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萧更是皱起了眉头。 一等侍卫如此做事当真是嚣张跋扈,他们就不担心刑部侍郎告御状? 还是他们有的放矢? 又或者这就是陛下的意思? 杨萧越想越不明白,他却不知道身边跟着的几名少年,面面相觑后都往后挪了挪。 余南叶未理会周围人的目光,这些日子他生活在宫里,习惯被围观,此时他能做到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牵着吴云云上了车辇。 小江一杨马鞭,宝马调头,一路扬长而去,看得众人目瞪口呆,他们还没看到有谁在皇城中驾车的。 有人想要跟上去,只是等他们拐了个弯,就遇上巡逻的禁/卫军,教禁/卫军直接赶了回来 ,几人见状只能走国子监旁的宫门离开。 他们家中的马车已经等候多时,杨潇也出了皇城,正要坐上府中马车,就看到刑部侍郎家跟在周辉军身边的书童,一路跑去周家的马车前,跟车夫说了什么,两人快速离开。 杨萧心想,刑部侍郎周大人上头就是刑部尚书,据说两人关系不错,以刑部尚书的能力,相信周辉军很快就能被放出来。 不仅是杨萧这么想,就连知道此事的刑部侍郎也是这么想的,他甚至都不打算惊动刑部尚书,直接派人去刑部衙门让人把周辉军带出去。 然而没想到派去的人被打了不说,还完完全全没见到周辉军。 刑部侍郎看着自己派去的下手,不过短短半个时辰,再回来人竟然已经鼻青脸肿,对方不是对一个下人动手,而是狠狠打他的脸。 对方这是没有把他放眼里! 刑部侍郎怒道:“谁干的?” 他不相信在刑部还有自己提不出来的人。 “回老爷,是禁/卫军的人做的,小的不认识他们。” 禁/卫军? 他们怎么会管这些事? “你从头说起。”刑部侍郎吩咐道。 下人不敢有所隐瞒,一五一十讲述,“小的按照老爷的吩咐直接去了刑部,小的亮明身份,让他们放了咱家少爷,没想到他们说什么没见过咱家少爷,这里也没有什么少爷,小的又报了周家,他们脸色一下子变了,接着就对小的动手。” “是禁/卫军动的手?” 下人点头,“是刑部的两位大人叫来的禁/卫军,小的听见其中一人叫另一人何大人。” 何大人? 都官司的郎中? 他何时如此多事? 难道是有谁从中作梗? 刑部侍郎一时想不到是谁,但也不能看着唯一嫡子锒铛入狱,带上厚礼去了刑部尚书家。 刑部尚书与他师出同门,看在恩师的面子上,希望师兄能帮一把。 刑部尚书是端王一派,不过随着陆柘景回到都城坐镇皇宫,刑部尚书又开始犹豫了。 甚至最近都没有参与端王一派的任何行动,端王有所察觉,如今已有许久没找过自己。 他不想答应刑部侍郎的求助,但想到当年同门之情,他还是同意了。 刑部尚书很快打探出周辉军没在都城府地牢,也没关押在刑部,而是直接去了大理寺。 刑部尚书无能为力。 刑部侍郎只能叫来当日书童,让他再讲一遍当时发生的事。 书童口中的小姑娘,他也有几分耳闻,但觉得这事没这么简单。 犹豫再三他选择进宫面圣。
第113章 斜阳扫过宫墙, 蔓上金光。 宫中的奇花异草因为余南叶的到来,格外葱绿。 刑部侍郎一眼就发现了宫中变化。 心下微动,旋即眼观鼻鼻观心, 等着吴大公公出来。 刑部侍郎在殿外站得腿麻, 金玉辉煌的殿门才从里面推开。 吴来小心翼翼迈过门槛, 没发出一星半点声音。 刑部侍郎朝里面张望, 不等他看到什么, 殿门从里面缓缓合上, 挡住了刑部侍郎的探视。 吴来道:“周大人请回吧。” 刑部侍郎从怀里掏出荷包, 不等他说什么, 吴来做了个请的手势, 语气冷硬, “周大人这是何意?咱家也是按旨办事,周大人与其在这里求见陛下, 不如去问问令郎做了什么。” 刑部侍郎闻言咯噔一声,难道书童没说实话? 周辉军除了羞辱了个小姑娘,还干了别的事? 陛下也知道这事? 刑部侍郎后背冷汗直下, 只得浑噩噩离开, 回府后又派人打听国子监中的小姑娘, 这才知道周辉军羞辱的小姑娘, 竟就是住在皇城司南苑的一家。 小姑娘的兄长正是那余南叶。 他那蠢儿子得罪人的竟是陛下身边大红人的阿妹, 刑部侍郎听完后,脑中只剩完了。 刑部侍郎没了救儿子的想法, 就让他在大理寺多关几日, 省得以后这小子又作出无法无天的事。 余南叶是看着周辉军被带走的,没把这事告诉阿景,隔日去了农作司的庄子, 继续栽种当季果蔬,如草莓苗、黄瓜、南瓜等。 大伙儿看着之前种下的番茄、茄子幼苗,似长高了些,色泽葱绿。 大伙儿干起来农活来更加卖力。 豌豆和蚕豆当下也能种,豌豆荚一月便可食用,如今种下十一月底正好可以采摘,豌豆荚可以采摘多次,第一批摘下等上一月又可采第二批,直到春回大地,豌豆也能吃了。 余南叶想到之前吃过的凉粉,虽是御厨做的,方子却来自民间,听说在通州和南江那边很是时兴。 