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军法处置今日当值金吾卫,并对左右金吾卫进行彻底整顿;其二,以后此类节日,金吾卫应事先派驻,以免重蹈覆辙;其三,联合操练除左右千牛卫外的十四卫,肃清军纪。” 朕点了点头。这么短的反应时间还能对答如流,朕没白提他做中书令。“拟诏,明日交由尚书门下会审。” “臣领命。”谢镜愚低头道,“但臣还有其四。” 闻言,朕略有惊诧。“还有什么?” 谢镜愚的脑袋更低了些。“臣斗胆一问,陛下为何在这临江楼中?” 朕一愣,真气笑了。若不是朕,你个小白眼狼能在这跟朕指手画脚?怕不是要被围上一个时辰!说不定出个什么好歹呢!“朕要去哪里还得和谁报备不成?” 约莫是听出了朕的怒意,谢镜愚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臣不敢!” 都管到朕的行程了,还有什么你不敢的?“祖缪,”朕没好气地吩咐一侧努力把自己装成个桩子的人,“收拾一下,准备回宫!” 祖缪立刻领命而去,跑得比兔子还快。他跟在朕身边十几年,知道朕连名带姓叫人的时候已经着了恼。谢镜愚肯定听见了这话,也不见得不知道朕的脾性;可他依旧跪在那儿不动,摆明了和朕对着干。 朕颇有些心浮气躁,真想指着鼻子骂他一通。但考虑到朕英明神武的天子形象,朕还是勉强压了压火气。“你还有什么话说?” “陛下息怒,臣并无一丝一毫逾越之意。”谢镜愚回,声音比平时轻了两分,但依旧很清楚。“陛下等待时机,令千牛卫假扮金吾卫为臣解围,臣自当感激不尽。可千牛卫为陛下贴身卫兵,万事均应以陛下为重。” 话里说的是千牛卫的职责,话外却是嫌朕帮他? 朕头一回怀疑朕的理解能力有问题。朕必须确定一下。“朕问你,《孟子》最后一篇讲了什么?”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谢镜愚张口就答。说完,他又一叩首:“但陛下乃真命天子、万金之躯;若是出了什么纰漏,臣万死难辞其咎。故而,臣恳请陛下听臣一言:无论何时何地,都请陛下将左右千牛卫留在身侧。” 答得没错,但朕这会儿不怀疑朕的理解能力了,朕开始怀疑谢镜愚是不是挤到了脑袋。倒不是他的话没道理,而是他的逻辑实在曲折——正常人放在他的处境,只会感到劫后余生的庆幸吧? 朕慢慢向后靠去,几乎没感到自己碰到软枕。“谢凤阁还记不记得,”朕问,“前几日你和朕保证过,你对朕说的话都是真的?” “臣时时刻刻都铭记于心。” “那就抬起头,看着朕,然后把刚才那句再说一遍。”朕直直地盯着他。 “臣……”谢镜愚有些迟疑,但没持续很久。“臣恳请陛下听臣一言:”他头一回望进朕的眼里,言语掷地有声,“无论何时何地,都请陛下将左右千牛卫留在身侧。” 朕一直知道谢镜愚长得好看,可朕从不知道,他总是恭顺低掩的目光竟如此澄澈坦荡。 ……朕是不是……疑错他了? 作者有话要说: 被惹毛的陛下:好气哦,可还是要保持微笑→_→
第4章 朕本打算出宫散散心,顺便瞧个热闹;结果热闹确实看了个大的,却也带回了满腹心事。因为梦境缘故,朕自觉识人还算准确;偏生谢镜愚从来梦不清…… 朕很烦,特别烦。 约莫是这种低气压太明显,第二日早朝时敢出口大气的人都没。谢镜愚在曲水石桥被围的事情已经在官员中传扬开来,众臣都觉得朕是被玩忽职守的金吾卫给惹怒了,恨不能对诏书上的一二三条举双手双脚赞同,一副生怕被朕的台风尾扫到的模样。 他们如此识相,朕稍稍气顺。兵部魏骥今日的话异常少,下朝时朕便把他留了下来。不过几句寻常问答,他已然汗如雨下,领子都浸湿了,显出一圈近似深黑的绛紫色。他想擦,又不好擦得太明显,整个人抖抖索索如秋后落叶,看着甚是可怜。 敲打得也差不多了……“昨日上巳,魏尚书可有郊游饮宴、与民同乐?”朕大发慈悲地问。 魏骥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话头:“上巳自该郊游饮宴,但臣昨日身体微恙,便在府中卧床静养,未能出行。” 说话总算过了脑袋,朕心忖。“那还真是可惜了。”朕又随口扯了两句,便准了他跪安。 