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先例,自古以来……” 城静枫打断他的话道:“上次我就说过了,自古以来不一定是对的,这么多覆灭王朝的历史,还不够你当前车之鉴的吗?” “那若是皇子中有优秀的?” 城静枫道:“是皇子和皇女,不管是男是女,只要满足以上的基本条件,都有资格参与竞聘。若是有优秀的,就也参加科举,与天下能人竞争,争得过就上,比不过就当辅助的臣子。” 她的声音干脆利落,不带一丝犹豫。 显然心中早就已经将这些事情,全部都想清楚,想明白了。 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随口戏言。 真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朝廷百官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心中百感交集。 想要劝阻,但是心中隐隐感觉,这种方法,可能确实比继承制好。 从几个或者十几个,最多几十个人中选出一个人,和从全天下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相比,肯定是后者选出合适优秀的人可能性更大。 想要劝说,似乎也没有什么比较好的理由,更没有劝说的立场。 若不是早生了几十年,他们未尝不想要这种机会? 金銮殿上,安静了好一会儿。 城静枫道:“既然没有别的问题,有意向修订新法的人,都可以上折子,每人写一条新法,或者从旧法中选出一条修改,我会从有意向的人中,选取几位有能力的,编撰新法。” “今日早朝就到这里,散朝吧。” 城静枫毫不犹豫起身的离开,魏定看了看其余人,然后右手抚上自己的心口,只感觉到一阵阵似乎要喷涌而出的力量。 心中如有惊涛骇浪,而他如一叶扁舟,前方指引方向的光,好像更耀眼了。 捂着胸口,他更是忍不住追上前去。 魏定又一次追随着城静枫的步伐离开,但是朝中大臣,再也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都等不到离宫,在出宫的路上,大臣们三两成群的小声讨论。 “原来陛下说的早有安排,是指这件事!居然从那么早之前,就开始考虑了。” “陛下居然有这般心胸,实在是惭愧啊。” “其实仔细想想,其实好多朝廷的衰败和毁灭,起因也都是因为这个皇位继承的制度。” “但若是以后有人登基之后,想让自己的孩子继位,古时也不是没有这种事情。” “这些应该就是陛下说要完善的地方吧,新法条的修订,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但是若是做好了,不仅能造福百姓,还能青史留名。” 有人说起这个的时候,不少人都心动了,这种青史留名的事情,那个官员不想为之奋斗。 等离开了皇宫,看到外面整齐干净的路面,路边的绿化,缓缓驶过的公交,充满干劲和希望的百姓……,大臣们想到刚刚发生的事情,更是感慨万千。 “当初陛下登基的时候,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她真的能像在凉州力挽狂澜一样,挽救风雨飘摇的国家,但是其实心中信心也不是特别足。” “我当初也是,觉得没有人能救这样的世道了,没想到能看见今天这样的盛世,像是做梦一样。”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错,天下总有各种天才,那些真的有野心的人,也不会想着图谋造反了,应该会更加努力学习,做最好的那个吧。” 听到这话,周围有人忍不住开玩笑道:“到时候振臂一呼,大家与我一同共谋大业!” “结果听到的回应都是——‘那快去多背点书,多做一点题。’你说会不会被气死。” 周围人忍不住都笑了起来。 不少人在这样的轻松的笑声中,看了看无边的碧蓝色天幕,还有天空中舒卷的云朵。 感慨道:“若是这样,说不定桦国还真的能代代相传,屹立千万年。” 随着这次朝会结束,这个消息几乎是以乘风般的速度,席卷整一片黑土地。 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143章 二合一 举国震动,悠闲度…… “我的天, 陛下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完全想不到这是为什么,我要是当上了皇帝,肯定是想要留给我的孩子, 一代代传下去的。” “其实现在想一想, 虽然历史上大多皇帝也都没有用自己的姓来做国号, 但是不是与自己的封地有关, 就是与自己其它部分相关,但是陛下好像完全没有。” “陛下就是这样的风格, 这几年下来,难道你们还没有感觉到吗?当初支持陛下登基,可能就是我这辈子做过最明智的决定了吧。” “我也听人一个凉州的朋友说过,原本陛下就没有这个心思, 只想着好好守着凉州那一片地方,是后来将军说服她的。” 惊讶、疑惑、不敢置信,是绝大多数百姓脑海中率先浮现出的想法。 但是稍微回想了一下, 竟然也觉得并不是很突兀。 觉得城静枫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 大多数人也早就习惯了,对城静枫的决定无条件地信任。 像是京城附近村落的王村长, 他听着从京城传来的各种分析, 什么原来继承制的好和弊端,现在这种制度的优缺点。 摆摆手道:“我可不听他们分析的那些,我就知道,跟着陛下走, 准没错。” 在一旁的村民们,原本也都蹲在田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刚刚从京城回来的人,说着京中的各种消息, 复述自己听过京城中的文人分析的话。 