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二婶眼珠子滴溜溜一转,宁澜父亲留下的两亩地虽是沙地,也值十几两银子,这么些年产出也不少,养他没用自己贴钱。 房子且先让他住着,就当是给宁安攒好名声了,就宁澜这废物,赚不够钱,一年后房子还得回到她手里。宁二婶美滋滋的戳宁二叔一下,宁二点头应下了。 “既已说定了,建业写下文书,一条一条都列的清楚明了,避免日后有人在文书上作文章,”老族长看似交代村长,实则是敲打宁二一家。 “银子还不上拿房子抵也得写上,”宁二叔生怕房子拿不到手,他早就打算用那院子给宁安起新房的。 文书一式三份,宁建业和三爷爷做见证人,大家都按过手印,宁澜、宁二叔各留存一份,族中留存一份。 众人走后,老族长把宁澜叫到家里,“今日的事这样处理,你可怪我?” 宁澜摇头。 “是个好孩子,”三爷爷欣慰道,“今日看似我保全了宁二一家,拿轻罪名换了重罪名,可你也知道你那人证是怎么来的,若闹开了恐他们狗急跳墙,未必能有这样的结局,你说呢?” 宁澜心中一震,他以为他做的密不透风,没成想...... 三爷爷却把此话揭过了,“一个人要担起一个家不是家容易的事,可害怕。” “不怕的,”三爷爷既不再往后说,那人证的事日后就不会再提起了,宁澜郑重道谢,“多谢三爷爷。” 三爷爷缓缓摇头,递给宁澜几两银子,“拿着先应急,以后万事直起腰板,别叫人瞧不起。” 宁澜几番推脱推脱不掉,最后收下了300文钱。
第3章 总算是了了一桩事,虽然家徒四壁,前路渺茫,宁澜心中却轻松许多。 从三爷爷家出来,宁澜先去了秦大哥家中,等他从镇上上回来告诉了他所发生的事情,才带着自己那一丁点东西回到了小可怜原来的家。 家中已多年没有人住过,从外边看破旧不堪,里面值钱的东西也早都被宁二叔一家搬空了。屋里铺了厚厚一层灰尘,墙上也爬满了蛛网,须得好好收拾一番。 宁澜这几日养了点力气,撸起袖子,在扫帚上接了根木棍把蛛网先扫了一下来。房子虽老,但蛛网扫净之后阳光通过窗户照来进来,有了几分通透,不会暗沉沉的叫人觉得难受。 打扫的时候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都是街坊四邻,有的拿来一把米,有的拿来一把菜,还有的看他家里缺什么自家有多的又跑了一趟拿过来。 宁澜心中感激,行了大礼谢过并一一记下来。 “好孩子,快去洗洗,剩下的我来帮你打扫,”花婶儿就住在隔壁,先拿了些吃食,看到宁二婶给的被褥不知是多少年的糟东西了,霉渍斑斑的,又回家拿来一套被褥让宁澜先用。 宁澜这才想起他脸上身上还有血污,赶紧打水把手脸都洗净了,进屋换了一身衣服,“有劳花婶儿和山伯娘了。” 换衣服的空,山伯娘也过来了,同花婶儿一起把房中灰尘和院中的落叶扫了,屋内也仔细擦洗了一遍。 宁澜要帮忙,被两人赶开了,花婶儿和山伯娘都是干活的好手,看宁澜那不甚利落的动作觉着碍眼,“到晌午了,你烧锅煮饭吧,你这小身板可不能再挨饿了。” 宁澜便去了厨房里,看了乡亲送来的东西,用仅有的两颗鸡蛋煮了一锅香葱鸡蛋面。金黄的鸡蛋,碧绿的小葱,汤上几点亮汪汪的油花还算拿的出手。 宁澜找到一个瘸腿的桌子搬到外面并找石头垫上,又找了几个小木墩擦干净,“花婶儿,山伯娘,来吃饭吧!” “给我们做什么,我们回家吃就行,”两人应声从屋里出来,笑着责怪道。 