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褚公子让她“为自己作传”,此刻她也用轻薄话来报复他。只要说者不怕羞,害羞的就是听者。 褚公子明知柳竹秋在以牙还牙,却因她巧言令色,没办法名正言顺还击,见仆从们有的难堪有的憋笑,心知纠缠下去丢脸的还是他,烦躁挥手:“罢了,且饶你这回。你有要命的把柄在本公子手里,往后必须听我号令,敢有违逆,我就让你柳家鸡犬不留!” 柳竹秋继续装柔顺:“是,小女子今后定为公子马首是瞻,只求公子高抬贵手,莫要为难我这弱女子。” “弱女子……” 褚公子气到发笑,欲刻薄她,又想这女人脸皮太厚,只会令伤害反弹,姑且忍住,咬了咬牙,下令:“我得走了,五天后再召见你。你先替我写篇文章,题目是《君子谋道不谋食》,到时带来见我。 ” 他起身离座,等老奴替他理顺衫袖,走过柳竹秋身边时还想教训两句。 柳竹秋抬起眼帘相迎,也想再细瞧他两眼,试试能不能如春梨所说做上好梦。 她自小不服礼教拘束,装了四年风流书生,行事更是恣情纵意,看美人如同赏名花,愉悦随性,哪存在羞涩一说?目光投递,秋波涌起,褚公子的心反像小船陡遇颠簸,腮边未退的薄红又明艳起来,负气摔袖快步离去。 等闹事的全走光了,宋妙仙赶紧反锁房门,拉住柳竹秋问对策。 “姐姐莫急,那人想让我帮他办事,暂时不会害我。” “你可知他是什么人?” “……不清楚,想必大有来头吧。” 柳竹秋怕宋妙仙惶恐,权且装糊涂。宋妙仙早已将生死系于她身,也不做杞人忧天之论,拉她去梳妆台前坐下,重新为她束发戴巾,想到方才的险情,怨她不该写诗戏弄褚公子。 “你就算不怕他害你,也不该制造误会。若他错把你当成轻薄女子,日后存心刁难可怎么办?” “管他的,反正我名声够坏了,索性让他误会好了。姐姐难道还没看清男人的嘴脸,男人都外强中干,只敢调戏清纯端庄的女子,真遇上胆大的,立马就怂了。” 柳竹秋断定,褚公子那高贵美丽的皮囊下也只是个寻常的俗男子,并不妨碍她斗智斗勇。 作者有话说: ①出自《汉书.外戚传·孝武陈皇后传》 ,陈皇后让巫女身着男人衣服,与之同宿,被汉武帝发现后贬至长门宫。 ②出自《韩诗外传》 ③出自元朝诗人岑安卿《凤凰台》。 ④李白《清平调》其一。
第十章 按柳竹秋的宗旨,只要天还没塌下来一切都可按部就班,向宋妙仙叮嘱一番,离开锦云楼去往张选志府。 张体乾数日不见老师,接待分外殷勤,端端正正行完拜礼,亲手捧来一碗“万春银叶”茶。 “这是刚到的贡品,太爷前儿赏的,学生干干净净收着,等先生先尝。” 柳竹秋最初对这学生抱着利用的目的,相处一年多,见他孺子可教,本性也重孝义,感情早转为真挚,高高兴兴接过茶,叫他坐下说话。 “体乾,先生知道你孝顺,今天还要靠你的孝顺过关呢。” “先生只管吩咐。” “我日前摊上些麻烦,害张厂公受累不少,你想必都听说了。” “先生是在伸张正义,就该狠狠收拾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否则让他们混进官场还了得?学生听人说起,好生佩服先生的胆量,更觉得做您的弟子是三生有幸!” 张体乾起身向柳竹秋作揖,自豪之情发乎其心,主动表示:“待会儿太爷回来若责怪先生,学生一定帮先生求情。” 柳竹秋摇头:“你只须把我前阵子教你的功课背好,等下张厂公考你时不出差错,那比帮我说一万句好话都顶用。” 