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和圆圆点了点头,似是懂了,喜哥儿松了口气,还真是有些怕他俩刨根问底。 等喜哥儿肚子里的孩子三个多月,坐稳了后,周宵才去了趟村长家,把喜事儿和自家岳丈岳么说了。 村长夫郎那个开心,周家人丁单薄,喜哥儿多生几个孩子,家里也热闹,也能给周家一个交代。 “好好好,喜哥儿如今身子可还舒适?” 周宵点了点头,道:“前段日子有些吃不下东西,如今好了许多。” 村长夫郎闻言道:“老大家的,去拿坛子酸黄瓜,宵儿,等会儿子你带走,这东西开胃,喜哥儿也爱吃,吃完再来找我拿。” 周宵点了点头,喜哥儿怀团团和圆圆的时候,就吃了不少的村长夫郎腌的黄瓜,能让自家夫郎多吃些东西,都是一家人他自是不会与村长夫郎客气。 村长夫郎知道周家自是不会短了喜哥儿吃的,笑眯眯的看着周宵,开口道:“哥儿有身孕,脾气容易阴晴不定,你多担待些。” 周宵笑道:“阿喜为我生儿育哥儿,没什么担待不担待的,他在家里最大。” 村长夫郎心中熨贴,等周宵拎着坛子酸黄瓜回去,开口道:“不怨村里人说,咱家哥儿真是顶顶有福气的。” 第120章 转眼夏去秋来,山头由绿变黄,村子里如火如荼的忙着秋收,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喜哥儿如今双身子,不能累着,因着便没让他下地抢收,跟着顾筠一道儿,在家中准备饭食。 家里如今地多,粮仓不够放粮食的,周宵前段日子,便在之前的仓房旁,又多建了一座出来。 忙忙碌碌近一个月,才堪堪把稻米入库,紧着又快要收玉米,整个秋时,就没有闲的时候。 不过,看着卖粮食换回来的银钱,一千五百六十多的银子,周宵感觉,再累也是值了。 “如今就只剩甘蔗没收,周大哥他们便能忙的来,倒是不用我去忙活了。”周宵把换回来的一百两金子藏放到了之前放那千金的地方。 喜哥儿把剩下的银钱放进箱柜,想了想道:“今年约么着还能再攒五十金,这卖粮食的银钱,不用分小爹他们?” 周宵点了点头道:“小爹说,先把那一千金换回来再说,他有一百多两银子傍身就成了。” 喜哥儿笑了笑,“那以后家里的吃食咱们买,别让小爹花钱了。” “成,团团和圆圆呢?怎的不在家?”周宵把银钱放好,看了一圈儿,不见俩娃的踪影,他回来的时候,在镇上给他们俩买了最爱吃的奶糕,不由问道。 “让小爹带着去云叔么家了,橙哥儿不是生了个白雪团子般的哥儿嘛,团团和圆圆自打满月宴见了卿哥儿,也不乱跑着玩了,整日里想着去云家看卿哥儿。” 周宵笑了笑,道:“卿哥儿确实可爱的很,也难怪他俩喜欢。” “还别说,村里人本来因着橙哥儿生了个哥儿,都嘲笑生的不是个小汉子呢,但满月宴见了卿哥儿,许多人家口风都变了,昨儿我带着团团和圆圆去云叔么家,听棉哥儿说,还有人家想和云家结娃娃亲呢。” 也不怪他们喜爱,卿哥儿长得确实好,从小便能看的出是个美人胚子,睫毛又长又卷又翘,眼睛乌黑透亮,眼尾微翘,喜哥儿看到卿哥儿第一眼便想抱回家。 周宵心下微动,“说起来,给咱们家圆圆定个娃娃亲,倒也行。” 喜哥儿无语,有人觊觎自家哥儿的时候,自家夫君恨不能把那人大卸八块儿去,如今轮到圆圆,恨不能从娘胎就把亲事给他定了去。 “你可别去说,云程如今有哥儿万事足,看卿哥儿跟眼珠子似的,便是把你当大哥,也少不得想揍你一顿。” 周宵笑道:“我也只是与你说说,若是以后圆圆能娶了卿哥儿自是好的,看他自己的本事吧。” 喜哥儿无奈,未等他开口说什么,便听到门口传来了圆圆的哭声儿,夫夫俩连忙走了出去。 “怎的了这是?”周宵从顾筠怀里接过圆圆,见他哭的双眼红肿,冲顾筠问道。 顾筠哭笑不得,道:“哭闹着要把卿哥儿抱回咱家,不给就哭,咋说都不成,你是没见程小子的脸色,五彩缤纷的。” 周宵:“………” 他还以为是磕碰到哪儿了,原是这?丢人的小家活儿。 喜哥儿松了口气,“卿哥儿是你云小叔的孩子,抱咱们家算怎么回事儿,等卿卿弟弟再大一些,会走了,你和你哥你们两个,便能带着他玩儿了,别哭了,乖。” 圆圆泪眼朦胧,“那弟弟什么时候会走啊?” “等弟弟两岁了,就能跟你们玩儿了。” 圆圆又哭了起来,“那也太久了。” 周宵拍了一把他的小屁股,“丢人玩意儿,以后你多去找弟弟玩不就成了,哭什么?!” 圆圆被自家爹爹拍了一巴掌,不服气的看了眼周宵,倒是把周宵的话听进心里去了。 自那日以后,圆圆日日都要去云家,识完字便去,一呆便是大半天,惹得小小年纪的圆圆在云程心里已然成了头号防备对象。 顾筠跟周宵和喜哥儿吐槽道:“这圆圆跟上工打卡似的,日日准时的很。” 喜哥儿哭笑不得,竟不知自家儿子竟是这般好颜色的小汉子,长大了还得了? 周宵无奈,笑道:“这几日遇到云程,总觉得他看我的模样,颇有怨念。” 不过若是自家儿子真能把卿哥儿娶回家,怨便怨吧,谁让人都是低头去媳妇儿,抬头嫁哥儿的。 