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外面的开工习惯,苏又芹给翠姐包了个一百二十元的“月月红”红包。翠姐连连道谢。见她心情甚好,苏又芹开口喊她:“翠姐”。 翠姐愣住,红包都差点没有拿稳,她盯着苏又芹开心问:“你能说话了?小老板,你嗓子好啦?!” 这样子,是实打实的开心。她记得苏又芹对她的好。 趁着凌晨时分的干活时间,苏又芹问了翠姐关于离婚的事情,翠姐收起喜悦,有些惆怅,孙平同意离婚,但镇里的房子要给他。 镇里的房子售卖大部分没有房产证,买房子只签合同,当初的购房合同上购买人是两人的儿子,这份合同具有法律效应。 儿子答应将房子给孙平,但是要求孙平在外面打工时,房子让翠姐居住。孙平刚开始答应,后来又松口,让翠姐每年给他两千块钱的房租。 翠姐不愿意,不是不愿意给他两千块钱的房租,是压根不愿意将房子给他。在她眼中,这房子要留给儿子娶媳妇,即使儿子一直说他和女朋友会在打工的地方居住。 孩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孩子着想,这件事僵持在这里。好在孙平已经提出条件,他和翠姐的离婚大概率不会走上诉讼这条路。 苏又芹猜测翠姐最后会答应孙平的要求。她的儿子主意满满,很有担当,一定会劝好母亲。 最近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虽然过程让人一言难尽,但件件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早餐店开门的一瞬间,苏又芹觉得心情舒畅,生活倍儿好。 一个春节没营业,出门买早餐的人看见早餐店开门,纷纷停了脚步,过来唠嗑:“哎哟,终于开门了。每天往农贸市场前走,都走累了。” “早和我儿子说了家里有好吃的老面包子,他回来一直没吃上,今天终于能买了。” “今天没有奶黄包吗?我孙子念叨好久了。” …… 一句接一句。翠姐动作迅速,边帮客人装袋边回应寒暄,应接不暇。苏又芹也一边关注电饼铛温度,一边给店里吃的客人服务。 城市里的上班族基本在返程开工的途中,家里的春节却还没有过完,在厂子里工作的年轻人们也大多还在家。 昨天的准备工作是苏又芹一人完成的,想着春节人多,她多备了数量,就这样,还未到九点,今天的早餐品类基本售罄,只留了两个红糖馒头,电饼铛里还有最后炸的五张油饼。 早晨的薄雾散去后,天气不错,云彩薄薄一层,淡淡的阳光穿透洒下。 苏又芹站在电饼铛后,看着坝子里榕树落下的影子,微微眯了眯眼。 一个瘦长身影出现在电饼铛旁边,清脆甜美的声音带着干练,是标准普通话发音:“还有什么吃的吗?”那人说完,抬手拍了下自己的嘴巴,好像责怪自己用了普通话,快速转换成家乡话:“还有啥子吃的吗?” 苏又芹抬眼,一位和她差不多同龄的女生穿着中长风衣,淡青头发扎成丸子头,化着淡妆,周身气质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在外工作的人。 苏又芹拉下口罩:“只有馒头和油饼了。” 女生似乎没想到卖早餐的人这么年轻,视线在苏又芹脸上微微停顿一下,随即展颜笑道:“我要油饼,好多年没吃过了。” “可以坐在这里吃吗?” 苏又芹点头。 女生边进店边问:“有什么喝的吗?豆浆有吗?” 这下不等苏又芹回答,翠姐在里面应了有,转身去厨房给她盛热豆浆。 她坐在靠近门边第二桌的桌边,苏又芹将油饼送过去,她道了谢,抬头打量着店里装饰。翠姐将豆浆和腌萝卜放在她面前,女生再次感谢,夸赞店里装饰:“这些图片还挺好看。” 墙上贴的装饰是苏又芹在素材网上下载的手绘图,拿钱买的,是很好看,只是来买早餐的人大多是镇里普通人家,没有几个人关注。 “这些都是我家小老板自己搞的。”翠姐最喜欢别人夸早餐店的好,张口就接。她视线在苏又芹身上落下,女生随之看过来,和苏又芹对上视线,两人同时客气笑笑。 女生没再说话。 早餐店一时间安静下来。 见没人再来,苏又芹招呼翠姐盛两碗豆浆,她装了两个油饼和两个馒头,准备和翠姐一起吃早饭。两人刚在考门桌边坐下,苏鑫君揉着眼走进来,懒洋洋的:“姐,还有啥吃的?” 苏又芹懒得搭理他,往电饼铛那里抬抬下巴,示意还有一张油饼。 苏鑫君也不客气,戴上一次性手套抓起油饼边吃边往屋子里面走,去找豆浆。 隔着翠姐,苏又芹看见女生边吃边刷着手机。没过一会儿,手机铃声响起,她轻啧一声,抬手接电话,用的普通话:“喂,又怎么了?” 电话里的人不知道说了什么,她面色微变,有些生气地问:“什么?他又不出货?!”她放下筷子,声音变大一点:“又嫌少,两百件货还嫌少,少他妹啊少,你等等,我给他打电话。” 她将手机拿到眼前,开了扩音,里面传来一个男声:“……秋姐,要不我们还是换供应商吧,这人不靠谱。” “换换换,做完这单我就换。妈的,以为就他一个人有这货,你别挂,我马上打电话。”女生说着,另一只手伸进风衣外兜,掏出一个手机,单手打电话。 开着扩音,电话响了很久,那边传来男人说话声:“喂。” “喂,肖哥啊,我一秋。