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呈强打起精神,道:“大哥,我们仍有三十万将士呢,不用愁!粮草也可以再让华阳君和郑兄派人运送过来,你本来不也是这么安排的吗?” 赵括咬着嘴唇,默然深思。 赵括原先的部署,的确如朱呈所言一般。为了使大军行进更灵便、战力更强,军队中几乎都是战斗兵团,而辎重部队不仅人数少,携带的粮草也有限。赵军有一大半粮草仍储存于百里石长城东面的大营内,由华阳君冯亭管理。按赵括的计划,他率领大军赴丹水西岸攻打秦军,若耗日持久、粮草短缺,只需令冯亭和郑臧向前线运输补给。 这一番部署实属合理,却也须要保障一个前提,即丹水以东的赵军阵地和大营不会沦陷。 赵括本不担心此事,因为根据原有的军情,秦军并无奇袭丹水东的途径,而且王龁与廉颇对峙了一年半,期间秦军也从未曾奇袭过赵军的壁垒营寨,可见奇袭丹水东颇有难度。 但现下秦军的主帅却是武安君白起! 寻常将帅想不到的招数,白起总能想到!寻常将帅做不到的事情,白起也总能做到! 白起会不会已派了军队奇袭丹水东? 丹水东的赵军能否抵御住秦军的奇袭? 赵括没勇气往下细思,长长的俊眉拧成两个疙瘩。 “大哥,我们明天继续攻打黄土关吗?”朱呈蓦然问赵括。 赵括沉声道:“不了。待斥候回来禀明周围情况,我们全军择路返回百里石长城。” 朱呈和季攸均是一讶:“我们仍有三十万大军,为什么不继续打了?就算那杀星白起已在秦营,大哥也不该胆怯避战啊!” 赵括肃然道:“我并非回避武安君,只是秦军突换主帅,我军的战术也要有相应的变化,所以我们得先回大营,拟定新的战术,再重新来攻。”他心中尚存一丝侥幸之念,又恐军士惶急、自乱阵脚,因而未对义弟们坦言他最大的忧虑。 朱呈、季攸也不多疑,听罢赵括之语,低头道:“大哥说的是。”两人依旧信任赵括的主张,只不过内心难免恨恨于不能尽早为贾亶报仇。 一个时辰逾过,一名斥候回到军中,身边另有一员灰头土脸的赵卒,两人驱马疾奔至赵括所在的山坡上,急匆匆滚鞍下马,几乎是跌撞着跪到赵括跟前,那赵卒道:“马服君,不好了!秦贼奇袭故关!” “你说什么!”朱呈和季攸大惊失色,霍的从地上跳了起来。 赵括也缓缓站起身,直感胸口冰凉、四肢虚软。 那赵卒道:“今日午时,秦贼的骑兵遽然从我军大营后方的高岭上冲杀下来,华阳君带着弟兄们抗御,但秦贼好生厉害……小人是华阳君手下的传令兵,华阳君见秦贼凶悍,便令小人通知郑都尉支援,然后再来丹水西禀报马服君。小人已通知了郑都尉,郑都尉集结兵士赶赴故关应援,但又遭到一支秦贼骑兵队阻扰,不得顺畅……小人拼了命的奔逃,才来到这儿见着马服君……”他一说完这些话,便不自禁的低声呜咽。 季攸咬牙道:“阻扰郑兄的那支秦贼骑兵队,八成就是奇袭我们辎重队的那伙人!那帮恶贼烧杀了一通就逃跑,原来竟是又跑去丹水东作祟了!” 朱呈面皮抽搐,道:“可秦贼怎会出现在我们大营后方啊?他们是怎么绕到那里的?之前平原君说过,魏国没借道给秦贼啊!上党郡北部的城邑也还未被秦贼占领,仍有驻军守御,秦贼也不可能轻易从上党郡北部迂回!南边北边都没路,他们难道还能飞到我军大营后方吗!” 那赵卒颤声道:“秦贼似乎是从长平北的山岭里过来的……” “不可能!”朱呈呼叱道,“长平北的山岭极为险峻,地形又复杂,难辨方位,平日人迹罕至,千百年以来既无官道也无商道,秦贼的军队焉能穿越如此峻岭去到我军后方!” 