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琨惊喜:“张良要来?”
第61章 阉猪、腊肠、儿童车。 竹枝和竹叶将光线分割成一束束、一缕缕,投射在赵琨俊秀的侧脸上,使得他的笑容仿佛在发光。 伯高从未见过镐池君提起谁的时候是这样的神态,一下子就记住了“张良”这个名字。幽幽地问:“镐池君打算让他们住在哪里?我好提前将屋子收拾妥当。”伯高现在相当于镐池君的长史(秘书),作为镐池乡的二把手,这些事情其实不需要他去做。但他还是坚持亲自侍奉镐池君的起居。 赵琨随口道:“与我相邻的那处新宅。” 那是萱姬和沧海君出资修建的深宅大院,比较奢华,是预备给赵琨娶妻用的新房。就这样安排给别人住了? 伯高看准一处微微隆起的小土包,土包的顶端有些开裂,隐隐露出一点笋尖。他用小铲子绕着笋尖挖开疏松的土壤,一枚胖胖的冬笋渐渐现出身形,他狠狠地用力一铲,将竹笋拔起,扔进半人高的竹篓中。 赵琨直起腰看了看,已经装了大半篓竹笋,便将小锄头交给侍从,道:“够用了,咱们回吧。” 再过半个多月就是冬至,《周易》上记载:“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秦国也沿用了这种习俗——在每年的冬至日,暂时关闭各处的关隘,商旅不再通行。公卿百官也开始放长假,暂时停止办公,每个官署、衙门都会留人轮值,遇到紧急突发事件,也不会耽误大事。 所以在冬至日来临之前,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充足的饮食,尽量减少外出,开始“窝冬”。 赵琨之前安排了几十户人家专门负责养猪、养兔子,但是由于卫生条件差,猪圈总是散发着一股子恶臭,那气味隔着老远就把赵琨给熏跑了,所以他只是口头要求公猪都要阉割——阉过的公猪肉质更好,而且半年就能长得比较肥大。不过秦国本土没有后世的那种大白猪,只有两三个品种的小黑猪,养上一整年也长不了太大,但是小黑猪的肉质非常好,做成腊肠香得很。 赵琨指挥着仆从灌了几百斤的广式香肠,用细细的竹竿子,在小木楼二楼的阳台上悬挂了整整两排。一只小耗子馋得很,在下边团团转,就是够不上。赵琨头一回知道,原来老鼠爬不上去特别细、特别光滑的竹竿子。 冬日食物匮乏,很多不吃肉的鸟类也会跑来啄绳子,翻动香肠。赵琨怜惜它们,考虑到大雪覆盖原野,鸟类难以觅食,就经常在院子里撒些谷物,笑眯眯地望着鸟雀啄食。 这几天,镐池乡的望族纷纷开始杀猪宰羊,分社肉。赵琨也跟风安排下去,大清早就宰了八十几头猪,给门客、护卫们分一分。听着好像挺多的,其实家家户户都是聚族而居,还要送亲戚,最终每个人只能吃上几块。 分肉也是个技术活,这个时代的人很少开荤,都希望多得一些肥肉。因为肥肉可以炼成油脂,用来烧烤、煎炸。 顺便说一下,这年头的食材虽然不多,但烹饪花样却不少。就拿秦国宗室来说,食物的加工方式有炙(烧烤)、炮(先裹上一层粉浆再烧烤)、煮、蒸、煎(煎炸)、脍、渍、醢(肉酱)、脯、熬、羹等等。 刚好赵琨和他的家人都不喜欢吃肥肉,就让负责分肉的侍从给门客、护卫们多分肥肉,瘦肉留着,今日多做一道冬笋木耳炒肉片。另外,猪蹄居然也没人喜欢,因为猪蹄上的毛发和指甲不好处理,再加上一般人家缺少香料调料,烧出来也难以下咽,于是再加一道酱猪蹄,给每个门客都送一份尝尝鲜。