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清楚她们今天大概会在哪些地方拍摄后,苏又芹准备等早餐店营业结束去看看。 当年果林基地是围绕公路街上半部分背后的这个村子建的,建起来后,发现农民增收不错,挨着的吴家村半个村子也跟着开始种植柑橘和柠檬。 前些年,跟着种植柑橘和柠檬的人家赚了钱,去年就不行了。 苏又芹收拾好早餐店后,想了想,去楼上大布包里翻出来三脚架,借大玲的电动三轮车骑着去找王晓阳。 吴家村和公路街隔一个村子,要把果林路走完才能到,走路得花近一个小时,有点远。 苏又芹骑着三轮车,刚开过果林路,见王晓阳和任一秋站在路边一处稍高的坝子上。她将电动三轮车停在路边,王晓阳朝她挥手,她扛着三脚架上去,任一秋眼睛一亮:“诶,就需要这个。” 她把三脚架放在地上,任一秋挪了位置,将单反接过去,放在架子上。这处高坝子周围很空旷,坝子前面是水泥路,其他三面都是果林,远处也是郁郁葱葱的果树。柑橘树和柠檬树的叶子在冬日不会黄,深绿色也很好看。 苏又芹边看周围边听任一秋和王晓阳聊天。 任一秋:“我们先随意拍拍。宣传片得等我找人写个脚本,到时候你按照脚本来拍,拍好后给我,我找人剪。剪好后弄个短视频号,保持更新,先把号养起来。等秋天果子熟了,刚好能卖。” 王晓阳:“写脚本剪片要钱吗?” 任一秋:“那肯定的啊。就算是朋友也不能让别人一直帮忙嘛。” 听见任一秋这样说,王晓阳有些赧然:“村里没什么支出预算……我们不是大村……” 任一秋将脸凑到三脚架的镜头后面,一边调焦一边说:“没事,我来想办法……再说,能不能成还不知道呢。”
苏又芹默默听着,见两人样子,没忍住开口:“那个……我能剪。” 王晓阳和任一秋都一怔,同时看向苏又芹。王晓阳脸上是惊喜,任一秋脸上则是探究:“你能剪?” 任一秋似乎没想到,一个开早餐店的人还会剪片。 “我也能写脚本。”苏又芹继续说,“我之前在海城做品牌,什么都会一些。” 当初上大学的时候,什么PS、AE、InDesign,苏又芹都是学过的,后来在第一家小公司,甲方预算少,她用这些基本技能给公司节省了不少成本,等她跳槽去第二家公司,老板面试她的时候,都对她点得满满的“技能树”赞叹。 “不过,我也有好久没写、没剪过了,我可以找时间写好,发给你们看。” 任一秋盯着她的视线里,探究更多了,她问道:“诶,海城?那你为什么会在家开早餐店?” 任一秋看起来挺有气质的人,怎么问话这么直接。 苏又芹轻轻一笑:“有点事,就先回来了。” 见她不愿多说的样子,任一秋没再问这个。转而开始说自己心目中的脚本预想。 这一天,苏又芹直到半下午才回去。倒不是在拍东西,而是和任一秋、王晓阳在村里的办公室里聊天。 主要是任一秋和苏又芹。 果然如苏鑫君所说,任一秋在锦市做跨境电商,刚刚回来创业。 她以前在沿海城市做市场策划,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今年因为创业,时间比较灵活,过年才回来一趟。 她家中只有外公外婆和舅舅,舅舅做生意,外公外婆在家里种着一点田地。 往年深秋,她一打电话回家,外公外婆会说哪里哪里的车来了,开始收柑橘了。去年秋天打电话回来,外公外婆却开始叹气,说今年没人来收柑橘。 外公外婆每年卖的的柑橘钱,和她一个月工资差不多,刚开始她还没在意。直到过年回家,她听周围老人和外公外婆聊天,才意识到,对于农村的老人来说,柑橘卖不出去,是很难受的一件事。 ——几千斤果子,人工摘下来,运到家,过药水浸泡防止快速腐烂,药水干了用透明小袋一个一个包起来,再一筐一筐放好。 丰收换不来金钱,有什么喜悦可言? 任一秋听了外公外婆和邻居们的叹气,迟疑问:“政府不帮忙想办法吗?”在她看来,外面的电商助农已经发展好几年。前些年也听说过村里有些人在某宝上卖得挺好。 外公外婆们不懂这些,不说政府的不是也不说政府的帮助,只相视笑笑。 前两天,外公外婆看见王晓阳,告诉任一秋王晓阳是村里的村官,任一秋找她来问问。一问才知道,别说村里,镇里就没有哪一个村在提电商助农的事情,前些年某宝确实不错,这一两年就完全不行了。 王晓阳不知道为什么不行。 任一秋和苏又芹却是知道的。 她俩一个正在了解电商,一个做品牌,自然知道近些年,某宝的流量多去了老店铺和花钱的店铺,加上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这几年,电商助农多用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那些。 村里的人虽然玩着短视频,看着别人的农产品卖得越来越好,但有几个人真正懂玩这些,又真正能卖这些呢? 任一秋和苏又芹在村里办公室聊了很久。有些流量、端口之类东西,王晓阳这个年纪比她们小的人都不懂,还得两人给她解释。 这一聊聊了大半个下午。快分开的时候,任一秋忽然对苏又芹说:“既然你都能回家开早餐店,为什么不搞一个公司,做做镇里的农产品呢。” 