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真放下茶盏,去前厅接旨。
来传旨的是陛下身边的太监高仁,他身着绛红色圆袍。神情整肃,面对郗真态度并不倨傲,也不谄媚。
郗真命人摆上香案,自己撩衣在蒲团上跪下,接听圣旨。
重明太子说话算话,真的为郗真请来了封三品太子宾客的旨意。
郗真领旨谢恩,高仁说了几句吉祥话,郗真也笑着寒暄了几句。
郗水奉命送他们出去,好声好气地将一个荷包拿给高仁,又将高仁身后的小太监们都打点了,妥帖地将他们送走了。
回宫的马车上,小太监们的说话声扰到了高仁,他问道:“说什么呢,那么热闹?”
一个小太监凑上来,道:“干爹,郗家公子可真大方,您瞧瞧给我们的荷包,满满一荷包金子。”
高仁骂了一句,“眼皮子浅的东西。”
他将自己的荷包打开来看,却见里头是满满当当的珍珠,倒在手里,圆溜溜,亮莹莹的。
“瞧瞧,”高仁笑道:“这才是会做人呢。”
高仁回了宫,便去向皇帝回话,道:“郗公子已经领了旨,不日来宫中谢恩呢。”
皇帝点点头,他一边批着折子一边道:“也去回太子一声,他难得向朕要什么东西。你跟他说,他让朕办的事,已经办妥了。”
高仁道:“是。”
出了太极殿,小太监告诉高仁,说太子殿下现今就在贵妃宫中,高仁整了整衣衫,往昭阳殿里去。
一入殿,便见上首贵妃娘娘一身紫色宫装,端坐在案几之后。她身后一架高大的百鸟朝凤丝绢屏风,两边高几上燃着百合宫香,两侧天花板上垂着宫灯,一束浅金色的光芒落在贵妃娘娘身上,端的是仪态万千。
下首,重明太子一身玄鸟纹长袍,静坐在席间。
高仁进来给贵妃和太子请了安,回报了今日去见郗真一事。他知道这事是太子殿下授意,因而在他面前说了不少郗家人的好话。
“那郗家果然是百年大族,行事举动合乎礼仪,一点错都挑不出来。那郗公子更是人中龙凤,除了咱们太子殿下,老奴再找不出比他更好的了。”
贵妃笑道:“看来郗少主没少给你塞银子。”
高仁嘿嘿笑了笑,一派憨厚之相。
回过话后,高仁便退出去了。
贵妃端起茶盏,目光却看向太子,“三品太子宾客,这官职未免太高了,何况他还那么年轻,容易让朝臣不满。”
重明太子危襟正坐,面色沉静,“他可是九嶷山的嫡传弟子,当以国士待之。”
贵妃笑了笑,道:“你也是九嶷山学艺回来的,自己有本事在身。郗真这个嫡传弟子,有没有都不碍的。”
重明太子抬眼看向贵妃,“姨母先前可不是这么说的,不是还想着整个郗家吗?”
贵妃面上的笑意渐渐褪去,她道:“我知道你怨我,当初我同宣氏一起设计将你与郗真二人分开,带你回朝。这段日子,你虽安安分分做着太子,却始终不肯言朝政半个字,是在同我较劲呢。”
重明太子默了默,道:“父皇正值春秋鼎盛,朝政大事,他自有决断,何须我多言。”
“那怎么能一样!”贵妃忽然激动起来,“你是我谢氏的血脉,你掌这天下大权才是最重要的事!”
重明太子眉头狠狠一皱,“姨母!”
贵妃愣了愣,神色渐渐收敛。
重明太子一直知道,自己这位姨母,自恃先周嫡公主的身份,一向看不上陛下。可是先周早就亡了。二十多年前,都城被破,那些个龙子龙孙狼狈地逃出京都,却将太后皇后后妃公主这些女流之辈留下殉国。
万年公主是九嶷山最优秀的一位嫡传弟子,饶是如此,她也没法挽救大厦将倾的王朝。当她从九嶷山回到宫中,看见大周最尊贵的女人们如尘泥一般被人践踏,她心中是何滋味?
重明太子对从前的事情知之甚少,他只知道,万年公主最后只来得及救下年幼的妹妹长安公主。她们姐妹二人在乱世中颠簸了一段时间之后,万年公主嫁给了当初的农夫,后来的燕帝。
贵妃沉默片刻,道:“姐姐唯一的心愿便是让天下太平,四海归心。重明,你是姐姐唯一的血脉,你当继承姐姐的意志,不为儿女私情所动。”
她看着重明太子,“那郗家小儿自恃貌美,随性所欲地玩弄感情,根本不会交付真心。他不是真心喜欢你,你也不该与他有什么纠葛。”
重明太子面色微沉,嘴角抿成一条直线。
贵妃继续道:“我知道你们又见面了,他如今对你倒也是百依百顺。可是他顺服的,是未来会继承大统的太子,是生杀予夺尽在掌中的君上,而不是九嶷山上的谢离。重明,倘若你不是太子,甚至你不是得宠的太子,你说他会不会抛弃你第二次?”
