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少爷面带微笑,青衣小厮眼神凝重。 大少爷起身,拨了拨本不存在的灰尘,靠近夏孟瑜道:“辛苦了!” 夏孟瑜正色,皱眉想了一会儿道:“还好吧,我只是在赶来金陵城的路上每天晚上拿出来记了两遍。”边说还便从怀里往外掏出了一张纸,似是让他表哥看看他记得对不对。 韩谨为了保持他面无表情的高冷,憋笑憋得十分辛苦,脸都憋红了,他现在有点怀疑市井流言的真实程度了,这位哪里是天真,分明就是个傻的! 大少爷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从夏孟瑜手里夺过来,看了一会儿,手指捏了捏眉心问道:“这是何人给你准备的,或者说你来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了?” 韩谨从大少爷手里接过纸,看了看,眉头微皱,那纸上的字,苍劲有力,却不失儒雅,像是一介书生铁画银钩。但这字体在金陵城的书画坊里随处可见,“一曲银钩小”,会模仿的人数不胜数。 夏孟瑜回答道:“你说写这个字条的人?说来你可能不信,这人是我在你们南梁的帝京吃馄饨的时候遇上的,我正考虑着要怎么跟你说,这人似是见我一脸忧愁,主动坐过来的帮我排忧解难来着,馄饨小哥可真是个好人呐!” 大少爷无耐,叹了一口气,大约知道这小子遇上的是谁了。 南梁建国不过二十余载,出了许多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南梁祁相是其中一个,也是最浓墨重彩的一个。当今的皇帝陛下还是个皇子的时候,祁相是帝京老街巷里一个卖字的穷酸书生,陛下登基后,祁相才成了南梁的肱骨之臣。 传闻,祁相大隐于市,胸有天下,幸得伯乐;传闻,祁相容颜绝世,以色侍君,妄图颠覆朝纲,是个奸佞小人…… 传的最广为人知的是坊间关于这位相爷的风月之事。 传言,祁相祁寒曾着素衣于帝京流虹桥过,一女子对其一见倾心,相思成疾,竟累及性命,其母不忍,拦路告知,此女心愿以了,阖眼长逝,实为帝京风月之最,也由此可见这位祁相的容貌该是何等惊为天人。 南梁祁相十八岁初入官场,时年长建二年,祁相以布衣之身官拜丞相,一时名声大噪。 南梁人人皆知祁相未入官场时是帝京的卖字先生,其真迹早年间流于市井颇多,更有书画坊仿作赝品,到如今模仿祁相的字迹反倒成了一种风尚,而真正使这种字体风靡南梁的确是一副新月银钩的笔墨丹青。传言曾被祁相未发迹是题了此句,虽是借用前人诗句,但祁相的那一手好字确也担得起。不说别处,单单这金陵城的布衣书生赠诗之时大多用的都是祁相的“银钩体”。 此时大少爷听自家不只是真蠢还是装蠢的弟弟还在描述偶遇上的馄饨小哥是多么的善良,多么的好容颜,简直没眼看。 知道南梁朝堂向北黎求和的人不在少数,只怕是还要割让城池,可若非帝京不保,何需迁都呢?此间深意不肖细想,无非是割让的城池作了门户。 可和大少爷身上流有北黎皇族血脉的的人也不过几位且与他尚算熟识,当然也不能凭此判定是否是祁相借夏孟瑜告诫此事。 北黎六皇子暗地里奉命劝和大少爷归顺北黎,甚为苦恼,行至帝京,恰有一位妙人相助,此人知晓和大少爷的身份,可巧还是金殿朝臣,又写的一手上等的“银钩体”,如此巧合,那八成就不是巧合了。 