宁澜端来一盆水叫他们洗手,“这是应该的,你们帮了我这么多,可惜我没什么好东西,花婶儿山伯娘千万别嫌弃才好。” “怎么会呢,”山伯娘乐呵呵地端起一碗面夹一筷子放嘴里,“哟,怪香的。” “还真是,宁澜你手艺这么好呢!”花婶儿也夸道。 宁澜笑笑,“婶子伯娘快别夸了,这清汤寡水的怪叫我臊的慌。” 三人说说笑笑把饭吃完了,家里也收拾的差不多了,花婶儿和山伯娘怕宁澜睹物思人,又语重心长地劝解了几句才各自回家。 宁澜这大半天费了许多心力,这会儿累的不行,刚准备躺下,秦大哥掂着两只野鸡和一些米粮过来了。 秦大大多数是寡言少语的,他看着宁澜家中仅剩的摆设物件都缺胳膊少腿,默默的拿工具收拾加固了。 宁澜也知道秦大哥是趁着路上人少才来的,他平时去镇上都是摸黑去,因为小时候的事,他不愿和村里人过多打交道。宁澜困的不行,却不催他,在一旁递东递西,烧水倒茶。 等秦大走后,宁澜一头栽倒在床上睡了个天昏地暗,醒来外面已黑尽了。他顾不上管肚子,趁着月光拎着一只野鸡往柳大婶家去了。 山中就是这样好,一抬头能看尽无数的星星闪烁,月光明晃晃的,照着小路的曲折。 宁澜找到柳大婶家敲开门,柳大婶把野鸡接过去,只说了一句,“以后两清,莫要来往了。”便砰的一声把宁澜关在了门外。 柳大婶这样的性子,让宁澜生出几分佩服。 柳大婶和小可怜母亲娘家是同村,她家穷,打小没少受小可怜母亲家救济,因此一直记在心里。 宁澜这次闹着从宁二叔家分出来,为确保万无一失,得找个帮手,头一个就想到了她。 柳大婶沉默着应下,对宁澜琢磨设想的各种细节也上心,确确实实也是帮了大忙的。可到底她没有真的看见宁二叔宁二婶上山,心里有疙瘩。 宁澜不知如何劝解,他也的的确确是没有说谎的。 ...... 这晚是宁澜穿过来之后睡的最安稳的一晚,次日一早醒来感觉充满了力气,利落地打水洗漱一番,熬了两碗浓稠的粟米粥慢慢喝着。粥上面飘着许多未脱掉的皮壳,但不妨碍他的好胃口。 宁澜一边喝粥一边打量这个小院,小院构造摆设和秦大哥家差不多,只是比秦大哥家大了一些。 房子也是土坯,坐北朝南,一间主屋坐落于正中,西边一间小杂物间和一间厨房挨着,东边一个小书房,旁边小篱笆围起了一片空地,原来应该是菜园。 小书房应是小可怜的父亲读书用的,只是里面的书和笔墨纸砚都没有了,只剩一叠用过的不能再用的草纸,两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宁澜小心的把草纸上的灰清理干净仔细收了起来。 宁澜又把屋中都翻了一遍,想找找小可怜母亲有没有留下东西,可惜什么也没找到,不禁有点难过。 打起精神,宁澜准备把主屋重新布置一番,家中难免有客人来,一进来看见一张床大剌剌的摆着不好看。 挪床的时候,倒让宁澜在床脚下发现一支木簪,木簪简单雅致,刻着梅花,必是小可怜母亲用过的。宁澜同样小心翼翼的把木簪擦拭干净和那一叠草纸收到了一起,心中的难过被这小惊喜驱散不少。 收拾完空空如也的家,宁澜在心里盘算着日后如何赚钱。他现在手里有三爷爷借的 300 文钱,就算不置办东西,光吃饭也撑不了太久。 宁澜左思右想,想不出个所以然,干脆先不想了,先去山脚下挖野菜。 秋季地里水边都是宝,各种野菜数不胜数,有的尽管拔了,吃不完在水中焯过晾干,到冬天再吃也是可以的。