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听说,由于他听从了长史司马奥的建议,执政徐州时常常以峻法威慑部下,使得徐州各级官员对他怨恨颇深。可以说徐州从表面上看是风平浪静,但其内部已暗潮涌动,只要稍有风吹草动,恐怕裴盾的刺史之位不会坐的安稳。” “如果我们想要贩卖私盐,最好不要跟裴盾牵扯太多,而且也不要签署长期协议,最好是货到款收。因为在下非常担心随着中原形势巨变,从而引发徐州局势动荡。” 卫朔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虽然他不知道历史上徐州在永嘉之乱发生时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但听了朱文的话,他能想得到永嘉之乱发生时,想必徐州也不可能幸免。好在青州暂时有曹嶷顶在前面,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受到胡人的入侵。 “那就这么定了,等过几天,我亲自去一趟徐州!”
第23章 南下徐州 古代人要想从青州崂山到徐州彭城可不像现代那么简单,买张飞机票或者火车票几个小时就能到达。崂山距彭城的直线距离大概有三百六十公里,考虑到古代的路况,假如走陆路的话,大概要多走上个百十公里。 因车速跟路况有很大关系,理想状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套一匹马的马车时速大概在十到十五公里。这样算来,从崂山到徐州,正常情况下,即使坐马车也至少需要30个小时,也就是说一辆马车日夜不停的赶路也需要一天多的时间。 可正常情况下,不管是人还是马车都不可能连续赶路,吃喝拉撒睡总得解决吧? 而且卫朔去徐州也不可能空着马车去,车上肯定装满了食盐。这样一来一辆拉了货的马车每天顶多走五至八十里路。如此一来去一趟徐州,光是花在路上的时间也得个把月。如果再加上需要办的事情,这一次卫朔的徐州之行起码耽搁近两个月时间。 这是卫朔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崂山大本营,因此很多事情得安排妥当了。 “主公,要不在下跟你去徐州吧?” “我说子文你怎么变得婆婆妈妈了?让你留守是因为你心思敏捷,你应该很清楚暗中不知有多少人在觊觎我们崂山,张大哥虽然可靠,但为人忠厚,对于外人射来的暗箭,他应付不了。如果没有你留下我还真不放心前往徐州。” 自从卫朔做出了要亲自前往徐州的决定后,崂山上就有不少人主动要求跟随他南下,其中朱文就是之一。 “可我也是崂山上最了解徐州的人,去了徐州对社长的肯定有帮助!” “呵呵,子文,你随我去了徐州当然有帮助,但你别忘了,眼下崂山才是我们的根基之地!崂山上的一切都不容有任何闪失,只有把它交给你和张大哥我才能放心前往徐州。”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解,总算打消了朱文前往徐州的念头。如果可能的话,卫朔当然希望朱文能跟他一同前往徐州,但正如他刚才说的那样,崂山才是他的根本。 “那这一次社长准备带上谁前往彭城?” “此次去徐州,我准备只带着二郎前往,另外再从护卫队挑选一百队员担任护卫任务,可这样一来路上会耽误比较长的时间。唉,如果咱们有船就好了,直接从青岛港出发,就能直达徐州沿海。” 对于不能走海陆去徐州卫朔感到很遗憾,他想了一下叮嘱道:“子文,虽说我要离开一段时间,但你们也不能对自己放松要求。尤其是青岛港的基建工作必须加快,争取在这个月内搞好基础工作。” “放心吧,社长,在下会亲自盯着此事。”朱文郑重的点点头保证道:“我一定会替社长看好咱们崂山,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社长的大计。” 翌日,天还没亮,张大嫂就带着妇人把准备好的干粮装起来,把水葫芦用烧开凉凉的水灌满。如今的崂山早就今非昔比,前段时间为了方便运输精盐,卫朔买了五辆马车,此次徐州之行他将把马车都带走,毕竟五千斤食盐,如果全靠人来背的话负担太重。 早饭后,车子迎着晨曦启程了。众人都送出来,最后,张大郎把一个小包裹递给卫朔,悄悄地说:“卫兄弟,路上用的零钱已放在前面的马车里了。这里面装了几枚金叶子,留着关键时刻用,要小心收好。” 卫朔点点头接过了包裹并背在身上,“张大哥,我走之后,崂山就交给你了,有什么事你可以找朱先生商量,如果王东家以及官府有人上山,你不必理会他们,只把一切推到我身上即可。” 第一辆打头的车是张二郎负责的,最后一辆殿后的是一个名叫李狗子的小伙子负责的,另三辆马车在中间。车上没装太多,也就五石的精盐。除了卫朔享受了坐马车的待遇外,其他人只能跟着走。 路线早就商量好了,首先,众人一路西行,先穿过青州长广、城阳两郡,然后掉头南下,就能抵达徐州的东海国,而徐州治所——彭城就位于东海国的西南方向的彭城国。一路上众人晓行夜宿,车队每天大约可赶八十里路。 起初大家都很警觉,不过还好,如今青徐两州境内还算安全,倒也没发生什么事。晚上借宿的时候车队尽量避免在野外露宿,专找大点儿的客店打尖儿。马车都是停在店家的院里,而且每天都有护卫队队员轮流看守。 一百多人外加五辆马车,还是很吸引外人主意的,只是迫于护卫队队员手中的弓箭和长矛威慑,才打消了一般小毛贼的骚扰。 这日,众人顺利抵达了城阳郡莒县。在客店休息时,卫朔专门把大伙儿召集在一起开了一次会。 “诸位,再往南走,我们可就要出青州了。往日里常说,州境附近常有盗匪出没。因此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我希望护卫队要加强戒备。” “卫大哥,你就交给我吧。那些盗匪不来便好,如果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我们护卫队一定会不会让对方好过。”张二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检验一下护卫队的战斗力。 第二日早晨,天没亮卫朔就把大家叫了起来,吃完早饭套上车就走。在傍晚的时候,卫朔一行抵达了青徐边境。众人在路边吃了点干粮,准备休息一会儿就进入徐州。卫朔擦擦额头上的汗水,拿出朱文用手画出的简陋地图看了起来。 “卫大哥,前面是不是就是徐州了?”张大郎一边吃干粮一边问道。 卫朔点点头道:“嗯,再往前就是徐州东海国的祝其县,天黑之前我们必须赶到,否则的话只能露宿野外了。告诉大家抓紧时间吃饭休息,等下我们还得赶路呢。” 众人出了青州不远就是一个小山口,远远地就见山坡上站着一个人,这个人手上拎着个大刀,一看就不是个良善人。打头的张二郎一看马上一挥手,车把式把车停下。没想到对方观察了一会儿竟然主动退走了,张二郎不敢大意,赶紧来找卫朔商量。 听了张二郎的汇报,卫朔若有所思得说:“看来真的有人盯上我们了,刚刚那个不过是个探路的。嘿嘿,不管是哪路神仙,只要敢打咱们的主意,就让他有来无回。” 张二郎踌躇满志道说:“反正兄弟们的手早就有点痒了,如今有人主动找上门那再好不过了。” “二郎,你去通知做好准备,真正的考验要来了。” 吃饱喝足之后,大家套上车再次上路。临行前,卫朔给众人交了底。告诉大家有伙儿强盗盯上了车队,接下来会有一番厮杀,希望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听了卫朔的话,大家提起精神一路向前,不敢有一点懈怠。半个时辰之后,车队来到一处名叫夹谷山的地方。夹谷山顾名思义就是两山夹一谷,谷两边是陡峭的石壁,大约有十丈高,中间只能并排走两辆马车。 众人小心翼翼地走入山谷,护卫队每个人精神集中手持长矛。谁知车队刚刚转过一个弯儿,就看到前面十丈远的地方横着一棵大树,挡住了车队前行的道路。 与此同时,‘嗖’的一声,一支响箭射向天空。一阵呼啸过后,前面闪出五十几个手拿刀枪的人来,完全把前面的峡谷塞满了。卫朔赶忙让车队停下,看了看对面的乌合之众,笑着对张二郎说:“咱们的买卖来了,让大家都做好准备。”
第24章 长矛初显威 张二郎大手一挥,跟在后面的八十名护卫队队员立刻将长矛端在手上,后面还有二十人弯弓搭箭做好了射击准备。 卫朔带着张大郎走上前去,只见对面三个大汉并排站着,这三人就是夹谷山的三位当家的。中间那位紫面大汉就是大当家刘六,左边那个是他兄弟刘七,同时也是山寨的二当家,右边那个大汉是山寨的三当家马云。 卫朔一拱手朗声道:“前面是哪个山头的好汉?兄弟打崂山来,不过是个普通商人,准备前往徐州做买卖。希望各位好汉能给个面子,让我们过去,将来我崂山一定厚报。” “哈哈哈!” 卫朔的话引起对面土匪们的一阵哄笑,二当家刘七大刀一抡指着卫朔嚣张地叫道:“老子管你是崂山还是山崂,识相的把车马和货物留下,今天就放你们条活路。” 听罢,卫朔没说话,对中间的大当家的一拱手:“大当家的,在下崂山卫朔,这厢有礼了。” “哟,崂山卫朔?哼!幸会幸会。刚我兄弟说了,只要你们把货物、马车留下,我们夹谷山的好汉就放你们一马。”刘六瞥了卫朔一眼轻笑道。 “俗话说:山不转水转,今天大当家不能高抬贵手吗?” “按说大伙儿都是在道上混,面子应当给。可寨里的弟兄们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今天要是走空了,我们回去就得吹灯拔蜡,散伙走人。你说,我该怎么办?” 卫朔沉吟了一会儿说:“既然大当家开口了,我们也不能不识抬举。车上的确没什么值钱的物件,要不这样,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将贵寨的礼物给补上。” “补上?你可真逗!娘的,谁知道你们回来时走那条道,万一你们从别的地方跑了,我们上寨上下不得喝西北风去!行了,你也别废话了,要么你们主动把东西留下,要么我们亲自动手去拿。” 其实,卫朔早就知道这事不可能善了,他之所以在这儿磨叽半天,就是为张二郎他们争取时间。当他用余光看到护卫队做好了出击准备后,立即向张二郎使了个眼神,悄声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一会开打后,弓箭手按日常训练的那样,交替轮留射击。长矛兵做好出击准备,二郎,你箭法最好,一会儿尽量先搞定那几个当家的。” 由于双方相距不过十丈左右,弓箭手正好可以发挥威力。只见张二郎拿出弓箭瞄向了刘六,只见嗖的一声响,箭矢像闪电一般直奔刘六的胸口。同时其他二十名弓箭手也齐齐射出箭矢,瞬间就射中了几个倒霉蛋。 对面的盗匪显然没想到卫朔他们拥有如此犀利的弓箭手,一时间手忙脚乱,气势为之一顿。与此同时,四名长矛兵排成一排,迈着整齐的步伐,以一往无前的气势杀向群匪。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53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