他的门客不多,总共不到两百人。但都是精挑细选的人才,涉及到各行各业,比如甘罗、徐福、徐咨…… 赵琨洗了手,去屋里换上一套崭新的深衣直裾,刚好宦官也带着扶苏到了。扶苏扒拉着小厨房的门,看厨娘用大铜锅炼油。刚出锅的猪油渣香脆酥松,闻着十分诱人,扶苏好奇地观望着,下意识舔了舔嘴唇。 赵琨瞧见,就找了双筷子夹起一小片猪油渣,等温度稍微降下来,才喂给扶苏,道:“多嚼几下,慢点吃。” 扶苏很快就咽下去,说:“叔公,扶苏还要!” 扶苏才三岁,赵琨不敢给他多吃油腻的食物,刚巧另一个厨娘的冬笋木耳炒肉片出锅了,赵琨就给扶苏夹了一小片瘦肉。扶苏嚼了两下,感觉不如刚才的肥肉渣入口即化,就趁着赵琨不注意,将瘦肉扔在几案底下。又指着肥肉渣说:“还要那个。” 赵琨又给扶苏夹起一片,然后直接将他抱出厨房,带他去院子里玩耍了大半个时辰。 赵琨以为:他特意让墨家弟子打造的儿童推车,扶苏一定会喜欢,结果扶苏根本不愿意上车,赵琨无奈,自己坐上去玩,给他示范。可以前行,也可以后退,座椅还能升降旋转。 秦王政来接孩子的时候,就看见赵琨坐在一辆小巧精致、漆得花花绿绿的手推车上打瞌睡,扶苏兴奋地推着他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孩子老费劲了,推得满头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却笑得无比欢快。 秦王政:“……” 忽然有点想笑,原来小叔父带娃也不是特别靠谱。毕竟还是少年郎,才十五岁,童心未泯,就成了祖父辈的人。 秦王政和长公子离开以后,赵琨睡了个午觉,把负责配送冬笋木耳炒肉和酱猪蹄的侍从都叫到跟前,询问各家的境况。尤其是像徐福这样为他四处奔波,不在家的门客,他们的家人更要重点关照,遇到什么困难,赵琨都可以帮忙解决,确保为他办事的人没有后顾之忧。 哪怕侍从保证各家的生活质量都挺好的,没有谁家遇到麻烦。赵琨还是带上各色小点心、以及给孩童的小福袋,亲自去了一趟徐福家。 徐咨也在,原来徐福的妻子比较淳朴,生怕给人添麻烦,有时候报喜不报忧。南方的孩子初来北方,没见过雪,打雪仗受了寒,有点发烧,徐妻就悄悄地请他大伯去医治,愣是没有惊动别人。 赵琨陪着坐了一会儿,看徐咨施针用药,等孩子的烧退了,徐咨献宝似的从药箱里拿出来一把秦椒1,让弟妹拿去炖菜给孩子吃,据说可以驱寒。 赵琨一直以为古籍中记载的秦椒不是辣椒,没想到还真是辣椒的一个品种——长得有点像红线椒,味道香辣。只不过不像后世的辣椒那样又当蔬菜又当调味料,而是作为一种中草药,主要用于治病——治疗寒痹。 他立即向徐咨收购了一大袋秦椒,第二天又安排杀猪,这次做了五百斤川味腊肠,冬天吃麻辣的更攒劲。 又过了几天,张氏的车队进入了咸阳县的范围。赵琨带着两队护卫,冒雪出城去接张良。
