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面团发酵时,将洗净的白菜切碎炒熟,馅饼馅饼,最重要的就是馅料了。沈鱼调馅极有一手,即使是简单的白菜也有讲究,炒多少时候,需多少油,放多少盐,稍有不对,这白菜的鲜味便散不出来。 调好的白菜馅放一旁备用,沈鱼戳了戳盖着纱布的面团,还有些硬,时候不到。她搬了把凳子坐着歇了会儿,静静等着面团发酵好,等着的时候也不能走神,这个时代没个定时器,发酵的时间长了,做出来的饼皮就会发酸。 沈鱼只能隔一小会儿伸出白嫩手指去戳一戳,如此反复五次,白胖的面团表面被她戳出了五六个小坑,最后一次终于差不多了。沈鱼揭开纱布,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撒些面粉擀成薄薄的皮。 这包馅饼的法子与包子异曲同工,只不过不用捏出褶子,只需能收口,最后再揉搓几下压平。剩下的面粉不多,沈鱼只包了十个出来。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煎了,平底锅是没有的,只能拿炒菜锅煎。煎馅饼是十分费油的,沈鱼看见半瓶子晃荡的油壶,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了足量的油。 吃进肚子也不算浪费,更何况还有满意值,沈鱼想起早上两个鸡蛋才两点满意值还是有些懊悔,要是做成荷包蛋肯定能多涨点。有投资才有回报嘛! 第一个馅饼沈鱼因为不熟悉锅的缘故差点煎焦了,让她直呼心疼,第二个才算有了经验,她更小心了些慢慢翻动锅铲,等馅饼两面都煎出了好看的金黄色才算成了。 一连煎了十个,沈鱼额头微微冒了细汗,她随意用衣袖抹去,看着眼前十个金灿灿的白菜馅饼,大大的杏眼笑眯了缝。 白菜馅饼的油香太过勾人,早餐只吃了两个鸡蛋的沈鱼哪里忍得住,迫不及待地吃了一个。饼皮酥软,白菜咸香又带点菜叶本身的微甘。她包馅料时特地加了些汤汁进去,如此一口下去,白菜汤汁迸发出来,唇齿留香。 沈鱼吃了两个就没再吃了,满意值总共加了10个点,不多也算值得,毕竟不是荤菜。 她拿了个大陶碗,装上六个馅饼就去了钱氏家里。 钱氏家不远,沈鱼没走几步,看见她家院门虚掩着,便推了门进去,“钱姨,你在家吗?”
第2章 糯米饭团 沈鱼叩门只见院里出来一…… 沈鱼叩门只见院里出来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童,垂髫小童见她来,向屋内大喊道,“阿奶,鱼儿姐姐来了。” 时下人成亲早,别看钱氏才不到四十,已是做祖母了,怀哥儿面团子脸可爱的很,沈鱼顺手撸了一把他的发顶,“怀哥儿真乖。” 怀哥儿笑嘻嘻的,拉了她的手往屋里去,眼神却没离开沈鱼另一只手的大陶碗,馅饼的香味直往他鼻子里钻。
“小鱼儿来了,快进来。”钱氏从里院出来招呼她进屋。 小孩子藏不住什么心思,沈鱼忍俊不禁,这娃儿口水都快下来了。沈鱼把陶碗递给了他,“拿着吃吧。” 怀哥儿却没立即伸手接,小眼睛看了一眼钱氏。 钱氏拉了沈鱼的手落座,“来钱姨家还带什么东西。” “白菜馅饼罢了,不费什么功夫。”沈鱼将陶碗搁在桌子上,开门见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其实是有事儿,要请钱姨帮忙......” 钱氏听完,却还有些顾虑,“这卖饭团子,能行吗?” 沈鱼面不改色扯谎,“自然不会如此简单,这是阿娘家乡那处的吃食,在那儿很是受欢迎呢。