顾筠失笑:“圆圆年岁小,不懂,就是喜欢好看的,咱们当大人的也不必想太多。” 也就是云程,心里其实也没太过介怀,有时候也只是玩笑居多。 团团和圆圆日日去云家,如今路走熟了,都不用喜哥儿他们送了,橙哥儿闲着无事,慢慢的教团团刺绣,如今团团拿针也有模有样的了。 秋风卷落叶,转眼便到了深秋,家中的藕,甘蔗,零零散散的其他的东西都卖了出去,喜哥儿的花圃如今换上了秋时的应季花儿。 家中的鸡鸭鹅也不怎的下蛋了,周宵让南星把肉禽先卖了一小部分出去,剩下的等到年时前,再拉去镇上卖,能卖个高点儿的价儿。 屋外下着秋雨,团团和圆圆睡的正熟,喜哥儿把油灯点上,和周宵把今年挣的银钱理了一遍。 “山头挣的银钱,这一堆,园子的在这里,花圃的是那一堆,今年家禽养的多,约么着有个百两多银子。” 夫夫俩把碎银数完,铜板串起来,仔细数了两遍,“刨去家里长工一年的银钱,不算田地收成,今年这些能有个五百多两。” “还有三十多头猪没有卖,加上应是有六百两的银子。” 周宵想了想,算上田里的收成,刨去长工一年的开支,如今一年能挣约么有两千七百多两银子。 喜哥儿眼眸在油灯的照耀下,亮晶晶的,“还真是不少了,攒上四年,便能把那一千金换回来了。” 周宵松了口气,村里能挣这般多的人家,没有两家,如今这般已很是不错了。 把银子归置好,喜哥儿和周宵在炕上躺下,“以后若是团团想考取功名,我觉得咱们应该赞赞银钱,在府城买一座宅子,以后团团去府城求学,也有住的地方。” 周宵叹道:“指望团团读书,还不如把希望寄放在你肚子里这个小家伙身上。” 睡梦中的团团似有所感,哼唧了一声儿,翻了个身,继续睡熟。 “罢了,睡吧,咱家似乎除了小爹,都不是啥读书的料儿。” 周宵吹灭油灯,抱着自家夫郎,沉沉睡了过去。 笠日清晨,带着些许薄雾,已经干枯了的野草上,沾上了些许白霜。 喜哥儿身子重了些,懒得动弹,坐在炕上,给尚未出世的小儿子用刚买的绸布做衣服。 一场秋雨一场凉,如今已是到了穿薄棉袄的日子了。 团团和圆圆乖乖的坐在一旁的专门给他俩打的小书桌上,歪歪扭扭的写着这两日新学的字,静谧又祥和。 今儿,村长把周宵喊了过去,靠近最北边儿的柳阳县大旱,难民奔逃到青水镇,县令核查过,无作奸犯科,又想留在青水镇的人,便留了下来。 青水镇的县令是个做实事的,有银钱傍身的,在镇上买了个宅子,便住到了镇子上,没有银钱的难民,县令派人喊了青水镇各村的村长来,一个村子,领上七八个人,直接安排到村子里住。 村长最是不喜这些外来户了,之前的那王家,便是逃难到谷家村的,一家人整日里惹是生非,但县令的命令,谁敢不从,只能喊了周宵来,跟着,看能不能选几个品行好的来。 逃难到青水镇的难民,多是面黄肌瘦,蓬头垢面,县令大人派人寻了个客栈,烧水沐浴,发了些干净的旧衣给他们,这才看起来像模像样儿了些。 村长本以为这回和之前一样,是能选人的,不料,哪些人去哪个村,县令大人早已分好,户籍也已经在县衙落好,到了县衙,直接领着回村子就成。 这回分到谷家村的,一共有七个人,五个汉子,一个哥儿,一个妇人年岁最大的汉子,约么着能有四十来岁,最小的便是那个哥儿,十四五岁的样子,很是清瘦。 回去路上,年长的汉子开口道:“村长,我和我媳妇儿还有家里的哥儿安排一处住便成,我们七人,除了我们一家子,其他四人我们不怎的认识。” 村长点了点头道:“你们四个是和家人走散了?” 一眉目俊朗的汉子回道:“我家只我一人,一身吃饱,全家不饿。” 另外三个汉子叹了口气,“我们家也只剩我们兄弟三个了,村长给一处住的地儿便成。” “在我们村子,旁的不说,偷鸡摸狗,品行不端定是不成,便是县令大人安排你们来,我们村子也容不下这般的人,到时候把你们退回县衙,再想在青水镇找落脚的地儿,可是难了。” 车上七人纷纷点头,“村长放心,我们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 村长点头道: “在咱们谷家村,只要踏实肯干,吃饱穿暖只是时候问题,有什么难处需要,只管与我说,能办的了的便帮你们办了。” 几人纷纷道:“多谢村长。” 骡车一路向着村子出发,呼驰而过的秋风,带来了些许凉意。 第121章 周宵刚帮着村长将难民安置妥当,天空便阴了下来,眼看要下雨,他便没有多呆,紧着匆匆回家去了。 回到家,喜哥儿正一手拿着蛋饼,一手往上头抹着顾筠夏时做的寒瓜酱豆。 自打有孕,过了那阵子看啥都恶心,吃不下去的时候,喜哥儿胃口变越来越大,经常没多久就饿了,顾筠便煎了蛋饼放锅里温着,喜哥儿啥时候想吃便能直接去锅里拿。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1 首页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