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梁老化,木头干裂开纹,承受不住重量,所以尸体挂得并不稳当,僵直的腿垂着,脚尖朝向地面方向,整具尸体已经凉透了。 在第一轮游戏结束前一天。 他承受不住精神压力,选择了自杀。 …… 当初得知解临被通缉的时候,池青也在心里好奇过——他是怎么活下来的,这个问题今天有了答案。 解临和他一样,他们被迫囚在黑暗里,拿着可以行凶的工具,但是一次都没有动手过。 “十年前的案子……真相居然是这样。” 负责记录的刑警合上厚厚的泛黄的档案本,这本档案本当年就因为缺少受害人受讯信息而多留了几页空白页,纯白的空白页现在已经变得又薄又脆,页边微卷,新添上去的黑色水笔痕迹使它看上去更有年代感。 有刑警说:“可是这个案子这么棘手,当年牺牲那么多人,花费那么多精力才告破,这次……” 这次又是一个十年难得一遇的变态凶手。 案件难度不比十年前的案子低。 “不,”桌对面,刚拧开矿泉水瓶,把水瓶递给池青的解临忽然说,“这个案子不会比十年前更难。” “?” 所有人一下都没听懂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 解临:“因为我不会让十年前的事情再发生一次。” 说完,解临和池青两个人轮番说着: “如果游戏规则还是七天换一次房间的话,我们还有五天破案时间。” “其实案件本身已经提供了不少线索,他既然选择‘模仿犯罪’那么两个案子之间就具有共性,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的线索——比如符合条件的作案地点有很明显的特征,它必须是一个偏远且密闭的圈定范围,有不同的房间,或者可以被割制成多个空间。” “那个地方的信号十有八九会受到干扰,因为有孩子手上戴了电子手表,带定位功能。”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也是一个可以直接找到他的线索……” 说到这里,解临和池青同时安静两秒,接着异口同声道:“线索就是十年前那个案子。” 刑警立马懂了:因为他太了解十年前的案子了。 他为什么会那么了解那个案子不为人知的细节? 他和当年那个凶手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 以及,当年凶手在庭审的时候说的最后那句话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 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想起庭审时那句满座皆惊的,低哑又诡异的话。 男人说话时似乎在笑着。 ——“你们杀不死,也抓不到我。” - 具体的排查工作不归解临和池青两个人管,会议结束已经是傍晚。怕引起骚动,两个人出行依旧戴着口罩,告别躲躲藏藏的日子,再回到之前居住过的小区有种恍惚感。 解临把车停进车库,下车的时候看到池青一直在看电梯门:“怎么了?” 池青:“没什么,就是忽然觉得过去了很久。” 他想起找房子那天,他第一天踏进这个小区,某位做赔本生意的解房东在他耳边不停游说,然后阴差阳错两个人成了对门。 当时还是寒冬初始。 一个凛冽的,时常下雨的冬天。 “当时我还怕你不肯租,”解临说,“费了我好半天口舌。” 池青顺着话题随口一问:“你当时为什么非要我租?” 解临:“想离你近一点啊。” 这话一听就是在放屁。 那个时候两个人可没什么感情可言吗,只有互殴然后一起进局子的交情。 池青:“说人话。” 解临实话实说:“想查你,感觉你这个人有点嫌疑。” 池青想了想当时解临带给他的印象,回敬道:“你的嫌疑程度也不低。” 池青难得会有这种略带感性的感慨,他的这种罕见的感性在电梯抵达楼层,电梯门打开,然后在房间门口看到满满两排没来得及撤走的白菊花之后消散无烟了。 池青:“……” 解临上去查看了一下署名:“…………任琴送的。” “猫现在也在她那养着,你要想它的话也没办法,你去敲任琴的门她可能会当场晕过去。” 池青搬开那堆白菊花,才看到门锁,开门后发现屋子里的家具都被人用白布罩了起来。 这些细节无一不在诉说着:此屋主人已逝。