赵括心下慨叹:“武安君用兵,出奇无穷,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双目注视着朱呈,道:“事已至此,我等一味深究秦贼如何行军,全无意义。当务之急,是我军要尽快回去增援华阳君,万万不能让秦贼夺得百里石长城!” 季攸和朱呈惕然,立即去调度各级军官,传令全军准备启行。 从地形考虑,赵军此时东渡丹水,之后往南走,从金门镇至泫氏、再至故关,应是最为便捷的路线。赵括正打算这样行军,忽然又有斥候自东南面回来,禀报道:“马服君,王陵带着秦贼把金门镇一带占据了!” 朱呈跌足道:“秦贼这是要堵我们的路啊!他们共有多少人?” 斥候道:“小人瞧不清数目,但他们有很多战车,军力想必不差。” 季攸向赵括道:“大哥,看来我们得先把这群秦贼扫开,打通道路!” 朱呈附和道:“是也!我们有三十万大军,不怕他们!” 赵括表情凝重,道:“若仅是对付王陵,我们当然可以奋起一战,但我忧心,一旦我们与王陵交锋,武安君又从我们身后发兵撵上来,那样我们就会被前后夹击、陷于险境。” 朱呈、季攸闻言,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是时,北方又有斥候回来,称“无异状”。赵括忖度片刻,道:“我们仍走长平官道。” 大军甫行,左翼兵阵忽有将士高呼:“敌袭!敌袭!” 原来是王龁率领一万轻骑杀来。这一万轻骑以弩骑为主,弩骑列阵时分成前、中、后三队,前队当先持□□放箭,放完箭便即后退、填充箭矢,同时中队上前放箭,中队放完箭也后退,后队再上前,如是循环,只远远的连续依次射击,不与赵军近战纠缠。 赵军左翼突遭袭击,初时将士们少不得仓皇的手忙脚乱一阵,但主帅赵括很快传下指令,命步卒立盾阵御箭,又命弓骑兵与盾矛手结阵反攻秦军。 王龁一见赵军还击,立马令己军后撤。秦军颇为熟悉此间地形,在黑夜中上坡下坡、绕道穿梭,绝无不便,加之又是轻骑,是以行动非常迅快。 秦军一撤,赵军自然当追,但赵括提防秦军又在使诱敌之计,故不让赵军紧追,将赵军召回。 可赵军一往回走,王龁又率秦军奔上前齐射,赵括又只能调度赵军防御反击。 如此你来我往,赵军不堪其扰,行军速度大减。 赵括也考虑过分兵作战,但此处离秦军大营太近,万一白起派出重兵,把分散的赵军兵团逐一包围聚歼,那是大大的不妙!是故,赵括斟酌再三,终是决定不要分兵,全军且则一同往长平镇行进。长平镇有现成的壁垒,比之野外,大有利于赵军防御。 遂尔,赵军一边抗御秦军的游击、一边北行,至黎明破晓时分,抵达长平镇。 赵括不暇歇气,赶忙在长平镇四周布防,而后令朱呈先领五万精兵奔赴百里石长城。 由于长平官道狭长,大军一齐行走甚是费时,后方也容易遭秦军追杀,赵括故先让五万精兵快速驰援,余人分组编队,有的暂在长平镇御敌,有的预备后续前往百里石长城。 然而朱呈的军队离开不到半日,竟又返回长平镇,并带回五千名落魄疲惫的赵卒。 赵括心中立时了然,脸上惨白无一丝血色,问道:“百里石长城已经失守了,对么?” 朱呈说不出话,闭着眼点了点头。 赵括又问:“华阳君和郑都尉怎样了?” 五千赵卒中的一名千夫长噙泪道:“华阳君率众死守百里石长城,最终殉职。” 赵括鼻子一酸,眼中泪光打转。 