只是冬日里吃的人少了,后来都城的商人琢磨出凉粉的做法,又在凉粉基础上想到了凉面。 冬日里吃不适合吃凉面,那名厨子开动脑筋,想出适合冬日里吃的炒面,做法与凉面相似,过滚水后放油锅里炒,加上土豆丝,萝卜丝,配上他自己调制的酱料,一度成为都城热卖吃食。 一度达到供不应求的地步,不少人吃过后觉得炒面简单,回去自个琢磨,只可惜做出来的炒面有型无味。 也有其他酒楼效仿,皆做不出特有的美味,总差了些味道。 那日带云云出宫,他们就在外郭城中吃了炒面,的确好吃。 现在回想余南叶还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待会儿去吃一碗,顺便给阿景带一碗回去。 余南叶跟大伙儿花了大半天耕完两块地,剩下两块地他打算明日再种。 离开前去瞧了之前种的粟米,摸了摸稀拉枯黄的穗子,又去看了篓子里待发的豆芽。 这才离开庄子。 余南叶来农作司的次数虽不多,但每次来苟文他们就会发现幼苗似乎又长高了些,连以前看起来焉头搭脑的小麦和大麦都精神了不少。 三日后,他们数着余南叶说的天数,打开盖在篓子上的黑布,看着篓子里三寸高,郁郁葱白的豆芽菜。 他们真的发出豆芽菜了! 众人欢呼雀跃,欣喜若狂,这一刻屏弃官阶、出身之分,有的只是对眼前之景的欢喜。 “快快!派人去通知司使!”随着苟文话音一落,就有人冲了出去,套上车厢,就要离开。 又猛地被苟文叫住,“等下,等下,哎呀看我把这事给忘了,司使不住在外郭城,咱们过去也见不着人,估计明日或者下午司使就会来。” 其他人跟着附和。 对啊,余先生住皇宫,乃陛下的救命恩人,国师大人更说过余先生乃卦象所示之人,《南语传》里说余先生是神农转世,如此看来此言非虚。 否则为何余先生能发出豆芽菜,他们发的却是发霉的豆子。 大伙儿更加坚信余先生就是神农转世。 一上午众人都在等余南叶,不过余先生没来,中午附近村里来帮工的汉子们回去,回家后跟家里人讲了这事。 于是,等余南叶下午到庄子上,就发现大伙儿看自己的眼神,比从前更加炽热。 余南叶:?? 见大伙儿眉开眼笑,余南叶也跟着笑了笑,便教大家采摘豆芽菜,从中选出几名手法娴熟的大娘子,让她们负责各个篓子里的豆芽菜。 一直忙活到落日斜晖,才摘完豆芽菜,一行人手脚麻利整理豆芽菜。余南叶跟苟文他们商讨后,采取分成一小把一小把。 每把半斤,每把黄豆芽五文,绿豆芽三两一把,每把十五文。 余南叶原想绿豆芽八文一把。 却被苟文告知都城绿豆一斤三十文,足足是南水镇的三倍。 苟文道:“余先生有所不知,都城的绿豆大部分来自其他小国的行商,小部分来自大越,绿豆没有大越的圆润饱满,价格却与大越跑商价格相同。” 然而百姓们买不到大越的绿豆,就只能买其他小国的。 余南叶闻言很是感慨,想到种在南水村的绿豆,还有几日就要熟了,到时候可以让吴大哥运些过来。 余南叶看着庄子上还有不少没用上的土地,除了种植瓜果蔬菜,还需要种一些药材。 余南叶和苟文他们拉着十几篓豆芽菜进城。 陆柘景登基后取消宵禁,此时黄昏已近,城里依旧有不少人。 余南叶坐在柏木制成的马车里,听见苟文吆喝,“快来看看!快来瞧瞧!新鲜的豆芽菜,农作司司使带领大伙儿刚发出来的豆芽菜,一把黄豆芽五文,一把绿豆芽十五文!” 话音落下,众人立马朝声源看去,看到车板上,篓子里装着的满满当当的豆芽菜,纷纷涌了过来。 这些人中有些已经吃过豆芽菜的,他们不问价格,“给我来五把黄豆芽。” 苟文应了声,给了面前男子五把黄豆芽,对方才问:“五把黄豆芽作价几何?” “一把黄豆芽半斤,半斤八文,五把就是四百文。”苟文话音一落,那些等着的人纷纷冲了上来。 七嘴八舌喊道:“麻烦给我五把黄豆芽。” “绿豆芽作价几何呢?” 苟文从嘈杂的声音里,敏锐捕捉到这句话,连忙回答,“绿豆芽三两一把,一把十五文。” 要知道绿豆得三十文一斤,不少平头百姓舍不得买绿豆吃,没想到换成绿豆芽一把只要十五文,当即表示要买几把。 苟文让庄子上的其他人给大伙儿拿豆芽菜,再挑了几个算术不错的算账。 余南叶在马车上看着这一幕。 十几篓豆芽菜已卖力大半。 余南叶正要吩咐小江回宫,不远处跑来好几名中年男子。 看穿着明显比普通百姓好,他们身后跟着家丁模样的年轻汉子。 余南叶猜想这些人应该是谁家的管家。 随时几名中年男子到来,百姓们看出他们衣着不凡,大伙儿下意识让道,几名管家来自不同人家,有人乐呵呵朝大伙儿拱手。 余南叶坐在马车上掀开窗幔,听着大伙儿的交谈声才知道面前态度和蔼客气的是城里惠民酒楼的掌柜。
第114章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4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