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闻言愣了愣,看了眼谷源的脸色,不复往日的愁闷,笑了笑道:“行,是得活动活动身子才是,整日里在屋里闷着也不是个事儿。” 村长夫郎看着重新打起精神的小儿子,心里也高兴,“成,你们且去,我在家给你们做好吃的。” 自古以来,似乎长辈表示开心的方式便是给做好吃的给小辈儿,越多美食,越高兴。 喜哥儿和周宵回到家,团团和圆圆睡眼惺忪的,刚放到炕上便沉沉睡了过去。 喜哥儿看着熟睡的俩娃,心头微软,轻轻捏了捏俩娃滑嫩嫩的小脸蛋,给他俩盖上了夏时的小薄被。 回来的路上,周宵把谷源心底的纠结和喜哥儿说了,喜哥儿听完颇觉无语,“我却是不知小弟心思这般多,这般小事儿也能记心里难受这么多天。” 周宵摇了摇头,“你不懂,读书人间,相互比着的多了去了,没比过本不如自己的,心里更是难受。” 喜哥儿有些无奈,“那这事儿也只能他自己想通了。” 周宵点了点头,他们作为亲人也只能说上两句罢了,还是得靠谷源自己想明白才行。 “我去园子了。”周宵换了身短打,冲喜哥儿道。 今儿回来的有些晚了,没有时间陪着夫郎和孩子们睡午觉,园子里的事儿还挺多,周宵虽心下遗憾,也只能打着精神去干活儿了。 喜哥儿有些困倦,打了个哈欠,软声道:“行,等我醒了去寻你。” 夏日的风都带着点儿温度,抚在人脸上,带不了多少清凉来。 好在园子里绿树成荫,在底下做活儿,不怎么晒人。 周宵在院子里忙活着,喜哥儿陪着团团和圆圆沉沉的睡了过去,一睁眼,已是到了未时。 喜哥儿把团团和圆圆抱起去了顾筠的屋子里,“小爹,我去园子那儿帮阿宵摘莲蓬,俩娃就麻烦你帮忙照看一下啦。” 顾筠一看便是刚睡醒没多久,摆了摆手道:“去吧,你爹也刚过去那边没多久。” 等喜哥儿到园子的时候,童哥儿和新哥儿刚喂完猪,打扫干净猪圈,过来背着箩筐,站在小船上,采摘着莲蓬。 家里有了他们两个帮忙,喜哥儿轻松了许多,家里的猪产的农家肥,周大和王临两人也都收拾的妥妥当当的,该施肥的时候,便拉去地里,因着整个园子牲畜家禽的粪便味道并不浓厚,连带着苍蝇蚊子都少了许多。 喜哥儿对童哥儿和新哥儿心下很是满意,也乐得交他们两个朋友,冲两人笑了笑:“童哥儿,把船摇来,我和你们一起。” 园子里的木船是周宵前两年趁着在山里,砍了木头,寻着云叔么给做的,一共做了两艘,个头不大,站三个人着实是有些拥挤了。 喜哥儿刚轻轻跳到船上,就明显感觉到有些转不开身了,无奈道:“算了,我还是在池塘岸边挑拣莲蓬好了。” 童哥儿闻言道:“喜哥儿,你若是想摘莲蓬,我来挑拣就行,你和新哥儿摘。” 喜哥儿已经跳上了岸,闻言摆了摆手,“不用了。”他本来也就是过来帮忙,在哪儿其实对他来说都一样。 言谈间,周铭和周宵父子二人摇着船,回了岸边,把背上慢慢两背篓的莲蓬倒在地上,“刚巧,喜哥儿,你就把饱满好看的莲蓬挑拣好,我和宵儿也能早早去镇上今儿就把莲蓬给卖了。” 喜哥儿冲周铭乖巧的点了点头,“知道了,爹。” 把莲子剥下来卖,价儿比带着莲蓬要高一些,不过杂货铺子那边有专门的伙计帮需要的客人剥莲子,有些镇上的人家就喜欢买整个儿的,因着铺子那边便只收带着莲蓬的莲子。 酒楼那边也是,也算是给喜哥儿省了不少的力气。 