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等着小豆子的孝敬,可别忘记哟。”昭君没有敷衍,也很真诚,此时她把小豆子当成一个大人。 “嗯,夫人您就等着吧。小豆子是小男子汉,说话算话。”小胸脯拍的啪啪响。 多年以后,小豆子依然还记得今天的这一幕。依然记得当时夫人认真回答他的样子,是那么的真诚,没有丝毫的敷衍。 哪怕他入仕跨进朝堂,身居高位,也依然记得这位让他改变命运的夫人。 没有她在庄子上开办学堂,请童生在学堂教书(对他们是免费的),他会是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乡下汉子。 依然沿着祖辈的足迹,佃田靠天吃饭。 走在田埂上,还能用手扒一些野菜回家。 田野上到处都有野菜,田里储满了水。 远处的平安,平乐正与庄子上种田的老把式交谈。 他们依然学习读书,但也喜欢钻研一些格物,爱上了搞发明,对万事万物都保持着好奇心。 他们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发现。 杨平安,杨平乐都拿着小本本,听到有用的,都记录在本子上。 几位老农把自己是经验全数说了出来,“二位伯爷,真的要在水田中养鱼?” 老农把式戴大爷虽然听明白了道理,但不确定真的是否能养成功。 他担心啊,担心养不成功让东家亏了。说实在的,他自家也有几亩薄田,还佃了伯府的十几亩田。 他一生几十年,从能做农活起,就与田地打交道。佃地主,佃官家的田过生活。 一辈子过的最轻松的日子就是最近几年。 佃到杨家的田,主家好,交的租子看似与别的心善地主家一样是四成。但是主家多种奖励多种补贴下来,其实会少一成租子。 主家还让他修筑深水渠,挖井,每个庄子都会请一名老童生教庄子里佃户家和下人家的孩子读书识字。 不要束修,还给读书的孩子奖励第一本启蒙的书。 这些都是府中下人学识字后抄写的,虽然字迹不是多好,但能认识。 孩子们不需要花银钱买第一本书。 每个孩子做一个沙盘,在上面学习着写字。 如果天赋不是特别好的孩子,他们跟着免费识字,免费学习算账 ,也是好的。 至少以后不会轻易被人骗,懂道理,也知礼。 老农们,没有不感谢主家的。最泼辣的婆娘,最不讲道理的佃户,也会伸出大拇指念夫人与两位公子声好。 他本不该怀疑两位小伯爷,可从来没有这么干过,他有些不信。心中更多的是忐忑。 “嗯,要养,试试吧。”杨平安兄弟俩有信心。 有娘教给他们的理论作为支撑,他们觉得水田养稻花鱼一事是有可能的。 如果做成,既能养鱼赚银钱还能让稻谷增产,一举多得。 “那行,既然两位小伯爷要试试,咱就养着试试。如果没有试成,小伯爷你们也别伤心,实在不行,咱们明年再试。” 老戴还挺体贴的。 “晚上,几位传达一下,给其余的人家都说说,愿意的来庄子找我们报名。 一起订购鱼苗,能便宜不少。” “嗯,伯爷放心吧。晚上,我们全部传达一遍。” “好,多谢了。”杨平安营养够,才十三四岁,已经有一米七的高个儿。 长的好,斯文有礼,温文尔雅。 他真诚的与几位佃农说谢谢,从没有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使不得使不得,小老儿可当不得伯爷的多谢。”老戴头连摇晃着脑袋。 兄弟俩不是书呆子,脑子活络,他察觉到想做事,不一定要读死书 ,别的学好也能吃头。只是一般人没有这机会。 “哥,走吧,咱们去帮娘扒点野菜。” 平乐的心早已飞走,飞到远处只能看到人影的娘那儿。 “嗯,乐乐,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杨平安懂事稳重,他心中除了娘,除了弟弟就只有责任。此时心中想的是一定要做好养稻花鱼的事情。 他想干出点事情出来,早日能撑起家里。让娘也能舒坦一些。 在书院读书也是用心在读书,他想着自己虽然有爵位,但是也想着科举入仕。能博一个更好的前程,在朝堂光有爵位没有官职,就是闲散勋贵。 没有话语权,他不是官迷,但想着自己要是能做官。乐乐就不用辛苦,以后能靠着他,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乐乐性子活泼,比他嘴甜,更会哄娘。他希望娘身边有他和弟弟常相伴。 “哥,没有什么想法,你想做就做,我支持你。不过我更喜欢培育绛珠草,培育粮食种子。” 乐乐喜欢读书,但不想以后考科举,他喜欢跟着娘一起培育绛珠草,进而有了自己的爱好,想培育粮食种子。 他没有想过优化,但是做的事,是朝哪个方向去的。 只是他自己不自觉而已,但昭君看明白了,只是没有说破。 这是乐乐自己独立要做的事,一切就让他自己做主。
☆、第23章 红楼惊梦(23)
