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轻男子为首的几人神情略显慌乱,完全没想到会这样,像这样的活儿他们以前没少干。 这几人有远亲关系,加上又是从外地过来的,街坊四邻压根不知道他们还有这一层关系,之前他们接的几单,就是诬陷另外一家食舍,这种事他们做了不少,依靠这个他们牟取不少银钱。 知道这次污蔑的是官员,他们本不想干,但奈何对方给的太多,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想要拿到这笔巨银,他们几家人凑一起,进行了“精密”计划。 然而他们压根没想到事情的走向完全脱离掌控,早知如此他们绝不会同意。 刘院首不是一人来的,除了带来太医院的博士,还带来了不少医术精湛的太医,其中还有特别擅长各种解毒的谢太医。 待几名太医和博士查看后,刘院首面色沉重,继而看向同样诊断过来的谢太医。 两人目光对上,谢太医似看出刘院首想问什么,冲他确定地点了点头。 小江将两人的举动收入眼底,随后道:“刘院首,谢太医,不知你们诊断出了什么?” 刘院首看向一脸稚气,却沉着脸的小公公,语气里带着一丝沉重,“这几名病患并非食物中毒。”
第120章 刘院首话音落下, 围观百姓们议论纷纷。 太医院刘院首都说了不是食物中毒。 既然不是因吃了某种食物导致的昏厥,那就和豆芽菜没关。 这时候他们才想起,他们自己就吃过好几次豆芽菜, 如果豆芽菜真有问题, 他们怎么可能还好好的站在这里? 众人想通后, 看向几名年轻人的目光瞬间变了。 饶是这几人做了不少偷蒙拐骗的事, 却没有哪次是在众目睽睽下, 眼下这十来人额头冷汗直下, 后背汗涔涔。 小江像没看到这几人骤变的脸色, 朝神武军刘校尉使了个眼色, 对方会意地打了个手势, 侯着的神武军众人不动声色围住几人。 这几人还想摇唇鼓舌, 奈何他们说的话,在场无人再信。 刘院首一面说出几人病情, 一面取出医箱中的长针短针,按照穴位,对胃经各处的几个穴位施阵, 下一刻躺在木板上的白发老者呕出一团污秽。 紧接着刘院首又给他扎了几处穴, 老人灰青的脸色渐渐有所好转。 谢太医取出一粒太医院制作出来的浓缩丸, 喂老者吃下, 一边向大伙儿解释, “这几人皆长期服药,长年累月累积下来, 无法克化, 便出现水肿、头晕目眩,昏厥等现象。” “这是我们太医院按陛下旨意最新制作出来的解毒浓缩丸,虽不能解所有剧毒, 但像汤药中残留的余毒,通过脾经是可以慢慢排除的,之后只需好好调理身子,若依旧以身试药,不爱惜己身,恐没几年好活。” 刘院首将四名老者救醒,四人听到谢太医的话后,连忙求助。 刘院首又给他们在脾经上施针,正想开药,就被小江阻止。 小江笑眯眯道:“几位也是瞧见了,咱们太医院刘院首和太医们本事大着了,救你们不过几副汤药,咱们余先生宅心仁厚,可也不是谁都能波脏水的,再说刚才刘院首和谢太医都表示尔等不是食物中毒,大伙儿也都听的清清楚楚,但这几人——” “恕咱家心直口快,这几人可是你们的儿子?” 四名老人别看胡子花白了,一听小公公这话就明白了,这次他们惹上不该招惹的人。 其中一名老者指着冷汗直下的年轻男子控诉,“这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是我对不住余先生,对不住农作司各位大人,你们如此辛苦,费尽心思为咱们培育出豆芽菜,老朽却没有教好这个逆子,令他被钱财迷了眼,才会干出如此混/账事!” “只希望小公公能原谅小老二的无知。”老者说着,想起身给小江磕头,不过被神武军拦住了。 众人听完老头的话后也猜出事情始末,纷纷睁大眼,没想到还真有人因为一己私欲陷害小神农。 老者连忙给儿子使眼色,几名年轻男子纷纷行礼道歉,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了,又恳求刘院首和谢太医救救他们的父亲。 原先他们以为父亲活不成了,才会出此下策,没想到竟然还有救,他们就算坏事做尽,还是有几分孝心。 小江要的是他们当众供出幕后之人,这也是吴来大公公给予的提示。 只有这样才能揪出躲藏在暗处的臭虫。 “你们放心,只要你们改邪归正,弃暗投明,咱家一定会央求刘院首救下诸位。”小江脸上神情依旧和煦,这些人从他脸上看不出什么,却能明白对方话里的意思。 眼下事情没办成,那人估计不会给五十两尾金,这边不仅能治好他们,还能免去牢狱之灾。 几名老人似乎没怎么思索便供出指使之人,“我改,小老儿一家都改,是翰林院编修家的下人找上咱们,让我们抹黑余先生和农作司!” 说到这里老者话音一转,哽咽道:“我们原先是拒绝的,可他们是做官的,咱们小老百姓哪有拒绝的份,翰林院编修家的下人恐吓咱们,说若是不按照他家大人的吩咐办事,就抓咱们一家下大牢。” 老者声音里的哭腔无法掩盖,听得围观之人愤愤不已。 “小公公,我们一家小老是真不愿做诬陷余先生的事,我家能吃上新鲜又便宜好吃的豆芽菜,都是托了余先生的福。” 接下来老者将余南叶狠狠夸奖了一番,夸得余南叶天上有地下无。 