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南水镇住了数载,哪怕放榜都没有这么热闹。 周信差摸不着头脑, 想到能拿一两银钱, 来不及回家看妻儿, 径直去找陈牙子。 陈牙子见周信差风尘仆仆, 估摸着刚回镇上, 便说:“过几日陆公子会来镇上, 应该会过来。” 周信差点了点头, 看牙子要出去, 顺嘴问了句, “这几日怎么这么多人?” “我看似乎还有其他镇的。” 陈牙子笑道:“你一个月不在镇上想来是不知, 咱们南水镇有福了,可以吃到菜了。” “余小老板带着村里人发豆芽菜, 这不还有几日就要运来镇上,这些人都是过来抢的。” “你人在镇上,可要听些风声, 别错过了那脆嫩的豆芽。” 周信差不知道什么豆芽, 谢过陈牙子好意提醒, 等他带着回信回到家中, 依旧没发现隐藏在他家附近的几名黑衣人。 周信差的妻儿见他回来, 很是高兴,妻子拿出好不容易抢到的黄豆芽, “正好你回来了, 我做个黄豆芽炒肉,你估计还没有吃过黄豆芽。” 周信差咋一听见黄豆芽,又想到陈牙子说的话, “你也知道黄豆芽,镇上很多人买?” “可不是嘛,你离开没几天,豆芽便传遍镇上,我也是听隔壁嫂子说提起,跟着她去抢过一次,后来还有绿豆芽,不过我去晚了没有买到。” “上回那小老板还带来了番薯藤,你估计没听过,别说你,我之前都没听过,我好不容易买到了一把,不巧被我和兰儿吃了,只有过几日早些去了。” 妻子平时是个话不多的,没想到提起豆芽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到时候你和我一起,咱们早些去,不然又要教人抢去,我听说其他镇的来咱们镇了,以后传开了,估计连县城里的人都要跑来。” 周信差看着妻子手中的黄豆芽,并未当一回事,然而直到黄豆芽吃进嘴里,他才意识到妻子口中所言名副其实。 以前吃的味如爵蜡,如这般脆嫩多汁的菜,已有几年未尝过。 周信差不自觉加快进食速度。 妻子见了言笑晏晏。 南水村,余南叶每天都会去稻谷场给黄豆洒水,天气越发炎热,每日需浇水两次。 上午一次,傍晚一次。 担心太阳太大,黄豆迟迟发不了芽,余南叶跟村长提议在棚上罩一层黑布,张村长一口同意,很快召集参与的村民商讨。 大伙决定凑黑布,缝成适合大小,每家每户基本都有剩下的黑布,毕竟村里人的短打多数以黑色为主,耐脏。 此时正好用。 妇人们心灵手巧,当天夜里大伙儿点灯聚在一起缝制,此等盛况,余南叶还去瞧过,这才猛地想起最近太忙,竟忘记绣了一半的荷包。 好在他们明日不用去镇上,只要将土豆卖给村里人。 找个机会趁着阿景不在家,再绣荷包。 他跟陆柘景说完心里想法,陆柘景听后算了算日子,那人应该送了信回来,便说:“明日咱们在村里卖土豆,后/日我得去趟镇上。” 余南叶没问阿景去镇上做什么,估计是买笔墨纸砚,或是别的。 阿景去镇上,他就在家绣荷包,等阿景回来荷包也该缝好了,他再送给阿景。 也不知道阿景喜不喜欢这个颜色,还有上面绣的莲花。 绣的莲花虽然简单,但这却是他为数不多会绣的图案了,再复杂的只能找人绣了。 他这么想着,就想到芸娘的绣工很好,等芸娘生下孩子后,他再去请教。 两人将院子里的土豆挖了出来,余南叶取出要吃的,其他的都装背篓里,和阿景一人背个篓子去了张村长家。 余南叶逐渐习惯有事找村长。 两人来到张村长家道明来意,张村长看着背篓里比拳头还大的土豆,热泪盈眶。 他已经有好几年没见到这般硕大的土豆了。 当即买了一斤。 余南叶没想收银钱,但拗不过村长只能收下。 此时,村长家门外聚拢了不少人。 他们瞧见了余南叶和陆柘景背着背篓上村长家。 有眼尖的发现背篓里,都是拳头大的土豆。 一人惊呼,其他人纷纷瞧去,大伙儿众说纷纭,于是他们特意跑来村长家。 那可是土豆! 土豆量高,作价不贵,两个土豆就能吃饱。 于是,他们扒拉大门往院里瞧,看到村长从南小子手中买走一斤土豆。 他们顿时急了,有人憋不住大喊:“南小子,你可得给咱们留些。” 余南叶听见声音,转过身,才看到敞开的大门外站满了乌泱泱的人。 若是之前他还会被这样的场面吓得怔愣,但经过这些日子被各种围堵,渐渐习惯。 这会儿看到众人不慌不慌开口,“各位叔叔婶婶大哥嫂子们放心,每家都能分到一斤,至于剩下的我得和阿景卖去镇上。” 这个土豆这么大,一斤只有三四个,对很久没吃土豆的众人来说足够了。 镇上也有卖土豆的,价格是原先的两倍。 吴婶过来帮忙称重,余南叶问:“婶子怎么来了?” “我过来看看你们,顺便帮帮忙。”吴婶一边说,一边称重。 第一个拿到一斤土豆的大叔笑得乐呵呵,正要付铜板,才想起问土豆多少文一斤。 