一年一年, 按照计划的实行她之前定制的一些计划。 在昭君的推动下,一点点的在改变。 高科技没有, 但生产力却一点点的在进步。她再也没有无偿捐什么, 不花钱的东西(包括技术), 没有多少人会真正的重视。 五年后 昭君已经是祖母,杨平安已经与六公主昌茗成亲。第一年就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杨百巍,如今已经一岁。 二儿子杨平乐前不久刚刚成亲,新娘子是他同窗好友的妹妹何媛媛, 出自书香世家。 两家伯府挨着, 刚成亲, 昭君就给兄弟俩分了家。 产业分成三分, 母子三一人一份。 俩位年轻的女主人自己当家, 两家伯府各自有一个属于昭君的院落。婆婆的院落,新女主人管不着 , 也不敢管。 一府住一年, 不需要孩子们问。 平乐府中,主人少, 一处方正的大院落中, 筑起三分水田。边上还有一口深井。 白日,杨平乐不是去庄子上的种子优化田地里。就是在府中的两个能优化种子的院落中。 “娘 ,您看, 已经出苗了。”一早, 母子俩来到育苗优化种子的院子。 昭君蹲下来, 伸手在小小水田中捞出来一把泥巴, 在鼻翼间闻了闻。 “嗯,还不错。乐乐,那绛珠草的培育放在心上,娘希望你多把心思放在这个上面。 只要把住绛珠草,以后你的孩子就不愁吃喝,知道吧?” 杨平乐晓得,如今调配玉脂玉露的事情 ,都是他和哥哥两个人做。好些技术,娘教给他们俩但并不强求他们一定做,只是绛珠草的培育还有调配玉脂玉露,是一定要会还要熟练,以后要传给孩子们的。 娘说,把住了绛珠草的培育方法,就是抱住了金娃娃。 不管时代如何变换,几百年,千年以后,子孙们就能靠着这个手艺有饭吃,不受困苦。 “娘,我已经在着重培育绛珠草,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心得。打算今年实验成功就与您汇报的。” “好,心中有数就好。” 孩子们长大了,昭君很少命令他们怎么这么样做事,只是在一旁提提建议。 “有数的,我和哥都晓得。绛珠草的培育还有玉脂玉露调配方法,都是咱家的聚宝盆。” 杨平乐性子活泼,看似没有心机。但心中清白的很,自家重视的一直都是玉脂玉露的秘方以及绛珠草的培育方法。 外面的人一直传自家更重视玻璃琉璃的技术,扯淡。 那些技术皇家也有,不,应该是交给了皇家的工匠们。造卫生纸还也粗纸以及一些硬度高一些的纸张技术依然上交过一份。 不是自家不想做独家生意,是实力不允许。 娘说了,既然这样就选择上交给皇帝一份。自家既得了爵位好处,又还能求皇帝保留一点点自己小范围做这些生意的权利。 扎眼又怎么样,有皇帝背书,别人也不敢动弹自家。赚的银钱也不引起皇帝的忌讳。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漠视官方的实力以及他人的觊觎。 五年来,昭君带着自家赚的盆满钵满,也带着娘家的四个哥哥弟弟,还有大姐一家过上了小□□活。 他们买下了她当初在东城买的一块地皮的一半,相连的盖了宅子。按照她给他们规划的方法盖的,全是单一的小四合院。 有多少个侄子外甥就盖了多少套,这样以后分家也不用再想方法给他们弄宅子。 每套小四合院也不小 ,都是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四间,倒座房除了大门,还有四间房,四间房对外都有门有窗住起来也舒适,足够住,每套院还包括一个深水井。 院子中的地方栽了颗枣树,还有种菜的地方。配套设施弄的很齐全,嫂子,弟妹,大姐都喜欢这样的小院。说实在的,王家是小富了,可骨子里还是农民,还是喜欢田地。 除了城里的宅子,在村里还置办了不少闲散的田地,在别的村也有置办。 …… 哒哒前行的马车,掀起漫天的黄土,飞扬着。 “夫人,咱这是不是跑的有些远?” 马车内,挽着头发一副妇人打扮的春竹。不解的问闭目养神的昭君。 “不远,才多少路程,远什么远。” 昭君这是要去津港府,得到内部可靠消息,津港府已经接到皇帝的旨意不日要在港口修筑大码头,修建大码头。 看来有大动作,她要抢占先机,先在码头周围买下门面房,在津港府中心城买下宅子,良田,以后会有不少的商人,大商人蜂蛹而至津港府。 银子捏在手中,是死物 ,钱能生钱。她的消息得的早,是在太后宫中得到的一点消息。 出宫就知会了平阳郡主,早上走的时候,她还等了半个时辰,可郡主家没有派人来。 也不知道,是有事耽搁了,还是怎么滴。 从京城到津港府,也就二百来里路。 三四天的时间就能到,身后还有一队十十几人的武师伪装成随从跟随着。她是女人一路出来,安全最为重要。
“可,可奴婢听人说,京城到津港府的一段路不好走。还有土匪出没,很危险。” 春竹担心的整个人都快皱起来,全身紧绷。 不紧张不行啊,夫人的身份多贵重。万一出事,那后果不是她可以承担的。 “不要紧,咱带了武师,路上不会有事。” 昭君心情很好,穿越而来十年,她难得有机会离开京城的地界,到别的地方走走,想着办完事,趁机南下走走。 她想了好久,一直想南下走走,看看富庶的南方,到底南方有多富庶。 她祖籍可是金陵,去南方走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秋香 ,冬香窝在后面的马车悠哉着,看着马车中的行李。她们轻装简从,可是还是有一辆半马车的行李。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59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