我知道您是担心我,但我一个孤女,只有这点厨艺拿得出手,也只能做做小生意了。” 钱氏一听这话当即顾虑全消,“既是你阿娘留给你的秘方,定有其奥妙之处。” 当年钱氏儿媳难产,眼看大人孩子都要不保,是沈母拿出了压箱底的老山参,给钱氏儿媳含了参片在嘴里,这才保住母子两人,是以钱氏对沈母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 沈鱼适时将白菜馅饼递上,“钱姨尝尝我的手艺。”又给口水流了一地的怀哥儿塞了一个。 钱氏接过咬了一口,饼皮软糯筋道,也不知她这白菜馅是怎么调的,吃着便是与旁的不同。 再看一旁的怀哥儿,嘴里塞地满满,两边脸颊鼓起一口一个好吃,一个下肚,油花花的小胖手还欲往陶碗里伸。 钱氏一把捉住了正打算作乱的小胖手,“剩下的是给你爹娘的。” 怀哥儿望了一眼大陶碗,舔了下唇,默默低下了头,那小模样,委屈极了。 沈鱼忍俊不禁,又呼噜了一把他的圆脑袋。 晚些时候两人上街买菜,身后还跟着条小尾巴。 “要买米去西街罗家准没错,他家不论是大米小米糯米,同等价钱上杂谷都是最少的,买菜疏要赶早市,迟上一些,上好鲜嫩的就都被别人挑走了,豚肉要买刘大家的,刘大是个老实汉子,从不缺斤短两......”钱氏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沈鱼用心记着。 食材好办,摆摊的工具却不好办。 主要原因就是——太贵了!!林林总总竟要一两多的银子,都够寻常人家半年的嚼用了,只是做生意这些却不能省的,沈鱼一边心疼一边掏银子。 主要是一个带轮子的小车贵些,其他倒是还行。沈鱼还在木匠那里定做了一个用来装米饭的大木桶,和做饭团的小竹帘,还有些矮桌板凳。 器具做好还要些时间,沈鱼趁机出去做了个市场调研。 崇安坊很大,却并不很繁华,高门大户少见,多是低矮瓦舍,然治安是盛京城内最好的,皆因大理寺正处坊内。因着这,坊内不少房屋都被改成了官舍,武侯小官不胜数。 沈鱼沿着这街走了一圈,发现这条街上,竟没一家食肆,早点摊倒是不少,小吃摊也比其他地方少得多,只零碎有几个穿街巷的货郎,杂货铺子倒是有两家。 沈鱼也算个熟脸又刚没了爹,大家都同情她一个孤女,她生得好看,邻里也很愿意同她说话。 问了才知道,不是没人开,只是这地租金贵,开食肆的卖得便宜了还不够租金,卖得贵了,再走一条街拐过巷口就到了成宁坊,那是闹市所在,有家三层大酒楼,也不会选这儿,关门了几家后,便无人再开了。 崇安坊常年有武侯巡街,有些小摊贩也不敢往这儿摆,是以比起别的地方,显得有些冷清了。 沈鱼不免有些丧气,这里实在不是个好地段。但目前也没别的办法,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她东西做得好吃,总能卖出去。 沈鱼边想边回了家。 食材买回来,有些还是需要自己再加工,譬如饭团里必不可少的油条酥,她最是喜欢那脆脆的口感,当然直接用油条也可以。 黄瓜和胡萝卜这里都没有,用满意值去兑换有点不划算,沈鱼想了想还是算了,改用豆腐皮,火腿片培根什么的就用肉丝代替。鸭蛋她买了已经腌制上了,不过等咸鸭蛋好还要些时日。 配料不足就只有在酱汁上想点法子了,沈鱼从前爱吃糯米饭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里面的沙拉酱特别好吃,她狠了狠心,找系统兑换了一瓶沙拉酱,一下子花去了她30点满意值。 三日后,天还蒙蒙亮,沈鱼费了好大的劲将大木桶挪了出来,里头装了满满一桶糯米,面前小摊上摆着各色配料小菜。 