了屋里,祝连国将给温家人带的东西挑拣出来,五花八门的也铺满了一大桌子,给温玉梅准备的东西单独用一个小布包装了,嘱咐她回房再看。温家人看到他的小动作,又是一番调笑。 祝连国简单说了一下这一个月的大体情况,之后就告辞了。这个年代,家家户户睡得都早,他不好多待。东北的电力供应在全国都是数的上号的,不仅电灯普及的早,电费还便宜,但是其他方面却是望尘莫及了,就说收音机只有大队才有一台,电视机更是想都不要想。 回到五哥家,又是一番热闹,三个小的看到老叔立马精神了,尤其是看到他给买的零食,更是兴奋的连蹦带跳。 五嫂看到他带回来的东西也十分的满意,小叔子出了一趟远门,还能想着自己的三个孩子,懂事不少。和以前那个沉默寡言的青年大不一样,看来出去一趟确实很锻炼人。 看着五哥五嫂交流品评着外省的商品,还有围绕在身边的三个孩子,这一刻,祝连国忽然十分想念自己的儿女,想要早点成家。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