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芬看看王小古夏衣内健硕的身躯,再嫌弃地看一眼周围过于白皙和文弱的学子,心头应该是动了,面颊上有一红。 素娟是她的表姐妹,称呼婉芬的父亲为姑丈,婉芬的母亲是她姑母。两个人虽一个长在京里,一个长在北疆,但时常通信,在信里说别人的笑话,再就互相取笑,今年婉芬一回京,两人一见面就亲如同母姐妹。 也就无话不说。 素娟看到一抹嫣红,有如牡丹花上尖,在婉芬面颊开放,哈地一声乐子,咬住婉芬耳朵根,又是几句调皮的话出来:“让我说中了,给我许多封口费,否则的话,” “你要怎么样?”婉芬也是个顽劣的,推开她,气呼呼叉起腰。 素娟笑眯眯又凑上来:“我不帮你做大媒。” 婉芬要拧她,低声道:“人家兴许有亲事,你纵然做大媒也无用!” 素娟觉得这事儿再发展下去,好玩极了,有趣极了,表姐的亲事由她促成,以后年年月月复日日,她要受一对夫妻的礼敬才对吧。 大包大揽地道:“包在我身上,我一打听啊,就知道。我一知道他没有定亲啊,我就央人说给你。” 婉芬瞧不起的道:“原来你到底不敢做大媒,只是央人做媒?” 素娟扬扬眉头,手点在鼻子上:“我啊,是个姑娘家,父亲天天说,母亲天天念,所以我没有大错,小错可以不断。做媒,我做定了。不过我这媒人出不得家门,只能以后登你们家的庭堂吃几杯酒。那世俗的媒人,还是需要另找几个的。” 两个人说话都低声,婉芬也不敢大笑,压在素娟的肩头上,笑得浑身颤抖,也就便对着她耳朵笑骂。 “快去给我做媒来,否则,你白说一大篇话,口干舌燥却吃不得酒。我的酒,只给媒人吃。” 素娟底气十足:“你等着,怕你以后不把家里的好酒全留给我吗?” 两个人相对扮个鬼脸,又去看王小古继续神气。 在她们的后面,这几排座位更加拥挤,王奶奶、岳繁京刚才就坐在这里的前排。 未来婆媳离开,自然有人往前面坐。有人见到两个姑娘不算收敛,好奇问身边人:“她们是谁?没有个姑娘的模样。” 这个人恰好知道:“一个是永清侯家的姑娘,京中有名捣蛋包。另一个是在北疆任满,奉调回京的大将军伍家姑娘,现在京里任提督。伍将军娶的是永清侯妹妹,这两个是表姐妹。” “这就难怪了,我也听说永清侯谢家的姑娘顽劣成性,伍家的姑娘又是在边城长大,难怪说得来。” 伍婉芬和谢素娟又咬起耳朵来,嘻嘻的相对笑,后面的人不再觉得诧异。 不再觉得她们不像京里的姑娘。 王小古这一天赢了不少,回到家去得意洋洋。心情不错,总觉得自己应该有个彩头,但祁氏依然眼里不下灰星,王小古回房睡的时候,膨胀开始像理智靠拢。 谢素娟说到做到,或者说想到哪里就玩到哪里,第二天就托自己奶娘,最贴心又最不会出卖她的人儿,打听王小古可有亲事。 这位名声在外,是家里的顽劣宝贝。父亲疼母亲爱,天生的一把子好命。 好吧,她说出来的话是这样的:“官学里新来的那个外地人,叫王小古的,憨不楞登看着不怎么样的那个,他的福气来了,本姑娘要给他做大媒,不过呢,他得没有亲事,这福气才给他。” 奶娘笑问:“姑娘大了,会相看人了,不知把谁许给他?” “这还用问吗?和我最好的,就是伍家表姐。我的姐妹们说我淘气,京里的表姐妹们要当淑秀,只有伍家表姐和我好,我也同她好。” 奶娘听完出来,她不是读书人,很难要求她有多明理,话说读书的人不明理的也大把抓。 奶娘只想奉承姑娘们,又稀罕这个叫王小古的憨不愣登,他是从哪儿修来的福气? 她倒不是巴着这事情成,只是认为王小古没有资格扫两位姑娘的兴致。姑娘们耍弄他几天,也就丢开手。 上面有永清侯夫妻和伍将军夫妻,这门亲事成不了。 奶娘托人到学里,问明丰先生是王小古进京的举荐人,奶娘说出来的话是这样的。 “那个叫王小古的,听说是先生你的学生,还挺讨人喜欢的。我家姑娘相中他,要给他做大媒。姑娘们玩一玩,也就丢开手。先生你坐稳了,我告诉你亲事落谁家。伍提督的姑娘,我家姑太太的姑娘,觉得这王小古可以多相看几眼。” 丰先生在官场上行走,与其说他阅历丰足,不如说自有圆滑。 太子妃对岳家正憎恶着,不肯恭喜太子在边城纳妾,京里还不知道消息。 丰先生寻思下伍提督家和小城岳家的区别,王小古是他弄进京的,他当然盼着往上走,以后对他也有帮助。 而除去王家母子自己觉得带上岳繁京真真的好,别的人听到背后当个笑话说。 因王小古不是名人,所以这笑话没有传开。只含糊的说有位学子的未婚妻,没成亲就跟进京。 丰先生对岳繁京谈不上喜欢,甚至,会拿世俗的眼光来衡量,小儿女是不是早就有事实,所以没出嫁就跟着。 等王小古得中官职以后,风风光光的回乡娶你,不是更好?
