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涣看了看谭氏,又看了看同样为人贩子而苦的甄英莲,只觉得,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人?好好的人家里千娇万宠的小女孩儿,竟然要被他们拐去当奴才。 而且有些小女孩卖出去分明只值几两银子,为了这几两银子竟然就做下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他气急了:“谭夫人你别怕,你家那个妹妹消失了多久了?何时被拐的,有什么模样?当时报案了没有,可有人去找过?” 谭氏说:“我家那孩子刚被拐的时候就说要报案,后来她爹拦了,说是恐怕那些人贩子听见了风声对我家小孩儿不利……我们只叫了几个相熟的人家四处寻找。” 林涣愣住了。 怎么又是和英莲差不多的情况?她是霍起怕被问责不敢报案,谭氏怕人贩子对女儿不利不敢报案。 都是不敢报案。 【心上人:emm不知道咋说,感觉谭氏真的惨,但是不报案确实不好。】 【一言不合:嗯,报了案找到的机会其实更大一些,人贩子以后也会投鼠忌器不敢有太大的动作,不过可能古代人民的法律意识不够好吧,也情有可原,我反而觉得她丈夫一个读书人不报案更有问题。】 林涣看了一眼方块,把小妖怪们说的话给谭氏重复了一遍:“夫人,不然你就报个案试试,您女儿已经被拐了很久了,这回总不怕人贩子对她不利了,若是报了案能找回来也不错啊。” 说完,他就带着英莲去摘花去了。 谭氏愣怔在原地,细细地琢磨了一下林涣的话,又想了想自己那可怜的女儿许是还吃不饱穿不暖,叫人磋磨着,顿时心一抽一抽地疼,又想了想确实应该报个案,赶忙去跟管事的请了假往县衙里头去了。 她不会写诉状,但是林县令从上任的时候就有过特批,说是衙门里头的师爷们都是读书识字的,若是有农家人有案要告尽可去找师爷陈情,让其帮忙写诉状书。 因此,谭氏寻摸着就找到了师爷那里。 正巧儿师爷也在,谭氏战战兢兢坐下,把自己女儿被拐的事儿说了一下。 师爷听着听着就皱起了眉头。 他是林风起身边跟久了的师爷,性子极为刚正,素来也清廉、关注民生,听她说这事已过了一二年才想起报案,先是觉得这样的案子不好断,找一个被拐的小女孩儿在这姑苏城里都像是大海捞针,更何况人贩子可能还将其卖到别的地方呢? 继而又想,像谭氏这样隐而不报的人又有多少?是否姑苏城里就有个拐子窝呢?被拐了那么久的女孩儿都被卖去哪里了?这是否就是一条产业链呢? 他越想越心惊,匆匆忙忙地去找了林风起,将实情一一说来。 林风起听完也沉默了,说:“得细查。” 然而一二年的陈年旧案了,如何查起?师爷心口发苦。 林风起想了想说:“人贩子拐了人必定要卖人亦或是转运货物,先从驿站和人牙行查起吧,历年的城门口的出入名单你叫人送一份给我来,尤其是那些频繁出入的、拖家带口的,许是那些被拐的小孩就被混在里头带出去了。” 师爷躬身:“是。”
第18章 谭氏报完了案便空下来了,因着请了一天的假,倒也不用上工,她绕去集市买了些肉菜便回了王家村。 路上碰见村人,他们脸色都很怪异。 其中一个拉住她问:“你家王举人已不在县令那里教书么?” 起先王举人得了教书的活,村里头羡慕嫉妒的人可不少,但也没人说什么,谁让自家的男人儿子都不争气,别说考科举,大字都未必认得一个。 王举人是村里头一份的体面,众人还提着鸡蛋贺了一回,想着沾沾喜气。 谁知道人昨儿灰头土脸回来了,身上的狼狈样都叫人看见了。 他素日里清贫,穿的都是洗的发白的衣裳,为着教书还特地裁了新衣,昨儿个那新衣污糟得有些过分了。 谭氏脸僵了一下。 昨天王举人回来的时候可没跟她说被人家辞退了,只说林少爷请了假要休息,身上的衣裳是不小心弄的。 谭氏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情况,只能笑着与村人说:“我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刚下了工,等我家去问一问。” 那个拦住她的村人上下打量了她一眼:“你这身子还没好,怎么就出去上工了?” 不是村人大惊小怪,实则是两年前谭氏女儿没了以后,她就大病了一场,过后身体总也养不回来,三日里总有一日半是歇着的。 因为这个,村里人还夸过王举人,他们都是乡下人,家里的婆娘们哪个不是手里的活从没停下的?谭氏平日里能歇许久已经叫她们很是羡慕了。 谭氏笑了笑:“也是巧了,前些日子隔壁平家村的庄子上不是招人么,我就去试了试,竟也选上了,如今就在那庄子里侍弄花草。那活儿也不累,花盆都是长工搬了放好的,我每日里只除除草施施肥罢了。” 村人倒是真心实意贺她了。 谭氏素来为人不错,与村里人关系很好,她平白丢了个女儿,他们也怜惜的——更何况他们心里还有些隐隐的愧疚,若是那会儿他们机警些,许是能救下她女儿。 有个村人忽的想起什么:“平家村的庄子?那不是林县令家的么?我原先走夜路回来的时候路过那里,天黑路滑,那家的庄头还叫人给了我个灯笼呢!” “哦哟!林县令多好的一个人!咱们今年的地税都少了一成呢!比往年的日子好过多了。” “不止呢,早些年咱们这些村子哪年不来地痞流氓收什么保护费的?