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皇上也没有想到松云大师会把方先野叫来帮忙。 那时松云大师转着念珠道阿弥陀佛,说方先野虚怀若谷聪慧机敏,年轻人难得有这样的心性,值得相信。果然是化外之人,天大的事情也能说得心平气和。 那时皇上看着跪拜于地的方先野,一时之间不知道能说什么,只好由松云去了。 此时榻上的皇上慢慢睁开了眼睛,赵公公喜道:“皇上醒了!” 皇上混沌的双眸转了转,落在了方先野身上,便渐渐清醒起来。他淡淡道:“方爱卿来了。” 方先野行礼道:“启禀皇上,臣带些药材补品来。” 皇上伸出手,赵公公立刻去扶住皇上,帮助他坐起身来靠着床背,又给皇上塞好手炉,照顾得很妥帖。 皇上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方先野,说道:“我记得,你是姚建河的学生。” 正二品尚书右丞参知政事姚建河,便是朝官口中尊称的裴国公。 “臣自幼失怙,赴南都赶考一路坎坷,幸得姚大人赏识收留几日。姚大人之学问未曾习得十之二三,愧称学生。”方先野不卑不亢道。 “方爱卿十七岁中榜,乃是大梁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元,本该是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却从无骄纵自得之色,常怀忧怖,心系黎民,有复圣颜回之德。此前朕有意让你经受磨砺才将你降职,其中苦心,方爱卿可知?” 方先野立刻行礼,道:“得圣上青眼相加,实为先野此生幸事,死而无憾。” 便听皇上幽幽道:“朕如今体弱衰微,恐怕时日无多,方爱卿以为大梁交给哪位皇子,最为合适?” 这问题实在太过敏感,方先野愣了愣便觉不妙,他马上跪下:“圣上正当盛时,必有百年之寿,臣岂敢妄言此事?” 皇上轻笑一声,并不饶他,而是说道:“姚建河与纪王过从甚密,方爱卿觉得纪王如何?可堪大任?” 方先野出了一身汗,拳头捏紧了。他知道皇上这是非要从他口中问出一个结果,犹豫再三便咬牙说道:“国公大人只是因为姻亲与纪王相熟,应当并无他想。若以臣愚见……纪王与肃王虽为英才,有雄才大略,但若以文韬武功而论,晋王也不会逊色。” 前面一阵寂静,在这扑朔迷离的时局之中,方先野对自己的猜测并无太多把握。 皇上看见他时并不太高兴,他明面上是姚建河的学生门客,虽说并未做什么实质的事情,但看起来也是分属纪王一派的。皇上在金安寺隐蔽多日,也未曾试图与城外纪王联络,想来对纪王并不满意。而皇上不愿意留在宫中,密谋逃脱,显然对控制皇宫的肃王也多有忌惮。 若他所猜不错,皇上对这两个羽翼渐丰的儿子都不满意,剩下来最合适的人选,便是晋王殿下了。晋王在各位皇子中年岁较轻,写得一手好书法,常年醉心于绘画诗文之中似乎无心朝政,对于夺嫡的纷争避之不及。但方先野曾偶然读到过晋王的诗文,笔力雄厚心胸当不止于此,藏拙而已。 “晋王……”皇上轻轻笑起来,他慢慢道:“方爱卿不必如此紧张,起来罢。” 方先野微微松了一口气,看起来他押对了。 他从地上站起来,皇上摆摆手,旁边的赵公公便搬来椅子让方先野坐下。皇上淡淡道:“肃王、纪王想趁朕生病篡位,若非朕早有防备便要死在宫中了。这般不仁不义之辈,怎能继承我大梁江山?方爱卿所言朕亦深以为然,晋王虽然年轻但仁厚有礼,可承大统。将来他的身边需有能人辅佐,朕属意于你,将来他的身边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方先野谢恩,心中却知这是皇上稳住他的说法。在松云大师找到他之前,皇上应该已经为晋王选好了一批能臣,他和姚建河关系密切,怕是排除在这批人选之外的。 以皇上的态度看来,他或许是打算让肃王纪王鹬蚌相争,而使晋王渔翁得利。待肃王和纪王两败俱伤后,新皇登基,原本分别支持二王的两党谁也得不到好处,恐怕要就此衰落,朝中权力重新洗牌。 那么这场变故是皇上安排的么?不,事出仓促,恐怕并非皇上本意,想来是因为皇上的病情恶化提前引发了这场变故。 方先野的脑子快速运转着,分析着眼下的情形。却听皇上在旁幽幽道:“段帅还未归来么?” 方先野愣了愣,暗暗捏紧了拳头。 “启禀陛下,段帅还未至南都。” “算算时日也应该要到了罢,方爱卿觉得他为何至今未归呢?” “臣不懂战场之事,不敢妄言。许是路上时局混乱,使者还未到罢。” 皇上轻声一笑,他慢慢道:“甫一生变,朕便下诏让他回来。段帅是如此消息灵通之人,怎么会至今未归呢?” 方先野便觉得手心都要出汗了。 所幸皇上并未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淡淡岔开了去说别的。
