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青盐之利……”刘总喃喃自语,似乎若有所思。 “咦?不对,不对呀……”卫朔猛然回过神来,这个刘总有些不对劲啊,满场世家子弟都对卫朔不理不睬,偏偏这个刘总对他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 见大厅内无人关注他们二人,刘总忙先开口道:“卫大人或许很奇怪在下对你的态度。” 卫朔点点头道:“没错,确实如此。想我卫朔在世家眼中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粗鄙庶族,人人耻与在下交往。可刘兄弟似乎从一看到就很感兴趣的样子……” 刘总摇头道:“今乾坤倒悬,胡人肆虐,还分什么庶族和世家,不都是炎黄子孙么?有本事去跟胡人较劲啊,老跟自己人过不去算什么本事?” 这一番话,彻底让卫朔对身边这位年轻人刮目相看,不由得出言赞道:“世上又有多少世家子弟能像刘郎君一样开明?大多数世家子弟都瞧不起庶族出身的人才。却不知若没有工匠改良工具,没有农夫生产粮食,没有医生研究疾病,那些世家不都得饿死、病死?” “在下……” “哈哈哈,游戏之言,游戏之言,刘兄弟一笑了之即可!”卫朔似乎察觉到之前有些话说过了,忙岔开话题。 “其实,在下早就听说过卫大人的名头,当时刘某就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卫大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如何就能依靠数百流民而崛起青州东部?今日在下才略微明白了些。”说到这儿刘总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欣赏之色接着说:“大人与世家子弟完全不同,为人洒脱不羁,没有世俗偏见,世家越是不屑一顾的东西,大人越是视若珍宝,想必这就是大人为什么总能够在驳杂形势下游刃有余的原因。” “想我刘家也是汉室宗亲之后,我父刘毅曾是青州赫赫有名的大中正官,可这又能如何?我家兄长还不是死于胡人之手?”想起自家兄长的惨死,刘总感到心里一阵抽搐。 看到刘总一脸悲戚,卫朔忙安慰道:“人死不能复生,请刘郎君节哀顺变!” 不知过了多久,刘总才止住了悲伤,只见他面容一整道:“卫大人,在下冒昧问一句:崂山可还愿招新人上山乎?” 嗯?卫朔心下一凛,暗道:这小子此言何意?是真心要上我崂山?还是存心试探?不由得开口笑道:“刘郎君此言何意啊?我怎么听不懂啊?” “实不瞒卫大人,刘某寄居曹府,不过是为了寻机找石勒报家仇!可蹉跎月余,在下彻底明白了,曹刺史并不是一个可托付大事的人。可卫大人却不一样,你既缺少雄心抱负,又有雄厚的财力为依托,日后只要小心经营三五年,这天下还有谁可阻挡大人横扫宇内,重整河山?” “我若想替兄报仇,在卫大人麾下必然有的是机会。” 卫朔并没有因刘总的主动靠拢而冲昏了头脑,反而不动声说:“其实刘郎君还可以南下投靠琅琊王去,岂不比小小的崂山强吗?” “琅琊王?嚇嚇……”不料,刘总一听琅琊王嘴角便露出一丝嘲讽之色,“恐怕卫大人还不知道吧?早在数日前,琅琊王在新亭宴请江东各大世家豪族名士!” “在新亭之会上,琅琊王与江东世家终于结束了对抗走向了合作。大批诸如顾荣、贺循、纪赡、周玘、陆晔、甘卓等江东名士,纷纷出仕琅琊王府,与王氏兄弟为首的北方士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可惜,北方士族也不是好惹的,别看江东士人大肆入幕琅琊王府,但真正掌握大权的还是北方士族。