第62章 独一无二 城外的积雪无人清扫,天地间苍茫一片。 赵琨纵马从树下经过,瞧见不远处的小河滩上空升腾着一缕青烟,似乎隐隐有火光闪烁,他特意带上终黎辛绕路过去看了一眼。 稀稀疏疏的雪树冰花点缀在周围,一道青年男子的背影坐在一堆篝火旁边垂钓。听见马蹄声,垂钓的那个青年回头,他的头发很乱,从赵琨这个角度,只能看见一张清隽干净的侧脸,对比之下,衣裳就显得格外邋遢,一袭长袍也不知穿了多久没换,衣袖皱皱巴巴地卷在小臂间,衣摆上沾着污渍,还有几个不起眼的小洞,像是穿过荆棘丛挂破的。 终黎辛不知发现了什么,警惕地伸手按住剑柄。 青年依然懒散地坐着,大大方方,任由赵琨上下打量,没有一丝一毫的局促,仿佛他穿的不是破衣裳,而是鲜衣华服,还朝赵琨坦荡地一笑:“喂,少年郎,你和你的护卫惊跑我的鱼了。” 赵琨觉得此人风姿卓绝,哪怕一时落魄,看着也很是非同一般。对方说话的口音,跟魏太子增有点像,是魏国人吗? 青年找了一个如此幽静的地方钓鱼,他突然骑马过来,确实会吓跑鱼群。 赵琨解下腰间的酒囊,隔空抛给青年,道:“抱歉,出门在外,没有鱼可以赔给先生。喝点酒暖暖身子吧。先生要是不怕,可以跟我走,我带先生去个好地方。” 青年接住酒囊,站起来,身高足有八尺,萧疏落拓地说:“走就走,在下还没怕过谁。” 这时,赵琨的其他护卫也追了过来,青年淡淡地瞥了一眼,脚步微微一顿,突然问:“你是长安君,还是镐池君?” 厉害了!赵琨这边低调出行,一面旗帜都没挂出来,连仪仗队都没带,选用的马车上也没有赵氏王族的玄鸟徽记,对方居然仅凭目测卫队的规格就能判断出他的爵位。赵琨挑眉:“是长安君如何,是镐池君又如何?” 青年随手掸了掸衣袖说:“若是长安君,那咱们就此别过,后会无期。在下不想惹麻烦。要是镐池君,跟你走一趟也无妨。” 果然不是一般人,对秦国的局势一清二楚。秦王政继位以后,封弟弟成蟜为长安君。三年前的那次秋狩,行宫大火。秦王政派人彻查,线索最终指向华阳太后身边的女官,长安君成蟜也脱不了干系。秦王政原本要处死他,下令的前一刻,陡然瞧见长安君成蟜腰间系着玉佩的丝带上缀了一枚琉璃珠。 就是当初秦王政还是公子政的时候,子楚赏赐给他和成蟜的琉璃珠,两个儿子,一人一颗,花纹正好是一对。 想起父王子楚,秦王政心一软,决定再给成蟜最后一次机会,只禁足了华阳太后。这几年,长安君成蟜夹着尾巴做人,表现还不错。秦王政对他的印象颇有改观,甚至考虑放他去军中历练一段时间,将来委以重任。在大多数人看来,长安君前程无量。但赵琨几乎可以确定,狗改不了吃屎,成蟜只不过装乖罢了。一旦放出去,远离都城必反。 赵琨莞尔:“我是镐池君,放心,不会将你论斤卖了。” 青年仰头饮了两口酒,发出一声满足的鼻音:“这酒真不错。你说的好地方,是水上乐园吗?”他说着,吹了一声口哨,一匹神骏的枣红马从一侧的小树林中冲了出来,长嘶一声,仿佛在催促主人。青年凌空一跃,稳稳地坐在马背上,轻轻挽起缰绳,加入了赵琨的队伍。 赵琨:“是的。” 终黎辛警惕地策马上前,隔开了青年和赵琨。青年也不介意,反倒朝终黎辛笑了笑,对赵琨说:“慕名已久,终于有机会得偿所愿。你这护卫不错啊。” 赵琨:“那是,泼天的福气,旁人羡慕不来。” 又走出二十里,迎面遇上一条车马长龙,看对面的旗帜,应该是来自魏国的使节团。 赵琨示意众人退到路旁,给使节团让道,对面的使节团出来一个人,举着一幅画像请众人观看,询问道:“谁见过此人?提供消息可获赠百金,捉住他可获赠万金、封关内侯!” 赵琨沉默,这不就是刚刚才加入的青年嘛?只不过画像中穿得衣裳比较体面,这估计是魏国的官服吧?至少上卿级别。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4 首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