略一思索,大少爷就知道这位手眼通天之人极有可能就是是南梁的权相祁寒,但也不排除是其他的金殿重臣故意让和彦这么以为,但大少爷想了一想,别人知不知道不重要,这夏孟瑜到南梁国境之时,其身份目的是瞒不过祁相的,重要的是当今陛下是否知晓。 不,陛下肯定是不知晓的,内库空虚,战力削弱,求和只得一时安乐,可当今因着萧氏天下乃是武将反叛谋来的,所以忌惮武将,重文轻武,且不说达官显贵,只求眼前安宁,当今朝堂之上确实也没有能力挽狂澜的将帅之才。 世家争斗,皇室式微,兵力不足,哪怕是装备精良,也做不到以一敌百,况且烽火不息四载有余,农事荒辍,将士疲乏,也需缓上一缓。 南梁萧氏若还想做这中原的皇帝需得给这战火缓口气,但这口气缓的地方绝不能是岌岌可危的帝京,一旦帝京沦丧,皇室还是不是皇室就没人知道了。为今之计,只有避开北黎锋芒,一面求和,一面迁都,新都城选址只有如今尚且还算富庶的江南,临安和金陵是最好的所在,若是陛下知晓北黎六皇子在金陵城,就绝对不会犹豫,直接定下临安了。 南梁此时求和,尚且算是国土二分,并未有臣属一说。北黎若是想争这天下无双之位且还想传及子孙,势必不能背信弃义,撕毁盟约。 南梁求和,战事将息,此时哪一方挑起战乱便是枉顾黎民百姓,失了天下民心,此后史官责难,后世批论,若是他们当真想要得天下也需要一个好的借口来打破盟约。 南梁式微,北黎激进,六皇子被挟为质就是最好的借口,皇子被挟,可视为南梁挑衅,此等屈辱,必要洗耻。 其中关窍,大少爷稍想就知晓了,祁相定然知晓夏孟瑜在金陵城,想来势必定会劝说当今迁都至临安,且临安易守难攻,相较之下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大少爷叹了口气,眸光微闪看了看自家的小厮,心道:尚且能避。 他们这些凡夫俗子算来算去,算的也不过是苟且偷生,能做的就是日复一日在这看似浮生安宁中虚度这时光,只等着这最终的战火烧毁这所谓的盛世。 至于北黎皇帝,虎毒尚且不食子,可他竟然只想着自己做万人之上,亲生孩子都舍得牺牲。 大少爷当即下决定,这个表弟看起来也不像是心性狠辣的,装傻就装傻把,现在也不能就这么让他回北黎。 虽然在南梁国土上,恐终有一日会被当作挑起战乱的借口,但放他回北黎,北黎皇帝将他作为一颗要被舍弃的棋子,若他此行没发挥他被舍弃的使命,回去的话还指不定还会有什么理由挑起事端,所以还是留下吧,虽然隐患是多了些,但在眼皮子底下放心。 大少爷这几天过的那叫一个忧国忧民,白天思考着怎么带着远道而来跋山涉水而来的表弟怎么吃喝玩乐,晚上又没有暖玉温香在怀,连得好几日睡不着觉,硬生生熬出来大黑眼眶。 白日里见了尽心尽力的小厮,见着小厮不太会表达表情的脸上竟有了几分担忧,疲态去了几分,心里欣喜养了这么多年可算知道关心人了,面上却还是要努力宽慰的。 和大少爷真是用实力在诠释什么叫记吃不记打。韩谨想着,不为其他,大少爷过了几天安生日子,觉得自己这几日睡不好,决定去找寞娘姑娘要个安神香的配方。 许是有了前车之鉴,这次大少爷带了自家小厮和蠢表弟,趁着月黑风高李管家不注意溜了。 