张体乾连忙取出课本,他念书虽未到然糠照薪的程度,也还认真勤奋,学过的功课都记得,再在柳竹秋指教下梳理一遍,就更了然于胸了。 少顷,张选志回府,张体乾去请安。过了一会儿,下人来传话:“老太爷请温先生前厅吃茶。” 柳竹秋整肃衣冠跟去,走到前厅回廊下,正遇上张体乾出来,见了她欢眉笑眼蹦过来。 “怎么样?” “太爷夸我呢。” 柳竹秋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步入前厅,向那身着常服,打扮如同富家翁的白发老太监躬身行礼。 “先生快请坐。” 张选志老脸盈笑,看得出很满意孙子刚才的表现,对温霄寒的谢意随之看涨。但顺天乡试舞弊案轰动朝野,已有不少官员卷入其中,致使官场震动,人人自危,肇因都得归结于温霄寒的揭发。 他做为东厂提督,身处旋涡中心,这几日为回护此人费了不少心神,不交代一番说不过去。 “先生,这句话咱家本不当讲,可你前日在飞花楼的行事也过于轻率了。旁人还罢,咱家待你如何你心里应该有数,倘若事先知会一声,也不至于把事情搞到沸反盈天的地步。现在民间议论纷纷,既损了朝廷的颜面,也会害你自己沦为众矢之的啊。”
柳竹秋忙离座谦恭致歉,再不矜不伐申辩:“当日晚生也是受形势所迫。舞弊一事在考场内业已传开,还伴有命案发生。之后士子们群情激愤,在文庙集会抗议,动静之大,想必早已惊动朝廷。若官府误信歹人之言,误会那些士子是在造谣生事,派武力进行镇压,势必熏莸不分,玉石同焚,而真正参与舞弊的人却能隔岸观火,坐享渔利。晚生正是怕无辜正义之士蒙难,才被迫铤而走险,当众揭发漏题实证,好让士子们师出有名,不至遭人诬陷。” 此言不虚,当时东厂和锦衣卫都接到了秀才们闹事的举报,正预备驱逐镇压。假如温霄寒迟一步行动,定会引发流血伤亡以及大规模的冤狱。这点张选志比谁都清楚,听了她义正词严的辩白后肃然起敬,起身拱手道:“原来先生竟是怀着舍己救人之心才甘冒奇险,此等胸襟胆识,诚可比拟古之侠士,是咱家浅薄了。” 柳竹秋连忙谦辞,这时下人来报:“新任锦衣卫北镇抚使张鲁生求见。” 锦衣卫和东厂都是直接受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后者因长官是与皇帝关系亲近的太监,是以地位凌驾于前者之上。锦衣卫的官员走马上任时不但要拜见本属上司,还得向东厂的上级官员们见礼。 张选志对柳竹秋说:“这张鲁生是咱家的同族,论辈份该叫我一声叔公,虽说草莽了些,但其人也颇有可取之处,先生若不嫌弃,就顺便见一见?” 锦衣卫要权有权,要钱有钱,攀上关系走遍天下都不怕,镶金的人脉柳竹秋不要白不要,谢过张选志,和他一道坐下侯客。 那张鲁生三十多岁,长得人高马大,须髯如戟,嗓门堪比撞钟,若暴吼一声或许能惊碎人的肝胆,不说能力如何,凭这副威风凛凛的相貌放在镇抚司撑门面也够光鲜的。 本朝重文轻武,有名望的文人向来不大瞧得起武弁,就是那职衔颇高的武官骨子里也自卑,唯恐被文人轻视。 张鲁生久闻温霄寒大名,怕受鄙薄,干脆先倨傲待人,双方见过面,行过礼,他就只顾着同张选志说话,不太搭理柳竹秋。 张选志怪他不懂事,想替二人拉话头,不凑巧宫里派人来传召了。 他急着动身,柳竹秋和张鲁生便一起告辞。张鲁生阔步走出厅门,柳竹秋追上招呼。 “张大人留步。” “先生还有何见教?” 柳竹秋已看出他鲁钝憨直,因好面子才故作矜持,便落落大方请他去酒楼叙谈。 