日后琅琊王不要说北伐中原收复河山了,光是调停两大势力间的纠纷怕是都要忙得他焦头烂额!” “不过,就算如此想必琅琊王也是甘之如饴,因为他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变成北方士族手中的傀儡,只需在两大势力间左右逢源,自可稳坐钓鱼台!” 听了刘总的话,卫朔十分满意,对刘总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颇感意外。这是第一个主动投效他的世家名士,卫朔自然会感到几分得意。新亭之会在历史的确十分有名,正是有了新亭之会,才为日和司马睿开国江东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亭之会也标志江东士子开始大规模出仕琅琊王府,南、北士子间的交锋也将就此展开,也为日后王敦叛乱埋下了伏笔。
第95章 讨好曹嶷 慢慢到了深夜,此时宴席接近了尾声。这时曹嶷却把注意力再次放在了卫朔身上,他把玩着手中的酒樽,轻笑道:“卫大人,听说此次来临淄,你给本官带了不少礼物,本官甚是好奇,不知都有些什么呀?” 卫朔见问,忙将酒樽放在案几上,站起身回道:“回禀刺史,下官听说大人正为新建广固城为难,特意进献了一种新奇之物。此物极适宜营造城池,可省去不少糯米做粘合物。日后大人若要营建广固城,崂山可作为水泥的生产基地。” “水泥?”曹嶷一头雾水,不知水泥是何物。 “不错,正是水泥,水泥是一种高效的建筑材料,遇水后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非常适合建造城池。” 听了卫朔的话,在场不少有心人都对水泥好奇不已,就连曹嶷也顾不上喝酒了,可见这水泥真是送到了他的心坎儿上。曹嶷早有新建广固城的打算,水泥若真有卫朔说得那样好用,必将大大缩短营建新城的时间。 其他世家子弟尽管对所谓的奇巧淫技不感兴趣,但想到之前崂山出产的青盐,大家对尚未露面的水泥更是期待不已。 “卫大人,不知水泥现在何处啊?”曹嶷急切道。 卫朔不急不忙道:“大人莫急,水泥正由专人看护着,没有大人的命令不敢贸然呈现给府君。” “嗯,既如此,就让他们呈上来吧!” “诺!”卫朔朝身后的护卫一挥手,不一会儿就见个精壮的汉子抱着个巨大的陶瓷罐走了进来,曹嶷等人一眨不眨的盯着那个陶瓷罐。 卫朔接过陶瓷罐,揭开密封物,伸手入瓮抓起一把水泥,放到了曹嶷的案几上。曹嶷身子前倾,用右手小拇指轻轻挑了些水泥粉末仔细观察起来。 “这就是水泥?”曹嶷指着案几上那一小撮灰色粉末满脸疑惑道,他看了半天也没瞧出这粉末有何不凡之处。 “没错,刺史大人看到的就是水泥,大人别看此物貌不惊人,一旦遇水凝固后就可变成砖石一般坚硬,且不惧水火之物。” “哦?竟然如此神奇!来人,给本官拿些水来!” 曹嶷一听忙吩咐人找水来试试水泥的奇效,其他人也纷纷伸长脖子张望起来,想要看看水泥是如何变硬的。 不料,卫朔却道:“大人有所不知,水泥虽然可遇水变硬,但却耗费时日。一般要半刻钟才开始凝固变化,要完全凝固则需要两刻钟左右。” “啊!还需要如此久的时间啊!”曹嶷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让人找些水与水泥合在一处放在一旁,由专门守护,只等宴席结束后再查看。 尽管曹嶷没能亲眼看到水泥变硬,不过他对卫朔的表现十分满意。卫朔能花费心思制出水泥来讨好他,恰恰说明了卫朔对他的重视!曹嶷是个盗匪出身,最怕被外人看不起,如今看到卫朔进献礼物如此上心,不禁对卫朔好感大增。