她拿出手机搜索出一条新闻,是去年的,说元川市商务局联合几家公司借助直播带货为另一个县的李子助销。任一秋将那些公司挨着搜出来,除了一家挂着元川某区邮政的公司在元川,其他几家都是锦市的电商公司。 “你可以在元川弄一个公司。”任一秋说,“等你慢慢弄起来,从小到大,说不定还能直接和政府合作。商务局肯定会支持本市企业。农产品助销这种事,未来几年都是政府工作的重头。” 苏又芹虽然没有专门去了解过,但她知道任一秋说得没错。 元川市里公司不少,也有一些小网红,但没几家专做电子商务的公司。 别说电子商务公司,元川市的传统广告公司都不多。 苏又芹以前听在锦市上班的同学说过,元川那些房地产宣传活动和活动,都是锦市或者北城的广告公司在做。 当初她还建议过朋友回达州开一家正规的广告公司,做策划做活动之类的。 只是关于电商这一版块,尤其是助农电商这一类,苏又芹了解着实不多,她记下了这个方向,准备去好好打听打听。 从吴家村回来后,苏鑫君正站在早餐店门前等她,约好晚上同程丽苏权一起吃饭,这一天都没见到人,消息也只说自己有事,他担心苏又芹放鸽子。 翠姐也到店里来了,要开始第二天的早餐准备。 苏又芹一回家看见两位眼巴巴等着自己的人,她先打发弟弟去街上定菜,晚上在店里请客,又和翠姐一起准备第二天早上的馅儿料。趁着这个时间,她和沈芊垚打了一个视频,告诉她今天和任一秋聊的事情。 沈芊垚不懂这个,但因为家庭关系,她听过一些农业方面的事情,之前爸爸和小爸聊天时提到过好多次。她直觉和农业有关的东西,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 苏又芹做品牌出身,虽然不了解农业农产品,但是在策划、平台、宣传这些地方很有经验,只要深入去学学,应该能做。 两人约好一起去打听,沈芊垚向家里人和朋友们打听元川市这一类公司的情况,苏又芹则向外面的朋友打听电商公司的情况。 明明前几天还在茫然,现在有了方向。屏幕里外的两人都很激动。开始畅想未来,说如果要做的话,要在市里什么地方租办公室。翠姐忍不住插嘴:“你们在说些什么哦,早餐店还开不开了呀?” 苏又芹和沈芊垚同时看向翠姐,沈芊垚只能看到翠姐的一个肩膀,她听见苏又芹说:“开啊,当然开!翠姐,你加油把我的技术学过去,到时候早餐店全权由你负责。你每个月给我一点分成就行。” 嘿,这还真是一个方向。沈芊垚在屏幕接着说:“翠姐,到时候每个月挣的钱分你一半,再给你请一个人,你就是早餐店的大师傅了。” 翠姐一听,这倒是值得期待:“那感情好。我再干十年,就把回家养老的钱挣齐了。” 手机屏幕两边的三人,同时大笑。翠姐笑声尤其大,连路边行走的人都往屋里看过来。 早餐店门前,苏鑫君看着站在不远处的苏权和程丽,无声地叹一口气。姐姐开怀的笑声,可以属于一个外人,却无法属于父母。 -------------------- 作者有话要说: 任一秋是另一篇GL文的主角,CP为:又飒又糙厂二代&敢想敢做创业er 先让秋姐出来和大家见个面,顺便为苏老板指个方向,秋姐的故事开始于这次春节后。 虽然见面了,但秋姐不是下一篇文哟。下一篇想写已经想了很久的哨向文,非常规意义的哨向,脑洞还蛮有意思的,不是现实题材,算西幻和东方玄幻和哨向的结合。 等我五一节开文案。 ↑↑↑ 上面这些意味着小镇故事真的快完结了。大概还有两三章的样子。
第26章 和解 对未来的设想再好,也不能逃避现在需要解决的事情。想到答应弟弟的事情,挂断视频的苏又芹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晚饭。她原本以为弟弟已经选好晚上吃饭的地方,没想到弟弟在家里做饭。 程丽和苏权的家里。 苏又芹心里不爽,但此时再说不去,会让她和父母更尴尬。她虽无意谅解父母,但也不想走到更糟糕的地步。 毕竟答应了弟弟,为了显示出自己的诚意,没等弟弟来喊,她主动去了父母家中。 客厅的门敞开着,程丽坐在沙发上和人聊视频,不知聊到了什么,哈哈大笑。 苏又芹敲三下门,随便换了一双鞋走进去。程丽视线落在她身上,身体坐直一点。苏又芹目不斜视,将从家里拿来的坚果类零食放在茶几上,径直去了厨房。 厨房里一片热意,天然气灶上,两个锅咕噜噜煮着东西,厨房边饭厅桌上,已经摆好几盘凉菜。苏鑫君穿着一件长袖卫衣,低头切东西,听见身后动静,侧头一看,惊讶道:“姐,这么快就上来了?” 他说着话,往客厅方向瞅两眼,又瞥苏又芹。 苏又芹边捋袖子边说:“看什么?没说话没吵架。还要做什么,我来帮忙。” 苏鑫君嘴唇翕动,最后什么都没有说,用下巴点点还没有泡上的木耳:“把木耳泡了吧。” 姐弟两人做好晚饭已经七点多,早过了平时吃饭的时间。苏权在饭厅门口徘徊几次没有来,直到苏鑫君喊他们吃饭。 喊了两次,两人姗姗进来。 程丽微仰着头,往桌边一坐,手机放在桌上发出啪一声。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3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