第90章 进军 没过几日,纪王终究是按捺不住率兵攻打南都,图穷匕见,和肃王真刀真枪见血地拼杀起来。南都街头杀声震天乱成一团,所有百姓都闭门不出,方先野也被困在了金安寺中,便也只好日日陪同皇上。 皇上确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还硬撑着一口气等着他的两个儿子拼到两败俱伤,再现身完成最后一击。 方先野便同赵公公一起照顾皇上。松云大师深谙岐黄之道,日日都来把脉送汤药。 某日黄昏,皇上终于从成天的昏睡中醒来,目光迷茫地望着窗外的树影,突然对方先野说道:“方爱卿此前说自己自幼失怙,这是怎么一回事?” 方先野有些意外,他行礼恭敬道:“启禀圣上,臣幼时家中遭遇旱灾田地颗粒无收。逃荒路上一家五口三人饿死,父亲将我卖给一富户为仆,后臣又被辗转变卖多次。幸而遇到一位教书先生怜惜臣身世坎坷,为臣赎身又教臣文章,臣得以学成赶考。” “那教书先生呢?你父亲呢?” “先生病故了,后来臣再去寻父,发觉父亲在与臣分别的第二年便亡故。” 皇上沉默了一阵,转过头来打量着方先野,疲倦的眼里没有什么神采。他道:“如此身世,爱卿说来却十分淡然。” “世人皆苦,不独臣一人。”顿了顿,方先野说道:“臣入仕,便也是希望世上能少些苦命人。” 这几日他对于皇上的问题回答总是非常得体,既不邀功也无怨言,行事极为冷静。皇上便沉默了,他眯着眼睛悠悠地看着阳光慢慢暗下去,待到只剩一丝昏黄的光线时,他轻声说道:“太阳要落了。” 待方先野抬头顺着皇上的话望过去时,却听皇上说道:“朕知道方卿聪明能干。你在户部、在云洛两州做的成绩朕看在眼里,你上书的改革建议也颇有见地。可是方卿,这世上从不缺聪明人,缺的是时机二字。” “若朕能多活几年,你的时机会比现在好。” 皇上的语气平和,仿佛是在推心置腹地与他说话。方先野想皇上所说的意思,大概是指他原本打算在这几年里再为晋王增加一些势力,或许可以把方先野从裴国公那边摘出来,暗暗放到晋王麾下。 只是如今这个形势,这一切是来不及了。 “你救了朕,这些时日也并未透露朕的行踪。松云说你是可信之人,他看人向来很准,这次也没有看错。”皇上淡淡地说道,转过眼睛来看向方先野,说道:“既然如此,朕便给方卿这个时机。” “朕拟一道旨意给你,你救驾有功,朕封你为忠和侯,提你以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方先野怔了怔,以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便是升于宰执之列,平步青云,这是他入仕以来梦寐以求的位置。他立刻叩首谢恩,心中惊讶震动之余,疑云却盖过了喜悦。 他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皇上沉默一会儿后,便幽幽说道:“朕记得你与段帅素来不睦。” 顿了顿,皇上仿佛感叹道:“段帅如今,还没有回来啊。” 那不祥的预感在方先野的心中慢慢扩大。 皇上派来的使者自然早已到了段胥营中,也自然“不幸”遭遇劫匪,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但丢失了诏书和兵符。段胥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使者,表示自己对使者的话是全然相信的,只是看不到兵符和诏书,按律例他绝不能撤军。 安顿好使者后他还是该干嘛干嘛,像是完全不知道南都这档子事似的。丁进道这使者丢了兵符诏书本就是大罪,按常理早该逃跑了,但还是快马加鞭地来这里通报消息,看来是把这个消息看得比身家性命还重,消息应当是真实的。 史彪便有些犯愁,对段胥道:“皇上叫我们回去我们却不回去,之后不会被秋后算账掉脑袋罢?” 段胥抱着胳膊看着桌上画有兵力分布的地舆图,答非所问道:“史彪,自我们进攻幽州以来,死伤如何?” 史彪挠挠头,丁进看他一眼,摇摇头然后答道:“归鹤军十三万人,死者三千,伤者九千。成捷军七万人,死者八百,伤者三千。堂北军十万人,死者五千,伤者一万五千人。总死八千八百余人,伤者两万七千人” 段胥点点头,道:“我攻他守,幽州地形复杂,我们战损比丹支大得多。丹支被我们击溃将幽州大半城池让出,但主力还在,一旦撤军我们攻下的幽州十三城立刻便会回到丹支手中,不光如此,与幽州毗邻的景州和齐州会不会有损失还未可知。那我们这三万多人为何而伤,为何而死?” 南都那满城权贵的命是命,他们在战场死去的这些士兵的命就不是命? 段胥到底是没把这句大逆不道的话说出来,他只是抬眸看向史彪,笑意盈盈。 “我的将士绝不白死,我段胥打下来的土地,谁也别想让我吐出来。若回去要掉脑袋我第一个掉,绝不连累你,你放心。” 史彪便有些羞赧,他高声道:“我史彪的命是段帅的,段帅要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我的脑袋还在脖子上就绝不让大帅掉脑袋!” 丁进冷然道:“就会说大话。” 史彪顿时吹胡子瞪眼,段胥眼见这两个部下又要争执起来,便转头对丁进说道:“方才听你说起归鹤军里有些议论,所为何事?” 丁进想起来此事,正色禀报道:“前段时间丹支士兵突然力大无穷、刀枪不入,我们遇到了进军以来最大的阻力,军中士兵多有疑惑。有关于神鬼之论甚嚣尘下,马上便是最关键的抚见城之战,我担心军心不稳。” 段胥合上双手放于唇边,边思索边笑得明朗:“路达的策略推进得不错啊。” 上次他来北岸时还没有几个汉人知道苍神,这次再来许多汉人已经知道了苍神的传说,甚至战事遇阻也能联想到苍神的神迹。若他再晚来几年,怕不是许多汉人都能口诵苍言经信奉教义了。 “先把战法定下来,开战前我会和他们谈谈的。”段胥指着地图道。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4 首页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8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