还有那些庄子上来雇人做工,活多不说,银钱也少,还不能不做!你看这两年还有吗?” 众人七嘴八舌说了一通,得出一个结论:林大人真好啊! 有一个人感叹:“要是林大人能一直在咱们这里任职就好了。” “一天天尽想着有的没的,人家林大人指不定哪天就升官上去了,咱们还不知道下一个县令什么样呢!” 他们闲话了一回,又催着谭氏回家。 谭氏到了家门口,大门闭得紧紧的,只依稀能听见几分言语,是王举人和他娘说话的声音,断断续续的。 “在哪……” “我昨儿……好友……天香楼……” 谭氏拧紧眉头,天香楼是个酒馆,颇费银钱,是他们这等人家去不起的。 她推开门,高声说:“娘,夫君,我回来了。” 里头说话的声音戛然而止,不一会儿,王氏从里头出来:“怎么回来这么早?” 谭氏说自己请了假,又问王举人:“外头说的那些是怎么回事?你叫人辞退了?怎么不和家里说?” 她进门就看见王举人歪在炕上。 王举人臭着脸:“本来只教一个林小公子的,昨儿来了个臭小子,处处顶撞我,分明是他们不对,结果却将我辞退了!权势大还当真了不起!” 谭氏没信他的话,自己男人自己心里还没点数?林家她今儿也见了,再和善不过的,怎么会无缘无故地辞退他? 她也懒怠搭理他。 平日里她在家里躺着喝药的时候心里可能还觉得亏欠,如今自己也能出去干活了,一个月两钱银子的月钱,可比浆洗缝补赚得多了! 更何况林夫人刚给了她一两银子的打赏,手里有活干,身上有银钱,她的底气也足了,腰杆子挺直了,就懒得搭理王举人了。 外头的话说得再好,这日子过得怎么样,还是她自己最有说法。 没了女儿以后她没去外头干活,家里的活可没少干,洗衣做饭、喂鸡喂鸭的,难道都指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王举人和他年迈昏愦的老娘不成? 德行! 她自去做了饭,吃完把碗筷洗了就去炕上歪着休息了。 另一边,秦婉的花会已经开始了。 来的都是女人家,都带着家里的孩子,可见了林涣总忍不住摸一摸他,捏一捏他的脸。 “你家这小子养的真不错,白白嫩嫩的。”有个乡绅夫人说,“外头的花也种的好,难道县衙里的风水竟然更养人些不成?” 听了这话的夫人们看一眼乖软可爱的林涣,又看一眼年轻漂亮的秦婉,心里都有股酸劲儿:“可不就是养人么?瞧瞧林夫人这脸上,看着可比我们年轻多了,听说林大人后院里只林夫人一个呢!” 反正都是女人家一起说话,便没顾忌。 秦婉笑而不语。 她不接话,底下的夫人们又自个儿聊起来了,一个个都抱怨家里的男人们。 这会儿江南这一代正流行什么风流人物,一个个的好的不学学坏的,不看人家的学识,尽学人家往那些个娼馆妓馆里钻了。 尤其是这些个乡绅家里,有娇妻美妾还不够,非要去外头偷那些脏的臭的! 她们怨气很大。 有一个说:“要我说都是甄家带出来的!就仗着他们家有个贵妃,那些个人甭管多远的亲戚关系都仗势欺人,镇日里调三斡四的,斗鸡走狗吃喝嫖赌哪样不干?!弄得咱们家里的这些人也跟着有样学样!” 底下人听她提起甄家,忽都噤了声。 她们这回来这个花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探听林县令家里的看法么? 江南一代被四王把持着,甄家、史家、王家、贾家、薛家,这五座大山压在头顶,个个都活的小心翼翼忍气吞声的,生怕得罪了人家。 她们想过舒坦日子,要么就跟他们同流合污,要么就站在对立面。 同流合污吧,他们心里膈应。 可这对立面又是哪里好站的?自家上头又没人,人家翻翻手就能捏死自己,他们不拿人命当回事,自家可得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 来之前他们也打听了,林县令这一支还跟人家有着拐七拐八的亲戚关系呢! 林家的嫡枝林如海不正娶了贾家的嫡女么?如今正任兰台寺大夫,正是林县令的本家,而林县令虽已出了五服,祖上的关系倒也还算密切,更何况林县令还有个阁老先生! 因此,他们就是来看风头的。 自己不敢来,就叫家里的女人孩子来。 也不怪人家生气。 秦婉笑着说:“他们弄他们的,与咱们有什么相干?” 她指了指桌上摆着的螃蟹。 “这还没到吃螃蟹的季节,我左思右想又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你们,正巧儿下人送了一篓子张牙舞爪的螃蟹上来,看着也还算过得去,就叫人捆了上蒸笼蒸得透透的了,你们尝尝味道怎么样?” 夫人们看着小桌上摆着的螃蟹,原先张牙舞爪的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叫人收拾了送到桌上了吗? 她们定下了心,笑着说:“倒饶了夫人的好螃蟹吃!如今市面上的螃蟹还少呢,难为夫人挑出这么大个儿的,要我说反正咱们都是女人家,干脆一起喝一盅,也受用受用这螃蟹罢!”
另有人说:“便只许他们温酒煮青梅①么?快快儿的叫人上青梅酒来,咱们也论一论天下!”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8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