肖哥,你怎么又不给我出货啊。”女生压着怒气,面无表情,话里倒是带了服软的语气词。 电话里隐约能听见麻将声,被称作肖哥的人哎呀一声:“任总,不是我不给你出货,今天才初七,我厂里没人啊。总不可能我去给你提货吧?” 女生撇嘴,软声问道:“那你什么时候能出货?” “正月十三吧,正月十三工厂里的人就来了。诶诶,八条,八条我碰一个。任总,我还有点事,我先挂了哈,你放心,正月十三我肯定给你出货……”电话挂得干脆,似乎生这边的人再开口。 手机挂了,另一只手机里的男声犹犹豫豫:“秋……姐,怎么办?” “怎么办?”女生有些烦躁:“我能怎么办?算了,你别管了,正月十三发货就正月十三发货吧,我等中午的时候联系菲利普,和他说推迟发货时间。你好好休息吧,等我回锦市就换了他。” “好嘞,姐。那我挂了,拜拜。” 女生回了声拜拜,挂断电话。苏又芹连忙低下头,掩饰自己对她的观察。 没过一会儿,女生用完早餐,刚扫完码付钱,手机里传来“噔~噔”两声,好像是什么提示音。 等她离开后,苏鑫君看着她的背影说了句:“这人做电商的吧。” 电商?苏又芹看向弟弟,“你怎么知道?” “那声提示音,要么是某宝后台要么是某国际站询盘来了,她刚刚打电话不是说菲利普吗?很可能是做国际电商的,外贸,跨境电商。”苏鑫君懒懒解释。 跨境电商?苏又芹知道这个东西,她前年接过一个进口品牌的活动策划,当时和甲方聊天的时候,那人就说这两年跨境电商越来越火,还有几年风头。 苏鑫君也是做外贸的,但是他们工厂前些年积攒了客户,这两年以老客户的订单为主,他说:“我们今年也要开始搞跨境电商了,准备试试新方法。”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苏又芹点点头,没太在意。 第二天,很久没人说话的群里跳出一条消息,群名“来镇里吃豆皮”,是镇里那伙年轻人。 王晓阳:help~谁那里有单反,急用。 一条消息炸出很多潜水的人群。 吴天:“还没买。” 李木木:我有,但我现在北城。 刘安灿:没有。我知道沈老师有。 沈芊垚:沈老师有,但沈老师今天中午刚到锦市。 吴天:锦市有卖。 贾昭:还没买。 石米:买不起。 刘安灿:起……起……起什么呢? 王晓阳:…… 王晓阳:起开! 王晓阳:正经一点啊,同志们,我真的急需。 苏又芹原本正在同沈芊垚聊天,看到这段消息笑得不行。 沈芊垚今天送她大爸和爷爷回锦市,她大爸的儿子,也就是她堂哥,这两天要同女朋友家人见面,他们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堂兄妹一起去锦市给堂哥撑场子,顺便看看未来嫂子。 沈芊垚:“我正月十一回来,正月十二到镇里,十三学校要开会准备开学。” 苏又芹让她回镇里后来家里住。 看见群里王晓阳认真询问的样子,第一次在群里说话:“我有单反。要拍什么吗?” 她消息刚发出去,王晓阳回了个转圈圈撒花的表情:“我给你私聊,谢谢苏老板。” 群里人又跟着王晓阳起哄,谢谢苏老板。 苏又芹发了受不起的表情包,看王晓阳发来的消息。 王晓阳在吴家村当村官。吴家村紧紧挨着果林基地,半个村里的人都栽着柑橘树和柠檬树。去年村子里的柑橘柠檬卖得很慢,某宝店里也卖得不好,今年王晓阳在别人的指点下,准备用照片和录像记录柑橘成长过程,剪个宣传片什么的,等到柑橘成熟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和电商合作,这都是素材。 “还是想把大家种出来的果实全部卖不出去,不然这个果林基地不是白搞了嘛。” 王晓阳说给她建议的人过几天又要走了。她不懂拍摄,想着这两天让那人教教她。看看怎么拍。 一般情况下,这种东西要请专业团队来拍,但是村里没有那么多的预算,元川市里的专业团队报价不低。她想着,自己一年四季都在村里,若是自己能拍,不是更好吗? 听完王晓阳的话,苏又芹起了兴趣。她俩约好,王晓阳第二天来拿单反。 一大早王晓阳就来早餐店。 她骑着一辆小电动车,身后拉着一人。 苏又芹站在电饼铛后炸油饼,抬眼见王晓阳身后下车的人,正是两天前来吃早饭的那位风衣女孩。 她今天穿着宽松的棉服,棉服毛茸茸的帽子被她戴在头上,一垂头挡住她大半张脸。 王晓阳将电瓶车推到榕树下放着,朝苏又芹挥挥手,先要了早饭,坐在电饼铛后的桌边,给风衣女孩介绍苏又芹:“一秋姐,这是苏老板,要借我们单反的人。” 她又冲苏又芹介绍:“苏老板,这位是任一秋,给我提建议的人。” 苏又芹戴着口罩,朝任一秋点头打下招呼,让她们先吃早餐。 王晓阳听见她开口说话,惊讶地说:“苏老板,你嗓子好了?” 苏又芹点头。 王晓阳连连说太好了太好了,是一位真心为苏又芹嗓子好了开心的人。 她们来得不早不晚,正是店里最忙的时候。苏又芹没和她们过多聊天,见她们吃得差不多,和翠姐招呼一声,先上楼把单反给她们拿下来。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3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