因是头一天,沈鱼只蒸了五斤的量,头天夜里就将糯米浸泡上了,蒸米时又加了些香油进去。 大木桶盖子一掀开,升起腾腾热气,糯米自带的稻香味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春风一吹,满街飘香。 沈鱼将昨日找大字先生写的棉布招牌挂好,托腮坐在摊子后面等客人上门。 崇安坊的朝食铺子陆续都开了门,一时间家家都有热气散出,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有三五成群早起上工的,有送小娃儿去学堂的,有背着包袱赶路的,更多的还是穿着统一制服的武侯和青衫小官,形形色色。 “小娘子,你这饭团怎么卖啊?” 这声音有些耳熟。 沈鱼抬眼一看,原来是钱氏带着怀哥儿来了,“钱姨您怎么来了?” 钱氏笑眯眯的,“你这摊子新开张,可不得给你来捧个场,来两个饭团。” “谢谢钱姨,您要荤的还是素的?” “一荤一素。素的小些就行,给这皮猴尝个鲜。”钱氏拍了一下怀哥儿的小脑袋。 沈鱼很快做好,待钱氏问价时却只收了一半的钱,钱氏立马就觉察出不对了。 “小鱼儿可别框我这婆子,你昨日同我说的定价可不是这样。”钱氏将剩下五文钱投进了瓦罐就带着孩子走了。 沈鱼无奈笑笑,她这新摆的摊子,好些人都是瞧热闹,未曾有人上前,有了钱氏的带头,本就有些意动的人上前询问。 “小娘子来个饭团。” “素的四文钱一个,荤的六文一个,郎君放心,一个管饱。” 问价的是个上主家做工的泥瓦匠,穿着短打布衣,他时常在这条街上买朝食,见新摆了个摊子,摊主不像旁人那般叫卖,安安静静的,只怕是年轻面嫩,不好吆喝。 汉子家中小女儿年岁与沈鱼差不多,一时有些恻隐,这四文钱是贵了些,肉包子也不过三文一个,但一个能饱,也算是划算。 “那给我来个素的。” 她素手纤纤,案板上铺着小竹帘,在上面铺开一张油纸,用木勺舀出适量糯米铺在油纸上,往里加入两种咸菜,生菜,油条酥,豆皮,再添上一层沙拉酱,料都放的足足的,最后再加上一层糯米,小手卷起小竹帘捏紧。 “好了,给您做了个大的,小心烫。” 那汉子将那个比他手还大一圈的饭团抓在手里,递上四文钱,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小娘子也忒实在。” 沈鱼微笑,“若吃的好了,明儿还来照顾我生意就是。” 汉子打开油纸咬了一口,第一口没咬到馅,但糯米醇香软弹,不粘牙,似乎还带了点油香,再咬一口,里头各种馅料混合,数种口感在嘴里交杂,白色的酱料有着奶味又有些微甜,令人回味无穷。 “小娘子,你这是什么酱啊,怎得这般美味?”那汉子一口接着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满意值+30】 沈鱼有些惊诧,这没吃过食品添加剂的古人就是容易满足。 她当然不能明着说这是沙拉酱,毕竟这名字太奇怪了,想了想道,“白玉酱,家传的秘方呢!” 有认识那汉子的见他吃的如此香,也有些想买了,过去问那汉子,“常顺,这糯米饭团真这么好吃?” 常顺埋头吃着,得空才抬头,嘴角还沾了饭粒,“真的好吃,我你自个儿买个尝尝不就知道了!” 刘二得了准信,对沈鱼喊道,“小娘子给我也来一个。” “您要素的还是荤的?” “给我来个荤的,六文钱是吧。”刘二家中有点闲钱,不缺这两文。 沈鱼很快给他做了一个,刘二有些讶异于这饭团的个头,有些大了,他吃不下,但当咬了第一口下去,他觉得刚才有些多虑了,再来一个他都能吃下好嘛!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