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竟然还附上了一篇长书评。 “罗子君女士活了许多年,但是决定她后半生命运的似乎只有一月十八日那一天,而能够解释她命运的也只有一天,那就是十年后和刘夫人重逢的哪一天。人生的关键时刻,从来都是那么不多的几天。” “张千里先生的新小说叙事详略得当,节奏分明,敢于跳跃,勇于取舍,绝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手法的问题,这首先要求作家对他笔下的人物有着深切的了解……” 嗯,不愧是华夏民报的文案,着实了得,这也不仅仅是笔杆子硬不硬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这简单的几句评析,就能看得出来写书评这人的文学素养。 张重没想到的是,给他写书评的根本不是什么普通文案,而是华夏民报的主编魏方。 魏方刚看到这篇《项链》就十分赞叹作者的叙事水平,这篇小说的故事本来平平无奇,最精彩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作者在结尾的安排,这种剧烈的反转会增添很强的讽刺感,第二点就是作者对于情节详略的安排,虽然前面故事平淡,但是通过详略得当的故事叙述,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了关键的信息。 恰恰是这两点,让整篇小说得到了升华。 这个世界讽刺文章多如牛毛,关于虚荣,不知道有多少人讽刺过,但是之所以魏方会对这篇小说另眼相看,也是因为作者做到的这两点。 这位“五年级植物人”的作品,魏方一开始只看过这一篇,包括之前的《变色龙》被官方帐号转发也不是他安排的。 为了这篇小说,他还把“五年级植物人”的其他作品都看了一遍,最终得出结论,能写出《项链》绝非偶然。 他还为此打了个电话给激荡文学的主编李楠,问了他关于“五年级植物人”的信息,得知对方只是个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的时候,魏方不禁感叹,后生果然可畏。 …… 张重的作品在华夏民报官方帐号的梅开二度,再度成为热点。 前两天《解忧杂货店》的首日销售量在一群大佬的书中也算是差强人意,但是并没有完成突围。 不过经过这次的事情之后,新书的销量忽然上了一个档次,销量呈现了逆增长,在其他同期书籍销量正常下滑的时候,《解忧杂货店》的销量依然坚挺,大有弯道超越的态势。 第一天的时候,《解忧杂货店》的销量以二十万居于十月份新书的第十名,正好在榜尾的位置。 但是到了第十天的时候,《解忧杂货店》的销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万,跃居十月新书排行榜第四名。 即便是对于一个老作者来说,一本书的销量超过一百万本,已经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毕竟销量超过一百万,就是公认的畅销书籍。 而张重作为一个新人,处女座甫一发售十天就超过一百万,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至此,张重的税前版税已经超过三百万,不过根据当时跟激荡文学签的协议,这个月的版税要到三个月后才能结算。 所以在十月十号这一天,张重银行卡里面只结算了五十万不到的稿费。 原本稿费是超过五十万的,不过扣了税之后,也就剩五十万不到了。 …… “爸爸,我们班那些同学怎么都没过来,就我一个人过来了?” 领了稿费后的第二天,张重送芃芃去上学,他们的新家离柏悦幼儿园很近,走过一个公园就到了。 在路上,芃芃的情绪有些低落地问张重。 张重错愕了一下,给芃芃解释道,“你们班的那些同学不会过来的,他们还在原来的学校上学。” “可是,吴淘淘当时跟我说他们很快就来找我啊。”芃芃说道。 额? 原来芃芃以为其他同学会很快跟她汇合,怪不得当时转学的时候,这丫头一点反应都没有。 估计是上了几天学,意识到了不对劲。 “芃芃,新学校好么?” “好啊,比我们之前的学校大,老师也很好。”芃芃嘴上这么说,表情却依旧低落。 过了一会儿,芃芃又说,“可是,那些小朋友我都不认识。” 张重点了点头,看来转学对芃芃来说还是有些影响,但是他也没什么办法,只能指望芃芃能够尽快适应。 过段时间应该会好一些,进入陌生环境,是需要时间适应的,等到一段时间后,她跟那些新同学们认识了,这种陌生感就会消失。 张重自己也转过学,只不过那是中学的时候,一开始确实觉得格格不入,等到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好了。 学校里面的事情,张重能起到的作用很小,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学校的老师和芃芃自己,如果运气好,同班的同学们或许也能给芃芃一些帮助。 送完芃芃之后,张重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在旁边的公园逛了一会儿。 虽然是十月份,不过公园里面依旧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江阳市政府对于这个公园真的是尽心尽力,只要哪片花田的花稍微稀薄一点,立马就安排人把花给换了。 既然是号称四季花海,那就必须保证四季都繁花盛开。 张重走过一片鲜艳的菊海,菊海那头,有一个老人拉着二胡,声音苍凉且悠扬,沙哑的音符飘荡在菊海上空,舞动着跳跃进自己的耳朵里面,不远处几对小情侣依偎在一起,静静地听着二胡声。 他有些意动,顺着音符找过去,穿过花海,仿佛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男孩笑盈盈地往这边走来。 张重仰头看了看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也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闪电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他呼了口气,转头看向芃芃学校的方向,不论如何,他的旭日就在那里。
