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手将手边的长条形锦盒往敏若手里一拍,敏若下意识接过,眼睛只顾茫然地望着康熙,似在寻求答案。 康熙大抵是略感无奈而又有些好笑,道:“真当朕是给你答疑解惑的了?去吧,朕也不过是忽然梦到你姐姐,想起当年她将你托付给朕,想想,这些年你过得也算安稳顺遂,朕算是对得起她的托付了。” 敏若抿抿唇,低声道:“姐姐虽然托付了我,但心中更盼望的是您一生顺遂平安,万事如愿。” 康熙也是真不客气,敏若怎么说,他就怎么认,竟还露出几分感慨之色,道:“如今细细想来,朕这一生,愧对果心的深情。” 他话音落下,见敏若抿唇沉默,只得摇头道:“你且去吧。盒子回去再打开,你拿着它,朕也算对得住你姐姐了。瑞初与老十都是孝顺孩子,但你往后自己也要珍重。你姐姐将你托付给朕,朕可没个能托付你的了。” 敏若眼圈顿时一红,站在原地怔怔望着康熙半晌,康熙声音稍微柔和一些,道:“去吧。” 敏若深吸一口气,而后深深拜下,“妾,去了。明日再来给您送汤。” 康熙点点头,摆摆手,示意她离去。 殿门一关,屋外的风雪声也再度被隔绝。 康熙抬手,梁九功忙过来搀扶,“万岁?” “去西屋窗边,”康熙顿了一顿,道:“不知今年的红梅花开得好不好。” 梁九功连忙扶他过去,清溪书屋是康熙常驻之地,一应花木自然都是最好的,只是今年的红梅不知为何迟迟没有开花,康熙在窗边看了半晌,才轻叹道:“可惜了。” 梁九功抿着唇,屏声深深吸了一口气,忍住眼泪。 康熙的三任皇后,只有布尔和心爱桂花,元后首芳与孝昭皇后果心在世时,都深爱红梅,彼时御苑南苑的红梅开得最好,每逢冬季,二人必思往南苑赏景,围炉观花。 十一这日康熙便不大好,已召皇子入内侍疾,各宫嫔妃亦齐聚清溪书屋,可惜如今康熙疼爱的那些儿子里,还能在外活动自如的已不剩几个。 大约是一场大梦,叫他梦到年轻时,幼子绕膝的景象,敏若在床边替他拧换额头上的帕子,听到他在梦中呢喃着唤,“保成……保成……” 而后是“保清”与“胤祉”,大抵梦里景象轮转,忽又听他低低唤了两声瑞初。 都说老人疼幼子,但其实康熙花费在年长的儿子们身上的心血更多,可惜他早年最疼爱的那几个,此刻都不在殿里。 终于唤到一个在的,是四阿哥的名字,紧接着便是一声声的“布尔和”。敏若凝神听了半晌,深深看康熙一眼,这世上总是有薄情又自以为深情的人,薄情本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薄情而不自知。 敏若将叠好的帕子替换在康熙额间,默默调整了一下坐姿。 她今天就在这等着了,康熙能把三个媳妇都念叨个遍,就算他厉害。 晚晌间康熙醒了,内间顿时热闹起来,皇子们连忙入内侍奉,康熙却忽然吩咐道:“从南苑移一株红梅来,就栽在这北窗外。” 他指着卧房的北窗,屋里众人皆是一愣,没想到他这关头却想着这个,好在梁九功机灵,连忙应“嗻”,道:“奴才这就去安排。” 康熙点点头,望着那扇窗半晌,收回目光,看了眼屋里的儿子们,先叫瑞初:“陪你额娘回去歇歇吧,在这守了一日了?听话。” 然后目光又在儿子们身上来回,忽然唤道:“胤禛,你上前来,叫朕看看。” 四阿哥定了定心神,恭敬应了一声,上前来跪在床旁。 康熙半靠着床头坐着,定定看了他一会,却未说什么,只摆摆手,“你们都去吧,朕累了——你留一下。” 他看向立在一旁的黛澜,黛澜一如既往,一身苍青氅衣,发饰也简单,面上不施粉黛,气韵悠长,宛若青山。
