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既然又反了,他又如何能够再度归顺朝廷?他若归顺,朝廷日后真能重用他?而不是暗害他?更何况,现在都破了潼关打到长安了,他又如何能够在这个时候归顺吴朝做一个节度使? 晁焕营帐内,叛军的另一首领朱刚烈看了诏书大怒,诏书上竟然提都没提他朱刚烈,这分明是没把他放在眼里! 这次他们起义军一路打过来,他朱刚烈可没少出力,现在在军中他也是极有威望的,并且已经是起义军的二号人物,像他这么个威震全军的人物,长安的那个小皇帝竟敢这么无视他?真是岂有此理! 朱刚烈大骂来使,并当众对晁焕怒道:“你我合兵一处之时曾许下誓言,一定要带领弟兄们伐无道之主,横扫天下,现在吴朝的小皇帝给你封个节度使,你就要抛下兄弟们做他周家王朝的忠臣孝子了吗?” 晁焕看他误会了,正待解释,帐下众将士就在朱刚烈的鼓动下群情激愤,振臂反对。 晁焕看这架势,赶紧让朱刚烈稍安勿躁听他解释:“朱将军,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怎会因为朝廷的封赏就弃众兄弟于不顾?” 他又对帐下众将士大声承诺道:“大家放心,我与众兄弟是一条心,大家出生入死这么多日子,为的就是拿下这天下,现在已经临近京城,我们一定要一鼓作气拿下长安,得了这天下。” 这天下姓周的坐得,他为何就坐不得?都到这份上了,他又岂能放弃?他现在要当的是皇帝,而不是吴朝的节度使。他当众回绝了吴朝使者,声称自己绝不退兵,绝不接受朝廷的封赏,他不日就会打到长安,还请吴朝的皇帝做好准备。 众将士看统领的态度如此坚决,这才平息了怒火。 吴朝使者灰溜溜的回了长安,将此遭遇回禀了新帝。 新帝听说晁焕绝不退兵,急得没法,赶忙召集众大臣议事。众大臣此时也急得团团转,却又拿不出有效的退敌之策。一大臣憋了半天总算想到个办法,他提议新帝去南郊祈天,以求老天保佑。 新帝本无主见,此时又慌了神,闻此提议,心觉也是个办法,现在大吴既无良将退兵,那就只能祈求天助了,没准老天能佑他大吴呢,因此赶忙前往南郊祈天。同时,田秀还是派出了一队神策军前往退敌。 等新帝从南郊回朝后,大太监田秀慌忙入报:“叛军已经打来了,陛下不如幸蜀吧?” “已经打来了?”周俨不可思议,怎么那么快?不是说刚派了一队神策军前往拒敌的么,就算不能完全退敌,也应该能抵挡一阵子的啊,更何况他刚去南郊祈天,请求老天保佑大吴,怎么叛军就打来了? “是啊,”田秀也很着急,他派出去的神策军是一点都没顶事,而且他刚得到的消息是他们先遇上的是从潼关方向逃回的兵士,双方不仅未能联合起来,他们还被那些人打劫了,因为那些人挨饿多日,而他派出的神策军穿着太过华丽,那些逃回来的兵士见了气愤不过,就抢了他们的新衣,谁能想他派出去的神策军能被自己人给打劫呢,田秀唉了一声,“现在叛军已经到城外了,陛下若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走,走哪去?蜀地?”周俨现在虽然慌乱,但可是还记得自己对先帝许下的诺言的,他不能让吴朝丢在他手上,他要是前往蜀地,那长安怎么办? “是啊,前往蜀地是最好的选择。”田秀赶紧陈述前往蜀地的诸多好处,并举出当年玄宗皇帝也去了蜀地的例子,“陛下此去也算是遵循祖制。” 一百多年前吴朝发生过一次大的动乱,叛军也是打到了长安,当时的皇帝也是弃了长安前往蜀地,多年后平叛了叛军,才又回了长安,现在离当年那次叛乱又隔了一百多年,又有叛军打到了长安。 “遵、遵循祖制?”周俨本就慌了神,现在更是脑子糊涂,这能算是遵循祖制么?他若幸蜀,那相当于将京城长安拱手让给叛军啊。不过当年玄宗也确实是将京城长安拱手让给了叛军。但这事真能遵循祖制? “是啊,”田秀又赶紧劝诱道,“陛下幸蜀,那只能算是在遵循祖制,先帝是不会怪您的。” 周俨现在思路极为混乱,本觉得这事不大好遵循祖制,但在田秀的劝诱声中忆起玄宗当年弃了长安前往蜀地,后来平了叛乱,吴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到现在,那他此时遵循祖制也弃了长安前往蜀地,那是不是也能平了叛乱再延续个一百多年? 田秀看新帝如此犹犹豫豫,心里也急,再度下猛料:“陛下,叛军现在已经到了城外,只怕要不了一天就能将长安攻下,那个时候陛下您就是想走都来不及了,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陛下,想想玄宗当年,我大吴不还是千秋长存到现在么,但要是您落入叛军之手,那我大吴可就完了。” 田秀的连哄带吓,把本就混乱的新帝吓得更是一刻都坐不住,他身为一国之君,自然是不能被叛军俘虏的,倘若他被叛军俘虏那就真的是丢了大吴的江山违背了对先帝的誓言,幸蜀、幸蜀,对,应该幸蜀,他应该遵循祖制,应该立即弃了长安幸蜀。 他结结巴巴道:“那,那就幸蜀吧。” 田秀看新帝答应了,赶紧高呼陛下英明,并道:“奴婢已经召集了神策军八百人扈驾,还请陛下立即启行。” 周俨立即回宫挈得几位皇弟,慌慌张张、踉踉跄跄的上了车驾出了宫门,田秀领着神策军八百人拥驾西行。 