她笑容可掬,态度诚恳,张鲁生不明用意,又不好推辞,跟着她来到附近酒肆。 柳竹秋叫上一桌好菜,并一坛泰山大曲,亲自替张鲁生斟满一碗。 “这是张大人家乡的纯酿,请尝尝看是否正宗?” 张鲁生没见过这样豪爽待客的书生,诧异:“先生也好酒?” 柳竹秋笑道:“我初与人结交一般请人喝茶,结识了山东人才请他们喝酒。” “为何啊?” “别的地方都管本地名酒叫‘金花’,比如川酒有六朵金花,徽酒有四朵,都偏文秀柔美。只山东称家乡的好酒为‘金刚’,正道出山东人的壮志豪情。今日得见张大人,观君气度便知是豪迈坦荡的山东汉子,须用美酒款待方能畅叙胸怀。” 张鲁生受宠若惊,痛责自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忙向她赔罪。 柳竹秋毫不介意,陪他欢快嚼饮,先聊些乡情风俗,再谈些家长里短,气氛逐渐圆融,竟开始称兄道弟了。 张鲁生粗犷莽汉,高兴起来话就直接,指着她腰间系的玉璜荷包说:“温老弟这个荷包精致得很,不知在哪儿买的,某也想买一个送给浑家。” 柳竹秋先前在锦云楼遭褚公子胁迫,宋妙仙说她可能冲撞了煞神才遇此灾星,拿出太清观求来的辟邪玉璜给她佩戴。玉璜下坠着她亲手缝制的大红鲤鱼荷包,样式新颖别致,上面布满金线绣成的细密花纹,点缀珍珠金钿,十分富丽喜人。 柳竹秋早发觉张鲁生一直在留意这荷包,若不是宋妙仙给的就解下来送他了,暧昧笑道:“这是别人送我的。” 张鲁生马上领会是相好赠送的,忙打哈哈混过去。 柳竹秋趁机放下筷子,看着他的脸说:“张兄,小弟有句冒昧之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只管说便说。” “小弟粗通医理,看张兄的气色……是不是经常觉得后背和颈椎酸痛难受?” 她得高人指点,谙熟针灸艾炙之术,古往今来的医书也读过若干,治点头疼脑热的小病不在话下,靠这特长打通过不少人际场上的关节。 张鲁生惊讶:“老弟还有这本事,你说得不错,某这肩颈病害了好几年,看过好些大夫都不管用,近来还越发严重了。你可有法治得?” 柳竹秋说:“张兄习武之人,筋骨灵活,按说不会得这类病。再容小弟胡乱推测,你是否经常接触寒湿之物?” 张鲁生又惊:“某以前是水军,一年四季下河操练,冬天也不间断。前年调任锦衣卫不用操练了,但十多年的习惯一时难改,仍一有空便下河游几个来回,到了三九天河面结冻,就拿斧头凿开冰面,然后照游不误,那河水算不算寒湿之物?” “这便是了。《黄帝内经》里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若冬季不休息保养,就会直接损伤肾气。肾伤了便藏不住精气,精气泄露导致阳气衰弱,让大量寒气聚集在体内。更何况你还在隆冬时节下河游泳,须知要克化那么多寒邪又得消耗大量阳气,久之就会淤血堆积,气脉不通。肩颈疼痛都只算小病,长此以往还将酿成重症,危及性命啊。” 柳竹秋引经据典分析病情,不由得张鲁生不怕,赶忙求她救治。 她劝他戒掉冬泳,当场写下一个行气化瘀,祛湿助阳的方子,说配合艾炙治疗,十日内可缓解疼痛,坚持三个月即可拔除病根。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06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