池塘荷花被照顾的不错,采摘下来的莲蓬个个新鲜饱满,少有长坏了的,喜哥儿挑拣起来,一点儿也不费劲。 微风拂过,池塘水面泛起了涟漪,喜哥儿在岸边还能看到几尾看着就挺肥硕的草鱼在莲叶下游来游去。 把莲蓬挑拣好,品相不好的放到一旁,剩下的喜哥儿搬去了板车上,趁着周宵他们还没有回来,喜哥儿挽了挽裤脚,想去池塘捉两条鱼来,当今儿的晚食。 不过池塘水还挺深,喜哥儿试了试没法下去,只能在岸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儿,等着傻鱼自己撞上来。 周宵和周铭摇着船回来,便看到喜哥儿对着池塘,一副望眼欲穿的样子。 “怎的了,东西落池塘里了?” 周宵把背篓里的莲蓬卸下,冲喜哥儿问道。 喜哥儿摇了摇头,“本想下水捉两条鱼来吃,不想水还有些深,下不去。” “原是这事儿,等把莲蓬摘完,我下水捉两条,刚巧你们小爹昨儿晚还说想吃鱼了。”周铭笑道。 等把池塘里这茬的莲蓬摘的七七八八,天色已晚,周宵没有耽搁,驾着牛车便直接去了镇上,好在夏时白日长,刚巧也快到做晚食的时候了,估摸着去杂货铺买菜的人正能赶上人多的时候。 喜哥儿没有跟着去,拎着周铭捉的两条大鱼,分了些品相不怎么好,但是味道还不错的莲蓬给新哥儿和童哥儿他俩,带上剩下的莲蓬,和周铭一道儿回了家。 “呦,这莲子看着不错,今儿晚炖银耳莲子羹喝。”顾筠从屋里出来,走到灶房,刚哄睡吃饱喝足的团团和圆圆。 晚食顾筠炒了鱼块儿,配上青椒紫苏,除了鱼刺儿有些多,味道是真没有什么好挑的。 看到紫苏,喜哥儿笑了笑道:“今年还没有做过紫苏桃子姜喝呢。” 顾筠笑道:“还没到最热的时候,想不起来也难怪。” 整个夏时最热的时候,便是麦收的时候了,以往还有人家因着天儿太热,热晕倒在地里的,这中暑气也不是闹着玩儿的。 家里的桃子也陆陆续续的下来了,圆滚滚粉嫩嫩的,喜哥儿想着在麦收的时候做一阵儿紫苏桃子姜来卖,也能有空儿,反正家里的旱田少,用不到他帮忙。 周宵回来的时候,顾筠和喜哥儿他们都已经吃过晚食了,给他留了碗酸辣炒鱼块儿,银耳莲子羹还在炉子上吨着。 “怎么样?”喜哥儿把饭食端饭桌上,询问道。 周宵拿起馒头,点了点头,笑道:“刚拉过去,杂货铺那边便全收了,刚摆上没多久,就被镇上的人家买光了,等大后天,再摘了送去。” 喜哥儿点了点头,心下微喜,“尝尝小爹做的银耳莲子羹,炖了许久。” 周宵不爱吃甜食,喝了一口便放下了碗,“还成。” 喜哥儿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外头便传来了一声响彻天际的闷雷,紧接着便听到顾筠屋里传来了团团和圆圆的哭声儿。 喜哥儿也顾不上和周宵说话了,赶忙出了灶房,哄哭闹不已的团团和圆圆去了。 夏时的雨反复无常,但闪电雷鸣后,总是跟着一场大雨。 喜哥儿紧着把团团和圆圆抱回了自己屋里,没多久,大雨倾盆而至,一整日的闷热一扫而空。 雨滴落下来,啪嗒啪嗒的砸在地面和屋顶,好在院子里铺着石子儿和青砖,倒是沾不上太多的泥土。 大雨下了一个晚上,到了白日也没有停歇。 夏时下雨有个好处便是,天气没有那么闷热了,喜哥儿屋外的看着雨幕,阴天连带着屋子里也暗沉的很,伴着雨声儿很是好眠。 