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麻烦啊,”姜珩摇摇头,“今天放假,街上这么多人,推个单车都走不了路。” “那明天没单车骑,你怎么来学校?”梁翊看着姜珩。 “慢慢走呗,或者蹭何之夏的单车,他那个单车可以载人,我们两家住得近,晚自习6点多才开始,来得及。”姜珩不以为然。 “明天下午我可以去找你,我们一起走来学校。”梁翊转过头看着路边的狗尾巴草,“我搭小巴过来在汽车站下车,去学校的路上会经过你家。” 姜珩说过自己家住在肖何桥附近,开学去报名的时候梁翊有路过那里。 “好呀,那我们4点半在肖何桥上见,”姜珩停了下来,站在路边,“你知道肖何桥在哪里吧?” “知道。” “那好,”路口左拐走了几步,姜珩突然兴奋起来,指着一家包子铺对梁翊说,“那家包子也特好吃,只是人特别多,早上上课都没空去排队买,你看,现在还是很多人。今天倒是有空排队,可惜今天吃饱了,吃不下了。” “下次吃。” 一路上姜珩献宝似的说着这里什么好吃,那里什么好玩,什么时候去吃这个,什么时候去玩那个。 “你在这里等我一会,”到了肖何桥上,姜珩说,然后自己一个人跑进旁边一家的糕点铺子,又很快空着手跑出来,背包装得鼓鼓囊囊,非要送梁翊去汽车站。 一路上都是学生,一样的校服,总是有人和姜珩打招呼,有时候还会聊起来,只是梁翊插不上话,他都不认识。临上车时姜珩塞给他一大袋点心,还特意交代他一次吃不完一定要封严实袋口,不然受了潮就不好吃了。 梁翊对甜食没有特别的偏爱,只是想填饱肚子的话,有很多食物可以选择,可姜珩喜欢的,他就想试试。 到了约定那天,梁翊差不多4点就到了肖何桥,靠在桥上等姜珩。 周日的下午,返校的学生很多。从汽车站到肖何桥,一路上都是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学生,路边的店子也塞满了人。这次返校后得在学校里待上半个月才能放假,大家都想着多买一些零食日用品带回宿舍,校内虽然有小卖部,但选择不多,价格也高。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很热闹,梁翊心里却在气闷。 周六晚上,他妈妈李念音打来电话,又一次劝说梁翊去穗城念书。 她在穗城工作,那是一个临海城市。 李念音在那里认识梁翊爸爸梁永越,结婚,然后生下他,再到两人分开,梁翊回老家念书,她一直在穗城,回来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一次是送年幼的梁翊到外公外婆身边,一次是梁翊九岁那年,鹤渚这边小孩虚十岁得摆席,父亲已经不能在身边了,她作为母亲不得不回来。 再一次就是高中开学前。 工作忙是原因之一,更确切的原因应该是她并不喜欢鹤渚,她的家乡。 李念音是家里最小的女儿,父母三十多岁才有了她。和梁永越离婚后,她要忙事业,梁翊没人带,于是就将梁翊送回父母身边。一直到梁翊初中毕业,父母年纪大了,李念音才想着接梁翊去穗城念高中,反正孩子大了,也不用她多操心。 没想到梁翊不愿意。 她知道自己的父母是一定要去她哥哥姐姐所在的荆市市区养老的,那梁翊谁管呢? 沟通了好几天,无果,梁翊坚持要留在鹤渚念书,穗城那边的公司又催着她回去处理事务。无奈之下只好让梁翊住校,只有半个月一次假需要回去一次,他现在又是个半大小伙子了,应该也没多大问题。 所以这第一次放半月假回家,也是梁翊第一次一个人待在家里。 外公外婆待梁翊很好,从小外孙来到这个家里,两位老人就悉心照顾,即使同时缺失了父爱和母爱,梁翊也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童年存在多大阴影。而李念音对于他来说,只是妈妈,对,只是称呼上的妈妈。 小梁翊第一次去幼儿园,是外公外婆陪伴的;小时候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生病着凉,也是外公外婆照料的;上了小学,不会做的作业看不懂的书都是外公外婆一笔一划地教他写,逐字逐句地念给他听…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没法陪着他,他能理解,他也希望他们得到很好的照顾,两位老人辛苦了一辈子。 可李念音呢?她又凭什么随便决定他的人生? 在他小时候,不想带他在身边抚养,便将他送回老家,自己去了穗城,每一周的电话都匆匆忙忙,会问钱够不够花,有没有调皮不听话,却不会关心他生活得惯不惯,开不开心。 等他长大了,习惯了也喜欢上了老家的一切,她又想接走他,带他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不想去,她也只会打电话来要他去,不会问他为什么不想去,不会问他一个人住在家里怕不怕,也不会问他高中生活怎么样。 梁翊不想去,就是不想去。 他觉得自己应该是那种很慢热的性格,也不能说是适应力不强,而是生理上很快适应了,心理上的适应可能会有一些延迟。 比如初中的时候,他也会和同学一起去网吧,去租书店,去一些学生喜欢一起去的场所,但不会有什么交流,约好时间地点,碰到面,就开始各自玩了,像现在和姜珩这样一路走一路聊的情况在那时候根本不会发生。 无疑,姜珩是特别的,有他在不会冷场,但从一开始,似乎也会想主动和他说话,梁翊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总之他并不排斥这种熟络。 姜珩从巷子里走出来的时候,梁翊低着头叼着一支烟,正准备点燃,他站在靠桥墩那边,桥上风有点大,打火机的火被吹灭几回。 