重明太子没有说话,一双眼眸如幽井深潭。贵妃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热茶,眼中是稳操胜券的笑。
郗真有了官职,每日需要到东宫点卯。重明太子不再强迫他穿红袍,因为他的官服就是漆红纱袖衫,金玉顶冠。
他来东宫那一日,东宫上下的宫女太监都在偷看他,看这个容貌仪态不输太子的人。
郗真走进偏厅,迎面又见一架屏风。他心里嘀咕,心说多金贵的一张脸,死活不让人看。
重明太子坐在屏风后头,仪态懒散。从郗真见他,他就没有端坐着的时候,或是倚着迎枕,或是把玩酒杯,一派玩世不恭地模样。
反倒是郗真,每每见了他,都要正襟危坐。他端坐着看懒散的重明太子,心里就很不平衡。
不知道当初谢离看坐着跟没骨头似的郗真,心里在想什么。
郗真跑了会神儿,听见面前的重明太子叫他。
郗真抬眼问道:“太子有何吩咐?”
重明太子叫了他的名字,却又不说话了,只隔着屏风看他。
郗真不明所以,“殿下?”
重明太子想了想,问道:“你知道先皇后吗?”
郗真道:“是殿下的生母端圣皇后?”
重明太子点点头,“她也是九嶷山出来的,是九嶷山上一任的嫡传弟子。”
郗真愣了愣,这个他却不知道。
“她与父皇相识于微末,后来辅佐父皇成就一番事业。他们二人更是伉俪情深,相互扶持。母后去后多年,父皇都不肯续弦。”重明太子看着郗真,“你有没有想过,同端圣皇后一样?”
郗真愣了愣,斟酌着道:“我自然是希望能辅佐殿下,为殿下鞠躬尽瘁。”
“孤说的不是这个。”重明太子目光沉沉地望着郗真。
郗真抿了抿唇,“恕微臣愚钝。”
重明太子端详着郗真,忽然道:“孤能让你做三品大臣,也能将你一贬三千里。”
他语带警告,道:“郗公子,不要装傻。”
郗真咬牙,道:“殿下行事如此随心所欲,就不怕御史台弹劾吗?”
重明太子勾起嘴角,“随他们去。”
郗真心中恨恨,怎么就让这么个人做了太子,这大燕王朝,怕不是要跟秦朝一样,二世而亡了!
重明太子步步紧逼,郗真只是沉默不语。这份沉默并不令太子生气,反而让他安心,好像一份沉默就足以证明郗真对谢离的爱了。
“殿下的心意,我已经明白了。”郗真终于开口,他像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般,满脸为难,“蒙殿下爱重,郗真愧不敢当。只是我早前曾与人定下生死之约,后来他不幸蒙难,我自然要为他守孝,便是改换门庭,也得等上三年。不然先夫魂灵不安,夜夜纠缠。”
郗真说罢,自觉高明。三年之约,糊弄了谢离不算,这会儿竟然还能拿来糊弄重明太子,真是一箭双雕。
重明太子透过屏风,看着故作哀伤的郗真,面上笑意愈冷,“一个死了的人,怕什么。今夜你就歇在东宫,我看哪门子的孤魂野鬼敢动你。”
作者有话说:
谢离:呵
求求海星求求评论~~
第36章
六月的天儿,殿外的知了叫得正欢,一声接一声,尖锐的声音扰的人心烦。郗真跪坐在席间,眉眼透着肉眼可见的焦灼。
重明太子真是不按常理出牌,说出的话叫郗真哑口无言。他总不能真应下来歇在东宫,可此时拒绝未免显得先前的话是胡编乱造的了。
郗真抿着嘴,迫切地思考着该说什么话。
重明太子看着他这副模样,十分不客气地冷笑了一声。他垂下眼,声音冷淡,“继续念书吧。”
郗真身形一松,道:“是。”
他这太子宾客目前也没什么事情可做,每日只用来东宫点卯,与重明太子隔着屏风,念书给他听。
晌午之时,郗真留在东宫用饭,他一个人,待在偏厅。汤致领着奉膳太监,抬着红漆食盒进来,将餐食一样一样端上桌。
当今陛下崇尚节俭,加之世家垄断严重,书籍纸张,乃至一个膳食方子都藏得严实。故而天家尊贵是尊贵,生活却不比世家精致。
郗真一面用饭一面感叹道,皇权与世家之争,便在这细枝末节出体现出来了。
用过饭,郗真稍稍坐了会儿,喝了两口茶,便继续回到花厅,继续给太子讲书。
按照郗真的习惯,午后他是要午睡一会儿的。可这里是东宫,他又是第一天当值,免不了谨慎些,打着精神讲学。
比起他的严阵以待,重明太子就自在多了,他先在榻上坐着饮茶,过后又摆弄着窗边的花瓶,不多会儿走下来,往香炉里撒了些香料。
清淡的熏香合着晦涩难懂的《资治通鉴》,郗真眼皮子都快睁不开了。
恍惚间,重明太子似乎开口说话了,他在屏风后面,专注的看着郗真,道:“你若困了,就先去歇一歇。”
郗真可不愿意歇在东宫,但是他眼皮子越来越沉,觉得自己好像是拒绝了,又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发出声音。
东宫后殿,汤致领着一群小太监在树下粘知了,动作静悄悄的,一点脚步声都不闻。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7 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