秦淮河畔不同别处,常常是灯火通明的,两岸的秦楼楚馆,争奇斗艳,河道中的画舫丝竹声声,人影绰绰,一片莺歌燕舞,欢声笑语,河水映衬着月色,远处像是天上的繁星一般,随着灯火游曳,近处的水面上倒映着楼船灯火,人影翩跹,好似是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 看得夏孟瑜是目瞪口呆,不禁思索他自北向南而来,昔日的南梁国土,路有饿殍尚不得说,稍稍好的地方,也没见过如此艳色。 大少爷在金陵桥上站定了,略一思索,对夏孟瑜道:“在外行走,总不能大摇大摆地就用你这北黎六皇子夏孟瑜之名,得想个新名。” 夏孟瑜点点头深感表哥说得对,正要努力想自己的新名,便听到表哥说:“这个姓氏是不能留的,那就只有孟瑜二字了,孟瑜,孟瑜,于孟,不如就作于孟吧?” 韩谨点点头,看了一眼一如既往的红衣似火,在暗色里真就像是一场沉睡仍有余温的梦,觉得“余梦”这个名字真是没糟蹋。 新出炉的“于少爷”觉得自己的名字还是很好听的,也不计较是哪两个字。 大少爷觉得两人都同意了,就该办正事儿了,于是领着两位美人去找寞娘姑娘了。 行至含烟楼门口,秦妈妈一见是和大少爷来了,满脸的褶子都挤成花了,倒是大厅里的人注意到了这大少爷今儿带了俩人。 青衣小厮平日里虽跟随大少爷身后,大少爷却是从不带来这风月之地的,且这小厮平日里为人低调,不善言辞,更像是摆着的花瓶,看了两眼,深觉果真是绝色美人,便也没再看。 转而看那红衣少年与和大少爷并肩而立,一红一白,分明都是骑马倚斜桥的风流贵公子,却偏生的几分矛盾,红衣的,容颜邪肆,张扬风流,偏生眼神确是清澈可见的,白衣的温润如玉,眼角带笑,却像是蒙了薄纱,看不真切,倒不如平日里的青衣冷面,不苟言笑来的相衬。 和大少爷今日只是来求安神香配方的,便直接对秦妈妈道要找寞娘姑娘,那妈妈娇羞一笑,让在场的三人齐齐抖了个哆嗦,又见那妈妈一脸暧昧地对着和大少爷道:“寞娘若是知晓大少爷来了,定是欢喜的,可大少爷带了这二位公子,怕是不太方便。” 和大少爷也是见惯了风月场的人,会以微笑,道:“明白,有劳妈妈,且领我与这二位寻间雅室,待寞娘姑娘梳洗完毕。” 大少爷只坐了片刻,就有小丫鬟前来通报说是寞娘姑娘有请,大少爷对着指着一道来的二人对小丫鬟道:“此二人与我一道前来实在是不通风月的粗人,只贪些口腹之欲,劳烦多备些茶水吃食了。” 由此可见,大少爷尚算有良心,不是那等见色忘义之辈。 ☆、第 4 章 韩谨和夏孟瑜坐了一会儿,便觉着过了好长时间,韩谨有些坐不住了,便借口出恭,想去看看大少爷与那寞娘姑娘要的莫不是安神香的配方,是让那姑娘现配的吗? 走近了听到姑娘婉转清越的声音,正一字一顿道:“如今不是当年……大少爷且放宽心,金陵城必定无虞,梦都是反的。”听到此处,韩谨本打算敲门的手顿了顿,还是伸手敲了,推门进去便直接问道:“少爷可拿到安神香配方了?天色很晚了。” 和大少爷尚未做声,寞娘倒是先笑了起来道:“韩公子真是一如既往,快人快语。”又对和彦道:“行了,配方我给你了,快走吧,莫被你家大管家逮住了,这么大个人夜半带着俩小子逛青楼,真亏你想得出来。” 大少爷听了此言,回想起老管家那张一笑都是褶子的脸,不自觉打了个寒颤,觉得还是早些回去的好,拉着韩谨到雅间里把喝茶喝撑着的夏孟瑜带出来,见寞娘在门口,正要告别,就见姑娘纤纤玉指指着红衣的问:“这是哪家的少年郎,这般好颜色,怎么以前没见过?”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