大叔忙问:“南小子,你看咱们高兴的忘了问你这土豆多少文一斤?” 余南叶笑道:“一斤土豆五文。” 土豆五文一斤对比其他八文一斤,又小又烂的土豆,属实便宜。 大叔当即付了铜板。 其他人纷纷买走一斤。 余南叶看他们要走,赶忙叫住众人,“各位叔叔婶婶们请留步,一斤土豆肯定不够吃,我和阿景也种不了多少土豆,我与阿景跟村长商量过,打算带大家一起种土豆。” 几年前土豆刚流入南水镇时,他们也学着种过,收成不似传言那般丰硕。 一斤土豆种能种出三四斤土豆。 后来后山上的草木停滞,他们种一斤土豆只能种活半斤,他们索性不种土豆。 南小子种的土豆明显不同。 南小子带他们一起种土豆,他们是不是也可以种出这样的土豆? 一瞬间,大伙儿躁动起来,热烈的注视南小子。 余南叶瞧着他们热络的目光,心底生出一股满足感,他想当初爹爹想要做的应该就是这个。 只是那时候的爹爹病了,否则也不可能任由“那人”摆布。 他自幼便知爹爹与那人不合,甚至那时候那人就跟陈氏苟/合。 说不定陈氏带来的“继子”比自己都还要大。 陈浩或许是余父的孩子。 余南叶不想让好心情荡然无存。 他目视众人,珍而重之点头,“我会教大家如何种土豆,所以大家一定要留下一个或者两个土豆,我这里的土豆有六十斤左右,除了咱们村,我也想让镇上人吃上好吃软糯的土豆,因此只能卖给大家一斤,等下一批土豆成熟,再卖给大家。” 村里人那里想过镇上人,此时听南小子提起,感慨南小子心地善良。 跟他们只看重己身的人完全不同,是个大好人。 不自不觉中他们看向南小子的目光不再炙热,还有崇敬。 陆柘景没错过他们眼神的变化。 心底划过一丝自豪。 少年终将独立生长,成为参天耸立的大树。 而他只需要默默陪伴。 等少年需要时,朝他伸出手,与自己一起站上受人敬仰的位置。 余南叶不知道阿景想什么,卖完土豆,就和阿景吴婶回去。 大伙儿朝余南叶道谢,并询问该如何留土豆种。 余南叶把知道的都说了,一点儿也没藏私。 众人一听要等土豆发了芽,还要用草木灰,还得切块,豁然明白为何当初产量如此之低了。 众人朝余南叶表达谢意。 热心婶子送了青果子给余南叶,还有一婶子送来一小篮子鸡蛋。 叶南叶推拒不了,只能收下。 余南叶不觉得自己做了多大的事。 村民们的感激很是淳朴,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感谢谁。 就像他当初来到南水村,被吴婶收留,到现在他都感激吴婶一样的。 他能理解大伙儿的心情。 他们背着空背篓回到家,余南叶和阿景选土豆种。 两人很快挑选完,剩下的只需要全部丢进背篓,明早卖镇上去。 翌日,余南叶想背装得满满当当的背篓,被陆柘景阻止。 陆柘景按住他肩膀,“我来。” 这些日子余南叶被养的很好,脸上也多了些肉,眉心红痣比以前还要明显,清丽俊秀。 身上也不似从前清瘦,几个月过去身形逐渐张开。 模样更为清丽朗月。 陆柘景落在少年身上的视线越来越多。 少年身上绽放的光彩,耀眼夺目,教他如何移得开眼睛。 两人在村口遇见赵大叔。 赵大叔家也跟余南叶发豆芽,此时见到两人分外客气,态度比之前还要热情,“南小子,景小子,你们这是要去镇上?” 余南叶对赵大叔印象不错,笑着点了点头。 赵大叔说:“刚好叔今日没什么事,送你们过去,看你们背上满满当当的土豆,快放上车板。” 这话有些夸张,除了陆柘景背的是大背篓,里面装满了土豆,余南叶背的小背篓,还没有装满。 余南叶本想拒绝赵大叔一番好意,但想到阿景背后沉甸甸的重量,同意了。 可不能为了省几个铜板,就让阿景累着。 实际上这点负重对陆柘景来说不算什么,他出生就拥有神力,十岁便能单手举千斤鼎。 上战场所用长戟重达四百斤,其他人抬都抬不起来,陆柘景却能毫不费劲挥舞手中长戟。 长戟被他挥得虎虎生风,一戟下去将人撞地五脏俱损。 身披金甲的陆柘景所向无敌,直接收腹先祖分割出去的失地。 将塞外联合起来的部族打得四分五裂,再不敢出现在南禹国边境。 不过几十斤的土豆。 陆柘景压根不放心上。 但看少年心疼自己,他压下想翘起来的唇角,在余南叶的劝说下将背篓放牛车上,又提起少年的背篓放车板。 余南叶看阿景轻轻松松提起一背篓,双眼里满是崇拜和羡慕。 阿景真厉害。 “阿景谢谢你。” 陆柘景本想说“不用谢”,但到嘴的话成了,“真想道谢,换个方式。” 余南叶:?? 余南叶不知想到什么,有些不好意思。
第72章 两人坐上牛车, 赵大叔一扬牛鞭,黄牛缓慢挪移。 车板上只他和阿景。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4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