小江观察了一圈围观众人的神情,几人脸上的愤怒不作假,小江这才让刘院首和谢太医救下这些老者,接着让神武军当场带走这些人,趁着人多,他干脆把这些人带去了翰林院编修府上。 翰林院编修官居六品,放在都城压根掀不起火花,只算得上芝麻小官。 然而就是这样的小官却可以住三进院的宅子,众百姓已猜到这些银钱从哪儿来了。 百姓们愤恨不已。 小江带着神武军校尉杀进编修府,百姓们跟进来瞧热闹。 府上下人都被吓了一跳,翰林院编修出来正要呵斥,就被几名神武军扣下,接着从他家库房里搜出两箱白银,粗略估计得有几千两白银。 几千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围观百姓们看着几箱沉甸甸的银锭子,眼底好似要喷火一般。 当即有人唾骂翰林院编修,瞧着这人相貌堂堂,年纪也不大,没想到竟是个收刮民脂民膏的贪/官! 翰林院编修没想到会有这么一茬,这几千两白银并不是贪污来的,而是前几日才收下的。 府上管事看到那几名老者后,察觉到事情不对劲,不等他做什么,就已经被神武军扣了下来。 接着神武军又把府中家眷们都带了出来,除了一位身材高挑的姑娘,就是一名瘦弱的小姑娘。 据小姑娘自己说她是这个家的丫鬟,来府上不久,夫人宅心仁厚,将她从牙子手中带回,待她不错。 翰林院编修的妻子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一眼看出这些人中做主的是谁,客客气气对小江开口。 “不知这位公公发生了何事?” 小江看出对方的确不知情,态度稍微缓和,“这就要问你夫君了,你夫君贪/污/行/贿。” 女子颇为年轻,一张方正脸,十分果敢和端庄。 女子闻言先是看向丈夫,眼中满是不相信,她迟疑道:“其中可否有误会?我夫君寒门出身,寒窗苦读数载,最是知道贫苦人的不易。” 小江指着地上好几箱白银,“这是从府中库房收出来的。” 女子看着地上满满当当的白银,难以置信的望向夫君,随后道:“那日我在后院,听说帝师府中管事找我夫君,我夫君定是被威胁了,才不得不收下这笔银钱为他们办事。” “去年咱们刚来到都城,正好遇到不少行乞之人,我们一连施粥半月,那段时日家中险些揭不开锅。” 众人听姑娘说完,有人觉得女子眼熟的,当即喊道:“对对对,我见过这姑娘,我就说怎么这般眼熟。” “诶,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眼熟,还真的是那家人。” “或许其中真有什么误会。” “这娘子不是说了么?帝师府上的管事来过说不定还真是这样。”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别说这都大好几级了。” 翰林院编修不善巧言,本以为这次就这么完了,可惜连累妻子和家中下人。 至于府上的管事,却不是家里的,而是帝师府中的一名小管事。 没想到妻子的一席话,极有可能拯救他们。 翰林院编修跟着开口,“公公和这位校尉明查,下官此举乃迫于无奈,前去这几名百姓家中威逼利诱,他也不是府上管事,你们也瞧见了这宅子四下干净无痕,那是因为我们一家才搬来几日。” 妻子跟着附和,“除了我身边伺候的丫头,就是个烧火做饭的婆子,还有个门房其他就是我夫的车夫,这个管事乃帝师府上的小管事,否则以咱家情况,怎么请得起这等气质的管事。” 众人越听越觉得是这个道理。 小江和禁卫军校尉环顾四周,又不动声色打量翰林院编修和他的妻子,又看了看站在一旁低垂脑袋,却依旧看得出气度不俗的管事。 翰林院编修妻子接着道:“这位公公,这位校尉,以及诸位,你们瞧瞧我与夫君身上的衣物料子,你们再看看管事身上的衣料,比咱们两个还要好,哪有当主子的衣料还不如下人的!” 众人一看果真如这位小娘子所言。 小江看了眼三人,而后跟校尉说了声,将几人统统带走。 围观百姓议论纷纷,知道是帝师朝余先生泼脏水,抹黑余先生和农作司。 余先生是他们的恩人,之前他们就听说余先生发放了不少种子给周边农户,更是教他们如何耕种,从《南语传》中可知,凡经余先生之手的种子,最后都能开花结果。 要不了多久他们就有新鲜时蔬吃了。 大伙儿纷纷跟上小江他们,看着他们将人押进都城府,才放心下来,三五成群一边议论一边离开。 他们却不知道,等他们走后,小江紧跟着将那名小管事提去大理寺。
第121章 那名管事起初并不担心, 后来意识到自己进了大理寺,面上的镇定自若顿时土崩瓦解。 不等小江威胁,这人便竹筒倒豆子说出实情。 管事是帝师府上的小管事, 二十五岁, 是帝师府中的家生子, 对主子忠心耿耿, 主子找他做这事, 他立马同意。 他不光坦白了帝师的计划, 还透露端王几次悄悄摸摸见帝师, 帝师同意协助端王, 第一步就是抹黑余南叶, 让陛下在百姓面前失去民心。 一个失去民心的君王, 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大伙儿心知肚明。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4 首页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