千夫长续道:“华阳君殉职前,已派人赴邯郸报信,又从大火中抢救出一些粮草,托郑都尉运送给马服君……” 赵括伸手拭一拭眉眼,点首道:“华阳君恪尽职守,我辈钦佩!” 季攸也擦了把眼泪,再问那千夫长:“郑都尉呢?” 千夫长回答:“我们这五千人是从长平关撤离的,当时百里石长城已被秦贼占据,壁垒之下不容我军通行。郑都尉的部众应是从故关撤离。” 赵括、朱呈、季攸一听这话,顿时心口又寒了十倍。 秦军占领了百里石长城,郑臧从故关撤离,若要渡丹水、与赵括的军队会合,只能走泫氏、金门镇这条路,可这条路已被王陵所率的秦军封锁住了! 换言之,郑臧的部众几乎无法和赵括的主力大军会合! 现在长平共有三十多万赵军,但三十多万赵军却陷入了秦军的包围圈,而且在这巨大的包围圈之中,赵军又被一分为二,赵括与主力军在长平镇,郑臧的部众在丹水东,两支军队相隔甚远,全无交通之机! 朱呈和季攸面面相觑,两人脸上都堆满了恐慌的表情,彼此心照不宣:“我们的粮草运不过来了!” 赵括端坐案前,腰杆挺得笔直,浑身却前所未有的虚乏无力,仿佛精神与灵魂皆被抽离出了躯体。
他双眼望向支于大帐中央的地图,思绪凌乱漂摇,昏昏沉沉、迷迷茫茫…… * 这天午后,王陵军团的信使来到秦军大营,向白起报告了军情。傍晚,司马梗派出的信使亦至。 白起写下战报,命快马送回咸阳,并令一支两万人的步卒队赴百里石长城,汇入司马梗军团。
第183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庙堂 邯郸,夜雨滂沱,雷鸣电闪。 赵王赵丹在龙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寐。 王后轻拍赵丹肩头,婉然笑语道:“秋季下雷雨虽是罕事,但大王从不惧怕打雷,今夜为何总也睡不安稳呢?” 赵丹翻了个身,面向王后,道:“寡人不是怕这雷声,寡人是在惦记括兄。也不知长平战场是怎样的天气,山岭野地没有玉宇广厦,如果也这般的下大雨,括兄会很辛苦。” 王后笑道:“大王真的很关心马服君。” 赵丹也笑了,道:“这是自然。寡人从儿时起就和括兄非常投缘了。括兄很有才干,对寡人又很忠义,他常常替寡人排忧解难。他虽只是寡人的族兄,但在寡人心中,他就像是寡人的嫡亲兄长一样。寡人与那些亲生的弟弟妹妹们反倒不怎么亲密。” 王后道:“大王与马服君能有这份情义,实属难得。” 赵丹点一点头,继而缓悠悠吐出一缕长气,喃喃道:“不知括兄现下怎样了……寡人好久没收到战报了……” 隔不多时,寝殿外忽然一阵细微骚乱,接着便听到宦者令的尖厉呼声传入殿内:“大王!长平有新战报!” 赵丹乍闻此言,冷不丁浑身冒出一层冷汗,慌促的下床穿衣。 王后也紧跟着下了床,服侍赵丹着装束发,一面劝慰道:“大王勿急……” 但赵丹听宦者令的呼声大有悲戚之意,心底已充斥着不祥之感,哪里能不急?他简单的披了锦袍、梳了发髻,疾步走到外殿,召宦者令至跟前。 宦者令“噗通”跪倒,面孔贴地,带着哭腔道:“大王,长平有信使回报,说百里石长城失守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64 首页 上一页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