魏骥知道自己逃过一劫,急忙一叠声地保证:“臣定当兢兢业业、忠心为国,以谢陛下爱护。” 此事就这么按下去了。朕倒不是怕被人听见那些话,毕竟说出去也是谢镜愚大胆犯上,但朕用不着给自己找麻烦——原本就已经够麻烦了。 午后,阿姊又进了宫。在得知曲水河上发生何事之后,她先是嫌弃谢镜愚自作自受,后又怪朕何必管他。 “就算金吾卫晚到那么一时半刻,被堵也是他自找的,何劳陛下您动用千牛卫?” 虽然口气不同,但这话简直和谢镜愚说的一模一样。为了不让阿姊更生气,朕明智地对此保持沉默。因为朕知道,阿姊这么说是因为她眼中朕永远排第一位;若说谢镜愚也是如此,便有些可笑了。 没错,这就是问题所在。如若谢镜愚必然与阿姊不同,又有什么理由让他当时就向朕进这种谏言呢? 朕思来想去,还是传了祖缪,让他暗中联系京兆尹严同复,查查当日曲水桥上到底发生了何事。 ** 谷雨过后,初夏临近,又是一日假。朕往年日日操心西北战事,如今万事俱备、只等大军凯旋,清闲得颇不适应。 既无事,朕随手翻了翻司天台年头交上来的历法。不翻不知道,这一翻……整年里大大小小的假共有五六十日,还不算旬休、田假、归宁之类。排除病假事假,一年里已有三分之一的日子在放假。 怪不得金吾卫散漫至此,敢情朕干活的时候他们还在休息? 朕顿时觉得之前的要求还是太低了。司天台历来无甚存在感,朕想了半天都想不起台正何人。若特意把秘书监长官叫来,动静又未免太大了些。况且,如果要改制,还得叫礼部再颁个假宁令。不如拟个诏,直接加牵制条款更快…… “去瞧瞧中书省有没有人。” 其实朕这么吩咐时没抱什么希望。毕竟今日立夏,中书省即便有人也撑死是个舍人,拟诏不见得能如朕的意。可片刻后,刘瑾回禀称,谢镜愚已至承庆殿外听候差遣。 这兴京城里的三省、六部、京兆府、十六卫,哪家平日轮值要长官亲自上啊? 朕颇为狐疑。人一带进来,朕就直截了当地问:“朕刚刚听刘瑾说,谢凤阁今日当班?” 刘瑾悄无声息地退下,聪明地当没听到自己的名字。而谢镜愚先行了礼,才答道:“回陛下,确实如此。” 朕更狐疑了些。就算这是真的,朕偶尔一次心血来潮就叫到他,也太巧合了吧?“下次把中书省的轮值表给朕看看。” 谢镜愚恭谨地应了是,又问:“陛下招臣前来,所为何事?” 朕指了指案头历法。“来,谢凤阁看看这个。” 谢镜愚便起身向前,捧起那本厚部头。若是换个人,怕是会对朕的要求迷茫不已;但他看得很是认真,绝不敷衍的那种认真。 正因为如此,朕曾还疑心,谢镜愚可能把他在临江楼说的第四条写成折子、参朕一本。好在这事并没发生:不管是他发现那对他也不利,还是意识到那样做是恩将仇报。 可朕的理智告诉朕,这两个原因都不对。至于对的是什么,朕毫无头绪。 好烦…… “陛下。” 惊觉走神,朕轻咳一声。“看出什么了?” “司天台对星象和节气的推演颇为尽职尽责。” 星象节气确实是历法的主要内容,但朕关心的可不是这些。“还有呢?” “依臣愚见,”谢镜愚答,明显字斟句酌起来,“每年节假多了,便有些……松散。” “哦?”朕故意不置可否,“那依你之见,要如何才算不松散?” “假宁令遵循礼制,若无依据,不好改动。况且,若贸然减少休假,臣民恐多有不应。既如此,臣以为,平日之外,御史台也应行使监察之职,勿令轮值一事陷为空谈。另,官衙府卫凡有请假者,均应向其长官报备,并签字记录;若有虚报,上下并罚。” 这话简直说到朕心坎里去了。虽说朕先前已经为金吾卫一事发作过,但要像谢镜愚这样举一反三地推测到朕的想法,满朝文武里怕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谢凤阁,朕近日才真正明白,父皇当年为什么要破格提拔你。如此智计,确实人才。” 不知道这话戳中了什么,谢镜愚居然破天荒地抬头看了朕一眼。他张了张嘴,又闭上,再开口时道:“陛下过奖。臣能做的不过是为陛下分忧。” 摆明了原本想说的不是这句,朕不由心生揣测。但现在追问显然不是个好时机,朕只能暗暗地记在心里,打算以后再找办法撬开那张蚌壳嘴。“就照刚才说的办。” “那臣先告退了?” 朕正想准,却又冷不丁地想起——朕刚提要给谢镜愚赐婚的当儿,谢镜愚怕得什么似的,恨不能躲着朕走;如今朕都松了口,他怎么还视朕如洪水猛兽?