“哈哈哈,卫大人辛苦了,等本官查验过水泥的效果后,再行封赏!” “谢刺史大人提携!”卫朔忙躬身谢道。 正当卫朔准备回归座位上时,却见旁边站起一人道:“卫大人,在下听说你崂山盛产青盐,不知此次可愿将此秘技献给刺史大人?” 卫朔转身一看,却见乐安国内史田华正一脸笑意看着他。卫朔心中一凛,自知青盐之利已引起各方觊觎,不但刺史曹嶷及其麾下对崂山青盐虎视眈眈,就是青州本地世家也不甘青盐之利被崂山独吞。 “青盐乃崂山数万流民生存之根本,虽不能将此秘技进献给刺史大人,但我崂山也愿每年给刺史府上缴一万石青盐。” “一万石?” “嘶!” 听了卫朔之言,大厅内顿时响起一阵抽气声,一万石青盐按照如今的市价,可就是两百万钱,比一般郡国一年的税赋还要多,卫朔的大手笔一下子震住了在场诸人。 就连曹嶷也无话可说,虽他十分眼馋崂山掌握的制盐秘技,可他也不敢过分相逼,万一卫朔在狗急跳墙之下学那苏峻逃亡江东的话,他岂不是要鸡飞蛋打一场空。再说,每年平添多了万石青盐收入,他曹嶷也知足了。 “哈哈哈!”故而曹嶷爽朗一笑,顿时化解了宴席上紧张的气氛,只见他笑道:“卫大人果然是个实诚人,这一万石青盐曹某收下了,日后崂山商社可自由在我青州行商,各地官府不可阻挠为难。” “下官等谨记刺史大人教诲!”在场青州各文武赶紧应声跪倒在地。 卫朔听了曹嶷当众承诺,不禁暗喜不已。有了今日曹嶷的警告,想必日后崂山在青州境内行商会方便不少。有了青州市场,再加上日渐打开的徐州市场,以及即将开拓的江东市场,未来崂山的青盐生意前景广阔。 在场的世家大族虽然对卫朔恨得牙根直痒痒,可当着曹嶷的面,他们又不敢显露出来,只好暗地里诅咒卫朔不识抬举。 东莱太守王庭坚看着其乐融融的曹嶷与卫朔,眼中寒光四射。为了制盐秘技,琅琊王氏与崂山不知暗中交锋了多少次,但每次都以王家失败而告终。这一次王庭坚不惜以身事贼,不就是为了得到此秘技吗? 如今卫朔跟曹嶷勾搭到了一起,日后就更加不方便动手了。王庭坚眼珠子直转,脑袋一刻也不停地,正想着该如何朝崂山下手。想到这儿,他不禁又埋怨起那个胆小的苏峻来,若从此人不走,由他出面岂不更好? 在场众人当中,怕是只有刘总一人暗自担心不已,他刚刚向卫朔表明了心迹,可不想这么快就失了自家主公。最后看到卫朔有惊无险的过了关,他才算放下心来。 宴席终于结束了,加水后的水泥也开始了凝固。曹嶷看到这一幕后喜出望外,对卫朔是赞叹不已,指名要其负责日后营建广固城的水泥供应。 卫朔自不会穷大方,经过几轮协商,最后议定水泥的价格为每石六百钱,每卖一斤水泥卫朔大约就赚了一文钱左右,这利润已经很高了,可惜除了卫朔在场人都不知其中关窍。在场众人反而纷纷认为每石六百钱价格非常便宜,比起一旦万钱的米价,水泥的价格简直就是白菜价,甚至曹嶷还认为这是卫朔故意以低价向他示好呢! 当卫朔离开曹府时,身边多了个刘总,刘总本是刺史府内存在感极低的人物,故也没人注意到他和卫朔走在了一起。 走在路上,当卫朔将与曹嶷达成的水泥交易告之刘总时,刘总不禁瞠目结舌道:“没想到水泥的成本竟然如此低廉,却不知此物乃何物制成?” “哈哈哈……”卫朔得意的笑道:“不可说,不可说,等日后到了崂山你自会清楚。”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53 首页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