第0067章 小木屋 悠扬的二胡声被张重甩在身后,刚才在菊海中那一阵恍惚让他的心情有些不太明朗。 回到家之后,张重坐在书房看了会儿书。他现在的书房很空荡,只有桌子上放了几本他以前买的书。 他想这两天手里有些钱去弄个书柜,再买一些书,至少让书房有个书房的样子。 上个月的稿费还是少了些,还不够一套房子的首付,现在这套房子不是他的,他也不想轻易动。 其实上个月的稿费本应更多一些,只不之前《十个印第安小男孩》是免费模式,到了十月份的时候才开始收费。 如果当时《十个印第安小男孩》设置的是收费的话,说不定上个月的稿费能翻个倍。 前几天张重想要给芃芃讲一些睡前故事,回忆地球的故事有些费脑子,张重就想给芃芃讲一些这个世界的故事,在家里翻来覆去,他想找几本书找找灵感,不过却只找到了一本《聊斋志异》。 聊斋挺好的,只不过有些不适合芃芃。 芃芃也有些故事书,不过都是些画册类的,带文字很少。 两个世界有些惊人的巧合,正如张重手里的这本《聊斋》,两个世界都有,而且内容几乎一样,最关键的是,作者都叫蒲松龄。 翻了一会儿聊斋,桌上的电话振动起来。张重拿起一看,是方兴凯的来电。 “喂,方主编早啊。”张重已经知道方兴凯荣升副主编的事情,所以才这样称呼他。 方兴凯笑道,“张老师,恭喜恭喜。” 张重疑惑道:“喜从何来?” “张老师听说过旧学院文学奖么?”方兴凯问道。 “没听说过。” 电话这边的张重摇了摇头,华夏知名的文学奖他只知道四个,魏晋奖,蒲松龄奖,罗贯中奖以及华夏文学奖。 至于这个什么旧学院文学奖,他听都没听过。 张重的反应似乎在方兴凯的意料之中,只听方兴凯笑道,“这个奖前几年才设立,今年刚刚第三届,颁奖地点固定在魔都。” “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张老师你得奖啦。” “哪篇小说?”张重对这个旧学院文学奖兴趣缺缺,听方兴凯话里面的意思,这就是个野鸡奖嘛。 “是《变色龙》,得了个二等奖。” 二等奖?张重没想到《变色龙》被一个野鸡奖评了个二等奖,这让他有些意外,“一等奖都有哪些作品?” 方兴凯连忙说道,“张老师你可能还不了解,其实像这种奖项,二等奖要好一些,这毕竟是个小奖,奖金丰厚,一等奖五十万奖金,二等奖两万奖金,前两届一等奖都是内定的,大家也都知道了尿性,所以说一般人看到这个奖反而会看二等奖。” 现在看奖项都不看一等奖而看二等奖了?张重没想到文学奖的水也挺深。 不过他也能理解,奖项把一等奖设立这么高的奖金,自然是希望别人能够关注他们的奖,但是他们又不想真的送出去这么多钱,就搞了些小动作。 这种奖项,成不了气候。 其实像这种突然找上门来的奖项大部分都是不怎么样的,正常的文学奖有一套严格的评选制度,很多奖项需要个人或者出版社送交作品,并不是海选机制。 “这两万块钱,要我自己去领?” 这个奖项能让张重有点兴趣的,也就只有那两万块钱了,不过如果要他自己去领奖,这两万块钱不要也罢。 “不用,如果张老师你不想去领,我们这边会派人帮你领的,到时候会把两万块钱直接打到你银行卡里。”方兴凯说道。 “嗯,那就麻烦你们了。” “不麻烦,不麻烦,颁奖典礼在下周末,领完奖我这边会通知你的。” “好。” 其实激荡文学那边确实没觉得麻烦,对他们来说,帮作者领奖本身就是一件对他们有利的事情,至少能让激荡文学露个脸。 虽然旧学院奖是个小奖,但是能办颁奖典礼就算不错了,蚊子腿上劈精肉,聊胜于无嘛。 这是张重获得的第一个文学奖,不过没什么纪念意义,毕竟还是个二等奖,估计很多人看都不会看。 其实刚才他第一反应是想要拒奖的,毕竟这种小奖把将颁给自己可能还存着蹭热度的心思,这两万块钱也就是蹭热度的补偿金。 这样算来,两万就少了。 但是随后想想自己也没有必要这么敏感,别人想蹭自己一波热度,就让他蹭呗,读者又不是傻子,自然能看得出来这个奖的尿性。 以后这种奖可能还会有很多,他总不能来一个就拒一个。 再说,即便是拒了,人家也可能搞个大新闻,毕竟拒奖这事比领奖更有看头。 挂了方兴凯的电话之后,张重也没有再看聊斋,他准备在网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设计方案,能把芃芃的房子弄一下。 当然不是大装修,如果大装修的话,光是装修就需要时间,装修完了短时间内也住不去进去。 他在网上看了一圈,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那是一种木制的小房子,刚刚好能把床包起来,也就是说在芃芃的卧室里面,又弄了一个小木屋,这个小木屋可以随意装饰,上面能放很多东西,比如公仔什么的。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583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