朕虽然疑他,但还什么都没做呢! 这么想想,朕又气不顺了。“时辰还早,先陪朕下盘棋。” 臣子陪君王下棋很正常,但谢镜愚仿佛吓了一跳:“……陛下?” “朕让你留下来陪朕下盘棋!”朕没好气地重复了一遍,心里已经开始后悔刚刚的一时冲动,但面子还是要的:“承庆殿里全是臭棋篓子,朕早就憋得手痒了!” 谢镜愚犹豫了一小会儿,最终乖乖地照做。 朕很快发现,他的棋艺比刘瑾之流强出无数,很可能经过名师教导,落子谨慎却又利落,棋盘上便显出攻守兼备之象。 俗话说棋如其人,果真半点不错。 这一局从巳时厮杀到午时都没能结束。朕赐了午膳,让谢镜愚用过以后继续和朕对弈。然而,直到申时过半,黑白子仍然胶着。 再晚就不太合适了,朕叫了暂停。“谢凤阁的棋艺竟也如此好,朕今日大开眼界啊。” “陛下谬赞。不过是陛下留了一手,好教臣不输得太过难看。” 朕扬了扬眉,朕什么水平朕自己清楚。谢镜愚应该也没藏拙:这人就是这样,做事无不尽力,口头却异常谦虚。如果一定要说胜负,恐怕是个五五之数。 也正因为如此,朕总抓不到他的错。朕还忍不住要想,此人用得如此顺手,若留在身边太久,届时换掉,朕就会对继任者挑三拣四了。 但这些都算想得太远。如果只看现在的话……太久没人能和朕杀个平手,这盘棋朕一定要下完。 “棋局朕叫刘瑾收着,等有机会再继续。”朕说完才想到哪里不对,“谢凤阁,最近的节假是不是佛诞?” “回陛下,正是四月初八的佛诞。” “那可能要再等等……”朕开始琢磨旬假的日子。 谢镜愚却显然想到了别处。“臣斗胆一问,佛诞节里,陛下可是要去慈恩寺?” 慈恩寺位于兴京南面,是父皇为纪念母后而修建。除了供奉母后,慈恩寺里还有佛骨舍利塔,父皇亲手书写塔碑。作为皇家寺庙,除了日常香火供奉,逢年过节布施祈福也是免不了的。 朕估摸着,谢镜愚想知道的不是朕去不去慈恩寺,而是朕要怎么去慈恩寺。“昭阳长公主会去祈福,朕就看看。”毕竟动辄用朕的名义祈福,那也太劳民伤财了。 “陛下,这个……” 谢镜愚这欲言又止的样儿,显然不赞同朕又要微服出巡。朕忍不住拿眼睛扫他。再搞得和上次那样,朕可就没什么好脾气了! 约莫接收到了朕无声的警告,谢镜愚说的还比较像人话:“纯德皇后坤德既轨,彤管有炜,臣素有耳闻,甚为敬仰。” 纯德是母后的谥号。虽然朕自认母后绝对担得起那八字评语,但谢镜愚不见得平白无故这么说。“这是应当的。” “臣也如此认为。臣不自量力,想亲手为纯德皇后煎一份香药糖水;若不成,殿外遥瞻也可。只不过,慈恩寺外人等闲莫入……” 他已尽力说得曲折委婉,但朕一下子就明白了。 佛诞节里,禅院都有浴佛斋会,熬香药糖水布施路人,以之为结缘。朕知道什么来世什么善缘都只是求个心安,可古话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谢镜愚这要求确实逾越。退一万步说,就算他能去,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去。所以…… 谢镜愚找了个如此蹩脚的借口,就为了和朕一起去慈恩寺? 有点意思。 “难得谢凤阁心意如此殷切,朕准了。”朕倒是要看看,他能翻出什么花儿来! 作者有话要说: 陛下:哼哼,朕早已看穿了你! 谢相:……不是陛下您想的那样!
第5章 其后几日,诸事如常。因着西北军班师回朝之日逐渐迫近,早朝诸事转而开始围着凯旋仪打转。凯乐、鼓吹、歌工、仪仗等均需一一确定,兵部、礼部、太常寺个个忙得四脚朝天。总爱做甩手掌柜的魏骥这次特别卖力,满朝文武均以为奇,朕但笑不语。 就在这当口,京兆尹严同复私下求见。 朕让刘瑾把人从空置的立政殿一路带进来。虽说朕不知道严同复有什么事,但绕着中书省走总是没错的。严同复也甚是乖觉,行礼后立刻直奔主题:“陛下,您上次让祖将军让臣查的事情有些眉目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8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