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嶷作为首席谋士,也显示出自己出众的能力,只见他开口补充道:“崔毖联合段氏、宇文、高句丽共四方来犯,敌众我寡,易于智取,难以力敌。如今西安平城墙高大,只需部署少量兵力就足以应付敌军的攻击,我们只需伏兵在外,伺机攻击,内外同时发兵,使敌人惊骇而不知道如何防备,最终定能打败敌人。”
第125章 水师、港口 一提起旅顺,国人就没有不知道的。后世清北洋大臣李鸿章曾在此地筹建北洋水师,在旅顺征民大扩航道,疏浚港湾、填海、筑炮台、建港池,使旅顺口成为当时世界闻名的军事要塞,并为五大军港之一。 李鸿章在旅顺经营了近十六年,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后,旅顺才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由日俄分别侵占。 不过在魏晋时期,旅顺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此地人称“马石津”,隶属西安平,是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地方,也没人意识到她对辽东的重要性。但来自现代卫朔却深知旅顺的重要性,早早的就将营建旅顺的工作给安排了下去。 大战一结束,为了加快港口建设,卫朔将战后俘虏而来的两万高句丽人统统发配到旅顺充当劳力。再加上迁移到此地的三万余带方、乐浪两郡民众,算是暂时解决了港口建设所需的青壮问题。 “沓氏县令,那些高句丽俘虏平日里干活老实吗?”看着在码头上忙忙碌碌的高句丽俘虏,卫朔随口问道。 “有大军在侧看押,哪个高句丽人敢不老实?幸好咱们俘虏了两万高句丽青壮,否则仅靠辽东本地青壮,真不知这座号称百万吨级别港口何时才能投入运营。”沓氏霞客心有余悸道,眼下他是负责营建旅顺的负责人,自然深知未来旅顺港的规模有多大。 卫朔对沓氏霞客的工作十分满意,只随意叮嘱道:“这里我就全权交给你了,千万不要大意,若有什么问题可直接来找我!你也知道接下来我们还将面临一场大战,希望此战不要影响到港口的建设。” “一点儿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不过以在下看来影响也不会太严重。距离敌人进攻应该还有三个月左右时间,三个月后首批正在开建的五个泊位届时将建设完工。下批工程可以安排在战后进行,五个泊位暂时可以满足眼前需求。” 一听首批才开工建设了五个泊位,卫朔就觉得进度太慢。可他也知道,以目前辽东的实力,能同时开建五个泊位已实属不易,再多怕是就要应付不过来了。 卫朔满脸不甘道:“唉,辽东还是缺乏劳力,若我们有个数十万民众,估计用不了多久旅顺港就可完工。” 沓氏霞客见状忙安慰道:“主公不必如此,有了水泥相助,已节省了不少时间与麻烦。只是水泥暂时还必须从崂山运来,如果西安平内的水泥作坊能早点建好就行了。” “恐怕还得再等些时候,城里的工匠们正跟崂山来的技师们学技术,短时间内怕是指望不上。”卫朔也知道水泥的重要性,可技术人才问题不解决,就无法扩大水泥的产量,眼下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从三月底开始,旅顺港就进入了建设的快车道。一辆辆马车、船只,从各方运来大量水泥、生铁以及其他建筑材料,又有大量青壮被官府以每月一石粮食的价格从辽东各地招募而来,随即加入旅顺港的建设当中来。 按照之前的规划,旅顺港不但是未来辽东最重要的贸易港口,还是将来辽东水师驻地。作为未来辽东最大的港口,旅顺将拥有六十个泊位,可同时停泊六十艘五千料的大海船。 当然了,现在的旅顺港,不过是一张白纸,还需投入巨额资金与人力才能实现纸面上的规划。 为了节省资源以及加快港口营建,卫朔直接在西安平内修建了新的水泥窑,以便就地为港口建设提供所需的水泥,减少崂山水泥作坊的压力。 正在此时,卫朔与沓氏霞客看到数艘战船缓缓驶入附近海域,站在船头上的刘总正朝着这边挥舞着手臂。 沓氏霞客笑着道:“主公,看来你把刘参军调到水师是对的,你看他多喜欢现在的生活啊?” 鉴于水师缺乏人才,大战之后卫朔就把刘总调到水师担任军司马之职,负责营建辽东水师。一开始刘总还不太愿意,可众人当中唯有他在此战中跟随水师一起行动,而且表现还不错,经过众人一番劝解后,他才不情不愿接受了新职务。 可没想到刘总一上任,马上就喜欢上了漂在海上的生活。再说辽东水师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当初卫朔为了让其迅速形成战斗力,特意将崂山水师一分二,为此还引发了崂山水师统领王维的不满。 如今经过卫朔平衡后,两地水师各辖水师六百人,大小战船三十艘。但是卫朔也给王维、刘总二人定下了目标,希望他们二人在今后两年内将两支水师扩充至三千人,战船起码有百艘以上。 这个目标虽然有点儿宏大,可刘总、王维二人得知后却兴奋异常,自家主公如此重视水师发展,不正说明水师未来前景可期吗? “主公,你又来查看港口建设啊?”刘总跳下船来到卫朔面前问道。 “是啊,旅顺港的建设,关系到日后辽东的发展大计,我不得不重视一二。对了,刘司马,如今可还抱怨我把你扔到了水师?”卫朔见到刘总后仍然不忘打趣一下对方。 刘总赧颜一笑道:“主公,这都是猴年马月的事啦,您怎么还拿出来笑话人?当初我不是没意识到水师的重要性吗?现在您就是拿一个骑兵指挥使来换,我也不愿意离开水师啦。” “哈哈哈哈……”卫朔闻言哈哈大笑,他用手指点点刘总笑道:“看来你是真的喜欢上水师生活了!唉,当初为了劝你加入水师,我与其他人差点儿把嘴皮子磨破。既然如今你已心甘情愿做水师统领,那就好好干吧,争取将来留名青史!” “请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负主公期望!” “嗯,不错,我来问问,如今你们水师招收多少新人了?” “说起招兵这事,在下正要跟主公商量一二。