梁翊有些烦,想找个背风的地方,一抬头看到姜珩站在面前。 “你干嘛呢?”姜珩有点生气,“你才多大啊,学人抽什么烟?” 梁翊讪讪地拿下烟,和打火机一起放进裤子口袋里。 “拿来,”姜珩摊开手,“为了防止你犯错误,我帮你保管。” “也…也不用吧,我不抽就是了。”梁翊有点不好意思,嘴巴这么说着,手还是伸进口袋里,掏出烟和打火机放到姜珩手上。 “这还差不多,”姜珩接过来放进自己背包里,“我们走吧。” “你要不要买点什么带学校去?” “好像没什么需要的,不买了吧。” “不买也没事,到时候你需要什么跟我说,我给你带,反正我每天都回家。”姜珩想起了什么,突然笑了起来,“不过我要收你跑腿费的哦,哈哈哈…” “好啊,”梁翊也笑了起来,眼睛明亮,“你不嫌麻烦就好。” “我为什么要嫌麻烦?”姜珩疑惑。 “没什么。”梁翊低着头也没多解释。 路很窄,人很多,少年人并肩走在路上,靠得很近。秋老虎还在,虽然起了些风,但总归还是有些闷热的。姜珩怕热,又易出汗,短袖下面露出的手臂流过汗,再吹到风,皮肤碰上去凉凉的。 梁翊无意间碰到姜珩的手臂。 “好凉,还可以降温。”梁翊想着,默默地把肩上的背包换到另一边。 “上课还早,要不我们上江堤去逛一圈再回学校吧。”姜珩突然拉住梁翊的手,摇了摇,“吹吹江风,凉快凉快。” 梁翊点点头,被姜珩拉住的手感觉有点热,两个人手心都有汗,滑腻又温热的触感,其实并不舒服,但好像也没有想挣开。 倒也没什么时间让他纠结。 去江堤的路和去学校的路不是一个方向,两个人拉着手往江堤那边走,走到路上没多少人了,姜珩便放开了手。 梁翊收回手,有点怅然若失,又不想在面上表现出来。 “我小时候,我妈带我来过一次,”梁翊摸了摸鼻尖,“不过有好几年了。” “这几年也没什么变化,”姜珩指了指路旁边的鱼塘,“大概我念小学的时候吧,这里就是这样,只是扩大了一些。” 鱼塘的面积很大,旁边还有大片的农田,交界的田埂上还有一个小破屋子,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可以遮挡视线的建筑,往学校方向放眼望去,还可以看到校园里最高的那一栋教学楼。 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呼吸清新的空气,没有人会心情不好,梁翊也不例外。 作者有话说: 我真的…不仅是文案废,也是作话废,爆哭…
第5章 江边 “你经常来玩吗?”梁翊掐了一根鱼塘边的狗尾巴草递给姜珩。 “也不是经常,”姜珩拿着狗尾巴草晃悠,“小时候来得比较多,和我妈还有我姐,春天可以踏青放风筝,夏天来泡江水,据说泡了江水就不长痱子。” 姜珩停顿了一下,眼睛眯着,神神秘秘的样子。 “秋天就搬架子过来烧烤,珩哥烤的牛肉串可香了!”姜珩走到田埂上,伸开双臂保持平衡,一步挨着一步慢慢往前移动,“冬天的时候,往上游那边走一段,有很大一片沙滩,小孩子可以玩沙,像在海边。” “珩哥?”梁翊努力消化了一下姜珩的话,抓到了这个重点。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梁翊,你是不是傻啊?”姜珩笑得晃了下,赶紧抓住梁翊的肩膀维持平衡, “珩哥就是我,我就是珩哥!” 笑够了的姜珩放开梁翊。 “不见得你就是哥。”梁翊低声说。 “什么?”声音太小,姜珩没听清。 “没什么,”梁翊转移话题,“江边风景不错。” “是吧,不过从小看到大也觉得还好,” 姜珩往长江的方向看过去,语气有些遗憾,“不过我还没有去过海边,想去。” “海边有什么好的?”梁翊看着姜珩的鞋子说,红色帆布鞋,鞋帮上有几点泥。 “没有去过的地方当然想去看看啊,不看怎么知道自己喜不喜欢。” “如果喜欢就怎么样?”梁翊盯着移动的红色。 “如果喜欢,就留在那里不走了,在喜欢的地方生活该有多幸福啊。”姜珩喃喃自语。 小镇上长大的少年直到念高中都没有离开过鄂省,去过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1个小时车程的荆市市里。 少年人喜欢看书,什么类型的书都会看一点,书里的世界很大,有很多可能性,和这个小镇不一样。 风景不一样,人也不一样。 不是跟着父辈的脚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也不是像祖祖辈辈那样的生活轨迹,更不是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未来。 他很向往外面的世界。 “为什么你们都不喜欢这里?”梁翊的心里充满疑问,“这里不是你们的家乡吗?” 姜珩在田埂上走着,嘴里哼着歌,是梁翊也听过的,他跟着一起哼了起来。 年少时候的烦恼大概就是转瞬即逝的,因为觉得年轻,所以认为还有足够长的岁月在前面等着他们,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又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消散的呢?等到他们足够强大,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一切,时间也早已经给了答案。而所有的坏情绪都不需要刻意地去寻求个出口, 因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后来者去覆盖它们。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