许是隔的年岁长了,明明从前觉着佟氏姊妹中黛澜与布尔和并不相像,此刻一瞧,康熙竟恍惚从黛澜的眉眼处觅得几分熟悉的模样。 当夜康熙与黛澜说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第二日,康熙却忽然下诏,明旨将皇四子雍亲王胤禛过继给孝懿皇后,命宗人府改玉牒记载。 这一波在前朝激起千重浪,后宫中听闻,心里有了底的同时,对此也多有议论。 这本是敏若前几年办事的目标,然而发展到如今这一步,可没有她的引导。 但仔细想想,乌雅殊兰落罪而死,十四阿哥被圈禁至今,康熙既然有心扶四阿哥,四阿哥又曾为布尔和抚养长大的,他将四阿哥过继给布尔和也算是正常操作。 阴差阳错,误打误撞了。 轻轻点着那日从清溪书屋带回来的长条形锦盒,敏若道:“真不动?” 瑞初为她拢了拢披肩,“时机不到。” 虽早知道瑞初的打算,敏若还是扬了扬眉,道:“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八、老十四都被你皇父圈了,如今能有一搏之力的也无非是你四哥,若要走那一步,后续也不难处理。” 往常没撺掇瑞初在康熙朝末声时下手,便是因为康熙留下的、还有一争之力的儿子太多,而瑞初又与她大多数的哥哥都关系不错。 若要大举屠刀,瑞初只怕做不到。 而以如今的局面,若是狠一狠心,倒也是条能走的路。 瑞初摇头,低声道:“旁人都可以称帝,但我不能,额娘。我若称帝,反而是与咱们的目标背道而驰。而我不能,十哥也不愿意走那一步,坐在那个位置上,对十哥和嫂子而言都是痛苦。” 敏若转头看向窗外,漫天大雪纷飞,窗外目之所及一片银白,她道:“那就再等等吧,等你要的时机。” 瑞初轻声道:“您放心。……我在江宁建了一座园子,倚着山,靠着水,园内景物秀丽巧夺天工,额娘可愿去住上一阵?” 敏若轻抚手下的锦盒,却故意道:“哪怕能够出宫,也是在你哥哥身边,由他奉老。他这几年多半还是要被绊在塞外的,我要去江南何其困难?” 瑞初道:“那就不等哥哥,届时由女儿请旨。二姐、四姐、六姐和小十、小十二都有此心,我们会一同联名请旨。” 她说这话时镇定非常,显然是已经思忖得当,敏若却笑着指了指手下的锦盒,“你二姐她们还有得忙活,不过你大约是不用了。” 瑞初先是微怔,旋即明白过敏若话中的意思,欢喜起来,将盒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封康熙的手谕。 手谕中明言,在他大行之后,允许成翼公主与敦亲王一同迎钮祜禄氏贵妃出宫奉老。 届时,敏若是同安儿去塞外,还是跟瑞初下江南,自然都随敏若的心。 而开了敏若与瑞初这一个先河,后续绣莹、恬雅她们想做的事自然也就好说了。 毕竟康熙这些女儿们,论功绩成就,确确实实是不弱于他的儿子们,甚至远胜过他的儿子们。 瑞初一时欢喜,但思及康熙是如何写下这封手谕的,不免又有些伤怀。 敏若将那封手谕接过重新收好,温声道:“去守着你阿玛吧,他的时间不多了。” 瑞初抿抿唇,点头冲敏若一福声,“女儿去了。” “这是为人儿女的孝道,何况这些年,你皇父确实疼爱你。”敏若望着瑞初,单单站在做公主的角度,比起宫中许多公主,瑞初都算得上是个幸运儿。 可惜,瑞初是注定做不得这爱新觉罗家的孝女贤孙,也不甘安做紫禁城这座金丝笼里的鸟儿,仰赖皇父恩宠荣华一生。