平日里炒了、蒸了或和面捏成菜窝窝,都是很好吃的。 挖完野菜,宁澜又去捡了些干草来铺床。花婶儿的被褥要还的,这时代被褥值钱,是家中的开支大头,他不能总占着。 捡来的干草需要在沸水中煮过晾干才能用,煮过的干草软,铺起来舒服,高温还能杀死一些藏在干草里的杂菌。宁澜现在身体虚弱还有伤口没好,不敢大意,万一染了病得不偿失。 晚饭宁澜把剩下的一只野鸡炖了,那只野鸡总蹦跶让他馋肉味了,辣辣的黄焖鸡好吃,可他现在只能吃清淡的,便向花婶儿讨了些山菇来炖汤。 宁澜没拔过鸡毛,只知道得先在热水里烫了,一顿操作下来,他比野鸡还狼狈。 花婶儿隔着院墙看不下去,叫了儿子宁大旺来帮他,宁澜识趣儿的蹲在一旁学习。 “大旺哥,你可真厉害,”宁澜由衷赞叹,宁大旺今年 19,刚娶了媳妇儿,长得高高壮壮的,憨厚的像只熊,可手里的动作利落的很。 “嘿嘿,”宁大旺憨憨的笑了两声,“干的多就会了。” 宁澜先把汤炖上,然后着手炒鸡血,那鸡血加了水和盐巴静置了一个小时了,已结了块 鸡血切片,焯过水。锅中热油爆香葱、姜、蒜、花椒,加一勺豆酱迅速炒匀。然后倒入鸡血翻炒,加清水没过鸡血,少许盐巴调味。水烧开后下蒜苗,中小火煮至变软,收净汤汁可出锅。 等到野山菌独有的香味飘出来,鸡肉也炖好了,肉软软烂烂的,骨头也酥掉了。 宁澜把鸡汤和炒鸡血都分出了一些给花婶儿送去,花婶儿给了他两张烙的暄暄的玉米饼子。他明日打算上山,正好把这饼子当干粮带上。 靠山吃山,宁澜想去山上看看都有什么。他认得不少草药,了解习性,也知道每种药材该如何处理,兴许能靠采药换些钱。 雨后也是菌子最旺盛的时候,顺道采些野山菌来吃。像吃食之类的东西,村里是人也常去采的,平时给桌上添个菜够了,但是要拿来换钱是不够的。 赶早不赶晚,次日清早宁澜循着记忆上了山,他略往里面走了些,沿途留下记号。近山来的人多,有中药也被踩的不成样子了。 宁澜并不盲目找,有些中药他认得但这个时代未必就用来入药了,他昨晚上翻来覆去想过了,准备先找些柴胡去医馆探探路。 柴胡清热解毒,可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疟疾等病,是自古以来非常常用的中药,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就记载过著名的“小柴胡汤”。 而且野生柴胡分布地区非常广,这个季节又是采收最好的时候。宁澜有意识的往干燥山坡和林中的空地去找,果然叫他找到了不少生的极好的柴胡。 柴胡根部入药,挖采的时候需得小心不损坏根茎。宁澜工具不趁手,之前也没挖过,刚开始挖少不得损坏一些,慢慢便渐入佳境了。 阳光透过林中的叶子斑驳地洒到地上,树叶随着微风沙沙作响,各种鸟鸣清脆悦耳。 午后的阳光打在身上很舒服,宁澜坐在一条小溪旁把两张玉米饼子吃完了,又掬了一捧溪水喝。赶明儿得用竹筒做个水壶随身携带着,宁澜受爷爷奶的影响习惯喝开水。 小溪对面长了几颗酸枣树,宁澜踩着石头过去摘了一颗放进嘴里,酸的龇牙咧嘴。这处山背阴日照短,估计这些野酸枣还得一个月才能成熟。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8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