听见王村长这话,也都纷纷接茬。 “是啊,你看看这些人东一句西一句说这么多,能让我们种出亩产千斤的粮食吗?” “咱王村长就是明智,当初一点也不带犹豫的让小王去读书扫盲,现在都去当大官了。” “就算是陛下没有登基之前,跟着她走的凉州百姓,灾荒年间都能过得有滋有味的,这些人都没有陛下的本事,还讨论得这么起劲。” 王家村、李家村、赵家囤…… 曲家茶楼、钱家粮铺、孙家当铺…… 种田的、经商的、干实业的,遍布全国的底层百姓们,没有一个不曾尝过甜头。 亩产大增,货物大卖,高楼吸客,四通八达,每一个紧跟着风口的,都早早的一步登天,即使是偶尔跟上了一两个的,也尝到了不少甜头。 早就对城静枫产生了无边的信任,这种信任,像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没有任何人可以触及,更别说撼动。 整下一小波人的分析和反驳,不管说得多有道理,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都没能泛起一丝水花。 要说最兴奋的,就要数原本被归拢的小国皇子皇孙。 原本说一不二,站在权力巅峰的小圈子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归顺之后,被全面架空和监管,军队全部被收编和打散,最重要的是,一旦见识过了桦国的生活,就再也没有人留恋原来的生活了。 不管他们心中原本是怎么想的,但是走上归顺这一条路之后,就再也没有别的可能了。 不过现在,他们都纷纷燃起了新的斗志。 “去找桦国科举的章程来,我们先研究研究,怎么拿这个金龙盏,金龙盏加分最多,仕途上升迁也最快,一定要拿下。” “我感觉我在理科这方面好像有些天赋,要不我走理科这条路好了。” “我看看,先去桦国上扫盲班升到高级班,要么就直接参加考核,进入高级班,这里可以学到理科知识,还可以参加英才班考核。” “若是进了英才班,在英才班当了前三,感觉龙盏就稳了,但是新的一年,都是由上一届的老学员带,陛下去的少了,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别说原本归顺的小国皇子,大多皇女也心动了。 强烈的落差感,在现在桦国的制度下,体现的更加明显了。 “以前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回头想想,真是觉得太不公平了,同样是父皇,不,父亲的孩子,凭什么咱们就不能继承皇位。” “是啊,他们能去御书房读书,由当世大儒教导治世之道,凭什么我们不可以。” “听说他们准备去参加桦国科举,我们也一起去试试吧,说不定就能像是许青竹和向西一样耀眼呢?” “光是听说她们两个做出来的事,就觉得热血沸腾,陛下那么厉害,我就不奢望了,但是她们这种程度,咱们努努力肯定也能达到。” 桦国边境各个州府,有这样一小撮人,原本逐渐泯灭的斗志,又重新燃烧起来。 全国上下的学堂,也都纷纷开始研究,怎么样分配课程,怎么样更新教学内容。 从识字可以进国营工厂,到上了扫盲班可能进高级班英才班踏入仕途,最后到现在获得金龙盏、银龙盏、铜龙盏的人有竞聘皇位的资格。 百姓的识字率,在这几年中,几乎是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在有每期报刊的巩固下,识字之后又返盲的情况几乎没有,基本都是认识的字越来越多。 读书认字,再也不是富家子弟的特权,似乎变成了每一个桦国小孩成长路线中的必备一环。 学堂如春雨一般涌现了出来。 即使城静枫从没有管束过这一块,但是学堂中再也不是男子的天下,女子的身影,也慢慢开始在学堂中出现。 国子监,竹林中,风依旧吹动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还是那片熟悉的竹林,竹林中的人却已经不再是熟悉的人,换上了全新的面孔。 只能时不时在讲台上,看见熟悉的身影。 课间,英才班的学子们也都在讨论这个事情。 “我了解了一下上一届拿到龙盏的六个人,感觉陛下这个安排,确实不俗。” 有人好奇问道:“怎么说?” “就不说别人,就说从咱们英才班出去的金龙盏和银龙盏得主,一个现在被誉为少年包青天,断案如神,另外一个,掌管水利工程,眼看着也快要竣工了。” “我看过我看过,从我家的方向过来,就要经过其中一个水力发电站,我特意去看了看,真的是太宏大,太令人震撼了!” “我也听说过,据说一开始是发现了陈年旧案不对,翻案之后,名声一下子大了起来,真的是一点蛛丝马迹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其实仔细看看,那些人说谎都不会说,隐藏手法逻辑上都说不通,随便一看就有破绽,比做证明题简单多了。” “我们这一届毕业之后,不知道能不能也出一两个这样名满天下的风云人物。” 英才班的学子们仰望着前辈的成就,对未来也更是抱有无限的期待。 尤其是那一两个天赋出众,总是在班中考前几名的,这一下更是卷起来了,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努力,都想要争取一下前三的龙盏。 没有梦,谁又会站在这里呢? *** 城静枫从百官自荐的法条奏折中,挑选了一批思想比较开放,逻辑比较严谨的人,让他们开始编写新法。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53 首页 上一页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