第二百二十八章 黛澜在瑞初离开后不久来到养乐斋,彼时敏若正守在炉边沏茶,见她过来,抬眼一笑,道:“我就知道你要来。” 黛澜忽然问道:“不知开芽的观中,可愿接受一位挂单的坤道?” 她自袖中取出一样敏若很熟悉的东西,道:“大抵是从芽芽的道号上来的灵感吧。润行。” 敏若一喜,“成了?” 黛澜微微点头,眉目间难得地带上一些温色。 虽然早早就在谋划此事,也觉着八成能够成功,这会真得到准确的消息,敏若还是不禁一喜,道:“就等着这个了,芽芽那边是很方便的。” 黛澜见她欢喜,不禁也笑了,敏若叫人又取盒子来把那封手谕收好,无奈道:“可带好了,这若是丢了,多少心血都白费了。” 哪有黛澜那样,轻飘飘地用袖子就揣来的。 黛澜不与敏若争辩这个,她嗅着暖阁内的茶香,不禁道:“好浓的茶香。” 敏若笑眯眯给她斟了一杯,道:“烤茶。因弄起来麻烦,我好些年没弄这个了,才翻出一块好茶饼来,一时兴起烤了一壶,尝尝?” 黛澜双手接过,捧在手里等了一会,方轻呷一口,细细品味,而后赞道:“香气清而不淡,入口甘而不腻,好茶。” 敏若又给自己添了一杯,捧着茶钟轻品。 十二这天算是畅春园里最后的平静了,隔日,康熙的身体便大不好,等人尽数赶到清溪书屋时,太医已在外殿跪了一地,几位老御医在暖阁内不断商量药方,被皇子们虎视眈眈地盯着,出了一后背的冷汗却也不敢言声。 康熙本人倒是颇镇定,将事务一条条地吩咐下去,先召四阿哥上前,注视他良久,道:“这大清江山,朕托付与你了。” 殿内诸皇子一时心绪各异,四阿哥内心狂喜却不敢在面上表露出来,瞧着只有几分震惊与战战兢兢,康熙未等他说什么,已继续道:“你日后,定要勤勉简肃,这肩——”他费力地抬手,拍了拍四阿哥的肩膀,“要抗得起、对得住这大清江山。” 四阿哥深深拜下,“臣,谨遵皇父教诲 。” 康熙点了点头,却又道:“勿要忘了,你少时,你皇额娘对你的教导。” 四阿哥又深深拜下,康熙这句话乍一听,好似只是一句有些突兀的感慨,实则却是在告诉四阿哥,你额娘是孝懿皇后,而非乌雅氏。 在场的都是人精,岂有听不出来的道理。 匆匆赶回的蓁蓁听了,神情也并无异色,平静地等着康熙下一句吩咐。 看出她是真不在意,瑞初略为安心,收回目光。 康熙又交代了他去后对众妃的安置安排,叮嘱四阿哥善待兄弟。 他精力有限,吩咐罢这些已感到疲累,歇了好半晌,又唤瑞初道:“瑞初,你近前来。” 瑞初连忙上前,康熙探手摸了摸她的头,笑了,道:“这些年,你在江南多有不易,阿玛知道。你要奉你额娘在身边也好,与额驸好好地过。” 瑞初含泪应了一声,又见康熙看向蓁蓁与舒窈,蓁蓁、舒窈本来安静地跪在一旁,此刻连忙上前,康熙看她们一会,方道:“你们也是爱新觉罗家的骄傲。” 此言一出,众皇子皆惊,蓁蓁忽觉眼睛一阵酸涩,她深深叩拜,康熙又拍了拍瑞初的手,再次叮嘱:“往后好好的。”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74 首页 上一页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