闲来无事,喜哥儿坐在炕上,给团团和圆圆做小鞋子,周宵无事儿,拿了话本,伴着油灯,坐在喜哥儿身旁看了起来。 团团和圆圆呼呼的睡着,一时间除了雨声儿,还有惊起的一片蛙声,没有旁的声音,静谧又安详。 周宵和喜哥儿也是没有想到,这场大雨会下这么久,连着几日的大雨,园子里的池塘给冲冒了,里头的鱼扑腾到了岸边。 周大过来报信儿的时候,周宵刚穿好蓑衣,正准备去园子那边看看。 “东家,园子里的家禽牲畜无碍,都在棚子底下呆着,没有被淋到,只是池塘冒了,里头的鱼跑出来了。”周大快速的把园子里的情况和周宵说了一遍。 周宵点了点头,看了眼起身准备和他一起去园子看看的喜哥儿,没让他跟着去,“你在家看着团团和圆圆便好。” 喜哥儿无奈,只能留守在家里等着。 周铭也从小门走了来,和周宵他们一道儿去了园子。 雨还在下,得亏周宵家地势高,还没有被淹着,周大家就不成了,前两日雨水便进了屋子。 周大当机立断,和周宵说了一声儿,便带着小爹和童哥儿住进了园子里的屋子里,连带着家里值钱的物件儿也搬了过来。 今儿周大去家里看了一眼,整个院子已是能养鱼了。 第57章 雨越下越大,好在园子里草多,不至于太过泥泞,几人草鞋上的泥巴并没有多少。 周铭和周宵父子二人赶到的时候,池塘边因着溢出的水浅,跑出来的鱼在里头蹦哒跳跃着,远远望去,鱼还不少。 三亩地的鱼塘若是用渔网围起来,家里的那张渔网定然是不够用的。 “爹,看这架势,估摸着还得下上一阵儿,把渔网拆成一尺多的宽条儿,钉些木桩围起来是最有好的办法了。”周宵隔着雨幕,眼睛被雨淋的都有些睁不开,雨水顺着锋利的下颌线流到下巴,汇成一股细细的水流。 周铭也知这办法最能一劳永逸,“家里的渔网拆了也不够用的,还差得远。” 周宵站在雨幕里,刚想开口,便听周大道:“东家,我家还有几张渔网,不过有两张有些破旧,但拆拆说不准还能用。” 周大他爹以前算是村里的半个渔民,经常在山后的那条河里网鱼,家里大大小小的渔网有好几张,不过自打他走了以后,渔网便闲置了下来。 王临附和道:“我家也有一张,若是东家需要,我回家取来。” 王临家的渔网是他拿了长工的月银后买的,想着趁着夏时,多网几次鱼,拉去镇上卖了补贴些家用。 周宵笑道:“那就麻烦周大哥王大哥去家一趟,我按价儿买来,把渔网放园子屋子里去,新哥儿也喊来帮着剪一剪渔网。” 周大和王临闻言,脚步匆匆的往家里赶去。 周铭看了眼搁浅在池塘边活蹦乱跳的鱼,眼尖的抓了条肥硕的鲫鱼,拎着鱼鳃那块儿冲周宵道:“看来还得一会儿,我回趟家把鱼给你小爹,今儿中午吃鲤鱼炖豆腐,木桩上回扩盖猪圈,还剩了不少木头,想来应该是够用的。” 周宵点了点头,还好那些木桩还在,着实是省了不少的事儿。 周大他们把渔网拿来,新哥儿和童哥儿在屋里剪裁渔网,周宵想了想,趁着这会儿功夫,喊了周大来,把准备做木桩的木头搬到屋子里来,削好。 几人分工,忙活了一上午,到了吃午食的时候还没有弄好,没等周宵他们回去,喜哥儿便抬着食盒过来了园子这边。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1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