辽东本地青壮缺乏,光是招募步兵、骑兵和营建港口就消耗了大半青壮。我们水师根本招募不到什么新人,属下就想向主公讨个将令。” “哦?什么将令?说来听听。” “我想回青徐二州招人去,尤其是徐州东部沿海地区,人口众多还是主公辖区,正适合招募新兵。而且因为旅顺港还在营建中,我们水师就是驻扎在此地也无法保证训练,还不如暂时转移到青徐沿海一带。既可招到新兵,还能有地方训练,可谓是一举两得!” 卫朔闻言若有所思道:“刘司马言之有理,行,这事就算我答应了,你即刻去办吧!” “遵命!”刘总喜滋滋离去了。 等刘总离去,沓氏霞客看着险要的旅顺港感慨道,“主公,属下真是对你佩服之极,竟然选择此地作为水师驻地。你看整个旅顺港,港口口门开向东南,东侧是雄伟的黄金山,西侧是老虎尾半岛,西南是巍峨的老铁山,整个旅顺港形势险要,由两山对峙而成出海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听到沓氏霞客如此盛赞旅顺地形,卫朔也难免喜形于色,如果不是无法量产火炮。卫朔都想在航道两侧的山上密布火力,一旦有敌人来犯,到时万炮齐发,两侧火力交叉成网,互相支援,必可使敌舰难以靠近。 “只可惜少了火炮支援,否则此地将更加险要难攻!” “主公,什么是火炮啊?” “火炮嘛?火炮就是会发火的大炮,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战争利器!只可惜我们还造不出来!”
第126章 四月春耕 四月初,白雪覆盖的辽地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如今正是草长茑飞时节,旷野上都长出了一层浅浅的绿色,细细的绒草顽强地从地里钻出羸弱的身躯,欣喜地在春风中伸展身姿,咨意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哒哒地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卫朔带着一行人在田间地头视察着。为了春耕,他可是煞费苦心,抽调了整整一个营的士兵,全力帮助辽东百姓进行春耕。 甚至为了筹措耕马,卫朔用食盐、茶叶、铁器从辽东各部胡人中交易来大量耕马,除了一部分运回徐州外,大部分部分留在了辽地。 为了开发辽东,卫朔不但大肆推广大农场计划与马耕技术,还广为修建水利设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水车的推广。汉代,是古代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巅峰,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提水工具——翻车。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毕岚发明了翻车,“翻车设机车以引水”。翻车出现后,很快就成为民间应用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提水机械,不少工匠都懂得制作。 翻车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链轮,一主动,一从动,绕在轮上的翻板就是传动链,这个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带动翻车转动,一面把水提上来。 三国时,马钧对翻车进行了改进,制造了新式翻车,结构精巧,能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这种新式翻车也较省力,儿童都能转动。 今日卫朔来到马訾水边,就是为了视察几处翻车的建立。在马訾水边建水车,可依靠水力带动翻车,大大节省了畜力。 预先制作好的十座大水车正静静地躺在地上,等着工匠们安装。看着踌躇满志的工匠们,卫朔大手一挥,众人立即行动起来。工匠们先是在挖好的沟渠边,测量好所需的数据,然后抬着水车架到水边固定好。 为了增强水车的强度,卫朔可是下了大本钱,在其关键处都用了铁皮、铆钉来固定。在众人不断地欢呼声中,第一座水车终于被架了起来。高达六丈左右的水车,矗立在岸边,显得威风凛凛。 随着河水流动带动机关,一阵吱吱呀呀声音后,水车顿时转了起来,就见一桶又一桶的水不停地注入旁边的沟渠内,最后顺着沟渠流向远处的田地。 当水车成功提水上来后,四周正在围观的民众们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作为普通农户,他们深知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有了这些水车,来年他们就有信心多打些粮食。 随着第一个水车顺利的通水,工匠们安装水车的手法也越来越熟练。不一会儿,十座水车便一字排开分布在马訾水岸边。正是有了马訾水,西安平四周近数十万亩土地才得以有了灌溉水源。 卫朔曾与县府官吏们测算过,即使将来辽东遇到大旱气候,只要马訾水不断流,周边数十万亩土地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如今县城内的工匠们正日夜不停地赶制水车,争取尽快将马訾水资源利用起来,好让辽地百姓们早日得利。 如今西安平共有七万余人,即一万三千余户。根据卫朔提出来的大农场计划,每户民众将分得五百至一千亩良田。如果大农场计划推行顺利,今年辽东将至少开垦出数百万亩土地,明年就可出产数百万石粮食。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53 首页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