可新帝刚出金光门,就哎呀一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他立即让车驾停下。 田秀赶紧上前询问怎么了?新帝懊恼不已:“朕真是糊涂了,怎么把昔昔给忘了,怎么能把昔昔留在长安?” “这,”田秀为难,带上慕姑娘倒也没什么,可现在已经出了金光门,总不能再折回去吧,他只能觍着脸笑道,“陛下,这都已经出来了······” 周俨此刻自责得很,本来宫里就丢了一大堆人,他就带了几个皇弟,满朝官员也一个都没通知,现在总不能连昔昔都丢在长安吧,一旦叛军攻下长安,昔昔怎么办?昔昔可是他的未婚妻,这以后会有何待遇?他怎么着也得把昔昔带着啊。 周俨身边伺候的小秦子见陛下苦着脸不愿再前行,因此赶紧上前请示道:“陛下,要不奴婢现在就带人去接慕姑娘吧,应该也耽误不了太多的时间。” 周俨闻言大喜,“好好,你赶紧去接人,朕在这等着,快去,快去。” 田秀见新帝这么说,自然也没法阻拦,而且新帝现在这么个态度这以后一路上也难舒坦,所以现在还是赶紧将慕姑娘接过来为妙,因此只得赶紧拨了十几名神策军给小秦子,让他们立刻跟着小秦子去镇国侯府接人。
第53章 沦陷 “不好啦姑娘,叛军已经打到城外啦。”家仆阿福一路大呼小叫的前来报信,现在他每日都要到市井街头转上一圈打探消息,每日都会慌慌张张的把他打探到的消息汇报到侯府。 慕昔已经将家仆召集到了一起,她知道现在形势危急,朝廷派出去的三千神策军根本没顶事,据说田秀又派了一队神策军出城拒敌,就那些裘马轻肥的富家子弟还拒敌,可算了吧,慕昔可不敢对他们抱有什么期望。现在果然,叛军已经到了城外。 她不知道长安城守将到底能抵抗多久,但她现在必须得为城破做准备了,一旦城破该怎么办?陛下怎么办?他可是一国之君,一旦被俘后果不堪设想,那如何才能不被俘?除非城门不破,否则只能出逃。出逃?往哪儿逃?其实本朝也不是没有皇帝因叛军打到长安出逃的事,万不得已的时候也就只能效仿祖上出逃了。 她知道身为一国之君这样做很不负责任,但还能有什么办法?这么久了都没有援兵前来勤王,陛下的诏书颁布下去竟然无人响应,现在各路节度使都各自为政,这些人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吴王朝毁在叛军手里吗? 慕昔越想越气愤,先帝当初就应该慢慢的收了那些节度使的兵权,但先帝虽说对陛下苛刻,他自己却也是个懦弱、游宴无度之人,他害怕发生动荡一直不敢动那些节度使的兵权,现在把他们纵得眼里都没了陛下,都各自为政起来。 她现在必须进宫一趟,她为了避嫌,这阵子都没有进过宫,毕竟尚未正式大婚,她若总是往宫里跑,必定会惹来闲言闲语,不过现在情势危急,她顾不得那么多了,她必须进宫见陛下一面,让陛下早做打算。 她交代了墨玉一些事,便打算进宫,尚未出得侯府就见小秦子带着十来个神策军匆匆而来。 她见小秦子匆忙焦急的样子就知道不妙,赶紧把他让进来,询问道:“小秦子,你怎么来了,我正要进宫去见陛下。” 小秦子赶紧给她行了个礼,道:“是陛下让奴婢来的,陛下现在已经出了金光门,让奴婢赶紧来接姑娘一起前往蜀地。” 陛下已经离宫了,慕昔闻言倒是放了点心,她想进宫本就是想劝陛下在城破之前离开的,因为现在实在没有其他办法,“陛下已经出了城?身边都有谁?现在是往蜀地去?” 小秦子直点头,“陛下正要幸蜀,田公公召集了八百神策军扈驾,陛下现在身边只带了几位小王爷,刚让奴婢前来接姑娘一起走,姑娘赶紧收拾一下跟奴婢走吧,陛下正等着呢,耽误不得了。” 她虽然之前就考虑让陛下赶紧撤离京城,但是她自己如何能走,她若是一走了之岂不是就丢下昏迷不醒的祖父一人在家?若是带上祖父的话也不行,祖父年纪太大了,本就昏迷不醒,哪里还经受得起一路的颠簸逃亡? “老侯爷的事你知道的吧,我现在不能走。” “姑娘······” 她见小秦子又急又惊,赶紧打断他继续道:“陛下幸蜀虽是不得已之计,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这一路上怕是会有诸多艰难,你要好好照顾陛下,等陛下到了蜀地可以积蓄力量平叛,那时候就有可能再打回长安。” 说实话,她是真不放心让陛下一人幸蜀,陛下向来无主见,心里也无甚成算,现在是国难当头,他身边也没个忠臣良将辅佐,她虽不济,但若在他身边还能替他拿拿主意,可她现在没办法抛开昏迷的祖父啊。 小秦子已经急哭了,“陛下专门让奴婢来接姑娘的,姑娘怎么能不走呢?” 若不是因为祖父,她肯定会走的,可现在不行,“我若走就是大不孝,我岂能做此大不孝之人。” 小秦子提议道:“那就带上老侯爷一起走就是。” 慕昔摇摇头:“老侯爷现在的状况是经不起路上的颠簸的,别说了,小秦子,你赶紧回陛下那去,让他赶紧西行。” 小秦子着急:“那要是城破了姑娘怎么办,那些叛军会放过姑娘吗?”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0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