第152章 幸存者 不过由于有白布盖着的原因,家里很干净,不需要重新再打扫一遍。 两人洗漱过后掀开白布躺在床上各睡各的,过了一会儿,解临伸手去碰池青的手,但也只是单纯牵着,没有再做其他举动。 池青的手碰到解临手指上的戒指,他忽然心下一动,仿佛感应到什么一样,动了动手指把那枚戒指从男人指根处褪下来,然后他摸到指环内侧一行很细微的凹陷。 那是一个字母。 “这不是……” 这不是他在解临生日前夕买的戒指吗。 只是当时那份礼物没来得及送出去,解临在那天雨夜出了门,之后狂风大作,华南市变了天。 “你去商场我还能不知道是去干什么吗,”解临说,“那天晚上我出门之前一找就找到了,把戒指换上才出的门。”不然怎么熬得过这段时日。 解临手指向上勾了勾,把戒指勾回去。 “这礼物选得不错,以后别人问起,戒指就不再是借口了。” 池青想起当初在酒吧里见面的时候,解临似乎就是用戒指拒绝的人。时间回溯到两人相遇第一面,男人戴在手上的戒指也很引人注意,只不过那时候他的戒指是自己给自己买的。 这回不一样了。 是真的有人,真的心甘情愿被套住。 别的人最好自觉远离的那种。 两个人无声躺了半个多小时。 池青:“你睡着了吗。” 解临回答:“没有。” 怎么睡得着? 那些孩子还在黑夜里煎熬着。 即使是夜间,新闻台也在不断播放校车被劫持的新闻,希望市民积极主动提供线索。 或许是夜色壮人胆,池青对着眼前这片黑暗,忽然提起一个人的名字:“十年前的案子里我有一个想不通的地方,你哥哥为什么会死?” “换句话说,凶手为什么要怂恿郭兴昌杀解风,”池青缓慢地眨了眨演说,“仅仅因为他是那次行动的组长吗?“ 这件事情仔细想想其实不合逻辑。 他没有必要冒那么大的险把解风和郭兴昌卷进来,他私自和郭兴昌联系,万一郭兴昌不在他掌控之中,他很容易暴露。 解风真的单纯因为是组长才被杀的吗? 池青知道解风两个字是解临不太愿意面对的,如果不是现在情况紧急,他也不会把解风这条线重新拎出来。 半晌,解临忽然坐起身:“起来,我带你去个地方。” - 池青之前来过解临的书房。 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专业书,翻开全是解风的字迹,解风的字和解临的很不一样,连笔锋都带着轻风细雨般的温柔。 “那段时间他不怎么回家,”解临说,“但他有时候会把工作笔记带回来。” 两人坐在地上,书和工作日志在两边摞出高高两叠。 按照时间顺序从后往前翻,没翻几本就在一堆书里找到了一本棕色封皮的工作本。 已经是深夜,窗外一片暗色。 解临指尖轻轻拂过封皮,然后翻开了第一页,第一页是对于“儿童绑架犯”的心理侧写,结合了国内外一些典型案例:这类人大多社会价值感不高,在同龄人里难以获得成就感,所以选择挑孩子下手,只有在孩子身上才能找到那种可以被自己支配的快感。 这段心理侧写在当时是一个主流猜测。 但是解风走得早,他并不知道凶手被抓获之后警方获得的情报推翻了这一猜测,因为凶手似乎并不是这样想的,他根本瞧不起所有人,所以完全不存在“在同龄人里难以获得成就感”这一点。 这也是这个案件引发轰动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一段当年的错误猜测,一下把解临和池青两人拉回了十年前,从字里行间能够感觉到解风当时的焦灼。 解风试图从有限的信息里追查嫌犯。 大部分都是案例分析,再往后开始出现一串独立的数字,每一页起始的地方都写着一个人的代号,就读学校,以及家庭情况。 “是当年被绑的孩子,”解临匆匆扫了一眼,“当年我看过他们的资料。” 这本工作本解临这些年也翻看过。 但翻看的次数不多。 毕竟解风就是因这个案子而死,大部分时间,他并不愿意重新回想这个案子。 而且这个案子的保密程度非同一般,即使写在工作本上,这些孩子的名字用的也不是真名,而是用了代号。防止有人看到这本工作本,从而获悉案件里的涉案人员及内容。 001,就读淮南中学,13岁,父(岳阳),母(程小萍)。 002,就读实验附中,父(已故)母(杨燕)。 …… 006,…… ………… 池青仔仔细细把名单翻看了一遍,还在里面看到了自己,他的代号是009。 工作本从头到尾都看不出什么端倪,除了一些很正常的信息和合理推测外,没有其他特别的内容。 就在解临准备合上工作本的时候,池青忽然伸手,手指压在最后一页上,阻止了他的动作。 解临:“怎么?还想看一遍?” 池青说:“页数不对。” “这本本子规格上标的是100页,但是里面的页数似乎是单数。” 解临一怔。 两人从头到尾把页数又数了一遍。 的确不是100页。 “只有99页,”解临最后说,“这本工作本,被撕了一页。” - 这晚解临和池青两人几乎一夜没睡,凌晨五点多,池青刚趴在书房单人沙发里打了会儿盹,就被一通电话闹醒。 解临接起电话,刚说了一声“喂”,对面传来焦急的声音:“刚刚有人往派出所寄了一盒东西……” 此刻天刚刚亮。 街道上的行人稀疏。 比起车流声,马路上更多的是环卫工人用扫帚“唰唰”清扫落叶的声音。 就在十分钟前,睡眼朦胧的民警在门口发现一个没有署名的快递盒。 “谁的快递啊?” 起初民警以为是有人不小心把东西落这了,捡起来之后往周围扫了一眼,没看到人,正准备放休息室保管,然而没走几步,他察觉到那个巴掌大的小纸盒底部似乎沾着什么黏黏糊糊的东西。 “这什么……”民警低头一看,惊呼,“血?!”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61 首页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