在云州官学里呆过,听过岳家的“还京”名声,但丰先生很难理解岳繁京的进京,是岳家人想要的“还京”。 对男人来说,前程最大。对女人来说,丰先生的理解,名声最大。岳姑娘在成亲前没有守住她自己,有门好亲事就到王小古头上,丰先生当然要帮王小古达成。 丰先生满面堆笑:“小古啊,他还没有亲事呢。” ------题外话------ 错字再改,么么哒。
第七十八章 换个媳妇吧 谢素娟的奶娘得到满意的回话,回去见谢素娟。丰先生叫来妻子,把事情对她说了一遍。 有句话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丰奶奶也觉得丈夫做的对,她由衷地道:“王奶奶带着岳家姑娘头回来看我,我把岳家想上半天。不就是那个拿姑娘送人,指望升官的岳家?” 岳繁京的年纪虽没写在脸上,但一看身量儿和形容就知道,这姑娘将要成年,也就是应该有门亲事,如果家里长辈眼里有她的话。 “这么大的姑娘?如果相中王家,不应该早早的定亲吗?王家小古要进京了,她跟来了,王奶奶脸上写着多不容易,要我看,王小古要是不中,岳家的姑娘没有定亲,后退有路,自自在在的回幽塞,还可以装个没有和人有过情意,然后凭她脸儿生得好,还可以挑挑人家出嫁。” 见妻子与自己意见相合,丰先生笑容满面,交待丰奶奶:“王家只有奶奶在京里,女人和女人好说话,你请王家奶奶到家里来,说家里也要留人照看,让岳家姑娘这回别跟来,单请王奶奶来坐一天。” 露出老谋深算:“王奶奶不答应,你就别放她走!” 丰奶奶迟疑:“小古那里,你不去说说?” “我冷眼看着,王小古让岳姑娘迷昏头,眼睛里只有她。不然,就能亲事不定,没个名分的就带着她进京。真亏岳家肯放人,真亏这姑娘敢跟来。她没有媒妁言,算她倒霉。哪个有长辈之命,有媒妁之言,自然哪个是正大光明的亲事。她吗?以后随小古怎么安置吧。” 丰先生带着向往道:“眼前这是个好亲事,永清侯府虽不是权势赫赫的世家,总比岳家好上百倍。伍都督是守边城任满而回,本朝有惯例,这样的身份都会好好对待。伍都督人在壮年,再升官已无悬念。” 丰奶奶笑道:“是啊是啊,小古到了这样的好人家里,以后前程也不会差,吃水,当记得挖井人才是。” 丰先生含蓄的笑着,夫妻心照不宣。 王奶奶回到家里,就神也清气也爽,在贵夫人中不能自己的病,即刻就好了。 岳繁京还是捧来她亲手做的汤水,里面放了一些药材,并不名贵,却能在夏日解暑。 “您请。” 岳繁京殷勤地道。 王奶奶喝一口,凉到心头,不由她喜上眉梢。这汤啊,是岳老夫人从南边儿带来。以前总让幽塞甚至云州的人家生羡慕,现在呢,繁京会,以后就是王家的祖传汤水。 带着繁京上路,王奶奶从没有后悔过,而且一天比一天骄傲。 在她的内心里,早就把以后回幽塞,和岳家人见到的场面想过无数回。她,自然是趾高气扬,她慧眼识媳妇啊。 岳老夫人,只能垂头丧气,她哪有脸面对上自己。 她不但没有脸面对上自己,就是她的好首饰,以后小古有官职,能不分给繁京吗? 也是王家的了。 就是岳老夫人还有几件好皮毛,以后繁京是官夫人,她能不分给繁京吗? 就像丰先生在官学里行走,到现在也只知道太子、英王这二位殿下在西陲边城用兵马。 太子纳妾是岳家,丰先生还不知道。 王奶奶到现在,就也没有收到太子殿下、英王殿下住在岳家的消息。也就不会去想如果从名利上计算,侍候太子殿下的岳朝环、岳吉环,才应该是岳老夫人的大红人儿。 王奶奶只推崇自己以后的儿媳,岳繁京,因为繁京就要嫁到王家。 她的得意从来翘起尾巴就难下去,这一得意就到第二天,岳繁京再次送上清凉的汤水,王奶奶的重复得意刚刚开始,丰家来人请她。 丰家是王小古前程上的引路人,王奶奶和岳繁京都不敢怠慢。王奶奶叫着:“繁京,换新做的衣裳,快跟着我走。”一面又叫丫头取出她新做的衣裳。 丰家来的婆子笑道:“姑娘不用忙,我家奶奶说,大长天的,家里没个主事的人不行,请姑娘留在家里,奶奶跟我去,在家里玩上一天。” 王奶奶觉得很有道理,刚要说好,丰家的婆子又道:“奶奶终于有了媳妇,应该清闲些,琐事交给姑娘忙吧。” 这正中王奶奶内心的骄傲,她笑得眼睛只有一条缝,什么怀疑也不会有,跟着丰家的婆子去了。 坐在车里,王奶奶回想她嫁入王家以后,当时上有老下有下人,没有一天是清闲的。 带上繁京果然是好,岳老夫人教出来的孙女儿,以后小事琐事只管交给她。 自己只管大事情,大事情不是天天有,自己的清闲好日子就要来喽。 下车的时候,王奶奶眉开眼笑。见到丰奶奶的时候,还是笑眼眉开。 丰家有个小后院子,太小,称不上后花园,不过有个小小的亭子,旁边在缸里种着荷花。 只看荷花绿叶,仿佛江南水乡。 丰奶奶请王奶奶坐下来,送上几盘瓜果点心,又是一壶热茶。清风吹来带着荷香,王奶奶更觉得这日子神仙也不换。 她如今啊,也是和京里的奶奶们走动的人了,岳家老夫人远远不如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5 首页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